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卡西瓦 2020-04-11 11:40:37

    明清近代的黄河研究很难做。因为民国时期,黄河研究曾一度成为热点问题。除了新材料、新技术几乎没办法产出新成果。穆盛博教授用环境史视角解读花园口决堤,可以说完成了一部教科书式的环境史研究作品,也为当代黄河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私心来讲,终于有一位著名学者关注到了河南地区所受的黄泛之苦!马俊亚老师《被牺牲的局部》讲淮北,这部论著则主要讲河南,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学者关注到黄河在河南地区的人地互动,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不过,他的遣词造句对于英语不好的人(我自己)来说,读起来确实有些难度。

  • 0 Maysaa 2015-05-13 05:41:16

    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所说的雄心壮志并未在正文部分得以体现。

  • 0 姜弥小早 2022-05-23 07:44:30

    分析的几章写得挺好的,虽然感觉跟引言里介绍的体系好像关系不大而更偏向历史。看到conclusion章里写the great leap河南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好痛啊…

  • 0 细林 2023-03-29 09:17:17 美国

    一定是lean选书有问题。。。

  • 1 V 2020-03-28 20:00:26

    一直对剑桥出版社的某些出版标准存疑。

  • 0 橐驼 2021-01-01 21:13:36

    很棒的一部中国环境史著作。该书利用的文献资料十分详尽。不过在一些观点上恐有环境破坏论之嫌。

  • 0 奥博洛莫夫 2017-03-30 08:35:45

    环境史新瓶装旧酒。炸堤这件事对环境影响是绝对的。角度挺好。语言简单明了

  • 0 野兽与橘子 2021-09-16 23:44:35

    还是原版书更好读

  • 0 奥利奥 2019-01-19 20:40:00

    能不能说人话?

  • 0 许季山 2015-10-23 10:13:48

    好则好,可是说到底不过是换一套词汇来描述同样的历史。

  • 1 无理方程 2021-03-15 11:26:30

    本书与作者的博士论文写法类似。透过1938年的花园口(博士论文中为嵊泗列岛渔场)看与军事(博士论文中为海洋环境)相关的社会史(当年难民扎根的西安道北已经随着西安站改扩建被清理,不知有没有留下一处遗迹)、环境史、政治史,最后再提炼出跨越常见政治分期的一般化概念。militarization这个词不仅限于真刀真枪的战争,而是像福柯所化用的“政治是战争的继续”一样,可以用于指代某种“政治算数”——政治经济学。写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但不幸突遭十年一遇尘暴的北方。。。 2021年10月30日补,这本“战时”灾害史也可以看做是“平时”灾害史的极端化,而主旨和river, plain and, the state似乎只有形式上的差别。算是“理一分殊”吧:)(读过的灾害史之三)

  • 2 Doro_ 2017-11-02 04:13:31

    用energy作线索研究历史,框架蛮新的。

  • 0 Fly-by-night 2023-03-31 13:11:01 美国

    以能量流动理解战争和环境的互动。河南战前是脆弱的生态系统,投入巨量能量来运转环境基础设施如堤坝、农田等才勉强维持平衡,战争是致命一击:战争机器所需要庞大的能源,都从本地榨取;战争引发的环境灾难如洪水、蝗灾等,又需要更多的能量投入才能应对。能量需求增多供给减少,最终农业自然系统崩溃。在外部能源支持下,用了十余年回复战前水平,却立刻遭遇另一场生态灾难。另从环境角度解释了国民党的失败:无力榨取生态同时维持其再生产,但CCP做到了。 全书冗长啰嗦。导论中提及热力学熵增定律:战争的代谢废物会向自然排出熵,但全书未见讨论,主要还是吸收能量,没新意。最后,能量这个比喻贯穿全书,所有的东西都是能量:人力、畜力、燃料、食物、疾病、蝗虫等,虽然建立了一个流通体系,但不免让人怀疑是否牺牲了它们本来的具体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