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的原文摘录

  • 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 (查看原文)
    炖蛋小姐 13赞 2013-03-12 11:00:49
    —— 引自第52页
  • 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查看原文)
    炖蛋小姐 13赞 2013-03-12 11:00:49
    —— 引自第52页
  • 他在书信里写道,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查看原文)
    炖蛋小姐 13赞 2013-03-12 11:00:49
    —— 引自第52页
  • 什么都不能使这股不可驯服的力量屈膝。如今它似乎玩弄痛苦了。在此最后几年中所写的音乐,虽然环境恶劣,例如侄子自杀。往往有一副崭新的面貌,嘲弄的,聛睨一切的,快乐的。他逝世的前四个月完成的作品。实在这种快乐非一般人所有的那种。 (查看原文)
    炖蛋小姐 13赞 2013-03-12 11:00:49
    —— 引自第52页
  • ”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贝多芬 (查看原文)
    静物 3赞 2013-12-02 22:00:22
    —— 引自第2页
  •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难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象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象处于患难时的那末伟大,那末丰满,那末幸福。 ……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底阻碍,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曼德(神话中的火神,人类文明最初的创造者。作者常用以譬喻贝多芬----原书注),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罗曼 罗兰 一九〇三年一月 (查看原文)
    故园遥望 2赞 2013-12-23 07:25:33
    —— 引自第15页
  • 韦格勒说他从没见过贝多芬不抱着一股剧烈的热情。这些爱情似乎永远是非常纯洁的。热情与欢娱之间毫无连带关系。现代的人们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实在是他们全不知道何谓热情,也不知道热情之如何难得。贝多芬的心灵里多少有些清教徒气息;粗野的谈吐与思想,他是厌恶的;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据说他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他不惜屈辱自己的天オ去写《唐・璜》2。他的密友申德勒确言“他一生保着童贞,从未有何缺德需要忏悔”。这样的一个人是生来受爱情的欺骗,做爱情的牺牲品的。他的确如此。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就当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地反抗的轮回中去探寻根源;直到相当的年龄,他的激昂的性格,オ在凄恻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查看原文)
    剑魂 3赞 2020-02-15 15:34:57
    —— 引自章节:贝多芬传 010 / 贝多芬遗嘱 034 / 书信集 038
  • 从没有人这样为天才所拘囚的了。这天才的气质似乎和他的气质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征服者投入他的怀中而把他制服了。他的意志简直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 (查看原文)
    白色不黑熊 2赞 2012-10-27 03:16:56
    —— 引自第140页
  • 当代巨大的变故在孤独的巨人心中是显得强烈与纯洁的,这种印象即和现实接触之下也不会减损分毫。 (查看原文)
    邱陆陆 2赞 2013-08-12 20:14:20
    —— 引自第26页
  • 我愿证明,谁若行为高尚、善良,必同样能承受苦难。——贝多芬 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贫困、日常的忧烦、愚蠢的超负荷劳作,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徒劳无益地消耗他们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线欢乐之光,而且绝大多数都彼此隔离,连给患难兄弟伸出援手的慰藉都不可得,因为他们既不知道他人,也不为他人所知。他们只能靠自己,而有时最强的人也会被苦难压倒。他们也呼唤援助,也呼唤朋友。 正是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起这些英雄的友人,这些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心灵。这些名人传记并非诉诸野心家的骄傲,而是献给受难者的。何况,谁又不是受难者呢?让我们把神圣的痛苦油膏献给受苦的人们吧!我们在搏斗中并不孤立。人世的黑夜已为神圣之光所照亮。 (查看原文)
    静物 2赞 2013-12-02 21:53:07
    —— 引自第1页
  • 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 在这英雄队伍的前列,我将首席位置给了坚强而纯粹的贝多芬。他在受苦时,曾祝愿他的整合能给其他不幸者提供支撑,”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的不幸者,不怕自然设下的障碍,竭尽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人的称号的人,能从中获得慰藉“。经过多年超人的奋斗与努力,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他所谓的”向可怜的人类吹送勇气“的大业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乞灵于神明的朋友说:”人啊,靠你自己吧!“ 他这句豪言壮语,应对我们有所启迪。让我们以他为榜样,重新恢复对生活、对人类的信念吧! (查看原文)
    静物 2赞 2013-12-02 22:02:32
    —— 引自第3页
  • 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就当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地反抗的轮回中去探寻根源;直到相当的年龄,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恻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查看原文)
    sisyphe 2赞 2016-08-15 15:52:15
    —— 引自第23页
  • 热情与欢娱之间毫无连带关系。现代的人们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实在是他们全部知道何谓热情,也不知道热情之如何难得。 (查看原文)
    邱陆陆 1赞 2013-08-12 20:08:24
    —— 引自第23页
  • 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查看原文)
    邱陆陆 1赞 2013-08-12 21:21:45
    —— 引自第35页
  • 1、《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他一生比较平静日子的香味。但在这梦幻与温柔的情调之下,我们仍能感到那可怕的力,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 2、猛狮在恋爱中:它的力爪藏起来了。 3、也许以他暴烈、多病、愤世嫉俗的性情,无形中使他的爱人受难,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绝望。 4、“当我想到她时,我的心仍和第一天见到她时跳得一样的剧烈。” 5、“稀有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 6、他自己说:“可怜的贝多芬,此世没有你的幸福。只有在理想的境界里才能找到你的朋友。” 7、他在笔记上又写着:“屈服,深深地向你的运命屈服:你不复能为你自己而存在,只能为着旁人而存在;为你,只在你的艺术里才有幸福,哦,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 8、“力,这才是和寻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 “没有一个皇帝对于自己的力有他这样坚强的意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9、“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于庸俗社会的心灵;……”。 10、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11、维也纳从未对贝多芬抱有好感。像他那样一个高傲而独立的天才,在此轻佻浮华、为瓦格纳所痛恶的都城里是不得人心的。” 但维也纳的音乐泉源是那么丰富,我们也不该抹煞那边常有一般高贵的鉴赏家,感到贝多芬之伟大,不肯使国家蒙受丧失这天才之羞。 他们说:“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才能产生这些崇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 12、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五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13、隐遁在自己的内心生活里,和其余的人类隔绝着,“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他从未见过... (查看原文)
    Sep.繁星 1赞 2016-04-24 09:31:48
    —— 引自章节:贝多芬传
  • 艺术的力量不在思想本身,而在于如何去表现这些思想,如何去表现他个人的特点、艺术家的印记和他独特的生活气息 (查看原文)
    glorious_clown 1赞 2016-06-03 17:56:32
    —— 引自第170页
  • “只有当人懂得要获得个人的幸福之不可能时,真正的爱方能实现。那时候,他的生命的精髓才能为真正的爱的高贵的接枝,而这接枝为了生长起见,才向这粗野的本干,即肉的本体,去吸取元气……”(见《托尔斯泰传》。) 这样,托尔斯泰并不如一条水流枯竭的河迷失在沙土里那般地达到信仰。他是把强有力的生命的力量集中起来灌注在信仰中间。 (查看原文)
    sisyphe 1赞 2016-10-26 00:28:54
    —— 引自第340页
  • 在他周围,托尔斯泰的精神革命并没博得多少同情;它使他的家庭非常难堪。 …… 他们不得不分离若干时。他们为了互相感染的痛苦而互相道歉。他们是永远相爱着!……他写信给她道: “你说:‘我爱你,你却不需要我爱你。’不,这是我唯一的需要啊……你的爱情比世界上一切都更使我幸福。” 但当他们一朝相遇的时候,龌龊又更进一层。 …… 她写信给他道: “看到以这样的灵智的力量去用在锯木、煮汤、缝靴的工作上,我只感到忧郁。” 而她更以好似一个母亲看着她的半疯癫的孩子玩耍般的动情与嘲弄的微笑,加上这几句话: “可是我想到俄国的这句成语而安静了:尽管孩子怎样玩罢,只要他不哭。” 但这封信没寄出,因为她预想到她的丈夫读到这几行的时候,他的善良而天真的眼睛会因了这嘲弄的语气而发愁;她重新拆开她的信,在爱的狂热中写道: “突然,你在我面前显现了,显现得那么明晰,以至我对你怀着多少温情!你具有那么乖,那么善,那么天真,那么有恒的性格,而这一切更被那广博的同情的光彩与那副直透入人类心魄的目光烛照着……这一切是你所独具的。” 这样,两个人互相爱恋,互相折磨,以后又为了不能自禁地互相给与的痛苦而懊丧烦恼。无法解决的局面,延宕了三十年之久,直到后来,这垂死的李尔王在精神迷乱的当儿突然逃亡西伯利亚的时候才算终了。 (查看原文)
    sisyphe 1赞 2016-10-26 01:15:11
    —— 引自第348页
  • 在此,我们触及他最后几年——当说他的最后三十年吧?——的最苦痛的一点,而这一点,我们只应当以虔诚的手轻轻地加以抚摩:因为这痛苦,托尔斯泰曾努力想保守秘密,而且这痛苦不只属于死者,而亦属于其他的生者,他所爱的,爱他的人们了。 他始终不能把他的信心感染给他最亲爱的人,他的夫人,他的儿女。我们已见到这忠实的伴侣,勇敢地分担他的生活与他的艺术工作,对于他的放弃艺术信仰而去换一个为她不了解的道德信仰,感有深切的苦痛。托尔斯泰看到自己不被他最好的女友懂得,痛苦亦不下于她。 …… 托尔斯泰伯爵夫人爱“和她结合为一的”伟大的心魄的仁慈,爱他心地的纯洁,爱他坦白的英雄气;她窥见“他走在群众之前,指示人类应取的途径”。当神圣宗教会议开除他的教籍时,她勇敢地为他辩护,声称她将分任她的丈夫所能遭逢的危险。但她对于她不相信的事情不能佯为相信;而托尔斯泰亦是那么真诚,不愿强令她佯为信从——因为他恨虚伪的信仰与爱,更甚于完全的不信仰与不爱。 (查看原文)
    sisyphe 1赞 2016-10-26 01:15:11
    —— 引自第348页
  • 我们永远不会说是因为一个人太伟大了,世界于他才显得不够。精神的烦闷并非伟大的一种标识,即在一般伟大的人物,缺少生灵与万物之间,生命与生命律令之间的和谐并不算是伟大,却是一桩弱点。为何要隐蔽这弱点呢?最弱的人难道是最不值得人家爱恋吗?他正是更值得爱,因为他对于爱的需求更为迫切。我绝不会造成不可几及的英雄范型,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这个世界。 (查看原文)
    式微 1赞 2017-02-07 16:44:37
    —— 引自第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