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67 短评

热门 最新
  • 549 書衣偵探華斯比 2015-11-17 09:25:27

    乔靖夫曾在《东滨街道故事集》后记中感叹:“在香港这样一个盛产优秀警匪影视作品的城市,有关警察的小说却竟然少得如此不成比例。甚至可以说,在华人通俗文坛,似乎从未建立‘警察小说’这个传统。”而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包含本格推理元素和社会派元素,真正只属于香港的警察小说。

  • 365 点点点 2015-04-19 18:56:31

    无愧于时代挽歌评价的杰作!作者笔下的真实,跟案件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单论推理性某些篇目会略略低于期待,但整体气势磅礴,尤其最后一段看完令人惊惧良久,无言以对;意外的伏线与彩蛋令作品平添一番风味。

  • 303 陆小包 2017-02-04 11:15:40

    本格层面真好,动机流诡计和逻辑都是一流水准,最喜欢第一篇和第三篇,第一篇的安乐椅模式巧思创意就值五星,第三篇有大山诚一郎+连城三纪彦的感觉。跃然纸上的本格魂是五星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从标题的中英文变化到地点饭店路线,逆年代记的反向兜圆主人公形象,也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字布局方面的功力,这本推理真的了不起。

  • 275 苇间疯 2016-05-12 00:17:31

    陈浩基对调包和藏叶于林过于执着,六个中篇的犯罪手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可操作性问题,但总体上plot/trick各具亮点,个人比较喜欢第二、三、四篇……至于精妙的闭环结构,第三篇<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中所言“或许世事就是冥冥中自有主宰,开端和结束总有着凡人无法参透的巧合,在时间洪流之中,人类不过是渺小的砂砾,无力地随着时代漂流”已经给出了提示。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推理小说,不仅好看,还有嚼头。

  • 164 韧勉 2017-06-04 16:56:42

    本书无愧为华语世界最卓越的推理小说,在这里你可以读懂香港!六个短篇独立成章相互联系,逻辑缜密、悬疑满满、看得人血脉贲张,以重要历史时间点将社会派与本格推理完美结合在香港大地,从13到67年的回溯,六个故事两回归后、两回归前后,两70年代前后,从标题的“中-中英-英”足见作者深意。

  • 111 阿鲁 2015-06-20 13:54:53

    丧心病狂的结构,丧心病狂的推理,丧心病狂的作者!看完全书最后一句话震惊了好久,呆住,迅速翻回第一章,以确保自己没看错。六个本格推理连成一个时代,绕成一个圈,继续翻滚在磅礴的岁月里。

  • 77 bobo 2016-04-27 17:07:20

    杰作。作者换15年前妥妥的港剧黄金编剧

  • 75 mate 2017-09-24 12:33:10

    作为警匪推理小说相当优秀,意外性屡令读者惊叹;但宣传把它说成“反映香港历史变迁的巨作”,实在吹捧过甚。作者企图在案件中融入时代感,表现香港史,但文笔太平,流于说教,历史反思也过浅,仍停留在娱乐小说的水平。虽然这些故事很适合改编成杜琪峰电影,但有困难(影射了向华强)。

  • 78 雪·法妮奥 2017-07-26 11:21:19

    和多数友邻一样,看到最后一段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回顾第一章。于是,整个故事倒叙着串了起来!这是一个专属香港的时代传奇!

  • 55 欧阳杼 2015-04-24 20:59:18

    年度前十,现在看来,《遗忘·刑警》只是实验性作品,到了这本《13.67》,陈浩基终于完成了推理小说的香港本土化。这是只能属于香港的推理小说,但我也真心希望日后能看到只能属于大陆的推理小说。

  • 62 kylegun 2016-10-17 19:36:54

    倒叙历史,正写现实;几大香港本土奇案再现,世态炎凉借古讽今。第一篇富豪家族情仇,本是一个应付征文比赛的故事,有点弱;第二篇演艺圈黑道计中计,开始有趣了——连接点:几只黑指甲;第三篇,高空镪水,医院逃匿,开始全城骚乱的大格局大场面了,连接点:一顶棒球帽;第四篇,悍匪恶警,双线视觉,bb机和大圈仔,动作推理两不误;第五篇:殖民地鬼佬绑架,廉政公署和贪污黑幕,义气至上;第六篇:左派恐袭,身份游戏,完美环形结构——六种推理情境,本格/社会任你选,确实是华语推理的惊喜

  • 42 安东 2018-12-24 10:57:10

    很厉害了,华语推理的最高峰之一。“反向年代记”的写法很新奇,前后六个案子,串起了香港的55年光阴,单个案子读起来有本格派的缜密,整本书读下来,又有社会派的厚重,看到最后一页,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 46 以烟景 2016-06-18 18:07:05

    今年堪堪过半,感觉年度第一就这么毫无征兆地读到了。作者说是想写一本微观的本格宏观的社会派,半点没夸张。确实是只能由香港人写出的警察小说,读的时候甚至能脑补出一张张熟悉的TVB面孔。要诡计有诡计,要情怀有情怀,无愧时代挽歌的评价。

  • 36 神威 2017-03-27 08:58:35

    休憩64th,至今所读华语推理最高峰,纯正推理-巧妙结构-香港风情,让我非常认可书衣上那句有点浮夸的【无比的潜力和企图心】,写就一本六个中篇组成的华人神探一生回忆录,外带输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从构成一本好书的,每个因素去看,此书都不输他人

  • 37 阿郎的夏天 2015-05-28 12:41:08

    近两年读过的最佳推理小说(没有之一)。成功地把社会派风格建立在了一系列严密精彩的本格推理故事之上。最后一个故事在最后一页最后三行的妙笔一勾,是全书整体架构画龙点睛之笔,当浮三大白。

  • 32 欢乐分裂 2019-04-26 15:46:02

    多年不看推理,再逢这样一部将本格推理与社会属性结合得如此互融的作品,实属相当惊喜。六个案件内容表象独立,内里千丝万缕勾连,时间轴倒回的设置不仅为把玩结构的炫技,也在整体上形成对神探男主身份来历的悬疑追问,最后一篇最后一段堪称石破天惊,完美封圆闭合,彰显写作功力。从篇名亦可触及到香港社会从1967到2013之间的风云际会,如何从殖民地归属到乱象丛生直至北方全面接管(个中“内幕”是真敢写!),对民间百态的真实描摹,对警队内部的腐败沉疴之直面痛陈,对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痛心,写得甚至比推理过程更好看。第一篇将本格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富有想象的假设,缜密的逻辑,大胆的下套,严密的收尾,对人性的洞察,安乐椅神探再焕光彩。略遗憾的是较为浅显直白的语言。

  • 44 新年新气象啊竹 2017-03-22 21:40:08

    (@Zénon 不要看下面的文字,会有剧透!微博单独艾特你.............................................................................................................................. 直到看到最后一篇的最后一段话,才发现作者的布局是那么巧妙!我一直以为最后一篇的我是关振铎...还是被套路了。作者的推理很完整,真的像他后记所说,单篇是工整的本格推理,六篇合起来看却是很深刻地反应了香港1967-2003社会变迁的缩影。关不算严格意义上循规蹈矩的警察,亦有些游走在灰色地带,但大概有信念的人总是很强大,于是终于成为了传奇,很过瘾。以及,我感觉我淘宝的台版是盗版....

  • 29 伊夏 2017-07-01 23:02:27

    配得上任何的赞美。配得上压在心头的血和泪。

  • 41 邓安庆 2020-02-18 16:32:32

    真好看,隔段时间还想再看一遍。读到结尾最后一句,真是有排山倒海的震撼,赶紧翻到第一篇,前后相衔接,长篇的感觉就出来。也唯有香港本土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推理小说来,在保证完成“本格推理”的任务下(关振铎个人侦探能力之高超精妙让人叹服),又徐徐展开了香港的社会图景和人心浮沉。六篇分开是独立的中篇,合起来,篇与篇之间相互连贯、巧妙呼应,又是一个成熟作家的缜密设计。看完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真是一个吊诡的时代啊!”

  • 67 凉白 2021-02-01 14:49:21

    【没看过的千万别点开】 看到后面才明白书名的含义,2013-1967年。诡计都是经典的诡计,不过组合的很有新意,作者对替身和藏叶于林真的太执着了。 倒叙的手法太赞了,像是命运的闭环,阿棠原来比阿铎还厉害啊,甚至可以说是阿铎职业世界观的奠基人,可惜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绝的是阿铎光辉的职业生涯起始于和阿棠相识,终结于被阿棠谋杀,看完以后只能大叹命运弄人。 还有就是港味真的很正,看的时候脑子里都有香港警匪片画面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