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原作名: 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
译者: 李穆
出版年: 2014-6-1
页数: 504
定价: 8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
ISBN: 978751007559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广泛探讨的一个开端:从侵犯行为和破坏行为开始,因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并且人类的破坏心理与行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实际生活中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类的一切热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要想使他产生变化,就必须让他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够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让他觉得比从前活得更有意义。这是唯一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目录 · · · · · ·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第一章 本能主义者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第四章 心理分析法对侵犯的了解
第二部分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
第六章 动物行为
第七章 古生物学
第八章 人类学
第三部分
各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第九章 良性侵犯
第十章 恶性侵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愤怒、残忍或破坏激情来引起兴奋,比用爱和创造性的与积极的兴趣来引起兴奋要容易得多;第一种兴奋不需人做努力,用不着忍耐与格律,用不着学习、专注、忍受挫折,用不着练习批评性的思考,克服自己的自恋与贪婪。如果一个人成长失败,单纯的刺激永远随手即到,要制造也很容易。诸如意外事件,失火,罪恶,或战争都可以从报章杂志上读到,从收音机里听到,可以从电视和电影上看到。自己在心里也可以制造这些东西,他们可以找理由恨别人,毁灭和控制别人。(大众传播工具靠出售这种刺激赚千金万银,足以证明大众多么需要这种刺激。)事实上,许多结了婚的人继续生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婚姻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可以去恨、吵架、虐待和屈服。他们并非虽然吵架却还在一起,而是因为吵架才在一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0页 -
性格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人的力量在这个结构里组织起来,以追求人的目标;它依人的目标为准,来推动人的行为。我们说,人依据他自己的性格“本能地”行动。 ……守财奴被驱使着节省和囤积;剥削-虐待性格的人,被驱使着去剥削;施虐症者被控制他人的激情所驱使;爱与创造性格的人则不得不为爱而努力,为共享而努力。 这种受性格左右、驱力、努力,对当事人来说是那么“自然”,以至于他们很难相信别人会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会以为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人性畸形或者越出了常规。《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弗洛姆 p230《性格结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笔记
> 更多书评 26篇
-
丹瞬 (真相只有一个,幻象从来丛生。)
性格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人的力量在这个结构里组织起来,以追求人的目标;它依人的目标为准,来推动人的行为。我们说,人依据他自己的性格“本能地”行动。 ……守财奴被驱使着节省和囤积;剥削-虐待性格的人,被驱使着去剥削;施虐症者被控制他人的激情所驱使;爱与创造性格的人则不得不为爱而努力,为共享而努力。 这种受性格左右、驱力、努力,对当事人来说是那么“自然”,以至于他们很难相信别人会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会以...2018-06-29 06:11:35 3人喜欢
-
※自我肯定侵犯 ●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临床实验上已经确定无疑的。一般说来,有不屈不挠自我肯定性的侵犯的人,比缺乏自我肯定性的人,在防卫上比较没有敌意。不论就防卫侵犯还是就恶性侵犯——如虐待症——来说,都可以说得通。这是不难了解的。以防卫侵犯来说,这本是对威胁的反应,一个有不屈不挠的自我肯定性的侵犯性的人,比较不容易感到威胁,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侵犯性的反应。虐待症患者之所以有虐待性,是因为他...
2017-07-26 18:31:07 3人喜欢
※自我肯定侵犯
●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临床实验上已经确定无疑的。一般说来,有不屈不挠自我肯定性的侵犯的人,比缺乏自我肯定性的人,在防卫上比较没有敌意。不论就防卫侵犯还是就恶性侵犯——如虐待症——来说,都可以说得通。这是不难了解的。以防卫侵犯来说,这本是对威胁的反应,一个有不屈不挠的自我肯定性的侵犯性的人,比较不容易感到威胁,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侵犯性的反应。虐待症患者之所以有虐待性,是因为他心里有无能感,觉得没有能力让别人感动,让别人对他回应,没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被爱的人。因此他寻求补偿,他要制御别人。自我肯定性的侵犯则加强了人达成目标的能力,因此具有这种侵犯性的人便不甚需要对他人做虐待性的控制[]。
●关于自我肯定性的侵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需要说明:一个人的这种侵犯性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他的整个性结构有很大影响,而且会决定他是否会产生某种神经官能症。害羞的或动辙得咎的人,以及具有强迫性倾向的人,往往无法自由表现自我肯定性的侵犯。对这种人的医疗,第一步就是让他察觉到他的这种自我肯定受到阻挠,然后再让他了解这是怎么发生的,最重要的则是让他了解,在他的性格结构中和环境中,是什么因素在支持这种阻挠,并强化了这种阻挠力。最足以消弱自我肯定性的侵犯的,可能是家庭与社会中的权威气氛,在这种家庭和社会中,自我肯定被看做是不服从、攻击、罪恶。从一切非理性的与剥削性的权威立场来看,自我肯定是滔天大罪,因为自我肯定是个人在追求他真正的目标,因此对权威的力量是一种威胁;权威者向服从权威的人灌输教条,让他认为权威者的目的也就是他的目的,而服从乃是最佳的机会,让个人完成自我实现。
●恐惧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点和痛苦一样,因此,人会想尽办法驱除它。驱使恐惧与焦虑,有许多办法,诸如服用药品[特指迷幻药一类的东西],性欲的激发,睡眠和跟别人相伴。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则是变得有侵犯性。恐惧是消极的态度,如果以攻击来取代这种消极状态,则恐惧的痛苦就消失了。
※自由侵犯
●孩子与成人间的战争是无情的,非到胜利便不罢休,而我们的医院就充满了这个战争的残伤人员。然而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所有的人类,不论是有力量的人还是没有力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他们都曾经是没有力量的孩子,都曾经为他们的自由而战。就是从这一点,我们假定,人类除了天生追求自由的愿望外,幼年时都获得了革命的潜能,这种潜能虽然潜伏了很长的时期,在特殊的环境下却会激发起来]。
●权力在握的人——就是白人——一向就没有把黄种人、褐种人和黑种人当做人类看,如果他们把这些人看做人类,不致于因为他们人性的反应而那么惊奇和愤怒了[肤色与没有力量加在一起,才使白人认为有色人种不是人类。本世纪初,日本人在白人眼中已经变成了人,因为他们获得了力量;中国人也变成了人,但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在白人眼中,进步的科技就是判定是人非人的标准]。
但是白种人的这种盲目还有另一个原因。白人尽管有权力,可是也放弃了他们的自由,因为他们的社会体制强迫他们这样做;表面上他们固然还有 一些自由——而实际上也不像被他们压迫的有色人种那么情况严重——但他们终究已无多少自由。因此他们可能恨那些现在仍旧为自由而战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们想起自己放弃了自由。♧(果真是这样?白人为何不自由?)
真正的革命性侵犯,是为了保卫生命、自由与尊严而生的侵犯,在生物学上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正常的人类行为;然而我们切不可忘记,对生命的破坏仍旧是破坏,在生物学上尽管可以找到合理的藉口,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在人道的立场来看,这种破坏行为到底是对是不对,还需以个人的宗教、道德或政治原则来判断。但不管我们所信从的原则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件事,就是,纯粹的防卫侵犯最容易跟(非防卫性的)破坏性掺合,因而产生虐待的愿望,想从被控制的状态翻身为控制他人的状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革命性的侵犯就已经变质,企图把它本想消灭的状况重新建立起来。
※ 侵犯与自恋
●防卫侵犯最重要的起源之一,是自恋受到创伤。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似乎对于外界对象没有任何“欲力的”关系(事实上和幻想上都没有),弗洛伊德就发生了问题:“患了精神分裂症的人,他的欲力从外界对象上撤除了,可是撤到哪里去了呢?”他的答案是:“从外在世界撤回的欲力,转向自我,因此产生了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以叫做 自恋(narcissism)。”
●要想了解一般人的自恋,必须先把这个概念从欲力学说的框架里释放出来。释放出来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这样:自恋的人只觉得他自己、他的身体、他的需要、他的感情感受、他的思想、他的财产,以及一切属于他的人、他的物,是完全真实的,而凡不是属于他的人或他的物,或不是他所需要的对象,就引不起他的兴趣,他觉得不完全是真的,他只能用知性的认识去认识它,但在感性上来说,他并没有感受什么,那些人,那些物,对他来说是没有分量的,没有颜色的。 另外还有一种自恋,表面上与浮夸的自恋相反,但实际上却是自恋的另一种表现而已。我说的是消极自恋。有这种自恋症的人老是担心他的健康,竟至忧郁症的程度。浮夸自恋与消极自恋往往纠缠在一起,希姆莱便是一个好例子,他老是忧心忡忡于他的健康]。 自恋的人会无止境地赞美他们的父母或女子,他们表现这种情感并不会觉得不当,因为一般人把这种情感认为是孝心或慈爱;
● 政治领袖里,高度的自恋往往是普遍现象。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职业病,或者说是职业的资本,那些必须靠影响大众来获取权力的人尤其如此。 譬如说,吴爵罗·尼尔逊、弗兰克林·D·罗斯福和温斯顿·邱吉尔都是非常自恋的人,但他们并不乏重要的政治成就。但这些成就却不足以证明他们那种自信和绝对的自是理所应当,他们这种自信自是的态度往往表现得很傲慢;可是他们同希特勒比起来,自恋的程度却又相当有限。 希特勒却明显得多,希特勒宁愿死也不肯面对失败]。然而他又不能不要这种自恋性的自我膨胀,因为他的人性核心——信念、良心、爱和信仰——不十分成熟。极端自恋的人几乎非得成名不可,不然他就会抑郁不已,会发疯。 可以说,众人的喝彩是他们的自我医疗法,让他们逃脱沮丧和疯狂。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在追求目标而战斗,实际上却为使自己不致疯狂而战斗。
● 团体自恋
他会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团体里的一分子。我在事实上虽不过是个虫子,却由于我属于这个团体而变成了巨人。”结果,在生活中越是不满足的人,团体自恋就越深。生活上比较享受的社会阶级,比较不会狂热(狂热是团体自恋的特征),在物质与文明上贫困,而生活长期厌倦的人——如中下层阶级——则易于狂热。 团体自恋是人类侵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过,它仍旧是防卫侵犯。
※ 侵犯与抗阻
事实上,询问别人的动机是礼貌上最大的一个禁忌——而且是十分必需的禁忌,因为礼貌可以减少侵犯事件。
※服从侵犯
贪婪是人类最强的一种激情,这种激情不是本能性的;它显然是精神状况不良的症候,表现出内在的空虚与缺乏中心。 过食是贪婪的一种,常常是由沮丧所引起;强迫性的购买也是逃避沮丧的一种方式。吃和购买是象征行动,所需填充的却是内在的空虚,这些可以暂时消除沮丧感。贪婪是一种热情(激情)——就是说,它充荷着力量,无情地驱使人去达到他的目标。 自利是人性里本有的欲求;自利等于贪婪;因此,贪婪的根源是人性——它不是一种受性格左右的人性热情。
※ 论战争的原因
心理学上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问题不在什么原因引起战争,而在究竟是什么心理因素使战争成为可能。
回应 2017-07-26 18:31:07
-
1“而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偏向是,试图一味以微观世界的现象解释宏观的人的行为,以为越微观的知识越正确。一些研究就是看哪个脑区的活动,哪个核团的功能 。。。试图以机械的还原代替研究对象本身,这不仅在哲学层面难以立足,实际结果也必然走向无知论,进而变相忽略了对人的研究,继续下去势必造成心理学学科的消亡”(YU其实材料学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越来越纳米化的过程中,并试图以微观世界来解说。在这个角度还是有区...
2018-04-14 13:23:58
1“而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偏向是,试图一味以微观世界的现象解释宏观的人的行为,以为越微观的知识越正确。一些研究就是看哪个脑区的活动,哪个核团的功能 。。。试图以机械的还原代替研究对象本身,这不仅在哲学层面难以立足,实际结果也必然走向无知论,进而变相忽略了对人的研究,继续下去势必造成心理学学科的消亡”(YU其实材料学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越来越纳米化的过程中,并试图以微观世界来解说。在这个角度还是有区别的,材料的纳米可能会发现与宏观不同的效应,导致消亡到不一定,只是停滞是可能的。不过与心理学的发展有类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关于实验和模拟问题,其实问题也是存在的,”做模拟的,得到的结果,除了自己相信,谁都不信;做实验的,得到的结果,除了自己不信,别人都信“朋友圈刚才有人说到)
19""他或她“,实在有点别扭;我承认文字很重要,但我们切不可对它存着一种拜物教的迷信,与其重视文字,不好重视文字所说的是什么。”
22"本能学说免得费心去研究人类破坏性的真正原因。因为认真地去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先去解剖流行的意识形态,看看它的基本前提是什么,要先去分析我们的社会体制的不合理,要剥除许多禁忌,看看所谓防卫,荣誉,爱国心,等等尊严的字眼空间是什么意义“ “生命为使自己有意义而跟自己敌对”
49“女仆从来超不过八个月或十个月。每次雇到一个新人,她总是很高兴,把她捧到天上,发誓言说她终于找对了人。不几个月,她的评价就开始冷了起来,挑小毛病,然后是比较大的,最后她会觉得那女仆可恶至极,一无是处,终致于在大肆发作之后,把那可怜的女仆赶走,连工作都不肯为她介绍。发作以后,这个老妇人又准备迎接下一个美满的天使”。。。“自恋-剥削性的性格问题 (YU遭遇过这样的神经,世界真是无限多样化啊2018.4.15ustc)
51”战旗一挥,理性尽在号角“(乌克兰谚语)54”知汝自己,要去意识到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这是极困难的,因为人的无意识成分会保护它自己,不让它被我们意识到,因此,人必然会遭遇到它的反抗力,自知不仅是智性历程,同时也是感性历程。。斯宾诺莎的用意也是如此,它不只是头脑的知,而是心的知。知自己,是逐渐洞见心灵中秘密的部分,这不但是智性的考察,而且是感性的洞悟。一个想要治愈自己病症的人,可能需用好几年时光来认知自己,没有一天可以或止的历程,知自己,会使人的力量日渐增加,因为抑制潜意识是很耗费精力的。如果我们能够自知,便不再需要抑制潜意识,原来的那份力量就慢慢地获得了自由,释放出来,因此,一个人越是接触其内在的真象,就越觉醒,越是自由。。在领会里,我对他人没有做论断,可以减低侵犯性,甚至可以完全消除侵犯,这需要去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贪欲和自恋,而不只是对别人做知识的堆积”(若能自知,就不需抑制潜意识,那么力就获得了自由,释放出来。由此,一个人越是接触其内在的真象,就越觉醒,越是自由。理解时,对他人不做论断,可以减低对抗性,这需要去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贪欲和自恋”)
64“我们赞美原创性,因为只有赞美它才能制约它”(YU什么意思,赞美是为了制约?不太明白这里)
67“事实上现在没有一个领袖或政府再会明言他们要屈服人民的意志,他们聪明多了,他们会用新的语言,让人听起来和独裁者完全相反。没有一个独裁者管自己叫独裁者,没有一种制度宣布自己要屈服人民的意志。。“自由世界”中的国家,匿名的权威和操纵,岂不是取代了教育,工作与政治方面看得出来的权威?”(YU所以我们所能看见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真的。truths but not truth. 真实但不是真理)
回应 2018-04-14 13:23:58 -
此处原文:爱有时会变成恨,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在这里我们务必把这层意思弄清楚:变的不是爱,而是受伤的自恋心理。也就是说,造成恨的原因不是当事人的爱,而是他“的爱”的部分。认为唯有爱才会生恨,这是把真理变成胡说。 想法:经常因爱生恨的人,很值得同情。
2018-10-14 09:02:05
-
此处原文:一个想要治愈自己病症的人,可能需用好几年的时光来认知自己,对一个真正想“做自己”的人来说,这是终其一生的事业,是没有一天可以停止的历程。“知自己”,会使人的力量日渐增加,因为抑制潜意识是很耗费精力的。如果我们能够自知,便不再需要抑制潜意识,原来那份力量就慢慢地获得了自由,释放了出来。因此,一个人越是接触他内在的真相,他就越是觉醒,越是自由。
2018-10-14 09:19:32
-
#弗洛姆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读后感 -1 因为弗洛姆老师他发现了人类的异化,所以他思考怎么才能从不同维度去帮助人类回归真自我,也就导致了弗洛姆老师的所有的书注意力都在人的身上——包括这本书。 这本书的目的从人的破坏性的角度去剖析人的异化、激情、本能——本质上是对假自我进行剖析,包括假自我的攻击性、寄生性等等。 人类有两种破坏性,一种是正当防卫,一种是恶性侵犯,也就是这本书提到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是人类特...
2022-03-13 21:00:54
#弗洛姆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读后感 -1
因为弗洛姆老师他发现了人类的异化,所以他思考怎么才能从不同维度去帮助人类回归真自我,也就导致了弗洛姆老师的所有的书注意力都在人的身上——包括这本书。
这本书的目的从人的破坏性的角度去剖析人的异化、激情、本能——本质上是对假自我进行剖析,包括假自我的攻击性、寄生性等等。
人类有两种破坏性,一种是正当防卫,一种是恶性侵犯,也就是这本书提到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是人类特有的。
在导论部分,提到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人民发展程度和破坏程度成正比。这说明了相比原始社会(假自我还没产生之前),文明对真自我对压抑之深,和假自我对滋养。
除了“文明”(环境、社会、文化、处境)是假自我恶化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人的格商、头脑、心理。
第1部本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第1章本人主义者。
弗洛姆老师在这里又提到人的处境,这个是他的逻辑原点,在上一本书论不服从也提到过。
关于人的心理的处境,我想到了强一里面的一个例子——有一条河摆在人们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度过这条河,大部分人就呆在河里遭受河水的冲刷,甚至有部分人退回来了。
这本书中的热情,就对应着人们想渡河的希望。破坏性就是,退回来的那些人的变相补偿。
早期的本能主义者。
新本能主义
其中洛伦兹提到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人类走向毁灭是一种必然——甚至认为。
弗洛伊德提到的一种假设,认为有一种破坏本能——在生理上的。
虽然都是本能主义者,但是他们一个认为是一种本能,一个认为是基于生理上的原因。
回应 2022-03-13 21:00:54
论坛 · · · · · ·
哪个翻译更好? | 来自Carlos Yeager | 1 回应 | 2022-04-19 04:55:2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Holt Paperbacks (1992)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9.0分 316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1997)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水牛 (199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尝试理解人类变化无常不可测心理相关小荐 (你的水兄弟)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心理学 博弈论--2 (IVAN)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万斛喜忧 2020-07-10 19:19:43
每次读弗洛姆 都会懂好多些知识 我爱弗洛姆。
0 有用 予秋 2018-04-14 13:23:23
与路西法效应那本,有诸多重复之处。有许多不同的思想和见解,不过还是叙事过多,繁冗了些,感觉。
6 有用 僧人悟净 2019-11-27 16:21:43
果然软弱才是万恶之源
57 有用 花荫月影 2016-05-19 11:34:35
“爱有时会变成恨,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在这里我们务必把这层意思弄清楚:变得不是爱,而是受伤的自恋心理。也就是说,造成恨的原因并不是当事人的爱,而是他“非爱”的部分。认为唯有爱才会产生恨,这是把真理变成胡说。”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未完成的生物。 唯有对生命的爱才能打败对死亡的迷恋。
5 有用 江湖骗骗子 2021-03-31 18:43:10
明说一句“父权扭曲了人性,导致人类暴露破坏性”很难吗?很烫口吗?是的,很难,很烫口。
0 有用 毛茸茸的大桃子 2022-05-30 01:47:17
终于看完了,收获了不少金句,并再次对病态自恋有了新的认识。
0 有用 用心棒 2022-05-26 12:20:30
对弗洛伊德的生本能/死本能有了更深入更有说服力的发展,对恋尸症的冷静分析非常精彩,重点看对希姆莱和希特勒的精神分析
0 有用 迷路羔羊 2022-05-10 13:25:12
值得再读一遍的书
0 有用 Klisis 2022-04-29 23:09:03
视角冷静客观,分析过程极好。太爱弗洛姆了。 “实际上,悲观者与乐观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一样舒舒服服地活着,也是一样很少投身到人类的问题中。他们像乐观者一样很少关心人类的命运。他们并不觉得绝望,假设他们觉得绝望,他们就不会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满足地过下去。悲观者的悲观的主要作用是在保卫自己,不去面对这种内在需求。他们告诉自己说:因此,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人类现今的处境已经太危险,批评性与激进的思想若... 视角冷静客观,分析过程极好。太爱弗洛姆了。 “实际上,悲观者与乐观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一样舒舒服服地活着,也是一样很少投身到人类的问题中。他们像乐观者一样很少关心人类的命运。他们并不觉得绝望,假设他们觉得绝望,他们就不会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满足地过下去。悲观者的悲观的主要作用是在保卫自己,不去面对这种内在需求。他们告诉自己说:因此,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人类现今的处境已经太危险,批评性与激进的思想若想结出果实,必须先与人类最珍贵的天赋,即对生命的爱,结合在一起。” (展开)
0 有用 Gil-Estel 2022-04-19 11:03:38
与《存在还是占有》《人心》的内容有重叠。非常详细地论述了破坏性的侵犯不是人类的本能,并说明这种行为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与世界联系的方式,因为不像爱和创造,人们不需要费心思了解他人,也不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总而言之,由于本能的弱化和大脑的发展,人需要自己做出选择,至于选择简单的还是正确的,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