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 短评

热门 最新
  • 29 何适之 2017-08-29 21:16:26

    一流,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好看。

  • 12 逝川 2015-06-21 20:26:30

    个人在历史大局中反抗无力。新时代到来,谄媚青年,上了年纪的历史经历者与往昔一同被抛弃被遗忘;改弦更张,信仰被强行置入又随着改革而被颠覆。小说中的情景太过似曾相识,有些牵强地想到了贾樟柯的电影。(本来以为大家的书评会更有质量的,这次竟然失望了……

  • 6 空竹大师 2017-01-01 22:52:05

    高三看的…当时对我启发很多。

  • 10 Cykahte Jorn 2018-05-03 15:40:55

    “虽然我对这场是是非非始终记忆犹新且耿耿于怀,但我已经看到,光阴那抚慰一切的洪流正在淹没这场我与他之间争执的遗痕,而且谁都知道,时间在把许多时代相互间的差别抹拭,更不用说勾销两个可怜的小人物之间的差异有多容易。” “到了这时,我明白了,我根本无法取消我自己的这个玩笑,因为我就是我,我的生活是被囊括在一个极大的(我无法赶上的)玩笑之中,而且丝毫不能逆转。”

  • 12 抹茶拿铁 2020-07-10 23:31:43

    读昆德拉的第一遍总是读不太懂的… 全书中到处充斥着玩笑:路德维克的政治玩笑;露茜和路德维克之间的爱情玩笑;埃莱娜的自杀玩笑。生活就是一个极大的玩笑。 我太喜欢这种多角叙述的方式了(据说福克纳才是鼻祖)。我好像变成了路德维克,随即我又成为了埃莱娜。回忆虽不可靠,但在各人的生活里,那就是真实。 其他人物也很出彩。譬如沉浸在旧时代的雅罗斯洛夫,就像末代皇帝一样,徒劳的坚守着自己那一方天地,不允许有人闯入。结尾的独白更是动人,为什么不允许国王揭掉面纱?“不是怕人看见他,而且是怕他看见任何东西。”命运在死亡之前就早已收场。 另外,我太佩服昆德拉的遣词造句了。“把我从爱情生活的凄凉空间里拔出来”,太绝了。

  • 1 莉·挽狂澜 2020-04-29 17:15:16

    一个由爱情引发的“玩笑”,被严肃的社会环境认真对待,上纲上线,仅由寥寥三句话定型了一个青年的志向品格和未来。这种窒息的社会环境我们也有过,而且不曾消失。被冤枉的人肯定想要复仇,想要一雪前耻,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你在痛苦中成长的愤懑已经与社会和他人不再相干,可怜的被利用的女人,也是一颗被双方抛弃的棋子和包袱。在泥淖中,两个都被社会踢出的人可能会有同命相怜的亲切感,但是这只是慰藉,没有了解不曾参与,一切都是自我的假象,彼此利用。社会环境下的误会,没有人可以让他重头再来,我们只能默默忍受着这近乎玩笑的一生。

  • 1 Twoheadedboy 2021-06-30 17:24:16

    剧透了: 第四部雅罗斯拉夫处理得不是很成熟,可能完全是为了结局的需要加上的吧。有一点点(尽管是很刻意的)哲意。 看到最后挺伤心的,处于报复的还乡,最终以怀抱患病的旧日朋友做结。我们的爱恨,在多年后显得愈发荒诞,愈发像一个玩笑。

  • 3 都灵之马 2020-06-12 17:05:28

    2019是我阅读的一个大年,11月浸在昆德拉的书里。这才是昆德拉真正的巅峰,而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我看来结构是比不了《生活在别处》的。而主题无法对抗《玩笑》,《玩笑》才是米兰昆德拉真正的杰作。后面的作品体量更是不够。

  • 3 暮归渔舟 2020-12-14 21:49:49

    老昆的处女作,厉害,也是老昆少有的以第一人称描写的故事,相比他后期的很多小说隐去了作家的身影,于天空俯视角色的命运,这本书昆德拉简直是过分自我暴露般地描写他自己的所思所想,代入去路德维克去读,在最后真是有着难言的苦涩和沉重。 什么都无法掌控的蜉蝣感一直伴随着本书,一个玩笑引发了未来的断裂,一时汹涌的爱意却对双方造成了最残忍的伤害,一场虚假的设计却赢得了最火热的爱意,一次下定绝心的复仇却成为了笑剧…… 历史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然后所有光明未来的蓝图和美好的渴望还有所有点情真意切都瞬间被撕碎、被烧成灰烬。 当然,最打动我的是命运陡然断裂时,他们的坚韧地承受痛楚时偶尔闪烁的烈焰——对爱的真诚希冀,对他人的宽容与怜惜,幻灭后的被迫成熟。是路德维克对那个傻小子自杀时尊严的捍卫的和最后对老朋友的怀抱。

  • 2 安矢 2018-05-30 19:42:36

    引人入胜,近期读的最解乏的小说。 看完后疯狂的想谈段恋爱

  • 2 刘笑笑😉 2019-08-07 14:49:13

    2019.8.7 “我之所以有多副面孔,是因为当时我年轻,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 0 狸狸毛 2017-04-24 19:21:03

    想听摩拉维亚民间音乐。独白都太感人,尤其是雅洛斯拉夫的。

  • 1 九龍神火罩 2016-01-06 23:09:44

    敘事之妙!像中學生一樣摘抄了好多段落句子2333弗朗索瓦·里卡爾寫的評論《關於毀滅的小說》也好讀~

  • 0 小K 2015-07-12 16:44:47

    出乎意料的精彩,却也是很晦涩的。

  • 0 Tingalein 2020-01-18 21:09:04

    虚无主义般的尾声

  • 0 Hi_刘丑丑 2020-10-19 22:20:56

    从坚信到怀疑,已经不是什么主义的问题而是集体社会的通病,在集体世界中,在某种集权中,是不允许有异类声音的,如果有你对也是错。我觉得更多的是人性的探讨

  • 1 涒灘 2020-04-06 01:10:02

    在特地的环境下,不要乱开玩笑。尤其是当下。喜欢昆德拉,就是因为他懂我们。

  • 0 Leon लिऑन 2022-04-05 18:11:58

    昆德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真的是很见功底和未来大家的潜力,我是觉得比稍晚《生活在别处》要好。

  • 0 小椰子 2022-04-04 03:40:03

    背叛与欺压本来就不用多,只要角度够尖,就足以让你的世界坍塌。重建以后,无非是一片平静中,无尽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对话。昆德拉真是知音啊,迄今唯一的。

  • 1 Ches 2022-02-12 00:14:18

    历史大唱它的滑稽戏,大开它的玩笑,你怎赋予它理性和意义,又怎让它给予洪流中的你理性和意义。mark 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十分值得再读的一本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