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上海译文新文本
原作名: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译者: 许钧
出版年: 2014-6
页数: 427
定价: 4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
ISBN: 9787532766635
内容简介 · · · ·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33 条 )
论坛 · · · · · ·
萨宾娜明明也很喜欢托马斯 | 来自我是猫 | 2024-12-14 17:14:37 | |
特蕾莎是不是焦虑型依恋人格 | 来自我是猫 | 2024-12-11 21:38:25 | |
爱当真应是势均力敌的 | 来自རིན་ཆེན། | 7 回应 | 2024-08-12 11:54:11 |
【转】涂险峰|从昆德拉的“第二滴眼泪”到现代人的... | 来自多宝君 | 2024-05-06 00:13:56 | |
我就喜欢这种有议论性的文字 | 来自豆友l4DZXXQFdM | 1 回应 | 2024-03-24 23:27:5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8.5分 336025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1999)9.2分 152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8分 71234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1987)8.7分 1560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グルママ 2016-03-11 21:36:56
米兰昆德拉满本子的法国情调和内容,小便池和弗洛伊德那些屎尿屁的概念写了那么久,竟然还这么国家种族主义。刚开始我以为他是要弄一个关于美学的美文集。后来有尼采哲学了,后来发现它去探讨法国二战后艺术解构了,后来又探讨乡愁了,而且是那种诡异的反乡愁和反布朗田园的那种。后来一个作家是有多绝望才会用一条狗来结尾和政治隐喻。总之,虽然这本书给人很多的可以抄在小本本上的话,但是终究它是一本无法承载他理念和探讨内容... 米兰昆德拉满本子的法国情调和内容,小便池和弗洛伊德那些屎尿屁的概念写了那么久,竟然还这么国家种族主义。刚开始我以为他是要弄一个关于美学的美文集。后来有尼采哲学了,后来发现它去探讨法国二战后艺术解构了,后来又探讨乡愁了,而且是那种诡异的反乡愁和反布朗田园的那种。后来一个作家是有多绝望才会用一条狗来结尾和政治隐喻。总之,虽然这本书给人很多的可以抄在小本本上的话,但是终究它是一本无法承载他理念和探讨内容的书——书本不能承受之内容。怪不得所有的书评写他们都以几个主人公为主线,因为后面确实你妈逼写的自己都承受不了,虽然到了末了末了。用了一张墓志铭一样的东西大力回春了一把。但是还是很乱糟糟的。摊手 (展开)
24 有用 吃蛋黄酱的银桑 2015-02-06 20:46:48
没看懂。以后再看一遍。
94 有用 hep-th 2019-01-22 23:14:21
后记是一篇论述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中有关牧歌的文字,而我却觉得这一章是如此的可怖——女人终于明白,她的软弱是以退为进,利用他的同情心将其驯化成一只兔子,从外科医生一步步到乡间的卡车司机,远离城市和其他的女人,彻底占有他,而兔子也最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让我突然想起了《1984》的结尾:温斯顿觉得他已经战胜了自己,从心底里热爱老大哥。
374 有用 強子機器劉威廉 2015-02-20 17:19:38
高中时就有一些或早熟或装逼的同学读过,然后把其中的名言小警句拿出来写在作文里搏高分,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未必读得懂,老米这本书感觉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作者的参与感太强,随时丫都要出来说两句小感悟小议论,故事不跌宕起伏,需要的是经历成长后再来的淋漓畅快的阅读,抛开内容,设计用纸什么的真是棒呆了,老版本陆智昌那本也收了,这本唯一不足就是把环衬去了,里面用银白色印的“米兰昆德拉”有锯齿,除此以外,堪称完美,... 高中时就有一些或早熟或装逼的同学读过,然后把其中的名言小警句拿出来写在作文里搏高分,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未必读得懂,老米这本书感觉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作者的参与感太强,随时丫都要出来说两句小感悟小议论,故事不跌宕起伏,需要的是经历成长后再来的淋漓畅快的阅读,抛开内容,设计用纸什么的真是棒呆了,老版本陆智昌那本也收了,这本唯一不足就是把环衬去了,里面用银白色印的“米兰昆德拉”有锯齿,除此以外,堪称完美,吸着香香的油墨看书,哪怕有毒又何妨?(开玩笑,笑) (展开)
23 有用 伊卡洛斯 2020-10-07 13:47:04
十年前没能读懂米兰·昆德拉,如今重读却大受震动。同样以小说来论述哲思,却绝对迥异于加缪的局外式呈现,米兰是透过笔下人物之心理活动来表达观点。托马斯与特蕾莎,萨琳娜与弗兰茨,尽管也有现实性的背景描述,但所有人物呈现的都是精神性的形象。托马斯沉溺于爱情的比喻,特蕾莎对“我”的确认,萨琳娜对背叛的追寻,弗兰茨渴望于革命式的伟大进军。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人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 十年前没能读懂米兰·昆德拉,如今重读却大受震动。同样以小说来论述哲思,却绝对迥异于加缪的局外式呈现,米兰是透过笔下人物之心理活动来表达观点。托马斯与特蕾莎,萨琳娜与弗兰茨,尽管也有现实性的背景描述,但所有人物呈现的都是精神性的形象。托马斯沉溺于爱情的比喻,特蕾莎对“我”的确认,萨琳娜对背叛的追寻,弗兰茨渴望于革命式的伟大进军。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人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由于这不可承受之轻,背叛充满吸引力。 (展开)
0 有用 sari 2025-01-13 22:34:32 德国
近四年后重读中文版 高中看结果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但当下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和书中90%的内容都产生了共鸣 米兰昆德拉真是嘴替 好想在生活中认识他然后成为好朋友..
0 有用 娇娇 2025-01-12 20:49:33 辽宁
像一个幽深的洞穴,每一次尝试都成功往更深处行进,最终还是在“伟大的进军”一章走到晕眩的境地… 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与牧歌 庄严的命题中蕴藏着各自不同的解法 我会再重读 再重读
0 有用 Ivy Z 2025-01-11 23:42:26 天津
读到伟大的进军一章时让我不再犹豫地打出5分
0 有用 豆友gbSVAAK6-A 2025-01-11 00:28:07 广东
之前的章节只能拿四分(满5分,后两章➕一分
0 有用 烤茄子要多加蒜 2025-01-08 23:58:49 河南
前半部分比较喜欢 从伟大的进军开始需要再仔细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