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La Nuit
译者: 袁筱一
出版年: 2014-8
页数: 174
定价: 3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271769
内容简介 · · · · · ·
那一天,我们登上开往地狱的火车,以为只是一次不太舒适的旅行。
-----------------------------------------------------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经典自传 欧美高中生与大学生必读书目
译为30多种语言,美国销售超过600万册
我要作证,阻止死去的人再度死去,也为我活下来这件事辩护。——埃利•威塞尔
通过这个少年的眼睛,我们看见了残忍和 慈悲的极限。我从他的勇气获得勇气。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奥普拉
这本薄薄的小书有着骇人的力量。——《纽约时报》
----------------------------------------------------
那是我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一夜。
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在用嘶哑的声音呼唤——他叫的是我的名字。
我听见他在喘气,一阵一阵的,我没有动。
他说的最后一个词是我的名...
那一天,我们登上开往地狱的火车,以为只是一次不太舒适的旅行。
-----------------------------------------------------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经典自传 欧美高中生与大学生必读书目
译为30多种语言,美国销售超过600万册
我要作证,阻止死去的人再度死去,也为我活下来这件事辩护。——埃利•威塞尔
通过这个少年的眼睛,我们看见了残忍和 慈悲的极限。我从他的勇气获得勇气。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奥普拉
这本薄薄的小书有着骇人的力量。——《纽约时报》
----------------------------------------------------
那是我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一夜。
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在用嘶哑的声音呼唤——他叫的是我的名字。
我听见他在喘气,一阵一阵的,我没有动。
他说的最后一个词是我的名字。一声呼唤,而我,不敢也不愿回应他。
我经历了奥斯维辛的一切,除了焚尸炉。无数信念和身体在我眼前化为烟尘。
重新成为自由人,我们的第一个动作是冲向粮食。我们想的就只有这个。
我们不想报仇,也不想父母。只想面包。
夜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埃利•威塞尔,作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1928年出生于匈牙利,二次大战期间他和家人都被纳粹送往集中营,父母和小妹死于集中营中,只有他和两位姊姊侥幸生还。战后他在法国孤儿院生活了几年,于巴黎索邦大学完成学业。
《夜》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他关心犹太人与其他同样受迫害族群的处境,呼吁世人谴责暴力与仇恨, 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授予他国会金质勋章,1992年老布什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198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入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士。
喜欢读"夜"的人也喜欢 · · · · · ·
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5 条 )

夜。摘抄+一点小小的感触和想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夜晚,那是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它把我的整个一生变成了漫漫长夜,被七层夜幕严裹着的长夜。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躯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火焰,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 (展开)
> 更多书评 75篇
论坛 · · · · · ·
维塞尔的两个姐姐呢? | 来自Clio | 2025-01-23 21:44:48 | |
另外两本什么时候出? | 来自Peano | 2014-11-13 11:46: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Bantam (1982)8.9分 583人读过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9.0分 804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8)9.0分 678人读过
-
Hill and Wang (2006)9.2分 20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通俗文学】 (爱玛·包法利)
- 书海无涯 (佾云)
- 午后四点 (蛋蛋姐)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读书2014年度最受关注图书-虚构类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夜的评论:
feed: rss 2.0
25 有用 大大 2014-08-25 08:59:09
周围一片黑暗。我只听见小提琴的声音,就好像于列克以灵魂作琴弓,在演奏自己的生命。他的医生都在琴弦上流动。他失去的希望。他化为灰烬的过去,他死寂的未来。他在演奏他将永远不再演奏的东西。 ……他蜷作一团,死了。他的身边躺着他的小提琴,被踩得粉碎,一具奇特的、令人震惊的小小尸体。
3 有用 I sea 2015-09-06 01:22:33
上帝就在眼前,在绞架上。
2 有用 林微云 2021-11-07 11:38:05
这真是因为占了题材的便宜,作为诺奖的书写得实在很一般
16 有用 韧勉 2014-09-22 22:33:59
寥寥数语就将气氛凝重到窒息,非亲身经历绝不会写出如此发自肺腑的阴郁且动人心魄的呐喊。
34 有用 Philex 2017-07-09 20:09:33
几个小细节:初稿有一千多页,最后出版的时候出了200多页;灾难过后整整十年,才从沉默中走出;去世的时候,我刚好在波士顿,去他的研究中心门口放了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