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民学堂·品味南京
服务终身学习提升市民素质服务终身学习提升市民素质
徐宁
学习,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石。对这样一个古老而朴素的道理,估计没有人会有什么疑问,也不需要长篇累牍的论证。
学习,是大中小学生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今天,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努力发展终身教育,推动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
市民学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自2005年1月8日第一期成功开讲以来,在新城市商业置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这个两周一次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秉持着“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味”的宗旨,一路走来,深受市民的欢迎,成为南京城一张靓丽的文化教育名片。因应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民学堂也顺时而变。2012年11月,由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市民学堂升级版面世,通过电台播出、视频上网、文本见报、微博互动、走进社区,为市民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的学习服务。
为什么市民学堂在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能够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一种常态选择?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我想,去浮躁气、功利心,让心灵俯就于经典,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当是大家对市民学堂的体认。以这种心境学习,学习便如春风化雨,最能滋润心田,不仅给生活添了意趣,更让心灵多了养分。
学无止境,业无穷期。学习习惯是需要培养的。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凡事同理,学习亦如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希望更多的南京市民也能把市民学堂当做老友,常“相亲”,多来听。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