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第二册)》的原文摘录

  • 可实际上,信托责任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守信用和不欺诈那么简单,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责任,首先是法律责任,这个很容易理解,当集资人把钱交给某个人做生意时,这个人有法律上的义务——不能将这些钱窃为己有。第二是道德责任,比如合伙人将公司交给一个职业经理人管理,经理人有责任将公司管理好,并为公司股东谋利益。一个管理者,如果不尽心尽力为股东谋求利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远的),也许并不违反法律,但是不符合道德责任。第三是专业责任,受托人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点其实常常被人们忽略,没有第三点,好心未必能做成好事。信托责任不仅是现代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商业的支柱。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赞 2015-01-03 16:26:45
    —— 引自第54页
  • 杰弗逊信奉“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 , 他从总统任上退休后潜心办学,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以便让更多人受到高等教育。在此之前,弗吉尼亚州只有威廉玛丽学院一所大学,学生大多是富家子弟。杰弗逊认为,弗吉尼亚应该有一所大学,让任何居民皆可经由单一共同的评断标准进入这所大学。杰弗逊一生都热爱自然科学,虽然他和约翰·亚当斯政见不同,但是他们都坚信科学可以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亚当斯曾经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们能够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编织和陶艺”这 无疑是远见卓识,而杰弗逊则将它付诸于实践。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1赞 2015-01-03 16:57:00
    —— 引自第103页
  • 笛卡尔著名的《方法论》一书揭示的正是第三类认知的奥秘。在书中,笛卡尔系统第阐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不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这就是笛卡尔著名的“怀疑一切”的观点。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例如亚里士多德曾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或者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3. 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词序,逐步解决。 4. 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再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1赞 2015-01-03 17:01:34
    —— 引自第133页
  • 笛卡尔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1.不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 2.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逐步解决。 4.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再综合起来看。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查看原文)
    小肥馬 1赞 2015-07-30 14:28:05
    —— 引自章节:133 第十二章 科学时代
  • 杰弗逊一生都热爱自然科学,虽然他和约輸·亚当斯政见不同,但是他们都坚信科学可以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亚当斯曾经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们能够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编织和陶艺。”'这无疑是远见卓识,而杰弗逊则将它付诸于实践。 (查看原文)
    书虫 2019-12-10 00:35:25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托马斯·杰弗逊
  • 几乎与此同时,德国人保罗・朱利斯・路透( Paul Julius Freiherr von Reuter,1816-1899)在1848年开始用信鸽在德国和比利时之间传递股价信息,一年之后,改由电报传送讯息,几年后的1851年,路透在英国成立了办事处,他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签下一纸合约,通过海底电报线向英国提供欧洲大陆的股市行情,以换取英国股市的信息。1858年,路透的电报新闻生意终于渗透到报社,开始为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泰晤土报)提供电报新闻。1865年,路透社由个人控股改成了股份有限公司一路透社电报公司。路透后来加人了英国籍,并将新闻社的总部设在伦敦,这就是为什么路透社今天是一家英国公司,而不是德国公司的原因。 (查看原文)
    书虫 2019-12-14 23:10:23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莫尔斯和电报
  • 科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知识的意思,和哲学是同义词,后来古希腊人把对自然界的研究称为自然哲学,到了近代人们改称之为自然科学。这是狭义上的科学概念。 (查看原文)
    findingsea 2014-11-11 21:03:57
    —— 引自第157页
  • 人类的文明的推进靠的是这些在不同层面上创造文明(科学发现是最高层次)的人,而不是那些发动战争的人。 (查看原文)
    findingsea 2014-11-14 21:04:18
    —— 引自第277页
  • 发现电子的汤普森(Benjamin Thompson, 1753-1814) (查看原文)
    任平生 2014-12-05 11:55:13
    —— 引自第1页
  • 著名物理学家凯恩斯 (查看原文)
    任平生 2014-12-06 22:22:32
    —— 引自第27页
  • 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日月星辰为什么升起又落下,这些如今看似不需要解释的现象,在当时却是无法认知的。知道牛顿出现,人们才开始摆脱了这种在大自然面前被动的状态。牛顿用自己的伟大成就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而且这些运动准循着特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牛顿的这些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在牛顿之前,人类曾经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对于不能解释的世界只能归结于神鬼的力量。在牛顿之后,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对待一切的已知未知,套句中国人的老话——人类从此站起来了。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6:12:55
    —— 引自第32页
  • 如果哥德堡好不沉,它的货物价值估计为2.5亿-2.7亿瑞典银币,相当于瑞典当年一年的GDP。哥德堡号比达·伽马首航印度在时间上晚了一个半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李云已经小了一个数量级,获利尚且如此,葡萄牙早期贸易的利润可想而知。因此,靠着对欧亚之间贸易的垄断,葡萄牙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6:17:45
    —— 引自第41页
  • 在欧洲其他地区,从南部的意大利到北部的尼德兰,宗教的势力正在衰落,城邦开始兴起,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班牙和葡萄牙反而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虽然强大的王权短期内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进行探索,但骨子里非常保守。葡、西两国的探险活动和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大航海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并没有用于发展工商业。王公贵族们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害怕新兴的阶层(资本家和商人)起来挑战他们的地位,甚至有意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阶级与中国康乾时代的政府很相似,虽然看上去达到了一个盛世,但不过是在维护一个没落的旧制度而已,而那个盛世也成了农耕时代最后的辉煌。这些统治者都不懂得近代国家的富强要靠新兴的工商业,任何国家在新时代到来之际,如果不愿意改变旧制度,则必然衰落甚至灭亡。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6:20:54
    —— 引自第47页
  • “重商主义”这四个字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从字面去理解,认为就是重视商业,尤其是考虑到英国和荷兰崛起时正是全球贸易欣欣向荣的时代。但是,重商主义的真正含义是重视生产,尤其是重视工业生产。重商主义该考起来有这样几个要点: 1. 尽可能多地拥有硬通货,因为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搞基础建设、军备和从事对外扩张; 2. 为了做到第一条,国际贸易必须优先于国内贸易,必须保证贸易顺差; 3. 既然各国都在生产,那么保证顺差的前提是要从事高附加值的劳动,在当时就是从事来料加工而不是出口原材料; 4. 鼓励生育,因为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5. 国家引导,并且监督产品质量,以保证全球竞争力。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6:35:03
    —— 引自第66页
  • 科学不仅要能被证实,而且还必须具有可证伪性,是否可以用经验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注意,这里说的可证伪性是指逻辑上留有可证伪的可能性,并不等于说一个科学的命题是假的。为了理解可证伪性,我们来看几个不可证伪的例子就容易懂了。 1. 上帝的存在性,这件事我们没有办法验证,因此我们说这个问题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问题。 2. 重言式(因为它永远为真),比如1+1=2,这是定义,不是科学。如孤傲你明天说“3的定义为1+1”,那么它也正确,因为定义总是正确的。 3. 列举了所有可能性,比如说命题“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因为它总是正确的,无法证伪。 4.从错误的前提下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因此,虽然这些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在科学上毫无意义。比如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海水就会沸腾。”这个命题无法证伪。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在包报纸杂志上天天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样的话,但是却始终有人说,“没有(一件已经存在的事情)...就没有...”,这就是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推导出任何结论的现实例子。这个结论或许是对的,但是这种说法不符合科学,因为这个命题无法证伪。 上面这些都是非科学的例子,但非科学并不等于伪科学,非科学的结论未必是错误的,只是它的结论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的,如此而已。从这些例子中还可以看出,任何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命题都不是在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中。在西方学界,科学这个词切不可滥用。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排斥那些所谓的一贯正确和绝对的真理。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8:59:46
    —— 引自第159页
  • 所有的科学结论都应该在理论上有被证伪的方法,才有可能导致人类科技的进步。波普尔在他重要的著作《客观的知识》一书中,用这样一个模式来描述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 从发现问题一 到提出假说尝试解决(tentative solution) 通过证伪来消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 最后,产生新的问题二,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问题的深入,尝试解决问题的理论正确性也越来越高。科学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更应该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面这个简单而著名的公式: P-TS-EE-T 因此,科学不仅要找到正确的结论,而且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9:45:47
    —— 引自第162页
  • 伪科学是指那些宣称为科学,或者面熟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方法论或者经验。伪科学除了禁不住科学的检验,常常还具有如下特征。 1. 没有试验根据的断言,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药片广告动不动就“绝无毒副作用”(证明有毒副作用是容易的,证明没有毒副作用是非常难的,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就证明它不存在,因为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2. 证明和结论之间不符合逻辑。比如有一个小国,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吃不饱饭,要靠邻国援助才能勉强度日,但是它却宣称自己的制度比其他国家更优越。显然,所有客观证据都是不利于这个结论的。 3. 不能根据其理论设计具有可证伪性的实验,或者所依赖的的实验不具备可重复性。比如韩国汉城大学教授黄禹锡在干细胞的研究方面发表了很多具有突破性成就的论文,但是其他学者无法重复他的实验结果,2005年他被揭发伪造数据,后来他被判刑18个月,缓刑两年。另外,美国一些伪科学家做的所谓证明灵魂存在的实验,都是不可重复的。 4. 以偏概全,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时,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那种。现在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一些研究人员做了100组的实验,挑选出10组支持其结论的数据发表。 在生活中,并非任何事情都需要冠以科学的名义。一个牧师或者禅师承认自己是神学家,并不会因此被人瞧不起,他们的言论也不会因此而被人忽视,也不会有人说他们是伪科学家。但是,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和科研规范一致,那就会被称作伪科学家了。伪科学家常常使用这样一些手法。 1.提出模棱两可的命题“既要······,又要······”。这在科学上常常是废话。 2. 没有操作流程的明确定义来说明证据是如何取得的,他们的实验无法重复。 3.没有适当的控制对照组,比如很多被退回的论文投稿都是如此。 4. 没有适当的限定条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有着非常明确的限定条件。在一定条件...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19:54:34
    —— 引自第163页
  • 当然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成本。松下幸之助讲,任何一种好的生意必须是能够盈利的,否则就是对人类的犯罪,因为有限的资源本可以用到其他地方。同样,一个好的产业也是如此,而不是长期靠政府补贴。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哪个靠政府补贴的产业能够持久。之所以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还保留了传统的火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本低。因此,强调环保和低碳发电的同时必须做到成本不至于太高,才会最终受到全世界的接纳。 (查看原文)
    读书帮帮主 2015-01-03 20:29:21
    —— 引自第272页
  • 美苏太空竞赛产生了很多正面结果。它首先让人类飞出了地球。虽然人类目前只能在月球上短暂停留,距离真正的太空旅行乃至太空殖民还相差甚远,但是人类的太空探索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而已。当我们的远古祖先第一次抱着漂浮的树干漂过一条湍急的河流时,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后代能够远渡重洋到达新的大陆。在哥伦布看来,原始人过河的行为再简单不过,但这却是探索未知的开始。当然,哥伦布也无法想象今天登月的壮举。或许几万年后,我们的后代可以自如地在太空旅行时,他们到达月球就如同我们过河一样,他们应该知道我们今天人类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些名字:科罗廖夫、冯·布劳恩、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 (查看原文)
    以梦为马 2015-05-18 15:04:04
    —— 引自第313页
  • 第九章 艾萨克•牛顿-理性时代的开拓者 1. 牛顿是一位农家子弟,是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不到三斤,活到了84岁。 2. 在剑桥的学术生涯中,牛顿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物理学上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发明了微积分。 3. 牛顿、莱布尼茨和柯西是对微积分贡献最大的三位数学大师。 4. 牛顿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项项孤立的发现和发明,而在于他的工作几乎为所有这些相关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他确立的科学体系包括:①以微积分为基础的高等数学;②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建立的经典力学;③以光子说为基础的光学;④以万有引力为基础的天文学。 5. 牛顿为政治和管理工作的兴趣不亚于学术。他被任命为英国皇家造币局总监,并在三年后担任造币局局长。 6. 牛顿一生未婚。他谈过两次恋爱,一次是和他的表妹,另一次是和他的房东药剂师的女儿。 7. 牛顿去世时封存了一些手稿和笔记,按照他的遗嘱,这些文献在他去世若干年后才能打开。在牛顿规定的时间一过,凯恩斯等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牛顿到底留给人类什么遗产,立即翻阅和研究了牛顿留下的这部分多达百万字的手稿,而让凯恩斯等人吃惊的是,手稿中竟有不少内容时没什么意义的炼金术和神学。 第十章 荷英时代 1. 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而且这些财富的积累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完成了。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财富来源。葡萄牙绝大部分的财富来源于东西方之间贸易带来的暴利。葡萄牙第二个财富来源是非常不光彩的贩奴贸易。西班牙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在美洲开金银矿和来自荷兰地区的税收。 2. 荷兰人有“海上马车夫”的名声。 3. 荷兰的帆船和其他国家的帆船略有不同——相比他的甲板,它的肚子非常大。我开始还以为这样设计是为了航速快,后来才知道这样设计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当时欧洲各国的入港关税是以甲板的面积来征收的。 4. 如果要问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个,答案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英国,而... (查看原文)
    大砍刀 2015-07-01 11:11:01
    —— 引自第300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