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台灣政治的密語:省籍(陳文茜)

9 de Julio 2014-06-07 19:01:18

2014年06月07日蘋果日報

如果你還在熱中台灣政治,推薦你閱讀一本書籍《誰會勝選?誰能凍蒜?》作者為台灣公認民調權威及首屈一指的選舉預測分析專家洪永泰教授。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遲來20年的書。洪教授以1992年至2012年歷屆總統、立委、縣市長大選小到各投票所、候選人、大到歷屆政黨得票率資料,做出幾個台灣政治觀察的結語:

一、藍綠板塊基本盤55:45;每次大選因不同事件、候選人特質、提名策略,上下加減移動。

二、移動藍綠板塊的最大密碼是:省籍。

例如2004年大選,他認為最終使陳水扁當選的因素除了挾持龐大執政資源外,便是李登輝與陳水扁聯手出擊「228手牽手百萬人護台灣」;從那一刻起藍綠基本盤開始移動,直到投票那一刻;他從滾動式民調看出「319槍擊案」對扁連互有消長,真正影響結果的還是省籍。洪教授認為連戰雖是台南人,但「看起來」像外省人,當扁競選團隊「割喉」操作省籍成功時,連戰的支持度開始穩定下滑。

洪教授同時分析扁涉貪雖使馬2008年輕易當選,但謝長廷仍維持41.55%的得票率;顯示即使民進黨涉及重大腐敗事件衝擊,仍能維持近42%基本盤。到了2012年,馬英九僅得54.37%,蔡英文45.63%;雙方完全穩住基本盤,而那一次大選馬英九做為「外省人」對照不會說台語的「本省人」蔡英文,最終省籍效應發揮的極為有限。

省籍情結隨著時代變遷,有沒有變化?洪教授的答案很乾脆:沒有。他引用胡佛教授很早即觀察民進黨的組成因素有三:第一是「統攝認同」(以民進黨用語叫「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第二是民主價值,第三是施政能力。而隨著競選的激烈化,第一項因素也就是省籍情結,不但根深柢固,而且穩定。

與胡佛看法相同的是民進黨最厲害的操盤手邱義仁。1995年我主張「民進黨轉型」,朝一個與國民黨「執政能力」「公共政策」競爭的方向走,揮別悲情並且承認「由於李登輝的存在」及「國民黨地方派系化」,國民黨已非外來政權。我的主張當然引發廣泛批判;邱義仁當時與我仍為朋友,好心的奉勸我理解時代政治的真實結構,民進黨的「本」就在「本土化」及「省籍」,只有省籍的力量才能讓民進黨選票大幅增長。他曾說過一句話:「這種現象,在我有生之年,不會改變。」令我印象深刻。

胡佛教授與邱義仁兩人政治立場角色迥異,但分析台灣選舉結構的工具卻幾乎相同,非常入骨,入骨到令人疼痛。

對我而言,洪教授的書遲來了整整20年。我曾渴望的台灣政治轉型根本是個「外星人夢想」;我希望建立的「只問黑白,不問藍綠」,證實只是色盲。若支持了「非本省籍」的政治人物,當然「賣台」。那些台灣競爭力或財團治國等議題,在省籍大旗幟下,只有財團愚笨地捐給「外來政權」,才叫「不正義」。

當然洪教授對2016大選抱持另一個看法,他認為馬英九將是台灣最高政治權力舞台上,最後一個外省人;朱立倫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母親出身台灣桃園,父親祖籍雖是外省,但已在桃園打滾一生。民進黨將面臨少了外省人,選戰怎麼打的困局。

由於我這個本省人,還是228後代,早期又長期參與黨外的傻人,已被自己的公共理想騙了20年;這一回我對洪永泰教授的結論,想「聰明地」保留疑問。


赞
转发
回应 查看所有回应

> 我来回应

> 去誰會勝選?誰能凍蒜?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