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It's Not Rocket Science
译者: 金立峰 / 陈青石
出版年: 2014-6
页数: 240
定价: 3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31757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上帝粒子、转基因、黑洞、蝴蝶效应、性别战争,这些在我们周围经常出现的字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仅用八堂课,把从近代物理发现的小粒子,到气候变迁的重大议题,从我们身上的DNA,到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宏观现象,用最逗趣的比喻,给你细致入微的呈现,哪怕你从小到大物理从没及格过,你也能看得懂。带着趣味和见地穿越整个科学,读完《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就像拿到了一个理科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
如果我有办法把你压得足够小的话,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黑洞。
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真的是由星尘组成的。
宇宙并不像是一个正在爆炸的炸弹,而更像一个在烘烤中不断膨胀的水果蛋糕。
我们每个人都是克隆人。我DNA里那个大约30亿个碱基序列,和你DNA里的那些碱基序列其实差不多。
比《时间简史》更幽默,比《果壳中的宇宙》更好玩儿,比《大设计》更惊叹...
内容简介:
上帝粒子、转基因、黑洞、蝴蝶效应、性别战争,这些在我们周围经常出现的字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仅用八堂课,把从近代物理发现的小粒子,到气候变迁的重大议题,从我们身上的DNA,到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宏观现象,用最逗趣的比喻,给你细致入微的呈现,哪怕你从小到大物理从没及格过,你也能看得懂。带着趣味和见地穿越整个科学,读完《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就像拿到了一个理科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
如果我有办法把你压得足够小的话,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黑洞。
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真的是由星尘组成的。
宇宙并不像是一个正在爆炸的炸弹,而更像一个在烘烤中不断膨胀的水果蛋糕。
我们每个人都是克隆人。我DNA里那个大约30亿个碱基序列,和你DNA里的那些碱基序列其实差不多。
比《时间简史》更幽默,比《果壳中的宇宙》更好玩儿,比《大设计》更惊叹
剑桥物理学博士生、史蒂芬•霍金的学生、《泰晤士报》科学专栏作家、BBC喜剧演员 本•米勒 带你亲临 生活大爆炸!!!
内容推荐:
你真的来自星星
你知道我们都是一颗颗的星星吗?哦,我并不是想要模仿西蒙•考威尔 发掘的那种才华横溢又喜欢说“我要把这首歌献给我离去的奶奶”的明星。我是说,人,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真的是由星尘所组成的。这听起来好像是那种荒诞的科幻小说——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的样子。
让我给你解释一下吧!你,跟所有你身边的事物一样,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你可以把原子想象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你中学的教室墙上可能挂有一张叫作元素周期表的图表,它把原子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了起来:最小的,比如氢和氦,在最上面;而那些大的,比如铅和铀,则在最下面。你也许还隐约记得这些原子是由更小的元素组成的。确切地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又小又密,而且带正电的原子核,它被一群带负电的电子所包围。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些原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尽管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答案就是,它们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恒星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它们内部正进行着超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小的原子核聚合形成大的原子核,同时以热和光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恒星越大,它所能制造的原子核就越大。当你得到了一个原子核之后,你只需要随意点缀一些电子在它旁边——说实话,电子真的太多了,到处都是——你就创造出了一个漂亮的、有活力的、电中性的、不折不扣的原子。
一颗恒星如果跟太阳差不多大小的话,它应该算是小的。这就是说,它只能够制造出较小的原子,比如氦。大一点的恒星可以制造大得多的原子,比如铁和碳——你我的身体就是由这些东西构成的。那么,这些大的原子是怎么从恒星的内部进入到我们的身体的呢?
答案是:大型恒星的生命周期会结束于一场巨大的爆炸,也就是被诺埃尔•加拉格尔 称之为超新星的事件中结束,这是一场巨大的爆炸,它将恒星的碎片从星系的一头甩到另外一头。几十亿年以后,这些碎片因为引力慢慢聚集起来,有时形成新的恒星,有时形成行星。在这些行星上,只要条件齐备,生命就会诞生。
换句话说,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都是几十亿年以前,在一些不掺假的、百分百真实的恒星之中形成的。这些恒星华丽地爆炸以后留下的残骸和碎片形成了许多行星,而生命就在我们的行星——地球上诞生了。这就是科学。它很宏大,很无畏,而且根据我到目前为止所做的每一次实验测试——它是正确的。如果这些确实能让你内心激情澎湃的话,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作者简介 · · · · · ·
本•米勒
狂热的科学爱好者,曾于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在英国《泰晤士报》开设科学专栏,同时他也是BBC著名的喜剧演员。科学初恋是米勒心中挥之不去的旧爱,娱乐大众是他毕生的志业,米勒结合这两种卓越的能力和天赋,要把我们曾经没有弄懂的晦涩名词、科学内涵,用喜剧演员的功力,变成人人都能理解的观念。
目录 · · · · · ·
1 你真的来自星星
3 要想学得好,找对老师很重要
6 数学家不是一般的懒
9 搞砸了面试也能进剑桥?
11 给你分享我的科学精选辑
12 量子效应能吸引你整夜泡在实验室
14 即使转了行,我依然深爱着它
17 抛开学校的教法,让你瞬间搞懂科学
第二课 挑战极限的高能物理/21
21 你的所有一切都由夸克组成
22 令人振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24 目睹世界最大的科学实验中枢
25 寻找上帝粒子
28 对撞机的把戏——把能量转换成物质
30 误导大众的不良媒体
31 宇宙射线的震撼能量
33 别被伪科学家蒙蔽
35 奇异又美妙的黑洞
37 场论与玄论之争
38 规范场论要有粒子证明
39 弦理论找寻N维时空
41 反物质和大爆炸
42 正与反,天使与魔鬼
44 婴儿宇宙是些团块
45 科学的一大步
第三课 乘上宇宙光年列车/47
48 迈出天文学的第一步
49 夜里最容易看到的三颗行星
51 夜空甜点——卫星、流星和彗星
52 饱览太阳系的焰火表演
53 你杯子里的水可能来自火星
54 来自遥远星球的消息
55 你不知道的十二星座
57 婴儿恒星是这样诞生的
57 独具特色的蓝、白、红色三颗恒星
59 勇敢的“巨人”和害羞的“矮人”
60 教你准确找到恒星
62 蓝色恒星都是大块头
63 超级恒星的悲惨命运
64 X光谱
66 天鹅的黑暗之心
66 我们在银河系的盘子里
69 自学成才的天文望远镜之父
71 夜空为什么是黑而不是白
72 爱因斯坦的时运
73 相对论用于处理大事物
73 一切都是相对的
74 四维延展,时间就是空间
76 空间是所有一切的驱动力
77 我们正掉进黑洞中
78 亲临一次末日之旅吧
80 与成功的理论交手
第四课 进化论告诉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81
81 友善对待外星人
82 理论,假说和预感
83 物种起源游戏
86 新物种更能适应新环境
87 进化论与适应能力
88 进化论的由来
89 良好的遗传因素
91 最具革命性的理论
92 石头说出的真相
93 一切都在循环之中
94 岩石也在不停循环
96 花岗岩上的故事
98 成为化石好艰难
99 你的祖先是条鱼
101 我们来得太迟了
103 解开自身起源的秘密
106 奥妙都在基因之中
第五课 揭开DNA的造物密码/109
109 携带信息的DNA
111 蛋白质,生命存活的关键
113 绘制基因组
115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
117 伟大的线粒体
117 黑猩猩时钟
119 回到伊甸园
120 性别战争
122 异时空之恋
123 转基因的优势——基因变异带来好处
126 你是乳糖不耐受者吗?
127 牛奶的秘密藏在基因里
130 基因组的语言
第六课 生活大爆炸/135
135 厨房噩梦
136 打探情报
137 多情的原子
138 该不该换伴侣
139 能干的酶
140 挑动我的酶
142 味蕾的语言很妙
143 味道与气味的奇妙碰撞
144 让人眼馋的焦黄色
145 送你一点经验
147 好功夫都是磨出来的
150 我的救兵来了
152 烘焙里的科学
154 我的健康饮食法
156 美食大挑战
第七课 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末日/159
159 我的都在烤箱中
160 我们的冰川期
161 不要再制造恐惧
162 四季变幻如此美妙
164 温室效应元凶
166 地球热起来了吗?
169 泰晤士河上的冰上集市
171 翻云覆雨
173 时冷时热的太阳
174 聊聊太阳黑子
175 太阳上也有气候
178 星期三的火山灰
179 火山爆发气候变冷
180 地球越来越热
180 发现喷射气流
181 十三公里高空的短暂停留
182 热平衡世界
184 蝴蝶效应
184 鸟瞰地球
185 与海洋互动
186 不太平的海洋
187 给你介绍一个气候模型
189 别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的专长
第八课 最迷恋太空—带我去小行星/191
191 外星人在太空等你
193 送你上太空
19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6 运动并不需要受力
197 加速则需要力
199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199 物体之间相互吸引
200 科学真的没那么高精尖
203 火箭侠
204 登月的证明
207 与月球亲密接触
208 用面包屑做成的房子
211 寻找可能性
212 寻找外星智慧
213 如何计算外星人的数量
216 E.T.不给任何人打电话
217 外星人都到哪儿去了?
扩展阅读/219
致谢/221
图片出处说明/224
· · · · · · (收起)
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我们是由星尘组成的?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儿子,可不可以别再买书啦!!!(社科类) (磁带机瞌睡虫)
- 科普 (飞羽破风)
- 【1.1】数学、逻辑学、物理 (绿茶无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 ᵒ̴̶᷄꒳ᵒ̴̶᷅ )🥺 2014-08-07 22:53:52
18w
0 有用 流年 2015-03-31 13:01:10
我们的智慧实际上是一种残疾,因为我们有能力发明更多姿多彩的方法来毁灭自己。
0 有用 Davao61 2020-07-17 16:23:22
第一课的自传,比起接下去的几章可读性更高,不好意思,虽然你已进了喜剧演员之能事引起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还是没法读完。 倒是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网站, + https://hubblesite.org + https://heavens-above.com
0 有用 青 2014-08-11 15:07:05
太浅了,只能是一本写得较好的科普书籍,用来激发兴趣的。
0 有用 又见炊烟 2019-03-31 13:19:02
如果一个人看完这本书,还对科学没有兴趣。那么,他/她真的不适合再去看其它科普书了。米勒把那么艰深的科学问题,说得如此清晰易懂,再没有兴趣的话,就远离科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