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尼采 短评

热门
  • 50 莫水田 2014-10-01 17:43:34

    这类书对于文科研究生和研究者来说是入门读物,最有用的是后面的进阶阅读书目和尼采思想谱系图,了解任何思想必须直接面对,停留于概括是有害的。但是,普通读者和专业与哲学关系不是很大的学者却很需要这样的书来填补知识结构的空白,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 40 Sarcophagus 2017-04-21 07:56:59

    全书至少前半部分通俗易懂,哲学小白入门佳选,但更适于美学文论等专业,史学理论和语言学还行,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角度较弱。作者发挥本专业优势导读尼采这等大家是把双刃剑。译文认真流畅,偶尔大脑脱线,如功利主义译成实用主义,经验主义译成实证主义。末尾附文狗尾续貂。

  • 26 danyboy 2014-10-18 23:56:12

    作者连语气都显得非常耐心,试图用最通俗的话来对尼采著作的主要、基本概念和观点进行解释,既不做过多的引申,也不额外引入更新的术语。还建议了尼采著作的阅读顺序,是比较实在的一本导读佳作。p113页“道之德”应为道德。(作者建议的顺序是:1.《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道德的谱系》2.《悲剧的诞生》等早期著作3.《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快乐的科学》4.《苏鲁支语录》5.《看那这人》,最后读《权力意志》)

  • 12 顾小拧巴 2016-07-08 01:55:29

    讲的非常通俗、清楚,作为导读很棒。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福柯的系谱学工作、德勒兹的“解辖域化”与生成哲学、德里达的“延异”,包括很多后结构主义者的理论都起源于尼采,始祖啊~感觉当代激进哲学其实就是马克思+尼采,反资本主义其实也是反的消费社会中的“柏拉图”和“黑格尔”(齐泽克、巴迪欧例外)。。。尼采这条脉络的理论对于艺术创作非常有启发意义,艺术家说白了本质上不就是一个积极的虚无主义者嘛~

  • 7 二赫 2017-09-15 18:02:51

    尼采是一个漩涡,海上所有离经叛道的船都逃不过去。

  • 6 春花 2017-03-25 18:19:17

    比较客观,对尼采的哲学有个完整的轮廓,最后那个推荐序的作者最佩服的三个人竟然有孔庆东,把孔庆东提到和鲁迅同等地位实在是不能理解。还有这本书应该是六十年代出的书,作者对尼采的思想感觉还是没理解透,至少和我的了解有些出入,不过对于初学者倒是可以入手。

  • 3 2016-06-29 23:16:52

    尼采親切而陌生,那些熟稔的概念與理論在這本導讀的協助下,又顯得陌生而親切,尼采本就是life as literature的最好類型,作者Lee Spinks作為英國文學講師,往這些理論中添加了文學佐料,加上譯文的流暢性,讓我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儘管我從來沒有便秘過,但精神如此通暢還真是第一次。哲學要求質疑,而尼采則要求質疑哲學,尼采發現歷史道德與真理都是強者權力的結果,而弱者邏輯與奴隸道德侵害了人對自身的理解,他肯定了人追求權力的本性,而在虛無之中醞釀出了一個Superman,我也是服了。經由古希臘科學哲學賦意的象征秩序侵蝕了作為自然本性的酒神精神,於此,尼采試圖闡釋並不存在一個更好的理性秩序,而只存在日神對酒神的某種制衡或強力意志衝撞的超善惡人生觀。我想我會寫一份綜述來紀念這一天,等著。

  • 1 2015-08-11 19:50:15

    作者通过尼采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来阐释尼采的学说,对尼采的各个主题都有所处理,称不上面面俱到但也足够入门者了解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写法,太遵循入门或学院派的方式,呈现的尼采形象大部分是批判性或者是否定性的,反而没有提供一个整体性或一致性的视角来理解尼采。同时,一些概念解释比如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的部分不是特别清楚,但这显然不是作者的问题,毕竟更多的细节需要阅读原著本身来理解。总体而言是很不错的导读了。翻译也不错。

  • 1 Elie 2015-09-25 15:35:05

    福柯、德勒兹都在这里

  • 2 zhujunyuan 2017-01-10 10:47:22

    语言不够精炼,逻辑结构不行,作为一本入门书,也许不该呵责太多。

  • 1 花也怜侬 2018-04-04 08:34:23

    尼采思想本身不具有鲜明的体系性,而且尼采热衷文体试验,如德里达说多种文体拼合,这使得解读者在导读时需要下一些整理性的功夫,比如梳理出几条线索或寻找地基来建立其理论建筑群,于尼采而言更适合的是后者。这本书这两种方法都没采用,而是按书目来讲,这导致两个问题:强力意志虽是未出版或后期作品,但逻辑上是先在的基础,作者也从一开始就反复提到,但还是被放到最后;尼采对隐喻、历史、道德(谱系、超善恶)的论述不是截然分开,有交叉,以致作者不得不将同一个故事分散在作品里的几章中,虽各有侧重,但仍显凌乱。此外作者对尼采思想的诠释私货较多,也并未提供相应说明,尤其悲剧的诞生一章对尼采的误读最大,需要注意。翻译还行,但问题不少,如pathos of distance在不同章节被分别译为距离同情和怜悯距离,译者要负责

  • 0 剧旁 2014-12-12 10:15:27

    由于大量文学相关案例的引入,作为文艺理论教学参考书目,可谓极其有用。

  • 1 树与影 2019-05-12 16:52:31

    从「目的」出发为我们的行为寻找意义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的行为背后并没有一个本源,不是上帝,也不是个人意志,这些「施动者」是不在的。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理解「主体」存在之依凭,我们希望我们处于秩序之中,这给我们提供稳定和安全感,而不是复杂和混乱之中,因为将我们自身置于连贯统一之中才能构建意义链条,意义有赖以存在的基础。自我意识和绝对信仰不是存在的起因,也不是生命运动的二级效果,尼采将它们和存在之间的因果关系切断了,用一种「强力意志」来解释存在,我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力的矛盾运动的结果,较强的意志力压倒较弱的意志力,而较弱的意志力拒绝被同化而施加的反抗。这样人的处境就变成一个永远处于流动和变化的环境之中,我们摆脱了秩序、统一和连贯,有的只是凭借自身的力量去「保存」自我,上升的力带来的是超越自身。

  • 0 Xenophon 2015-07-27 12:17:06

    导读的书可以提供给有好奇心而又不想深究的人看,但必须警惕:对所有哲学家的“导读”都是危险的,因为会简化、摊薄从而扭曲他们的思想。

  • 1 光道淑女 2019-11-07 14:53:41

    鲁迅在《拿来主义》里调侃尼采“自诩太阳,发疯而死。”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写了一个故事,讲述洞穴中的奴隶被锁链捆绑,终日面对墙壁上的影子,以为那就是真实。后来一个奴隶挣脱枷锁,转身发现墙壁的影子不过是身后火把的投影,他走出洞外,阳光刺得他看不见东西,他在水面的倒影上看见了太阳。而后适应了,他直视太阳,发现世间一切都是通过太阳的光才被看见的,太阳才是真实,是那个现象背后的真理。 尼采就是那个太阳,他是人生必读的哲学家,但不能是第一个读的哲学家,因为太阳很刺眼,我们需要短暂的适应。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翻译满分,纠正了一些我对尼采的误解。话说,尼采总是伴随着误解。

  • 1 我不是王二 2021-01-06 01:06:02

    如果说前几章还在暗暗使劲儿,《强力意志》就彻底mind blowing了,做书摘的手停不下来。很不错的导读,对原文的引用、标注和适当引入文学素材对于说明尼采的思想颇有帮助。对《善恶的彼岸》一章依然感到困惑,但对这一困惑充分释然——还是没有走出人文主义,没有走出语言的局限,不够“尼采”。

  • 3 Hier Tanze 2017-12-10 20:01:30

    写的很充实,比起通识有些深了,以后会再读。翻译者哲学功底不够,有致命误译。

  • 1 已退网,勿扰 2021-03-19 23:56:50

    行文明晰,我是个缺乏社科学养的门外读者,也能领会书中绝大多数的解说(最后一章权力意志,比较深奥)。对“真理源于隐喻”以及“道德的历史来源”的谱系考察;批判“无名怨愤”、“被动虚无主义”(此处横扫各类时下泛滥的焦虑贩卖);对永恒轮回的描述,坦然接受反目的性的人生,“因为他有能力选择那些他希望肯定的经历,由此创造出对生活新的解释,这一做法超越了任何被动的价值观”——这些知识都冲击了自己的固有观念,并且激动人心。书后附录作者关于尼采著作的阅读顺序建议,很良心的一本普及著作!

  • 0 [已注销] 2018-04-17 22:09:42

    在道德真理之外的艺术原始蓬勃的力量,能够自己创造概念无法覆盖的完整酒神的特质;如果虚无主义有主动被动之分,道德是否有主动被动之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