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短评

热门 最新
  • 33 墨莲氲 2015-08-17 00:11:09

    这是在我工作特别困惑的午后偶然碰到的一本书。在遇到了喜欢背后打小报告,各种歪曲损毁别人,表面上还是嘻嘻哈哈的贱人同事之后,对为人处世和个人道德产生了困惑。这本书依然坚定地告诉我,不要摒弃道德,做善的人。

  • 21 Junesky 2015-05-11 21:17:15

    有些认同有些不认同,还是刘瑜的最好

  • 12 Sofia 2014-07-07 17:50:43

    个别几篇,尤其是那些特有名气、且以文字为职业的人写的几篇为我不喜,其余的,真心是赞,是用真心真情在写。

  • 13 李小丢 2014-09-12 13:18:46

    话说我这种没有母性的家伙看这种书是为什么?又不好拿去教育下一代。主要还是奔着几个喜欢的名字去翻一翻,重点推荐刘瑜、韩寒、刘慈欣、李承鹏、范铭写的那几篇。

  • 8 Serah 2015-05-16 12:43:54

    教育其实很简单,感性的叮咛,理性的传递,智性的开启。彼此成全。

  • 3 安诺 2014-07-12 06:50:59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与时俱进。

  • 1 与影牵手 2014-09-30 16:30:29

    ★★☆心灵鸡汤幼齿版。

  • 2 Aphasiamnesia 2018-12-05 16:19:26

    第一次做父母,不管做得好做的坏,只要努力和孩子保持同理心,不因为自恃长辈就以说教以不可违抗的口吻作为可以干涉孩子的理由,世界太大了,带他们好好去看看,总有一天,他们总会懂的。

  • 0 我爱阳光 2019-06-15 00:19:51

    最喜欢古典和陈志武的。

  • 1 雁过无声 2017-01-07 17:52:01

    拳拳父母心。爱的行囊。

  • 1 韩大官人很吉祥 2015-08-27 13:13:02

    大多数的人都太墨迹了....

  • 0 微霄 2014-07-22 18:23:38

    自从帮领导带过小孩去海洋馆,我真心感受到教养小盆友是件太不容易的事。等自己有了小孩,这本书还可以一读再读。

  • 1 Will~P 2019-05-09 07:51:32

    一贯认为,养小孩与读书一样,是自己的事情必定与他人无关。所以读之前对本书的定位:无非是找本能够与孩子们共同阅读来打发闲暇时光的读物而已,但是通读后自己的认知有了变化,是因为贯穿本书的对子女的真挚的爱以及爱的传递,这也许也是人类不息的生殖繁衍的原因之一吧!

  • 1 什么 2014-07-31 22:59:56

    看见一本好书,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下来。遇见无数同见解同价值观的父母之言,对自己将来的教育理念也更有方向了。我一直是个极有主张却也颇为激进的人:书中刘瑜对小布谷之希翼;古典对生命麻烦的理解;张泉灵之打通蛋糕盒的学习方法、张伟谈到的清醒的自我意识以及刘慈欣对于想像力的珍视等等,一直是我激进主张和日常思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本身无论是否为人父母都值得一读,它不提供成功学的方法,只是一封封家长对孩子娓娓道来的短家书,不是每篇都掷地有声,但一本书里能碰到几篇好文章,足以欣喜。

  • 0 吃本妖一叉 2014-07-10 11:23:42

    是本好书,干活挺多,而且下笔95%都挺真诚,这点在名人书里太难得

  • 1 小D&哆啦D梦 2015-06-04 12:39:40

    最前面几篇是最有认同感的。但实在是各式家长太多,写作的方式以及内容也各有侧重,其实也良莠不齐。终归还是个人希翼与感悟吧。

  • 2 美美 2014-10-16 22:58:52

    是不是一下看太多了,总觉得说来说去还是那些。看到有的文章是散落各处收上来的,更觉得书有点太拼凑了。

  • 0 sickbaby 2015-08-20 10:02:20

    就算是多学习一些育儿经吧。感觉有些是他们可以做到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企及的。

  • 2 (●--●) 2015-03-25 20:54:07

    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挺羡慕这些孩子,他们的父母有着与普通人相比更为开放的视野和胸怀,有着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于己的意义,则是有了个标杆可以让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吧~

  • 0 木打粉儿~ 2015-01-07 07:31:40

    他们是镁光灯下的各界翘楚,从著名作家、知名学者、商业领袖到导演演员,不一而足,但面对孩子,他们都有着最平凡的爱与怕。凝结世间最绵软最珍贵爱意的每一封家书,为孩子细数成长的迷茫与酣畅,生活的刁难与馈赠。比常人更为高明的是,每一封拳拳爱意的家书也是一面照见内心的镜子,给孩子带来谆谆教诲和至高期许的同时,也回荡着一颗颗炽热的心走过遥远岁月的回响,孩子的存在于自己也是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三十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成长,让我们一同上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