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政治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悟仁 2015-12-30 19:08:30

    这个影评人的水平很低,通俗不如豆瓣,专业不如《看电影》,文字很苦涩。

  • 9 刀叢中的小詩 2014-08-18 17:01:57

    学院派中的国内电影评论少有之成系统性解读,不堆砌辞藻,不空谈符号,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的,也是可以这样评的。

  • 5 左胸上的吸盘 2016-06-18 15:39:09

    思路清晰的学院派写法,一些观点也迂腐,但好在道理都能讲得通,文科生应该做到这样才不丢脸嘛

  • 1 木小瓷 2017-04-11 21:38:46

    《电影与时代病》再版

  • 2 suzume 2014-10-04 15:40:01

    1.方励:一个制片人单靠和体制做周旋,就能获得我们如此多的褒奖,实在证明在中国做事的不易,有无数精力徒然消耗。2.贾樟柯:看他的电影,经常有被捕捉的感觉。他没有设置一个明显的道德栅栏,也不做出明显的过滤和区分,这个写实的态度实际上将很多人都抓捕到这个令人尴尬的现实中了。他的故事当中粗粝中有一股诗意,那是串联整个故事的内在隐形的逻辑。3.王小帅回归个人历史与聚焦基层社会:在一番精神苦闷之后,在几番挣扎之后,人毕竟要面对俗常生活,而当你投入进去,日常生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别开生面,悲哀中也透露着层层的诗意。4.李玉:理解贯穿了作品,女人之间的体谅,对男人花心天性的理解。人性的两面在她的作品中被同理地解读,构成一种对一切存在隐秘的宽容。

  • 1 二十七画生 2019-01-12 22:35:26

    千人千面 每个人都没有对电影全面的看见,每个大神都是偏执狂,偏执:说白了就是只对某一个方面有过度的激情,李安说,我之所以不断的拍电影,是因为我没有答案。

  • 0 tata 2014-08-18 21:06:20

    书名有点标题党,和政治没半毛钱关系,虽是老文居多,不过还是不少硬货……前半部分理论梳理挺有用,后半部分访谈又结合了近年国内电影市场的现实境遇,主要还是针对第六代……值得一读,另:从头到尾不喜欢张元

  • 1 MAX 2024-05-22 21:05:51 福建

    “电影在传统娱乐功能和艺术功能的实现外,还在塑造观众的社会意识,它可以推动人们对某些方面的想象力,修正和改变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自我理解。”亚朵选读

  • 1 江海一蓑翁 2014-10-20 11:13:21

    本书是王小鲁先生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影评和访谈合集。虽然都是关于电影的文章,但它们并没有局限在影像的技术层面,而是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些电影佳作的人文社会内涵。我正在写作的《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当以这本书作为楷模。

  • 0 Frida 2015-12-14 01:22:45

    题材总是围着那几个人转

  • 0 momo 2015-09-02 23:26:13

    像电影资料库。

  • 0 刺猬轮子 2019-12-28 22:21:58

    有什么政治的?没有政治。

  • 0 2021-10-19 22:32:00

    混杂许多先入为主的判断,逻辑也不清晰

  • 0 Zoe 2022-05-19 23:30:43

    聚焦于90年代至十年前的中国纪录片和独立电影,其中的一些表达居然在今天看来是那么前卫和大胆…另外书封非常好玩,被遮掩的部分打开后是《索多玛120天》

  • 0 carolyang 2022-09-17 22:25:16 上海

    感谢亚朵酒店图书馆~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电影,因为一些原因,这些电影在豆瓣上并无相关类目。

  • 0 县里已经决定了 2022-10-28 16:09:13 云南

    17.1028-11.7节约过,有趣~

  • 0 Stanley 2022-11-26 15:59:37 湖北

    也不说有多好,只是这书出版于2014年,这就多少让人有点惊讶。

  • 0 Sid 2023-10-17 18:18:58 德国

    对独立纪录片那一板块的很多剖析和解读都很有意义,非常喜欢“静观电影”这个表述,直接对当时统领一代人的“直接电影”现象做出了很好的阐释。和女性导演对话那一章,虽然看到作为顺直男性作者的“局限性”(这也是作者自己说的),但交流的诚意满满,这对于一个在电影这样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也是难能可贵。很喜欢王老师的观点,交流和对话,以及一切都在变动之中这一点很欣赏,也很喜欢。很多时候,坚持理想主义不是错事,但适当与所谓对立面之群体对话,并不是出卖灵魂,而是为自己的固执己见多寻找一个后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