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 · · · · · ·
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费正清1977年从哈佛大学荣休后,孔飞力由己任教十年的芝加哥大学转回母校接替其空缺,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叫魂》(1990)是他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此外他所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2002)和《他者世界中的华人》(2009)等,均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中国窃贼传奇
第二章 盛世
第三章 或现或隐的威胁
第四章 罪的界定
第五章 妖术大恐慌的由来
第六章 各省的清剿
第七章 妖首的踪迹
第八章 终结
第九章 政治罪与官僚君主制
第十章 主题和变奏
参考文献书目
致谢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在这里所瞥见的,是否是一个已被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所困扰的社会所遭遇的一种道德报应?在这样一个备受困扰的社会里,人们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由于腐败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加无法容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一制度中得到公平的补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5页 -
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85-权力的幻觉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叫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叫魂"的人也喜欢 · · · · · ·
叫魂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叫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0 条 )



评《叫魂》:传统国家权力运行模式及遗传的社会戾气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本好书
-
Moja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作为现代中国的前奏,叫魂大恐慌向中国社会的观察者们凸显了一个特别令人难过的现象:社会上到处表现出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叫魂案一开始就带有这种令人不快的特征。在叫魂幽灵的发源地德清,慈相寺的和尚们为把进香客从与他们竞争的那个寺庙吓跑而欲挑起人们对妖术的恐惧。更有甚者,他们虚构了一个容易为人民相信的故事,即一伙石匠试图用妖术来加害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场戏中戏,每一出都用民间的恐惧来做文章。除了... (5回应)2016-09-18 23:04 15人喜欢
作为现代中国的前奏,叫魂大恐慌向中国社会的观察者们凸显了一个特别令人难过的现象:社会上到处表现出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叫魂案一开始就带有这种令人不快的特征。在叫魂幽灵的发源地德清,慈相寺的和尚们为把进香客从与他们竞争的那个寺庙吓跑而欲挑起人们对妖术的恐惧。更有甚者,他们虚构了一个容易为人民相信的故事,即一伙石匠试图用妖术来加害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场戏中戏,每一出都用民间的恐惧来做文章。除了丑恶的勒索,还有无耻的贪婪:县役蔡瑞为从萧山和尚身上勒索钱文,也编造了可信的罪证。 一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妒嫉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我们在这里所瞥见的,是否是一个已被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所困扰的社会所遭受到的一种道德报应?在这样一个备受困扰的社会里,人民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者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由于腐败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加无法容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一制度中得到公平的补偿。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即使叫魂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人们仍然普遍的相信,任何人只要有适当“技巧”便可以窃取别人的灵魂而召唤出阴间的力量。这是一种既可怕又富有刺激的幻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真实的权力——人们可以通过指控某人为叫魂者、或是提出这种指控相威胁而得到这一权力。施行妖术和提出妖术指控所折射反映出来的是人们的无权无势状态。对一些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来说,弘历的清剿给他们带来了慷慨的机会。 引自 普通民众:权力的幻觉 本书译者刘昶提到,他来到孔飞力的办公室取《叫魂》的材料,孔飞力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本书也是写今天的中国,中国人看得懂吗?”刘昶当即回答说:“当然看得懂。” 其实是孔先生多虑了,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现代史,1768年叫魂风波早已息事宁人,但数百年来,叫魂的幽灵却从未离开。
5回应 2016-09-18 23:04 -
前面几章几乎都是利用史料讲故事,最后一章才是升华。故把最精华之处摘出来。 一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
2020-12-04 14:02 6人喜欢
前面几章几乎都是利用史料讲故事,最后一章才是升华。故把最精华之处摘出来。
一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要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我们在这里所瞥见的,是否是一个已被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所困扰的社会所遭遇到的一种道德报应?在这样一个备受困扰的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由于腐败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加无法容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一制度中获得到公平的补偿。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即使叫魂这样的事其实从来没发生过,人们仍然普遍的相信,任何人只要有适当的“技巧”,便可通过窃取别人的灵魂而召唤出阴间的力量。这是一种既可怕又富有刺激的幻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真实的权力——人们可以通过指控某人为叫魂者、或以提出这种指控相威胁而得到这一权力。施行妖术和提出妖术指控则折射反映出来人们无权无势的状态,对一些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来说,弘历的清剿给他们带来了慷慨的机会。
把僧人和乞丐当作替罪羊是朝廷和民间的某种共谋。弘历相信,妖术谋反阴谋是邪恶妖僧之所为,而乞丐则是他们雇佣来的跑腿。对于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弘历动用国家权力对他们大张讨伐。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再次强化了社会对于背弃儒家秩序、因而在政治上是危险的那部分人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至于普通民众,他们早已把叫魂妖党的帽子套到了和尚的头上。他们也有自己的成见:和尚是危险的外来者,由于死人做法事而受到了污染。
.....
“受困扰社会”的特殊政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帝制后期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近政治权力的机会,也就不能以此通过各自的利益相较去竞争社会资源。对大多数人来说,权力通常只是存在于幻觉之中;或者,当国家清剿异己时,他们便会抓住这偶尔出现的机会摄取这种自由漂浮的社会权力。只有非常的境况才会给无权无势者带来突然的机会,使他们得以改善自己的状况或打击自己的敌人。即使在今天,让普通民众享有权力仍是一个还未实现的许诺。毫不奇怪,冤冤相报(对损失进行分摊,“受困扰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社会进攻方式)仍然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
.....
没有人会哀悼旧中国的官僚制度。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它所造成的社会伤害也已超出了仅仅压碎几个无依无助的游民裸骨的程度。但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的特性却可以阻挡任何一种狂热。没有这样一个应急的锚碇,中国就会在风暴中急剧偏航。在缺乏一种可行的替代制度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可以利用操纵民众的恐惧,将至转变为可怕的力量。生活于我们时代的那些异见人士和因社会背景或怪异信仰而易受指控的替罪羊,便会成为这种力量的攻击目标。
回应 2020-12-04 14:02 -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常读常新的书,无论是文字本身的风格还是论述框架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又翻出来读是因为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时候产生的一点点联想。 埃利亚斯对西欧封建化的论述概括一下是这样的:“人与人关系的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建制的改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埃利亚斯认为人口变化不是构成历史-社会运动的第一原因,但其作用是重要和不容忽视的。直至8、9世纪,各批民族不断从各个方向迁入西...
2021-02-16 22:08 5人喜欢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常读常新的书,无论是文字本身的风格还是论述框架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又翻出来读是因为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时候产生的一点点联想。
埃利亚斯对西欧封建化的论述概括一下是这样的:“人与人关系的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建制的改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埃利亚斯认为人口变化不是构成历史-社会运动的第一原因,但其作用是重要和不容忽视的。直至8、9世纪,各批民族不断从各个方向迁入西欧,社会达到了人口过密的阶段,以工业社会之前的农业技术水平来看,当时的西欧已经不具备自由的空间,国内的开垦和开拓不能弥补土地的短缺。人地关系的紧张使得“大部分统治阶层走向社会扩张、征服新的领土之路”,也使得“下层劳动者无路可走”。(278-291)11-13世纪的西欧社会与叫魂发生前夕(18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在要素上有一些共同点:人口增多、人际交往增加、交通运输手段发展、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发展。不同之处是:西欧被排挤出旧结构的农奴主要成为了将要形成的城市的资源”,而出身武士阶层的落魄者很多人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这些旧结构容纳不了的多余人口走上了迁徙和扩张道路。18世纪中叶的中国,“无论是商业的扩展还是外部的移民都不能使每个人都得到关照,总有一部分人会被完全排除在生产性经济之外”,同样是一些人被排挤出传统社会结构之外,但在中国“他们的出路并不在于向外迁徙,而是向社会的下层移动,沦为乞丐之类的社会下层阶级”。
但是政治上成熟的特征却有相似性,11世纪开始西欧逐渐形成了国家社会的垄断机制,但个人对资源的独占不可理解为自由的减少和束缚的增加,因为“陷入依附的人越多,依附者的社会力量就越大”,“霸权领主变为职能分工机构中的中央骨干,也许比其他骨干更强大,但和其他骨干几乎一样受束缚、受制约”。国君私人陷入一定社会结构对应的人际网络中,后者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对私人垄断起着制约作用。在个人的活动和职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许多其他人的活动和职能的情况下,纠葛在一起的行动和利益的分量是拥有独占权力的少数人也不能摆脱的压力。这一点与《叫魂》中乾隆帝在常规权力中的处境如出一辙,“繁忙的君主会发现自己的‘作用’只不过是文件处理机中的一个齿轮(尽管是一个镶钻的齿轮)”,“运用规则并监督规则执行的人同那些受规则支配的人一样会受到规则的制约”。不过这两个不同时空的政治成熟的程度当然是不一样的,13世纪的西欧是刚刚开始,18世纪的中国是明日黄花,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是从什么时候进入成熟阶段的嘞(从常规化和合理化的层面看)。
汉化/谋反一体两面的线索,君主/官僚/群众的三个主体应该很熟了,不记了(承认我懒)维持统治集团的特殊优越地位和证明自身统治权的普世合法性之间的张力不是只有清朝统治者要面临的问题。/对外来人的疑惧,想起《乡土中国》里费孝通说一个村里的外户一般从事的都是非农业生产。《叫魂》说长居本地的道士和尚相对于游方僧道受到了本地社区的认可,《乡土中国》说在社区居住几代的人经常也不被视作自己人。地理他者和文化他者应该是有密切联系但并不重叠的关系。/最后,这书可以跟下限至今的当代史对读,尤其是权力的幻觉那部分,下层人(经济意义上的)不一定是绝对受害者,也可能成为加害者,受害者更可能是他者(各种维度上的)。/还有,江南这个文化地理概念可探讨空间真的大!中国南北方之间文化的互相体认是一个在很长时段都一直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同时代的呈现不同(想起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过中国近现代史很长一段时间南北方的历史记忆是不同的,直到抗日战争短暂地创造了共同的记忆)汉族、中原、北方、江南的文化概念是如何演变的嘞?
要继续读一下韦伯,有时间还要再努力看看西方和中国的近现代史!多闻阙疑多闻阙疑,还有,进行粗线条的比较要慎重,所以只是胡思乱想🙉。
本书害挺悲观,是我喜欢的那种调调)
回应 2021-02-16 22:08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我们最难以判断的,是“盛世”在普通人的眼里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对于生活正在向何种方向发生变化,是变好还是变坏,是变得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等问题的态度,同我们期待在经济发展时会发生的情况,可能大相径庭。从一个十八世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商业的发展大概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致富或他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着在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中,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商业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处于巨大压力...2018-11-14 14:39 4人喜欢
我们最难以判断的,是“盛世”在普通人的眼里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对于生活正在向何种方向发生变化,是变好还是变坏,是变得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等问题的态度,同我们期待在经济发展时会发生的情况,可能大相径庭。从一个十八世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商业的发展大概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致富或他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着在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中,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商业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农村家庭能够生存下去,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投入每个人的劳力。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印象;但对生活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作的挣扎奋斗。 引自第42页 回应 2018-11-14 14:39
-
1768年,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由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猖獗,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清朝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
2017-04-24 12:03
-
昨天初读《叫魂》,看到民众一看到和尚游民便紧张盘问,看到问名字拉辫子变疑为叫魂,最后群情激愤将人暴打致死的闹剧觉得实在荒诞。深感社会发展与民智关系密切,愚民被煽动的事情当今虽也还有,但比从前算是好了许多。纵是在文革时期也少见当街几下盘问便把人当场打死,尸体焚烧的情况。而今天看锵锵三人行,谈到一个事件,欧洲人在音乐节,一个人摔倒周围人当即色变引发上万人奔逃,当今的伊斯兰恐怖主义也形成了一种瘟式的...
2017-08-01 11:56 1人喜欢
昨天初读《叫魂》,看到民众一看到和尚游民便紧张盘问,看到问名字拉辫子变疑为叫魂,最后群情激愤将人暴打致死的闹剧觉得实在荒诞。深感社会发展与民智关系密切,愚民被煽动的事情当今虽也还有,但比从前算是好了许多。纵是在文革时期也少见当街几下盘问便把人当场打死,尸体焚烧的情况。而今天看锵锵三人行,谈到一个事件,欧洲人在音乐节,一个人摔倒周围人当即色变引发上万人奔逃,当今的伊斯兰恐怖主义也形成了一种瘟式的恐慌。
从当下来说,我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的,这可以说是对于时代现状来讲,中国有其制度与发展阶段优势。但放大来说,时代从来就不一定是进步的,我们谈到种种进步多离不开的是科技物质条件的对比,而这让我想到《银翼杀手》《星球大战》等诸多未来科幻中的场景,其中人类在外星开垦,ai技术发达,这是否就意味着时代的进步,或说这种文明比文艺复兴时期先进在哪里呢。更甚者如《mad max》里连科技都倒退成蒸汽朋克时代。
anyway煮饭吧,好好当个技术工种,别被骗得云里雾里给别人造成伤害,给自己留下悔恨就得了。结束话题,开心就好。
回应 2017-08-01 11:56
-
施行妖术和提出妖术指控所折射反映出来的是人们的无权无势状态。对一些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来说,弘历的清剿给他们带来了慷慨的机会。任何人——无论贵贱——都可以指称别人为叫魂犯。 受困扰社会”的特殊政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帝制后期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近政治权力的机会,也就不能以此通过各自的利益相较去竞争社会资源。对普通臣民来说,仅仅是组成团体去追求特殊的社会利益便构成了政治上的风险。有时,人们...
2021-04-11 15:16
施行妖术和提出妖术指控所折射反映出来的是人们的无权无势状态。对一些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来说,弘历的清剿给他们带来了慷慨的机会。任何人——无论贵贱——都可以指称别人为叫魂犯。
受困扰社会”的特殊政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帝制后期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近政治权力的机会,也就不能以此通过各自的利益相较去竞争社会资源。对普通臣民来说,仅仅是组成团体去追求特殊的社会利益便构成了政治上的风险。有时,人们便会到旧的帝国制度之外去寻求这种权力;其结果就是造反和革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权力通常只是存在于幻觉之中;或者,当国家清剿异己时,他们便会抓住这偶尔出现的机会攫取这种自由飘浮的社会权力。只有非常的境况才会给无权无势者带来突然的机会,使他们得以改善自己的状况或打击自己的敌人。即使在今天,让普通民众享有权力仍是一个还未实现的许诺。毫不奇怪,冤冤相报(这是“受困扰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社会进攻方式)仍然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
没有人会哀悼旧中国的官僚制度。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它所造成的社会伤害也已超出了仅仅压碎几个无依无助的游民踝骨的程度。但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的特性却可以阻挡任何一种狂热。没有这样一个应急的锚碇,中国就会在风暴中急剧偏航。在缺乏一种可行的替代制度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可以利用操纵民众的恐惧,将之转变为可怕的力量。生活于我们时代的那些异见人士和因社会背景或怪异信仰而易受指控的替罪羊,便会成为这种力量的攻击目标。 没有什么能够仁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回应 2021-04-11 15:16 -
对政治任命的挑选和考评既是一种正式的制度,也是具体的政治实践,其运作要服从一套不同于常规的原则。虽然吏部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但君主的专制权力打断其日常运作的任何环节。官员的职越位高,他的任命和监督就越不受常规程序的制约,直接受到君主个人权力的影响也就越大。虽然这在人们意料之中,我们仍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种个人专制的权力是如何运作的。 文书中的这种礼仪强化了官员与君主间通过政治任命而建立起来的个人...
2021-04-11 10:14
对政治任命的挑选和考评既是一种正式的制度,也是具体的政治实践,其运作要服从一套不同于常规的原则。虽然吏部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但君主的专制权力打断其日常运作的任何环节。官员的职越位高,他的任命和监督就越不受常规程序的制约,直接受到君主个人权力的影响也就越大。虽然这在人们意料之中,我们仍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种个人专制的权力是如何运作的。
文书中的这种礼仪强化了官员与君主间通过政治任命而建立起来的个人纽带。如同我们刚刚在谢恩表中所看到的那样,强化的动力则是互惠。那种礼仪性的羞辱不是一种贬抑的标记,而是特殊身份的象征:用儒家的语言来说,官员们并非君主的工具。君主可以训斥他们,嘲弄他们或处罚他们,如同一个严厉的父亲对待他犯错的儿子。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卑猥,因为他们是有“人心”的,有能力像人那样行动,而不是机器或蠢笨的动物。他们不像那些低级胥吏,既不是规章的傀儡也不是为日常程序所牵动的机械。
君主要实现对官僚更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超越常规程序。
个人关系同时在礼仪和事件的领域里发挥作用。某些事件——特别是我先前界定过的“政治罪”——是最有效的媒介物,使得那把中国官僚君主制的最上层捆绑在一起的个人纪律得以滋生成长。这是那种弘历可以利用的机会,以防止他的高级官员们偏离他个人的控制而滑入常规节奏和裙带关系。
像叫魂案这样一桩政治罪所造成的最大冲击,就在于它动摇了官僚们用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常规行为方式,从而为弘历创造一个环境,使他得以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同官僚们直接摊牌。
卡尔·曼海姆曾指出:“官僚思维的基本倾向是把所有的政治问题化约为行政问题。”他的意思是说,官僚没有能力超越他们“有限的社会眼界”和理性化的工作范围,去认识发生在更大的政治世界中的非理性的利益冲突。我要给清代官僚们的眼界和权术打更高的分数,并假定他们在有目的地将政治问题定义为行政问题上是很有本事的。
叫魂危机的文献记录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双重的图像。其中那幅粗线条图像勾勒出的是每日进行的对妖术的清剿。而那幅比较隐晦不彰的图像则透露了文献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从这重叠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帝制国家的两个侧面:它既是一种工具(其功能是根据满清皇室和满汉精英层的利益需要来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制度(其功能是在不同政治角色之间实行权力分配和地位分派)。国家作为一种工具(我将之称为“政府”),同我们对于政府的常识性理解是相符的:它是为完成诸如征税、治安和战争之类的任务而建立起的组织机构。国家作为一种制度(我将之称为“官僚君主制”),则是由那些生活于等级秩序之中,其生涯取决于声望和权力、黜陟和安全的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所构建而成的。
回应 2021-04-11 10:14 -
叫魂案刚刚开始出现以及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江浙一带的地方官员其实都没有把事情扩大化的意思。他们大多选择了就事论事、简单处罚,然后息事宁人。但是随着这类案件越来越多,迫于形式,不得不向上级汇报。结果消息传到中央,没想到居然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在上级不断要求加大查办力度的压力下,不少地方官员就为了迎合上峰的指示,开始大肆纵容甚至鼓励部下制造冤假错案,以便显示自己的忠于职守、工作业绩斐然。
2021-04-09 10:00
论坛 · · · · · ·
怀念孔飞力 | 来自erin | 1 回应 | 2021-03-21 |
为何这本2014年同样是三联版本的书,要单独创建条... | 来自Fernfin | 2021-03-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9.0分 27527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9.4分 142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1999)8.7分 7357人读过
-
時英出版社 (2000)8.9分 1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叫魂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未遂网络暴民 2017-01-11
一出荒诞的闹剧。 实在是很适合做底本改编一部电影:戏剧性、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因蒙昧而产生不安全感、底层民众相互倾轧、统治工具官官相护、囚犯文化、流言的传播…… “没有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2 有用 bhxiaot 2021-04-11
最后一段话的警钟,敲不响。
74 有用 樵诗 2017-01-27
孔飞力的《叫魂》是学习韦伯的观点的生动教材,虽然作者并不认同用韦伯那种此消彼长的结构性矛盾去描述中国的专制君主权力与官僚机构间关系,但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么一种阶段。有人会拿上世纪60、70年代那场动荡去和叫魂做对比,但事实上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事物。上世纪的恐怖,诚然有着不少叫魂的影子,例如底层社会的冤冤相报,又例如专制君主试图对糊弄他的官僚机构进行敲打,但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拥... 孔飞力的《叫魂》是学习韦伯的观点的生动教材,虽然作者并不认同用韦伯那种此消彼长的结构性矛盾去描述中国的专制君主权力与官僚机构间关系,但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么一种阶段。有人会拿上世纪60、70年代那场动荡去和叫魂做对比,但事实上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事物。上世纪的恐怖,诚然有着不少叫魂的影子,例如底层社会的冤冤相报,又例如专制君主试图对糊弄他的官僚机构进行敲打,但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拥有了新的武器:个人崇拜。《叫魂》同样是多元主义的生动案例,单个官僚是无法抵抗皇权,但官僚集团却可以做到,而且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官僚集团这一潜在的利益集团也是最强大的利益集团。就这样在各种结构性因素的错综复杂下,中华帝制的最后大幕徐徐展开。 (展开)
274 有用 凌霄 2016-03-12
这本书有三个所得。第一是这事件哭穷了这个盛世帝国上至一朝至天子,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反映出来,黑暗、野蛮、欺骗、懦弱,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人性光茫。这是一个基本面,不是主题。第二,叫魂是一个切面,映射出帝制下皇帝与官僚体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互相依靠又互相斗争彼此猜疑的关系,皇帝需要制度让国家机器有序运转,但又害怕自己被架空被被边缘化,为了突显自己的地位而主动打破制度常规,用莫名其妙的小... 这本书有三个所得。第一是这事件哭穷了这个盛世帝国上至一朝至天子,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反映出来,黑暗、野蛮、欺骗、懦弱,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人性光茫。这是一个基本面,不是主题。第二,叫魂是一个切面,映射出帝制下皇帝与官僚体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互相依靠又互相斗争彼此猜疑的关系,皇帝需要制度让国家机器有序运转,但又害怕自己被架空被被边缘化,为了突显自己的地位而主动打破制度常规,用莫名其妙的小事借题发挥敲打官员。第三,叫魂反映了满清即使在康乾盛世时也挥不去少数民族骨子里对政权合法性的担忧,风吹草动都可能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 一件不起眼的事件折射出宏大的主题,孔飞力确实很有功力。 (展开)
3 有用 frozenmoon 2020-10-21
这些事一直在上演,从未停歇
0 有用 长相思令 2021-04-14
头一次读这样精彩的社会学著作!作者身为美国学者,对中国的这个研究却是能从细微处出发,揭开了清朝时期的一个宏大的景象。从妖术恐慌这个切面,反射出清朝的官僚制度、百姓心态、政权合法性、反叛与汉化等等议题,上到乾隆皇帝,下到和尚道士,可谓是窥一斑而知全貌,深入浅出且面面俱到,十分精彩。
0 有用 黄色月亮 2021-04-14
之前草草读过,没什么切实感受,今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叫魂2:2021中国互联网境外势力大恐慌》,荒诞感突然浸没了我,仿佛我正身处1768年。
0 有用 ୧⍤⃝☔️ 2021-04-14
非常好,我朋友说不好,我看她看啥都不好。又因为这本书我俩干了一仗
0 有用 羲和 2021-04-13
两位译者按道理都是教授,有些句子却仍然磕磕绊绊。
0 有用 雨落汴京 2021-04-13
民间叫的魂,放在二元划分后的另一面,只会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时代一直在进步,但是缄默无言的群体一直存在。没有话语权,叫破自己的魂,也不会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