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的书评 (106)

时代的悲剧——评《叫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以下称《叫魂》)。﹝美﹞孔飞力 (Philip A.Kuhn)著,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2014年6月第一版。270千字,368页,定价38元人民币。 近日,我有机会拜读了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先生的代表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展开)
非常值得一读再读,好看到让人意外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意外的生动好读,和我想象中的论文著作全然不同(原谅我读书少)。 作者的描绘细致入微,从时间顺序,从当年的第一个叫魂事件为开端,详详尽尽地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各种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看完书后不得不感叹作者实在太强大了,所谓学者当如是。 我...
(展开)

姥爷跟我说 他见过“叫魂”
下午我看完了《叫魂》,把它丢到了图书馆的归还箱。想起电脑里正跑着程序,回办公室也干不了什么,我便给家里人打电话。 姥爷接的。我跟他说我看了一本叫《叫魂》的书,美国学者写的清朝乾隆年间的事,相传有人的辫子被剪了,那人的魂就能被叫走。 姥爷说他小时候见过另一种“...
(展开)

将事件赋予意义,将意义赋予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我还没开始看,就被几个同事围观,大家纷纷跟着下单,都说一开始很精彩,读的停不下来,现在看了一半,后面有点难读了。 1 开篇 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开篇孔飞力老师便介绍了1798年几桩发生在民间的叫魂案,让人看着非常有代入感:浙江德清的一个本本分分的石匠突然被... (展开)
一本值得反复钻研的史学著作
本文记录了我认为本书中很有意思的一个角度。 孔飞力教授所著的《叫魂》重新描绘了1768年始发于浙江省德清县的石匠窃取人灵魂,既“叫魂”,和发生于萧山县的和尚通过割辫叫魂事件。这两起事件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度恐慌,而这种对于邪术的恐慌很快也出现在了江苏和华北平原。相...
(展开)

《叫魂》介绍类书评:踉跄的盛世
在儒家的哲学中,为政人事不臧,必招致诸如地震、日食、旱涝等警示君王的天怒。而在当时被视为与鬼神沟通的“叫魂”危机,这种模棱两可的人祸难以被儒家哲学所合理化——它被群体的无意识恐慌所渲染,被官僚的谨慎与侥幸心态平衡中捉弄,为君王在权力与正名的真实亦或是虚假的...
(展开)

【钛艺书评】内卷化的标准样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借由美洲流入的土豆与玉米等耐寒作物的推广和白银的广泛使用,中国在十七、十八世纪迎来了一波人口大爆发,这也导致经济总量的巨大提升,是为“康乾盛世”。但... (展开)
盛世悲音的生动解读——读孔飞力《叫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叫魂》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能让普通读者像看小说一样读得津津有味,孔飞力的写作方法和研究角度,是其成功的关键。 先说写作方法。《叫魂》的写作,颇具小说的特点。一是几条线索同步推进,同时指向“妖术大恐慌”的主题。1768年的中国,从皇帝到官员再到百姓,都笼罩在妖术蔓... (展开)
读《叫魂》:皇帝、科层制政府与群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叫魂》一书描述的内容,在我看来,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百姓对于官府的态度和对叫魂的反应,另一条是乾隆皇帝和他下属的官员之间的斗争。这两条线索将会引领我们走向两种不同的分析:另一种是清朝底层百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另一种是清政府组织形式的分析。 先说一下第一条线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