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副标题: 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
译者: 王翔
出版年: 2014-6
页数: 680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书系
ISBN: 9787544344418
内容简介 · · · · · ·
了解日本的近代历史,此一本书足以。本书每章都附有年表,最后还有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曾畅销多年,在读者中口碑极佳,是了解日本历史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 · · · · ·
詹姆斯•L.麦克莱恩,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讲授近代日本史二十余年。他的《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业之都》《江户与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三部著作成为研究日本历史文化不可不读的学术专著。其中《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一书赢得了美国历史学会大奖,成为英语世界研究日本历史的名著。《日本史》则是他近年出版的一部更为重要的代表作。
目录 · · · · · ·
序(一):预测未来 :如何阅读日本的历史? 李永晶 / viii
序 ( 二 ):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宋成有 / xii
译者序(一):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 王翔 / xv
译者序 ( 二 ):2014 年版序言 王翔 / xviii
前言 詹姆斯·L. 麦克莱恩 / xx
· · · · · · (更多)
序(一):预测未来 :如何阅读日本的历史? 李永晶 / viii
序 ( 二 ):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宋成有 / xii
译者序(一):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 王翔 / xv
译者序 ( 二 ):2014 年版序言 王翔 / xviii
前言 詹姆斯·L. 麦克莱恩 / xx
第一篇:传统的日本/001
年表 / 002
第一章德川政权 / 006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 011
德川家康和将军职位 / 015
巩固统治 / 020
权力的纵向延伸 / 027
权力的正统化 / 029
权力的象征及其实质 / 035
日本和世界 / 037
第二章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 / 045
城市革命 / 047
城市和商业 / 051
农业商品化和原初工业化 / 055
对外贸易 / 059
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 / 064
第三章自我与社会 / 071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 072
商人对新儒学的思考 / 078
平行之“道”:商家家训和农民圣人 / 083
性别与现实 / 088
自我和群体 / 092
“身为日本人”的共性 / 097
第 二 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107
年表 / 108
第四章明治维新 / 115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 116
新论说和新宗教 / 120
失败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 124
外患 / 125
美国引发危机 / 130
1854 ~ 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 / 133
1860 ~ 1864:公武合体 / 138
1864 ~ 1868:最后的较量 / 142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 148
第五章“新开端” / 150
革命清算 / 151
击退反对党 / 157
了解西方 / 163
岩仓使节团 / 166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 / 169
促进文明开化 / 173
第六章缔造立宪政体 / 178
执政者对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思考 / 178
反对的事例和纷纭的论争 / 180
伊藤博文起草宪法 / 184
公民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 / 190
《大日本帝国宪法》 / 195
第七章走向工业高度发展的未来 / 199
国家干预以及经济的基础设施 / 200
松方通货紧缩和经济新方向 / 205
私人企业家和轻工业的成长 / 209
农村地区的贡献 / 212
行业之首“棉纺业”和日本工业先驱 / 216
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 / 220
“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 / 226
近代经济的确立 / 229
第八章经历明治梦想 / 233
工厂工人 / 234
丈夫和妻子 / 243
儿童和学校 / 246
神职人员与皈依者 / 252
前瞻 / 256
第三篇 新世纪的日本/259
年表 / 260
第九章帝国的建立 / 267
边界和关系的重新确定 / 268
新兴的帝国主义思想 / 273
中日战争 / 278
对俄国的胜利 / 283
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 288
日本帝国主义 / 292
第十章新觉醒和新现代性 / 296
政党政治家挑战寡头执政者 / 297
主流政党、群众政治运动和政党内阁 / 302
大正民主与自由主义 / 306
合作的帝国主义 / 310
帝国的管理 / 313
城市中等阶级 / 320
叛逆的年轻人 / 326
第十一章动荡的 20 世纪 20 年代 / 330
现代经济及其对照面 / 331
焦躁不安的佃农 / 337
愤怒的工人 / 339
政治分歧的扩大 / 347
“移山的时刻已经到来” / 351
少数民族的声音 / 356
“国民的羊倌” / 361
日本何去何从 / 365
第 四 篇 战争中的日本/371
年表 / 372
第十二章“国家危急时期” / 378
满洲事变 / 380
国内激进的右翼势力和恐怖主义 / 386
一意孤行 / 389
保卫伪满洲国,扩大敌对行动 / 392
政党政府的倒台 / 395
压制政治多元化 / 398
经济复苏与企业集团 / 404
“二二六”事件 / 408
第十三章追求新秩序 / 413
滑入战争 / 414
在中国的僵局 / 417
新政治体制 / 421
新经济体制 / 425
帝国的重构 / 429
20 世纪 30 年代的生活 / 433
日本南进,面对美国 / 439
1941 年秋 / 445
第十四章大东亚战争 / 452
战争、政治及经济动员 / 454
整顿后方 / 460
统治“大东亚共荣圈” / 463
战争局势峰回路转 / 468
围攻下的生活 / 474
投降 / 478
第五篇 当代日本/487
年表 / 488
第十五章被占领的岁月 / 493
美国人和日本人,麦克阿瑟和吉田茂 / 494
旧梦想,新希望,普通的日本人 / 498
非军事化 / 504
民主化 / 508
分权化 / 513
转向 / 521
独立 / 527
第十六章复兴与丰裕 / 534
自由民主党的统治 / 537
高速增长与政府主导 / 542
企业社团与战后复兴 / 546
丰裕与新中产阶级 / 552
农民家庭与幸福生活 / 556
昭和晚期经验评说 / 559
怀旧的流行 / 565
第十七章又一个新世纪 / 568
破碎的泡沫 / 569
批评与寻找千年末感伤的疗法 / 572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 / 576
社会义务,自我实现 / 581
麻烦的年轻人和受攻击的学校 / 587
少数民族的挑战 / 590
时间和自我 / 595
附录/599
词语注释/600
延伸读物/610
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63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怀旧的流行是一种方法,它利用昨天的实际经历来为明朝不确定的生活做好准备。当人们对变化了的世界感到没有把握的时候,以往的舒适和惬意往往能够缓解现存的忧虑,并提供一个道德指南,在未知的将来发扬光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0页 -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日本武士阶层的逐渐兴起是7世纪末和8世纪初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始料未及的副产品。在此之前,由许多小村落组成且受氏姓贵族统治的领地遍布本州岛中西部的大多数地方,还延伸到 了九州岛和四国。这些氏族领地具有高度独立性,每一个都是治实体,自行决定行为准则,自行保卫家园以免落入周边贪的氏族之手,面且自己生产粮食和手艺品以便生存繁行。此外 每个领主还组织祭祀仪式,祭传说中本氏族的祖神、由此把 宗教和世俗的领导权合而为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 01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日本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日本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日本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日本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日本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教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19世纪中叶西方与东亚发生冲突时,东亚诸国面临一个共通的问题,即如何从一个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向西方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问题。即东方如何接轨西方? 从国际大环境看,19世纪是殖民世纪,也是帝国主义的时代,西方诸大国在全球疯狂殖民,瓜分势力范围,世界上只剩下7个独立... (展开)> 更多书评 34篇
-
普鲁斯特起床了 (多少改变一点)
“大多数日本人比我所认识的大多数美国人要更接近他们的过去。” pdfp34日本贵族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日本武士阶层的逐渐兴起是7世纪末和8世纪初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始料未及的副产品。在此之前,由许多小村落组成且受氏姓贵族统治的领地遍布本州岛中西部的大多数地方,还延伸到 了九州岛和四国。这些氏族领地具有高度独立性,每一个都是治实体,自行决定行为准则,自行保卫家园以免落入周边贪的氏族之手,面且自己生产...2020-10-12 16:30 1人喜欢
“大多数日本人比我所认识的大多数美国人要更接近他们的过去。”
pdfp34日本贵族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日本武士阶层的逐渐兴起是7世纪末和8世纪初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始料未及的副产品。在此之前,由许多小村落组成且受氏姓贵族统治的领地遍布本州岛中西部的大多数地方,还延伸到 了九州岛和四国。这些氏族领地具有高度独立性,每一个都是治实体,自行决定行为准则,自行保卫家园以免落入周边贪的氏族之手,面且自己生产粮食和手艺品以便生存繁行。此外 每个领主还组织祭祀仪式,祭传说中本氏族的祖神、由此把 宗教和世俗的领导权合而为一 引自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 011 山鹿素行认为,武士信条最高尚的表现是,在作为主君的武T,Wm土和职官的同时,闪耀道德楷模的光芒。“士之职,”毕竟,近世早期的武士是绵延几个世纪的作战传统的承继者,而且天皇仍然委托他们保卫国家,因此,他们应该保持健康,练习军事技能,学习战术战略。不过,山鹿提醒武士,他们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他们作为文职的责任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他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首先,武士必须行事以“诚”,也就是说,武士官不应该凭 狭隘的私利行事,相反必须只能受“诚”、“纯”意图的驱动,以 符合道德理想和公众评价,实行何善的管理。而且,山鹿素行号 召武重新确定他们效忠的对象。以前、更止都是对个别大名宣 尽忠,但是在17世纪,大名不再仅仅是武士团武的指挥者,同时 引自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 072 土家百领担的公通常郡是世代相传,所以要求他们的忠诚 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700年,就在山鹿素行重新修正了武士行为的伦理准则的几 年之后,武土山本常朝在他的主人肥前国佐贺藩藩主锅岛光茂于 73岁去世后,表达了强烈的几乎无法自制的仪典式自杀的愿望。 虽然主君死时武土称为“自殉”的自我牺牲,从来没有成为特别 普遍的现象,但是在日本中世纪,偶尔会有武士选择和主人一起 死在战场上,或者在他们的领袖落入敌人之手时剖腹自杀,也有 些家臣把这种忠诚的终极表现带入和平时期,在他们的大名正常 死亡时也自杀殉主。17世纪中叶,自我牺牲蔚然成风。那些蒙受 主人特别恩宠的武士,似乎越来越多地认为以自殉结東生命是件 自然的事情,其中一些当然是把传统的表现忠诚的必为之事付诸 了行动。“主人死后切腹自尽是当今风尚,”某大名在17世纪30 年代写道,“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值得称道。”不过,有些人比较会 算计,他们牺牲自己是因为知道后人会因此得到丰厚奖赏。还有 些人自系是出于悲痛。大名和年轻家臣之间的同性私通在武士的 生活方式中是正常的、被认可的。大名死后,他的前情人们常常 引自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 072 在19世纪早期的金泽一一加贺藩前田大名的相对繁荣的城堡小镇根据地,许多武士家庭砍掉花园里的灌木,种上可以在城里市场上出售的李子、苹果和杏子。城市里的其他武士开始创办家庭作坊,制造草鞋、雨伞、装饰性发带、灯油,还有庆祝新年用的节日用品,例如泥娃娃、纸老虎、自动玩具等,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金泽的武家转向追求商业利润,因为他们觉得生活水平在下降。金泽武士阶层经历的经济上的穷困并非独一无二。在日本各地的大多数城堡小镇,日益增多的武家从事类似的副业,或者在商人、手工业者的店铺兼差,有些地方占武家总数的70%,有些地方甚至更多。许多曾经骄做的武士当掉刀剑和盔甲,送女外出当家庭佣人,甚至不惜系,以免陷于贫困。 武士觉得自己变穷了多少有几分心理作用。17世纪早期,大名和将军把付给家臣的俸禄固定下来,从那以后有提高。由于俸禄通常是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十七八世纪大米的价格上涨时,武在市场上卖掉俸米后的收入可能有些许增加。但这种收入,假如当时的记载精确的话,并不足以让普通的武士家庭跟上更富有的工商业者邻居的步伐,后者的收入通常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且德川时期的商业使得许多新奇美的生活消费都不 难买到但是其中最令人想要的东西的价格却并非许多武士的 荷包所能承受,这就加深他们的想法:武家不能再享有与他们 引自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 116 一方面是妒忌和不满,另一方面也由于将军和大名有时削减武士的,19世纪早期武士的实际收入的确是下降了。19世纪20年代,金泽的前田大名把武士的体禄减少了10%,到19世纪30年代竟令人惊地减少了一半。其他藩的大名也要求他们的家臣在经济上做出牺牲,因为正如前田大名一样,他们也在努力摆脱不断扩大的政赤字的泥沼。到19世纪的前十年,大多数大名都把收入的四分之三或者更多,用来维持行参交代义务的开支。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承担不断上的婚礼、丧葬等社会费用,并遭受幕府冷酷无情的索取:出资锥修道路桥梁,以及重建遭火灾的城市等。这些开支使得大多数大名陷入财政赤字,由于别无选择,许多大名只能大幅度减其家臣的俸禄 引自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 116 19世纪早期,大饥荒,抗议
1930s40s 改革,民众对幕府、大名的不信任
外患: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贸易侵略的欲望。闭关锁国。美国。
1854-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向美国屈服。西洋技艺+东洋道德
回应 2020-10-12 16:30
-
-
明治维新,伊藤博文起草宪法时,充分结合和国内权力政治诉求、国外宪法历史经验和日本本国的历史国情。国内政治风起云涌,不断有新的政党建立,鼓吹议会、民权等制度,不时有利益受损的前武士阶级反抗革新政府,伊藤博文在让步与强硬中使得治者与被治者妥协;同时,他周游欧洲,与宪法专家鲁道夫·冯·格奈斯特、阿尔伯特·毛瑟进行磋商,又会见洛伦兹·冯·斯泰因,聆听赫伯特·斯宾塞关于代议制政府理论的讲座,最终邀请毛瑟...
2019-01-05 11:20
明治维新,伊藤博文起草宪法时,充分结合和国内权力政治诉求、国外宪法历史经验和日本本国的历史国情。国内政治风起云涌,不断有新的政党建立,鼓吹议会、民权等制度,不时有利益受损的前武士阶级反抗革新政府,伊藤博文在让步与强硬中使得治者与被治者妥协;同时,他周游欧洲,与宪法专家鲁道夫·冯·格奈斯特、阿尔伯特·毛瑟进行磋商,又会见洛伦兹·冯·斯泰因,聆听赫伯特·斯宾塞关于代议制政府理论的讲座,最终邀请毛瑟,赫曼·罗埃斯勒到东京协助宪法起草;他也表明“君主是远比其他国家更深地扎根于民族情感和我国历史中的制度,仅仅模仿国外是不够的,因为还有我国的历史特性需要考虑,宪法必须留心保护未来天皇特权的真实性和生命力,勿使天皇沦为这一制度的修饰物”。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诞生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不得不说,日本真的很强。1868年明治维新,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清朝。我们当下环境和日本过去非常相似,国家和百姓希望在国际社会得到尊重,希望中国成为欧美国家眼中值得尊敬的国家。我们也希望借鉴欧美富强之路实现自我的发展,我们也有特殊的国情需要考虑。但是参考《日本史》,治者希望能让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加强公民与国家的联系,反观国内,可能做的有点没有日本那么优秀吧。无论如何,希望中国富强,民众富裕。
PS:《日本史》是美国人詹姆斯·L·麦克莱恩所著,所读之处,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其作为西方人对自由民主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些地方感觉不可取。比如P182,他认为“保证人民享有公正、自由、幸福的权利,把广泛的权利赋予国会,包括批准条约,否决任何侵犯人民自由的行政或国家行为的权利”是比伊藤博文和明治政府更加开明。但是基于东方社会的历史情况,我认为某些情况下“个人自由必须为了社会整体而牺牲”更加开明,因为这是基于东西方社会不同的历史轨迹所导致的。
回应 2019-01-05 11:20
-
第一篇 传统日本 第一章 德川政权 5世纪末,大和系统一日本。 646年,大和首领推行“大化改新”,即学习中国唐的统治制度,使天照成为强有力的君主,拥有对日本列岛人民和资源的直接控制权。其一系列政策包括:确立天皇为万世一系的帝王;制定中央和地方官制,代表天皇管理国家事务;农田属于国家,农民向政府纳税;随着国家运转,天皇主要忙于祭祀。 12世纪后半叶,京城源氏和平氏两大对立集团矛盾激化,“源平战争”中,平氏...
2021-02-17 00:31
第一篇 传统日本
第一章 德川政权
5世纪末,大和系统一日本。
646年,大和首领推行“大化改新”,即学习中国唐的统治制度,使天照成为强有力的君主,拥有对日本列岛人民和资源的直接控制权。其一系列政策包括:确立天皇为万世一系的帝王;制定中央和地方官制,代表天皇管理国家事务;农田属于国家,农民向政府纳税;随着国家运转,天皇主要忙于祭祀。
12世纪后半叶,京城源氏和平氏两大对立集团矛盾激化,“源平战争”中,平氏被铲除。1192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幕府行使军事和警察权力以完善日本各地的行政机构。
源氏之后的足力氏期间,足利家族与地方守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发生“应仁之乱”,开启长达一个世纪的混战,日本史上称为战国时代。
16世纪后半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位大名逐步统一日本。德川家康继任将军后,除了监督武士阶层和维护国内安宁,德川家康及其继任者还规定了一套新职能,使幕府成为国家中心:1、管理天皇,给皇室和朝臣划拨土地,修建宫殿,同时颁布法令限制其行动。2、管理佛教,确立对其管理权,严格限制僧人的活动内容,同时赐予土地修建寺庙。3、严格管理大名,必须宣誓效忠,规定财产额,授权他们进行统治。有权将大名转封他处,减少封地甚至没收。4、设立复杂的官僚机构来维护和平,指导农业及其他经济活动,武士逐渐转化为民政管理者。5、德川秀忠将女儿嫁给天皇,德川家康被奉为神灵,同时引入儒家学说的道德观念,德川家族确立了其权利的正统性。6、德川氏把持了决定日本对外关系的特权,即限制基督传教和贸易。
第二章 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
随着政权稳定,城市和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围绕京都,大阪和江户开始出现城市化现象。随之而来,出现了货币制度管理,政府也支持交通及通信设施建设,经济促进了普通人文化生活的兴起。农业产品商品化,种类更加更丰富。由于商品化农业和乡村工业遍及农村,许多村庄成长为工业,贸易,交通交汇处的农村集镇。
强化身份差异,实行阶级隔离,通过赋予武士作为社会中坚分子的特权来保证其忠诚。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提升。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进入和平时期后,武士道精神需要被重新阐释。宫本武藏的《五轮书》认为应现时现世地实现征服,获取荣耀。三鹿素行主张效仿儒家先贤,致力于成为道德和政治的领袖。山本朝长则称赞关于个人忠诚的古老理想。随着私塾和教育的兴起,商人变得富有,受到良好教育,开始向社会职业阶层结构提出挑战。三片蟠桃认为知识是客观且能被证实的,没有任何阶级有凌驾于同胞之上的特权。十田梅岩的心学提倡积极入世去寻找自我,探寻道德美德。二宫尊德被称为日本“农圣”,他认为劳动最有价值,并号召村民联合起来,开展自助。
食物和物质文化加强了文化共同性的观念,旅行滋养了日本性的观念。
回应 2021-02-17 00:31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2)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09)8.2分 409人读过
-
遠足文化 (2017)9.6分 16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日本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铅丹 2018-03-03
还不错吧。
0 有用 Terenas羊 2019-04-18
前面好好地 到了近代史还是被掺了屎
1 有用 redvelvet 2019-02-21
两年前读的,内容全忘光之际标记下
6 有用 衛藤美彩 2017-04-30
德川幕府部分太简陋了,近代有些观点不认同,当代并没偷懒,倒还行。二倍速。
17 有用 prophecycc 2017-02-03
图表数据年表地图都详尽良心,来一本镇宅不会失望。从零开始的好选择。最适合当教材,面面俱到所以不精彩,闲翻自愿看下来的可能性不太大,尤其后半部。史实搜集得很充分,洞见显得不足,作者自己的推演和观点不好找,是不是不好意思说啊,写谁都特客气。不会真的没有比这本更好的日本近代史吧?求推荐
0 有用 Robbin.L 2021-04-22
感觉是足以封神之作,历史的演变并非一人一王,而且民族文明的深层逻辑和始终践行这一逻辑的人民。日本近代的两次快速崛起,有着他的特殊性,但透过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也给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0 有用 文德 2021-04-18
虽然比较粗略,很多事件都是一笔带过,但是分析的方面比较宽泛,文化经济社会都有涉及。内容立场比较客观。
0 有用 芳煙 2021-04-18
书中有一副插图:日本民众跪在地上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忽然很想哭。
1 有用 望天的考拉 2021-04-04
日本史入门必读!作为一本国家通史是非常合格的。翻译流畅!PS:日本在昭和年代的某些状态与当下的天朝真是太像了。细思极恐!
0 有用 Mcfadden 2021-03-29
非常出色的日本近现代史入门读物,系统梳理了帝国崛起的先决条件,又详细阐述了帝国发展、直至毁灭的内在动因。明治的帝国宪法和《教育赦语》是奠定军国主义的土壤,大正时代的思想动荡与阶级分化是助推器,历史的种子早在它生根发芽前就已经埋下。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然而身处于又一个周期规律中的我们依然什么也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