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著名的河童读起来并没太多震撼,反而是尾生的信反复读了好几遍,人的绝望如潮涨,慢慢湮没头顶,可一直等侍的那个人或许根本不存在吧
译者也挺有才华的
手绘精彩!精装也适合。。再读河童,读出一些以前没意识到的细节,挺有意思的。。湖南的扇子一篇,真真让人想到鲁迅。。。
《河童》有了芥川自杀的踪影,个人认为是“恍惚的不安”的来历。善或恶是道德之内的界定,向外看,普世道德(克己)和自我意识(为己)有互相抑制的关系,作者看透了道德对私欲的压制,以及因此带来的人的虚伪,他往河童国逃去。河童国是一个自私即合理、无德即常态的桃花源,各人试图救赎自己,可自我意识宣告那个管理人欲的上帝死了,又无以救赎。颠倒过来看看这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P48)路路不通。道德与自我,是社会路线和个人路线两种哲学的悖论,是存在的悖论,也就产生了故事首尾两种精神病患者。 就全书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暴露得太多了,把善恶和自我放在明面上讨论,失去了通过人物命运来刻画的韵味。
每篇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河童国是人类的倒影,黄粱一梦梦到的不是雕梁画栋锦衣玉食,而是对人类世界的夸张解读,充满哲思。承袭日本文学的克制却更大胆,也可能是二战背景的缘故,每个小人物都是时代的镜子,河童、妓女金花、何小二、来到湖南的“我”、朋友“谭”心有善意,现实却是幻想、骗局、误解、愚民,恰恰是点到即止,才更戚戚然。看后记说鲁迅翻译过他的作品,难怪读的时候想起狂人日记来。
如果我厌倦了灵魂生活,我还能拿起手枪自活。 书评。
悠悠古池畔,一只河童跳下岸,水声轻如幻。河童国里有一个哲学家,它有一则格言:人们喜欢自然之美,这和自然不会憎恶他们、不会嫉妒他们不无关系。
对《河童》甚无感,《尾生之信》和《南京的基督》尤佳
这是芥川龙之介小说集《河童》的单行本。此前山东文艺出版社出过《芥川龙之介全集》,主编之一高慧勤在《总序》中所说:“其中《掉头的故事》一篇内容欠妥,故本书未收入。”其实是否“欠妥”,读者自能辨别,不劳他人代为决定。而《河童》就收入了《掉头的故事》。
是短篇集,都还挺好看的,但是芥川龙之介总是会读的很难受,那种阴暗的不适感存在于字里行间,非常适合拿来描述难以表达的状态,是某种精确的绞痛,是掀开隐隐作恶的半结痂的伤疤,用指甲在上面剐蹭的恶毒,是用牙齿刮在金属上的声音和锥心感。
薄薄的一本。收录几篇短篇。相比《河童》,我更喜欢芥川龙之介描写中国的那几篇。尤其是《南京的基督》。还是第一次看到以民国时期妓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芥川龙之介写小说时并未来过中国,却写得真切感人。深受触动。
芥川作品的理论分析能养活一大波学者!
最爱《南京的基督》一篇。
看日本文学,总弥漫着淡淡的伤感。不宜多看。
芥川最大的问题还是借鉴太多。借古言今的再诠释根本无法和鲁迅的故事新编来比,而河童的赘言繁缛更无法和简洁却惊心动魄的狂人日记比。除此之外写中国的三篇倒是非常引人入胜,两篇写于来华前一篇则属于游记般,芥川可以说对中国印象非常负面,来华前写的南京的基督可以说是少有的写当代中国正面角色了,宋金花身为泥淖中的患病暗娼却因为信仰得奇迹,而异国的无情无义连嫖资都赖的恩客却有着基督一样面貌,通过最动物性的性交达成神性救赎的转换,在南京那样的沉沦东方之地完成圣地耶路撒冷的事业,也是一种绝妙的对照。
目前喜欢芥川龙之介比三岛由纪夫多一些。
Quaxx【很棒】!
河童说法语石锤了。C’est quoi? Pourquoi ça?
关于河童国的叙述有1984与桃花源记的意味,以痴人之口叙凡间之事。其他文章则探讨了恶俗的现实与心中的美好间的冲突、人性、信仰、善恶。《湖南的扇子》多少有鲁迅“血馒头”的意味。芥川冷眼尖锐中流露出对人性,对善意的温情,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次阅读感觉其对中国大有贬低之意。
最爱河童,芥川式的哲思警句与奇妙现实;湖南的扇子,芥川眼中的中国。
> 河童
161 有用 溪云 2015-08-12 19:00:56
著名的河童读起来并没太多震撼,反而是尾生的信反复读了好几遍,人的绝望如潮涨,慢慢湮没头顶,可一直等侍的那个人或许根本不存在吧
71 有用 Cobalto. 2015-05-30 22:10:29
译者也挺有才华的
60 有用 于是 2014-11-16 17:02:01
手绘精彩!精装也适合。。再读河童,读出一些以前没意识到的细节,挺有意思的。。湖南的扇子一篇,真真让人想到鲁迅。。。
45 有用 鹿鸣 2018-01-11 18:54:42
《河童》有了芥川自杀的踪影,个人认为是“恍惚的不安”的来历。善或恶是道德之内的界定,向外看,普世道德(克己)和自我意识(为己)有互相抑制的关系,作者看透了道德对私欲的压制,以及因此带来的人的虚伪,他往河童国逃去。河童国是一个自私即合理、无德即常态的桃花源,各人试图救赎自己,可自我意识宣告那个管理人欲的上帝死了,又无以救赎。颠倒过来看看这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P48)路路不通。道德与自我,是社会路线和个人路线两种哲学的悖论,是存在的悖论,也就产生了故事首尾两种精神病患者。 就全书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暴露得太多了,把善恶和自我放在明面上讨论,失去了通过人物命运来刻画的韵味。
27 有用 失控芭乐 2015-08-23 11:01:27
每篇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河童国是人类的倒影,黄粱一梦梦到的不是雕梁画栋锦衣玉食,而是对人类世界的夸张解读,充满哲思。承袭日本文学的克制却更大胆,也可能是二战背景的缘故,每个小人物都是时代的镜子,河童、妓女金花、何小二、来到湖南的“我”、朋友“谭”心有善意,现实却是幻想、骗局、误解、愚民,恰恰是点到即止,才更戚戚然。看后记说鲁迅翻译过他的作品,难怪读的时候想起狂人日记来。
15 有用 许慎 2017-11-23 13:55:07
如果我厌倦了灵魂生活,我还能拿起手枪自活。 书评。
12 有用 像一把刀子 2015-03-03 23:56:22
悠悠古池畔,一只河童跳下岸,水声轻如幻。河童国里有一个哲学家,它有一则格言:人们喜欢自然之美,这和自然不会憎恶他们、不会嫉妒他们不无关系。
11 有用 璨璨 2015-09-26 16:07:37
对《河童》甚无感,《尾生之信》和《南京的基督》尤佳
13 有用 止庵 2014-11-09 14:42:42
这是芥川龙之介小说集《河童》的单行本。此前山东文艺出版社出过《芥川龙之介全集》,主编之一高慧勤在《总序》中所说:“其中《掉头的故事》一篇内容欠妥,故本书未收入。”其实是否“欠妥”,读者自能辨别,不劳他人代为决定。而《河童》就收入了《掉头的故事》。
7 有用 巨米雨 2019-05-24 21:04:41
是短篇集,都还挺好看的,但是芥川龙之介总是会读的很难受,那种阴暗的不适感存在于字里行间,非常适合拿来描述难以表达的状态,是某种精确的绞痛,是掀开隐隐作恶的半结痂的伤疤,用指甲在上面剐蹭的恶毒,是用牙齿刮在金属上的声音和锥心感。
7 有用 汪金卫 2015-05-10 22:39:29
薄薄的一本。收录几篇短篇。相比《河童》,我更喜欢芥川龙之介描写中国的那几篇。尤其是《南京的基督》。还是第一次看到以民国时期妓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芥川龙之介写小说时并未来过中国,却写得真切感人。深受触动。
6 有用 Litost论 2019-07-03 19:22:37
芥川作品的理论分析能养活一大波学者!
6 有用 蓝 田 2016-05-13 08:44:12
最爱《南京的基督》一篇。
7 有用 湘玉给你溜肥肠 2016-07-03 17:49:04
看日本文学,总弥漫着淡淡的伤感。不宜多看。
8 有用 佛系躺平马蹄鸭 2018-10-07 15:57:16
芥川最大的问题还是借鉴太多。借古言今的再诠释根本无法和鲁迅的故事新编来比,而河童的赘言繁缛更无法和简洁却惊心动魄的狂人日记比。除此之外写中国的三篇倒是非常引人入胜,两篇写于来华前一篇则属于游记般,芥川可以说对中国印象非常负面,来华前写的南京的基督可以说是少有的写当代中国正面角色了,宋金花身为泥淖中的患病暗娼却因为信仰得奇迹,而异国的无情无义连嫖资都赖的恩客却有着基督一样面貌,通过最动物性的性交达成神性救赎的转换,在南京那样的沉沦东方之地完成圣地耶路撒冷的事业,也是一种绝妙的对照。
5 有用 点争 2015-08-02 16:17:07
目前喜欢芥川龙之介比三岛由纪夫多一些。
5 有用 蚂蚁没问题 2020-01-16 15:51:39
Quaxx【很棒】!
4 有用 巊 2020-05-11 17:08:23
河童说法语石锤了。C’est quoi? Pourquoi ça?
4 有用 夭桃秾李 2016-03-28 21:44:38
关于河童国的叙述有1984与桃花源记的意味,以痴人之口叙凡间之事。其他文章则探讨了恶俗的现实与心中的美好间的冲突、人性、信仰、善恶。《湖南的扇子》多少有鲁迅“血馒头”的意味。芥川冷眼尖锐中流露出对人性,对善意的温情,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次阅读感觉其对中国大有贬低之意。
3 有用 芝芝 2015-01-24 15:55:54
最爱河童,芥川式的哲思警句与奇妙现实;湖南的扇子,芥川眼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