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拉康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0 陆钓雪de飘飘 2015-08-11 03:30:38

    想象界(香香姐)是一个认同与镜映、扭曲与错觉的前语言领域。在此领域中,自我一方进行着一场徒劳的斗争,以便再次获得那种想象的统一性与一致性。象征界父姓介入俄底浦斯情结象征结构,想象界二元欲望法则被打破,阳具在经过语言学迂回后被设定为原初丧失的对象并被联系于超我的功能,随着象征法则的内化,便会立即产生僭越这一法则的欲望。无意识的主体,也就是欲望的主体,是能指链上的豁口——亦即在象征界与实在界之间打开的缺口,冲动即是通过这个缺口表现出来的。实在界即是抵抗象征化的事物,它是处在主体性与象征秩序中心的创伤性内核。实在界因而作为人类经验不可言说的终极界限,被联系于死亡冲动与享乐。性别差异:男性气质阳具享乐与女性气质另外享乐。你娘写诗呢拉康?诗性文本可被无数人以无数视角阐释之,你也是条滋生无尽细菌的大虫。

  • 63 史太 2015-06-11 11:02:00

    这套丛书品质良莠不齐。《导读拉康》是我目前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尽管拉康的风格晦涩,但这本导读的阅读相对轻松,也并没有将拉康的思想简单化的倾向。也有许多背景和前见的阐述,入门者也不会觉得突兀,简略得当,不像导读阿尔都塞中的冗长。

  • 39 独自退场 2019-02-26 02:42:57

    挺尴尬的一本导读,罗列式的喧宾夺主,什么人都见,就是没见拉康,是想展现拉康对人文学科革新的广泛影响吗?我不相信有人读了这本书会对拉康感兴趣,更不要说一知半解了,还不如读《斜目而视》呢,里面关于拉康的介绍也就一百来页。

  • 13 Shayne 2016-04-30 20:17:29

    本书出色地完成了“导读”的任务:它自始至终不曾令读者望而生畏,却展现出一个深刻得令人感到害怕的拉康。对镜像阶段自我的辩证法、能指的独立性及其不断的滑动、欲望的虚无特征、实在界与无意识的关系等关键论题,本书都给出了极度清晰的说明,虽然说不上浅显易懂,至少把拉康思想的来龙去脉都理清楚了。最后一部分有点流于社会学文献综述的味道。总的来说,经拉康发挥的精神分析抛弃了许多存在论的预设,却保留了那种从身体/欲望的最原初经验而来的对悖谬性的洞察。然而有些地方还是能够看出哲学上的不严谨,例如对象征界的论述一方面继承了索绪尔语言学对“所指”之存在论地位的预设(尽管是以颠倒的方式),另一方面经由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继承了涂尔干的某种语境/系统决定论,这使得它不得不多次返回实在界这个本不应被大张旗鼓地讨论者。

  • 5 三次方根 2016-04-23 13:28:27

    翻译也是够渣的,好多词语一看就是翻译不当。。。不过就内容来说还是挺拓宽思路的。觉得还是得买本routledge原版看看额

  • 8 历史理性 2016-10-02 02:40:45

    就算是如此入门级的导论,还是很多地方理解不上去,智商不够用啊。感觉这种理论越是高深玄妙,离临床实际就越远。。。

  • 8 哭之笑之 2017-05-05 16:47:17

    2017年5月5日第一次白读。 2017年6月6日第二次阅读,有所悟!

  • 4 乾元 2019-02-19 16:51:08

    后现代化的弗洛伊德,读之若有所悟,但还是得求助于齐泽克的《斜目而视》(概念补充:想象界是自我的领域,是一个由感知觉、认同与统一性错觉构成的前语言领域;象征界指的是,存在着一个主体确立为能指的主体秩序,同时主体又可以通过象征界与实在界的缺口,冲动表现出来;实在界则是抵抗象征化的事物,它作为人类经验不可言说的终极极限,被联系于死亡冲动与享乐)

  • 5 韧勉 2016-11-14 15:24:47

    拉康哲学三大关键词~俄狄浦斯、弗洛伊德和概念。

  • 3 岂能无怪哉 2015-12-31 10:34:46

    不错的导读 我决定还是先去看荣格

  • 2 东遇西 2016-05-30 17:31:04

    都是拉康入门读物,但远没有当初读福原泰平《镜像阶段》来得震撼,可能是因为《镜像阶段》是第一次接触拉康的缘故。译文水准当然毫无疑问的胜出

  • 2 糖刺猬 2016-11-30 17:05:18

    后面比前面讲得清楚 能早点进入状态就好了

  • 1 本阿弥·光悦 2015-09-20 17:02:43

    蛮不错的小书,如果前两章能讲的更清楚些就好了

  • 4 xīn 2016-03-20 23:24:25

    在目前读完的这系列书中,这本写的和翻译的都非常好。对于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们,这本书虽然未必能加深我们对拉康的了解,但却是对现有知识体系非常好的复习与梳理。贯通了一些淤塞的地方。对电影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脉络勾陈,也注定了它将是会被再度翻读的工具书。

  • 2 碘-i 2021-05-28 00:37:39

    书里重要几个概念算是现在聊哲学必备,我始终对这些难以证伪的构想保持怀疑,但这本书足够有趣味,言语无法言说的东西迷人

  • 3 nano 2020-07-22 00:56:12

    好看,翻译得也好。第一次看到这种前言大规模引用豆瓣的,出品方应该给贵瓣打钱。

  • 7 練る 2019-04-23 23:48:43

    如果说在梅洛-庞蒂看来,我们的目光是主体间交织的圆融构境; 那么在拉康看来,我们的目光不过是主体之眼对他者目光的折射。在弗洛伊德的欲望本体论之上,拉康进一步指出,个体的欲望本质是一种冲动的回溯,是一种象征机制的内化,因此,从本质上说,欲望是一种离心的空虚机制。欲望在象征界的空虚内核使我们的想象总有过剩,这在文学和艺术的创作与接受中为歧义、诗性和文本间性留下了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欲望与象征的空洞真相又以实在界的形式存在于压抑和遮蔽之下,它透过象征界的豁口不断重复地暴露认知秩序的空洞本质,这也便是创伤体验的永劫轮回。作为导读,本书简明精炼,难易得当。不过对于精神分析这种神棍学说,或许不得不借助施特劳斯隐微阅读的方法,将其视作布满隐喻的诗学文本进行扒梳。

  • 4 路西法尔 2017-03-13 00:42:39

    其实这种导读倒可以放在啃完原典之后读,可以检查自己对原作的理解有何疏漏。

  • 1 金牌真香师 2015-09-17 09:23:15

    写得明白,翻得清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