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书志学纲要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Juvenalis 2014-11-02 23:40:31

    苏先生一部专著和两部译作都读过,2006年出版的《三国志异文研究》即采用西方校勘学原理来观照主题,而且真能用新眼镜看出新问题,与泛论附会的论著不一样。用西方的知识遗产考察手稿,得出韩寒并未剿袭结论的那篇博文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结果本书译序里也用独唱团来做了回通俗实例。读《校勘选》时有个疑问,即前数篇选文针对的主要是手稿研究,和中国的传统学问类别不大靠得上,如胡适早早就声张用西方遗产来科学化传统研究,但看中华上古古籍整理本的前言,用的大都还是老方法(陈垣“科学化”后老方法),异文、谱系很少用。本书即选择针对印刷出版的“书志学”,似仍有他山之石的意思在。但仍是高度理论化的作品,如果没亲聆讲授,无演示、现场、模拟,则不甚了了,译者也有对专用名词的所指不大清楚的地方。1481

  • 2 #Nani?monai 2016-12-23 11:54:14

    为什么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那些看上去最无聊的东西QAQ想要直接啃进去是困难的,不过拿起一张白纸画一画折一折,很多事情其实也并不困难诶。。。这块他山石想要拿来攻玉,我觉得还相当困难,不过还是会推荐做中日研究的朋友来读读,至少读译序。希望苏杰先生的努力能有后来人接棒。

  • 0 宋希於 2014-08-18 14:52:23

    译者序值得注意。

  • 0 炭烤蜂窝煤 2018-11-14 19:39:08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感觉自己可以粗糙绘画十六十七世纪排字打字器具了

  • 0 小废物是小圆脸 2016-05-20 23:13:55

    如作者在引言里所说:所有读者都应当对作为物质实体的图书与其所承载的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译者貌似也不错。

  • 1 我是喵叔 2019-12-04 09:57:50

    经眼,出色的翻译,译者序实为一篇绝佳的中西版本学比较导读。西方所谓“书志分析”,约等同于中国“版本鉴定”,“分析书志学”可理解为“西方版本学”。译者将“bibliography”译为“书志学”(一译“目录学”),定义为“按照图书开本、字体、纸张、印刷、设计等材质形体要素考量、描述具体图书”,换言之,即“将图书作为物质对象、作为承载并传达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加以研究”。“书志学”又分为彼此紧密相关的四个方向:列举书志学、描写书志学、分析书志学、文本书志学,其核心工作在于“书志描写”和“书志分析”,前者是指“在著录图书基本项目之外,主要对图书物质载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描写”,由于这些描写“信息”必须经过别择和认定,即需要进行分析,因此“书志分析”是“书志描写”的前提和基础,是书志学的根本。

  • 0 仙林野人 2021-12-06 21:53:01

    “很難去責備欣曼和許多其他分析書志學家們缺乏耐心,因為他們所進行的列表工作實在單調冗長。”簡直說出了讀這個書時候的心聲,這些人是怎麼堅持下去的,牛逼至極,結果作者轉手來了句“不過有時候他們的確表現出急於想結束這份沉悶工作,在缺乏證據支持的情況下跳過了一些中間環節。”直接沒忍住破防了

  • 0 真一 2022-04-29 09:19:53

    不可忽视形式的影响。

  • 0 水岸風堤 2022-11-03 19:38:26 北京

    藉以了解个大其概

  • 0 豆豆大宝要奋斗 2023-12-14 15:15:45 北京

    所谓“分析书志学”(analytical bibliography),倒过来是“书志分析”(bibliographical analysis),就是调查图书的印刷过程和图书的所有物质要素,在所得出的相关证据的基础上重建图书形成和传播的历史。这是书志描写的预备阶段,为书志描写提供所需要的术语、原理、分析的技术,以及描写的基础。

  • 0 之徽 2023-12-19 23:55:26 北京

    相当好的研究综述。但我偷懒看译本的恶习真该匡正…

  • 0 不理 2023-11-05 15:59:12 广东

    老师别让我读这种书了行不行

  • 0 春愁如雪不能消 2023-11-11 23:48:27 山东

    好像读过来着。。。

  • 0 poiuyt 2022-04-11 19:46:47

    爬梳钩索,征据旧文。非常适合书志学入门,弄清学科发展史的一本书~

  • 0 MurooMi 2024-01-14 21:20:16 广东

    简要了解下学科思路。译者序很清晰,称为“书志”方便和目录学有所区分。书志学通过图书的物质要素推演图书的制成历史,即关注来自书本身的内部证据。如果加上对外部证据的考察,会比较接近书籍史。

  • 2 Binns 2022-09-15 13:57:23 中国台湾

    分析書志學的傳統取向是通過書籍的物質性回溯書籍生產過程,充滿技巧性,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比對,設計要素分析取向則比較適宜其他學科藉鑒,但相對而言還是概述得淺了些。譯者序是内容精華概要。

  • 0 绛润 2020-01-29 15:22:16

    方法可以借鉴,但是本质上的差异还是蛮大的。

  • 0 异邦人 2018-09-27 10:16:02

    序言值得细读。

  • 0 西礼 2017-11-07 13:41:04

    西洋版本学,的确要折一折画一画才能理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