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rms of the Affects 短评

热门
  • 10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3-06-06 16:49:55 江苏

    选读。还是最喜欢开篇对《惊魂记》中玛莉莲的眼泪的阐释:“当眼泪不再充当一个指向内心之秘密、宣泄之释放、内在之状态的指针时,它就再也不可能被视为进入主体知识的一个入口。……《惊魂记》为我们提供的是情感性符号的纯粹外在性。当我们彻底拒绝令眼泪充当指示物时,无法交流的不仅是这一滴眼泪,还有作为情感本身之替身的一切眼泪。这里的眼泪不仅使其与西方思想中享有特权的内在性之间的关系失效,而且其本身也是内在性的失效,失去了它的内部和深层意义。在实质和躯体的意义上,眼泪不再拥有一个身体。在眼泪的这种外在化中,眼泪不再是指向隐藏在灵魂中的其他场景的湿润指针,而是仅仅一次又一次地指向自身,指向作为一种具有形式的外在性的自身。换言之,玛莉莲的眼泪并未落下——它折叠了。”

  • 3 Amushi 2014-07-28 03:56:04

    One of the better books from Duke. Brinkema is pretty convincing in her arguments on some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film studies (i.e. affect, trauma studies) and deals with their problems head-on. But meanwhile, she's a better cultural critic than a film critic. Here's the problem: what is really affect if not examined through a subject?

  • 2 聪明的🍊 2024-12-25 16:29:28 德国

    很智慧。但我觉得本书的批判力度没有它自称的那么强。Deleuze式的情动研究并非只能着眼于一种非主体的、反语言的immediacy和解域化,以至于我们再也无法着眼于形式——恰恰相反,就像Deleuze自己在千高原里写的那样,无器官的身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Organisation和Signifikanz。解域化也并非单纯是永恒消失的无机化的暴力,而是一种生成和肯定的伦理(尤其是这位姐还在引用德的褶子概念来描述一种外在性的内在生成,这是在做什么?你们并没有分道扬镳啊...)

  • 4 开花店的诗隽熙 2021-11-16 22:19:51

    非常有灵性, a dose of Sara Ahmed’s accessible language, Joan Copjec’s daringness to call out what people have built entire careers on, Derrida’s tongue-in-cheek différance maneuver with mise-n’en-scène, and her own brand of sincere trolling. Not sure I agree with the stakes her “radical formalism” has to offer but I’m methodologically inspired

  • 3 Ἴκαρος 2023-04-24 23:29:25 英国

    我觉得人文学术做到这个地步有点本末倒置了。这种极严格的形势分析固然在理论层面很有建树,但抹杀了“humanities”

  • 1 Sid 2023-07-24 23:38:01 德国

    知道你想要为一些理论本质论辩护了 我就知道情动研究里肯定有这样“维护理论正义”的使者 anyways 开心就好嘛 毕竟导师愿意让我“自恋式”的情感研究 那我也没有办法呀!哈哈哈

  • 1 Ludwigsama 2024-12-21 01:28:20 美国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怎么写affect 的案例。作者强调form但不是formalism,她对于每一个affect(没错是每一个,而不是affect作为一个ambiguous的整体)讨论都有很充分的历史材料。Form恰恰保证了分析的spécificité—而不考虑Form的情动研究不是成了纯粹描述性的后理论散文,就是对一些General (non)definition 的重复。顺便我认为Sedgwick和Felksi属于后者

  • 0 Vic 2020-07-28 21:37:22

    哦眼泪,眼泪都是我的体会,受伤的滋味。

  • 1 XiaoGu 2019-01-09 22:56:17

    #Warwick# Eugenie Brinkema, ‘Ten Points to Begin’ and ‘Film Theory's Absent Centre’, pp. 26-46.

  • 0 猪猪小贝🐷 2024-05-28 03:47:50 德国

    反对的着力点似乎是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奠定的affect与form的分离,但铺陈不够清晰,读来略为困惑。不由感叹form真是玄妙又多变的概念,能容纳太多内涵。

  • 0 牛皮纸 2022-08-16 19:55:51

    Tears are folding not dropping

  • 0 2024-12-21 07:38:40 广东

    补标

  • 0 新星和新夜 2025-03-23 11:43:08 山东

    这当然不是针对徳勒兹的批评,而是对当下电影研究里无处不在的将affect等同于主观情感体验和对概念进行现象学盗用的抨击。我们需要从观众的接收端离开,让affect重新回归关于作品本身的阐释:艺术不服从于任何人,不感动任何人,它具有本体性,它只进行客观的创造,生成那些远离我们日常经验的情动、感知和思考(这也是徳勒兹的电影书真正谈论的部分)。终于有人把我一直在想却表达不好的东西说出来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