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关于两代军人的对话,下面是儿子(即本书作者)给父亲写的简历:张爱萍,1910年生人。15岁投身第1次大革命的洪流,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上将。他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我国第1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前线司令员;我国第1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文革”中被关押五年,复出后因抵制“文革”错误第二次被打倒。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的座右铭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我评价他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1987年退隐。他自己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周围的人称他“仙风道骨。”2003年7月5日去世,享年93岁。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的创作者
· · · · · ·
-
张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爱萍
1910年生人。15岁投身第一次大革命的洪流,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上将。
他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前线司令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
“文革”中被关押五年,复出后因抵制“文革”错误第二次被打倒。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他的座右铭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我评价他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1987年退隐。他自己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周围的人称他“仙风道骨。”2003年7月5日去世,享年93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皖东北1
1历史在这里凝固1
2元始天尊的弟子们6
3战场上的游僧17
4殊途同归29
5草莽江湖37
6龙争虎斗50
7不以成败论英雄60
第二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73
1苏北战场73
2战争叫女人走开80
3我是他的“克星” 89
4我愿意为他做出牺牲94
5有所为,也有所不为106
第三章 第一代海军军人116
1诞生在小村落中的中国海军116
2两个跛子121
3带回来一架手风琴129
4陈船厉炮135
5首长和战友139
6老死杭州143
第四章 最后的战争152
1迷雾中的一江山岛152
2华东军区的心腹之患155
3一波三折的作战方案160
4战略的契机164
5目标,一江山170
6天空和海洋177
7见微而知著184
8“D”日187
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91
10战争奏鸣曲196
11让历史做结论199
第五章 最高统帅部207
1彭老总207
2和平年代的总参谋部214
3一把板斧223
4庐山云雾230
第六章 大漠黄沙242
1鱼和熊掌,可否兼得242
2周恩来和中央专委249
3青山处处埋忠骨259
4死亡之海268
第七章 桃花源277
1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277
2理想的缩影284
3平民教育287
4毛泽东思想的信徒291
第八章 大彻大悟298
1走出桃花源299
2暗箱操作308
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314
4“文革”专案319
5让思想冲破牢笼329
6理性的思考335
7自由345
第九章 艰难的航天之路350
1召回350
2七机部230厂358
3达摩克利斯剑367
4在政治残局中371
5卢晨征的回忆374
6四块石头379
7困兽犹斗384
8生死由命391
第十章 强国之梦400
1老马识途400
2浩瀚的南太平洋407
3惹不起的人420
4水头如箭破夔门432
5在改革的大潮中443
6国防发展战略的对话454
7老革命面前的新问题462
第十一章 最后一个“士”471
1回归之路471
2末日到了478
· · · · · · (收起)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试读 · · · · · ·
2008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的新书《从战争中走来》,这部历时16年才写就的书记录了两代军人心灵的对话。在书中,张胜记录了父亲暮年时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顾,和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和思考。 这是一部“张爱萍的人生记录”,20世纪80年代,张胜看到父亲已年届80,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就想请父亲“系统地谈谈自己的人生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和争斗,原本让中国军队士气大振的兰封会战失利了。20万中国军队竟然未能消灭土肥原的2万人,连蒋介石也愤而称之为“在战史上亦为千古笑柄”(注:现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蒋介石1938年5月28日给程潜的密件”)。 为阻止日军进犯,蒋介石采纳陈果夫建议,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据当年目击者称,参加掘堤的工兵营对着河堤上的关帝庙祷告,关老爷啊,中华民族眼下遭大难了,我们打不赢,只好掘了河堤,淹死的都是中国人啊,你宽恕我们吧。悲伤的官兵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痛哭。 滚滚黄河水,从天而降。虽然暂时阻滞了日军的西进,但却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3省44个县,80万人被淹死,1400多万人无家可归,中原大地成了汪洋一片。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啊!真的只能靠掘黄河的大堤来苟且吗?面对2万日军,真的要用88万同胞的生命为代价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3.战场上的游僧 -
红军大学留给你的最值得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父亲沉吟片刻,缓缓站起来。他说:“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上来的第一句话就问,这是个什么地方啊?指指背后的那座山。这是元始天尊修炼的地方!今天,坐在这里的,就算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啦!你们这些弟子跋山涉水拍到这里来世做什么呢?是求道!求中国革命之道!不要多久,一个新的局面就要到来了,就要轮到你们下山了。今天我要说的是,你们今天是深山学道,明天要下界去普度众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2.元始天尊的弟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十分不解当年张胜有什么会激流勇退? | 来自Reno | 2 回应 | 2023-10-19 19:33:23 |
何时能重写? | 来自1sword | 2010-01-25 11:39:4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9.2分 645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8.9分 94人读过
-
天地图书 (201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杨奎松推荐历史系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 (纸遁)
- 2012年華語圖書推薦榜 (451½°F™)
- 开卷八分钟(2010年) (bigboybt)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10 (苏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望春风 2013-10-04 21:39:46
军方高层斗争写的不错,把大概几排的关系写出来了,感觉就是一红楼梦的军人版,不打仗的高级军人也是一种官僚
4 有用 随性所至 2011-11-03 16:08:00
可以理解的原因,张爱萍在某风波中最出彩的一段没写
27 有用 岚大爷本人。 2013-05-09 23:56:52
还好这本豆瓣上有。虽然是自家人写的,但不愧和张爱萍是一家人,写起黑历史完全不留情面。虽然个人喜欢三四两章海军建军的部分,但最值得看的倒是党内斗争,这部分料挺足,无论是早期的AB团还是华中局内斗,乃至后期的反右与文革中的派系斗争。刚好在同时看吴法宪的回忆录,有些地方也能相互印证。然而看到南街村那一小段还是略心酸。而批斗会上的72字发言真显一代名将铮铮铁骨。
3 有用 钱之江 2011-02-21 19:41:27
能把哪一代的回忆录写成这样很不错了,真实不做作,难得得很。但有些啰嗦。
3 有用 两颗大门牙 2017-11-01 16:12:33
儿子在笔墨间倾诉着对爸爸的一腔深情,我却看到李云龙满血满状态原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