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透过书,他成为中国大陆文化界的重要推手;透过他,可以看懂中国大陆六十年来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变化。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著名出版家、文化人沈昌文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沈昌文如何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著有《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最后的晚餐》、《知道》,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等。
目录 · · · · · ·
3.“棚户”里的“小赤佬”
9.“银楼”里的小伙计
12.成为了小“仆欧”
15.地下共产党的小崇拜者
19.漫无目标的自学生涯
22.对文化的兴趣和妄图钻进三联书店
25.当年的三联书店
30.冒牌大学生
36.在上海二十年生活的回顾
第二章 从校对开始的翻身
41. 四十个月的校对生涯
44.阶级斗争和健康斗争的第一课
48.翻身记
52.“名存实亡”的三联书店
58.“急用先学”和得遇明师
63.在反右派风暴里的自我丑化
67.炼钢战士和话剧明星
72.为“反修”作后勤
78.开始结识“废物”
第三章 文革中的记忆
85.印象深刻的“夫人同志”
88.想不到火会烧到自己身上
91.想办法活下去
95.到农村去
98. 回京,混入“批林批孔”的革命队伍
103.斗批作者——“文革”中的一大快事
105.稿费——文革期间的一大纠纷
107.“文革”中某些书的殊荣
109.林彪事件的影响
第四章 “二主”之下的一把手
113.新领域里“二主”下的一仆
116.党支部书记、一把手……
118.大胆的举措
122.《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129.“哪壶水不开提哪壶”和“跪着造反”
133.厚积薄发,行而有文
144.无能,无为,无我
151.来自上层不知因由的关照
154.范用所提的“自治”
157.竭诚为读者服务
第五章 十年总经理
163.恢复三联书店
168.五朵金花
172.知青政策的因祸得福
174.办公室里的红烧肉
176.往海外开拓
185.“向后看”
191.台湾这块“试验田”
196.朱枫的故事
198.《文化:中国与世界》
201.在外地的开拓
204.盖大楼,找接班
第六章 “退休”后的天地
211.最后的恩怨
213.“将错就错”的牺牲品
216.恢复光明以后
219.“新世纪万有文库”
222.新《万象》
227.“书趣文丛”和《吕叔湘全集》
230.不良于行而工于“跃”的郝明义
233.朱德庸和几米
第七章 “脉望”的故事
237.嗜“臭”成癖,喜“肥”成性
240.为兴趣而读书
242.邓丽君和季姐
245.在“潜水”中讨生活
248.防止“被遗弃”
250.茶余饭后逛北京
252.与老人惜别
结 语
257. 天天还在想“知道”
后 记
261. 秘书、书房与气功——沈昌文访问记
附 录
291 附录一:关于改进人民出版社工作状况的报告
299. 附录二:胡愈之:关于创议兴办“群言堂”的一封信
304. 附录三:沈昌文生平及相关历史、出版大事年表
· · · · · · (收起)
"也无风雨也无晴"试读 · · · · · ·
新领域里“二主”下的一仆 一九七八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改革开放了,大家都想做点事,我当然不甘心只担任一个资料室主任的闲职,内心不免骚动。何况,“文革”中要整垮我的几位,有的以后比较得势,在单位里当了领导。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在那里待下去了。当时,我比较接近的出版界的元老是陈原,跟他比较熟,于是向他多次要求到他领导的商务...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的,当然会让我们这些受俄国文学熏陶长大的小青年多看上几眼。尤其是,她一张口满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语言、谠的语言,充满了革命的火焰,革命的精神。我那时已经在比较上层做一些类似秘书的工作了,所以时常有机会直接间接地听到她的言论,特别是充满火药味的革命言论,真是敬佩已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5页 -
记得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关领导人要在香港成立一些“小骂大帮办”的刊物,而确定这个刊物的国内工作由我们三联书店来做。香港出了个有关杂志,我记得第一期寄来好几百本,可是不久忽然上面的方针改变了,不搞“小骂大帮办”了,那些杂志变成“反冻刊物”,在我任内不得不销毁了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风雨晴天平常心:读沈昌文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年初一早晨起来读沈昌文先生的大作《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他作为出版人一生的回忆录。不少内容之前都出现在他的《阁楼人语》、《书商旧梦》、《最后的晚餐》、《知道》等书中,可是这本书更为系统,更有条理,还有各种脚注,看出来编辑们费了不少功夫,也凝聚了俞晓群... (展开)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更多书评 10篇
-
安先生 (先生们,这不对!!)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2019-01-16 10:09:48 4人喜欢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的,当然会让我们这些受俄国文学熏陶长大的小青年多看上几眼。尤其是,她一张口满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语言、谠的语言,充满了革命的火焰,革命的精神。我那时已经在比较上层做一些类似秘书的工作了,所以时常有机会直接间接地听到她的言论,特别是充满火药味的革命言论,真是敬佩已极。“ 引自 印象深刻的“夫人同志” 回应 2019-01-16 10:09:48 -
安先生 (先生们,这不对!!)
中央的要求严啊 记得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关领导人要在香港成立一些“小骂大帮办”的刊物,而确定这个刊物的国内工作由我们三联书店来做。香港出了个有关杂志,我记得第一期寄来好几百本,可是不久忽然上面的方针改变了,不搞“小骂大帮办”了,那些杂志变成“反冻刊物”,在我任内不得不销毁了事。2019-01-16 10:02:36 3人喜欢
-
DQ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宁波小商人真是不得了,他们把最地道的农村习惯都带到上海来了。例如爱吃臭的东西。检验臭的标准是看有没有长蛆,长了蛆这食物才算臭得够了,可以食用。老板娘规定,每次从臭缸里取出食物必须先送给她看,她边念“往生咒”边把蛆虫挑出,然后把食物给我们吃。我开头吃不下,过了六年之后,我也视此为美味了(现在还有人请我吃,一定感恩不尽。现在在北京,我常去饭馆吃臭豆腐,都嫌不,想必是他们不懂要先长蛆这个窍门)2022-01-05 20:01:01 1人喜欢
-
书蠹精 (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
-
书蠹精 (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
人们爱说上海人“滑头”,并不假,但这“滑头”,首先是指遇到为难的事知所趋避。……在上海滩做人,非得灵活不可,也就是说要知所趋避,保存自己。扒手先生教我的这个道理,让我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为纲”中的年代里苟活了下来。在阶级斗争中得手的那些人,特别是时时刻刻要想对我这个“走白专道路”的人下手、置我于死地的“同志”,我应付他们的,多年来就是“趋避”这一招。2015-02-25 10:14:15
-
书蠹精 (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
我这时候的外语水平,除了俄语能译一些简单的书外,其余都只能读懂书名和目录。但这“其余”包括十来个语种,而且在日益增加。例如,当时上面非常注意南斯拉夫、古巴和波兰,我于是花了一两个月时间,把塞尔维亚文、西班牙文和波兰文的大概了解一下,就能借助字典、语法书读懂书名、目录,于是就和这方面的专家大胆交换意见了。2015-02-25 10:15:27
-
安先生 (先生们,这不对!!)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2019-01-16 10:09:48 4人喜欢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的,当然会让我们这些受俄国文学熏陶长大的小青年多看上几眼。尤其是,她一张口满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语言、谠的语言,充满了革命的火焰,革命的精神。我那时已经在比较上层做一些类似秘书的工作了,所以时常有机会直接间接地听到她的言论,特别是充满火药味的革命言论,真是敬佩已极。“ 引自 印象深刻的“夫人同志” 回应 2019-01-16 10:09:48
-
DQ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陆的稿费制度的基本观念是从苏联学来的,要点是不让作家取得较多的稿费,免得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因此,稿酬办法一再变动。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在“大跃进”的形下,实行稿酬一律降半的办法。到一九五九年オ稍稍恢复。一九六四年下半年,又因“反修”斗争的深入,上面通知停付印数稿酬。以后,到了“文化大革命”即将爆发之前,中共中央批转了文化部党委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报刊图书稿酬的请示报告》,其中认为...2022-01-11 10:26:18
大陆的稿费制度的基本观念是从苏联学来的,要点是不让作家取得较多的稿费,免得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因此,稿酬办法一再变动。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在“大跃进”的形下,实行稿酬一律降半的办法。到一九五九年オ稍稍恢复。一九六四年下半年,又因“反修”斗争的深入,上面通知停付印数稿酬。以后,到了“文化大革命”即将爆发之前,中共中央批转了文化部党委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报刊图书稿酬的请示报告》,其中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稿酬,仅属奖励补助性质,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稿酬制度根本不同。因此,中共中央批准文化部党委的意见,将著作稿每千字由四至十五元降为二至八元翻译稿由三至十元降至一至五元。报刊上转载不付稿酬。对工人、农民、战士和学生的稿件,稿酬按最低标谁发给,也可不发稿酬,只赠给报刊、图书和文具。 即使如此,上面说的这种出于“反帝、反修”原则的新精神,到了“文革”风暴起来,自然又遭到革命群众的激烈批判。革命群众采取的行动是:一律停止付稿费。好在那时也简直不出书了,不付也看不出什么大影响。 引自 105.稿费——文革期间的一大纠纷 回应 2022-01-11 10:26:18 -
DQ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无奈,就上去表示要和王子野划清界限。接着我揭发“重要事情”,说王子野从来不喜欢在社里吃饭,毎顿饭都要回家吃,这说明他一向不愿意同革命群众打成一片,连生活细节上都刻意反对毛主席的群众革命路线。这帽子很大,其实事情很小。这种办法叫明批暗保,让自己也蒙混过关。东方红兵团拿我没办法。后来他们自身难保了,因为石西民部长也被揪出来了。2022-01-11 09:52:51
-
DQ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于是在全社人员大会上做了长时间的“交心”发言。我自以为这一发言设计得很巧妙。我检讨的是“白专道路 ”(40) 内容是说自己读了太多的马恩论宗教的论著,而没有联系实际。我以为这一来,人拿我没办法,因为我好歹读的是马恩著作。于是不少人装模作样地“批”了一通。只有一位宋家修)老先生说了实话:我看这个沈昌文的毛病是读书太少,而不是太多。这一来,差不多要把批评矛头转向他了,幸亏大会及早散场。会下,王子野先...2022-01-11 09:50:15
论坛 · · · · · ·
5.31 北京字里行间书店 吴兴文×沈昌文×张冠生谈... | 来自毛毛怪 | 1 回应 | 2015-05-26 09:51:26 |
跟海豚之前的《八十溯往》是不是很多重合? | 来自lonelyplanet | 2 回应 | 2014-08-11 13:53: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大块文化 (2012)7.3分 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小猫玩的签名本 (猫不许)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看一本少一本 (寡人有疾)
- 毛边党档案 (梁啟超)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安先生 2017-09-08 18:41:58
还是爆了不少料的,大尺度
1 有用 喳喳喳 2016-02-26 17:18:37
果然比之前那个日本人写的好。大概是这本书里有感情。作者是彻底的实用主义,从小家境不好,似乎一生都在为过好日子挣扎。我的确有点失望,因为没有看到他对书的热爱。不过生活所迫,他能这样也很好了。还提了一句他的初恋,喜爱艺术的女孩子,可惜早逝。
0 有用 老玉米 2015-06-13 10:32:52
读完对范用很感兴趣,哈哈
0 有用 Fred001 2016-05-20 22:40:58
真是烦透了俞晓群这种不怎么关注内容搞装帧花巨大功夫的作风。。。不过书里面提到的范用沈昌文甘阳撕逼还是可以的
0 有用 书蠹精 2015-02-25 09:44:09
去年获得签名赠书
0 有用 彭柬之 2022-06-25 00:11:42
挺好的回忆录,好在很坦白。对这种为人处世之道我喜欢不起来,但读的时候也没多厌恶。功夫很深,已臻化境。比李昕要高好几个档次。
0 有用 皎然™ 2022-03-28 12:27:44
毕竟只是出版人,而非作家
0 有用 0°lu 2022-01-25 18:12:32
略读一遍。
0 有用 徐++ 2021-12-12 16:03:33
在中图网上买的,没有仔细看,看到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的事情,挺不错的。比较喜欢上海生活那部分
0 有用 苏西 2021-09-20 11:37:43
刚读完时觉得沈有些人们固有印象中上海人的精明和胆小慎微,心中不免反感。但是仔细想想,谁又不是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历史文化环境下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呢,他能够坦然的讲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不堪的往事,本身就值得敬佩。况且能够安然度过自己的出版生涯,明哲保身,也是能力的证实吧。 江海一蓑翁书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259502... 刚读完时觉得沈有些人们固有印象中上海人的精明和胆小慎微,心中不免反感。但是仔细想想,谁又不是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历史文化环境下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呢,他能够坦然的讲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不堪的往事,本身就值得敬佩。况且能够安然度过自己的出版生涯,明哲保身,也是能力的证实吧。 江海一蓑翁书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25950294/interest/293533852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