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原文摘录

  • 1966年6月,文化大格命开始了,……(我)只是比较注意 邓 力 群 的夫人在文化部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些惊人言论……邓 力 群的夫人……是待过延安的老干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中层领导,……引人注意的是,言论非常革命,可是穿着又十分“资产阶级”……其实现在看来,她打扮也算不上什么讲究,只是例如夏天要打上一把小伞,戴着黑纱手套,穿上黑绸子的连衣裙。据说全是学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在当时是很惊世骇俗的,当然会让我们这些受俄国文学熏陶长大的小青年多看上几眼。尤其是,她一张口满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语言、谠的语言,充满了革命的火焰,革命的精神。我那时已经在比较上层做一些类似秘书的工作了,所以时常有机会直接间接地听到她的言论,特别是充满火药味的革命言论,真是敬佩已极。“ (查看原文)
    安先生 4赞 2019-01-16 10:09:48
    —— 引自第85页
  • 记得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关领导人要在香港成立一些“小骂大帮办”的刊物,而确定这个刊物的国内工作由我们三联书店来做。香港出了个有关杂志,我记得第一期寄来好几百本,可是不久忽然上面的方针改变了,不搞“小骂大帮办”了,那些杂志变成“反冻刊物”,在我任内不得不销毁了事。 (查看原文)
    安先生 3赞 2019-01-16 10:02:36
    —— 引自第165页
  • 我现在的书房,据说值两百来万,可是我的书只不过最多五千本,每本几十块钱,哪能值那么多呢?我看我的那些破书每本最多值五块钱,那么这个按数来说十万块都不到,可是占了一个两百万块钱的房子,那当然很委屈了。 (查看原文)
    书蠹精 1赞 2015-02-25 16:25:13
    —— 引自第271页
  • 宁波小商人真是不得了,他们把最地道的农村习惯都带到上海来了。例如爱吃臭的东西。检验臭的标准是看有没有长蛆,长了蛆这食物才算臭得够了,可以食用。老板娘规定,每次从臭缸里取出食物必须先送给她看,她边念“往生咒”边把蛆虫挑出,然后把食物给我们吃。我开头吃不下,过了六年之后,我也视此为美味了(现在还有人请我吃,一定感恩不尽。现在在北京,我常去饭馆吃臭豆腐,都嫌不,想必是他们不懂要先长蛆这个窍门) (查看原文)
    Nausicaa 1赞 2022-01-05 20:01:01
    —— 引自章节:9.“银楼”里的小伙计
  • 近年最后一位悼念的老人是范用。他痛恨我,多次与我绝交,但是他的追悼会我还是悄悄地去了。我是他一手提拔的,使我从一个小工人终身厕身出版界。但我多次违逆他的意旨,他自然恼恨。……思念及此,我在追悼会上,忽忽进入,又忽忽退出,因为我没有面目见他老人家了。 退休这二三十年,我就是这样在思念、感恩、追悔中过去。 (查看原文)
    书蠹精 1赞 2015-02-25 10:24:05
    —— 引自第254页
  • 文格后期……我的幼女正进小学未久,我听到消息,北京有个外国语学校,专门培养幼童学外语……凭我在北京文化界的能耐,自然不难找到这学校,并办理报名手续。不料,事情忽生阻碍:报名以后,学校表示,要学英语,只能是高级革命干部子弟,否则只能学小语种,如西班牙语之类,以后同拉美国家打交道。我不愿意孩子去学小语种的,因为这不能遍识世界,只是一个谋业之道。于是又找人疏通,几次“做工作”下来,终于让孩子进了英语班,于是一块石头落地。 (查看原文)
    安先生 1赞 2019-01-16 09:54:37
    —— 引自第110页
  • 上面说过的尊重作者的文风。说实话,那时很多年轻人学《语法修辞讲话》(学得走火入魔,有人甚至要改鲁迅的文章。例如鲁迅不大用“和平”一词总说“平和”,有人就主张改,陈原竭力阻止。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22-01-09 10:29:48
    —— 引自章节:52.“名存实亡”的三联书店
  • “……因已向新闻出版署坚决请辞。我在书面辞呈里明确提出,我的工作之最重要败笔,即为处理不好与’三联‘前辈的关系,而这对’三联‘这类老店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原文)
    啊吱啊吱 2014-08-20 11:03:32
    —— 引自第205页
  • 人们爱说上海人“滑头”,并不假,但这“滑头”,首先是指遇到为难的事知所趋避。……在上海滩做人,非得灵活不可,也就是说要知所趋避,保存自己。扒手先生教我的这个道理,让我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为纲”中的年代里苟活了下来。在阶级斗争中得手的那些人,特别是时时刻刻要想对我这个“走白专道路”的人下手、置我于死地的“同志”,我应付他们的,多年来就是“趋避”这一招。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14:15
    —— 引自第36页
  • 我这时候的外语水平,除了俄语能译一些简单的书外,其余都只能读懂书名和目录。但这“其余”包括十来个语种,而且在日益增加。例如,当时上面非常注意南斯拉夫、古巴和波兰,我于是花了一两个月时间,把塞尔维亚文、西班牙文和波兰文的大概了解一下,就能借助字典、语法书读懂书名、目录,于是就和这方面的专家大胆交换意见了。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15:27
    —— 引自第74页
  • 经过这场“革命”,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人的私欲是无法消灭的。“文化大革命”那么一场口号响彻云天的“破旧立公”运动,回过头来看,谁都在为了自己个人利益而努力,而口号叫得最响亮的,谋私利的欲望越厉害。这就使我消除了当年还留存的不多的左翼乌托邦观念,并且有助于我在十来年后改革开放年代里少走弯路。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16:18
    —— 引自第94页
  • 这次干校根上次不一样,在石家庄。我当了那里的政工组长,领导我的是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他跟我挺谈得来。他是北大中文系出来的,研究过红学。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17:19
    —— 引自第100页
  • 后来,这位包大人(包遵信)日益走红,兼职日多。他主编了一套“走向未来”丛书,影响极大,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年头的重大贡献。不久,他又得到别的委任,于是就离开编辑部了。不论如何,此公思维敏捷,行动果断,实在少见。但是另一方面,有喜独断专行。在他眼里,喔自然只是一个“伪君子”而已。但是我不觉得难受,能把这个摊子维持下去就好。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19:27
    —— 引自第117页
  • 关心了思想,还特别想到艺术,这方面,我们是费了一点心血的。我们发现一位严格先生,对西洋音乐特别在行,他以“辛丰年”笔名写的专栏“门外读乐”非常受欢迎。他原为新四军,想不到对西洋音乐有那么深的修养,而且善作通俗的介绍。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20:12
    —— 引自第146页
  • 因此,我之团结文人,笼络部下,所用之道,不是学术感染,而是功利。功利也者,范围何其广泛,而我手中所恃极为有限。无奈之下,我还是常想到自己在做学徒时的缺食少吃之苦,所以常用一些廉价食物来笼络同侪乃至文人。……举红烧肉只是举例子。事实上,我不断采取此类“大嚼”政策,赖以团结作者、同僚。后来当然发展为去饭馆大嚼。我于是编出了周边饭馆的清单,大家浏览,随便点名前去。这名为大嚼,实际上是一种团结文士的小手腕。领导文化而到了此等地步,惜哉!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21:15
    —— 引自第174页
  • 不久,也从老上海的出版品中发现了茨威格。我首先着手组译他的《异端的权利》,一九八六年出版后影响也很大。这本书刻画了一场为“异端”争取权利的“苍蝇撼大象”的斗争。尽管说的是西方五百多年前的事件,原书出版也已有七八十年,但对刚从“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中清醒过来的中国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接着,又出版了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个政治家的肖像》、《昨日的世界》。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22:07
    —— 引自第188页
  • 许多年来,我同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比较熟。鲍先生的夫人是翻译家,我请教过她,因此结识了鲍彤。鲍通文墨,有文才,自然也耽于读书。 (查看原文)
    书蠹精 2015-02-25 10:22:43
    —— 引自第194页
  • 当时,不少积极分子对我入团有意见,认为我不够活跃。为了改正缺点,我决心学习跳舞。那时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都爱跳舞,于是下面也以此作为考核年轻人的标准之一。我努力学习跳舞,可惜我一直听不懂音乐,不知道什么是三步,什么是四步,要共舞的女伴告诉我,并口诵一二三、一二三四地带着我。但不论如何,这一关过了,我成为光荣的青年团员了。 (查看原文)
    Nausicaa 1回复 2022-01-09 10:46:26
    —— 引自章节:52.“名存实亡”的三联书店
  • 还有一件当年让我很惊异的事。那期间,毛泽东忽然提出要批判胡适,这在知识界震动很大。人民出版社根据上级指示,要出版《胡适思想批判》。这是大事,大家很尽心,先后一共编了八辑。但奇怪的是,到第一本快出的时候,得到通知,出版名义改为“三联”。前面说过,三联版的书,在政治上是低一头的。从这里,我开始意识到,做出版、干编辑,真不能头脑发热。连批胡适如此大事,上面说得热闹,做起来也讲尺度的。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22-01-09 10:31:54
    —— 引自章节:52.“名存实亡”的三联书店
  • 我于是在全社人员大会上做了长时间的“交心”发言。我自以为这一发言设计得很巧妙。我检讨的是“白专道路 ”(40) 内容是说自己读了太多的马恩论宗教的论著,而没有联系实际。我以为这一来,人拿我没办法,因为我好歹读的是马恩著作。于是不少人装模作样地“批”了一通。只有一位宋家修)老先生说了实话:我看这个沈昌文的毛病是读书太少,而不是太多。这一来,差不多要把批评矛头转向他了,幸亏大会及早散场。会下,王子野先生私下里对我说了一句:批了白专道路也不能不读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22-01-11 09:50:15
    —— 引自章节:52.“名存实亡”的三联书店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