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1 zitsunari 2015-07-02 21:38:12

    干货多,但还不算完备。最让人不快的是作者好以马列及上国意识形态妄加评议,每每得出中国就是比西方高到不知哪里去了的结论,又如“综观我国古代冶金的历史,堪称独辟蹊径,新意迭出,活力四射,一路凯歌……只是到近代落伍了……对此,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于是革命,于是建立新中国。于是急起直追,迎头赶上”,此等论调,此等文采,使人笑不能止。0629-0702

  • 132 教主道君皇帝 2014-09-30 09:35:00

    差评者连书头都没杀过就大发耳食之谈,典型的豆瓣学风(包括看风头悄咪咪改高评分的)。

  • 91 小波福娃 2016-01-26 11:13:21

    惊了!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掐架,孙老的科普书为何都有人黑,我、我感觉对这个世界看开了不少(泥垢

  • 39 葑廬 2018-01-31 13:10:52

    希望全国古装剧组各置一编

  • 25 Adiósardour 2014-12-30 00:00:29

    先生侧重科技文物的研究与考证,对农牧、纺织、矿冶、交通、器具、饮品、医药、武器、乐器等名物,以及由名物所见证的中西文化、交通,有深湛的研究。书分十目:一曰农业与膳食,二曰酒茶糖烟,三曰纺织与服务,四曰建筑与家具,五曰交通工具,六曰冶金,七曰玉器、漆器、瓷器,八曰文具、印刷、乐器,九曰武备,十曰科学技术。每一目均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名一物说起,解名释义,考镜源流,取证中外,探河穷源。完全做到了无一事无来历,无一例无出处。且配以手绘图例,因名见物,以物正名。考索叙论方式,则地下发掘和纸上故书互相比证,异域物典与中土文物彼此参证,此正是王静安所倡行的二重证据法也。至其笔力文风,语言逻辑,更是举重若轻,如话家常,取证丰,下笔慎,行文简。化奥名僻典于日用常行,使专业著论变成趣味讲述

  • 13 人在鹭洲 2015-09-05 13:59:57

    如果可能 我想给六星 相信老先生可以毫无压力地穿越到任何朝代

  • 15 未命名 2015-10-11 18:09:35

    这这这,评价戾气也太重了吧……被吓到了

  • 18 安提戈涅 2018-12-06 22:28:18

    这是工具书呀,拍古装剧的时候,求求你们不要再拍先秦时期的人们骑马、睡在高床上、垂腿坐着、喝烈性酒这类细节了!谈到细节,建筑的部分肯定没有《营造法式》细、服饰的部分甚至也不如瞿同祖、沈从文的著作有问题意识,但好在面面俱到,几乎有点读布罗代尔的感觉了,纠正了很多常识性的谬误,以前以为“弄瓦之喜”真的指的是瓦片。但是有些遗憾的是,孙机的中华帝国优越感太强烈了,很多问题的结论都是中国文化“就是好”,说到中国古代建筑没有保存下来,西方保存下来,结论居然是因为西方压迫人民、劳民伤财;还有老教授曲解马戛尔尼访华事件的往事,回忆起来美滋滋的那种口吻,令人感到遗憾。讲到烟草的部分,结论引用了中国控烟办主任的话,我:???

  • 7 菅原舜水 2014-10-22 13:07:22

    科普读物,亦见孙先生的严谨。只是错字不少,多似排版、转换字体时出错。

  • 10 鸟飞 2015-06-22 14:15:45

    孙老的东西基本是一个话题展开,然后结合文物和史料进行讲解。随手摘些笔记:茭白其实是中了毒的菰米」,柰是中国苹果,现在的苹果是欧洲引种的。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糖和淀粉水解成单糖,再分解成乳酸,乳酸多了,就能抑制微生物,从而防腐。胆瓶是有脖子的,梅瓶没有,胆瓶插花,梅瓶装酒。醪糟里酒精浓度达到两成以后酵母就不会继续发酵了,再高的度数就必须蒸馏。版筑就是用板子把泥巴夹起来,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夯。卖茶的有瓷做的陆羽像,生意好就摆一摆,生意不好就用开水浇。房顶出檐远最早是因为墙是泥巴夯的,不能沾水,挑檐则是为了采光,后期出檐窄部分由于琉璃瓦太重了。唐代及以前,除了城门和城角,其他城墙都是不包砖的。块炼铁(海绵铁):熟铁,渗碳炼钢;铸铁:生铁,脱碳柔化炼钢。以前的纸是黄的,所以雌黄就是古代涂改液。

  • 7 北窓 2014-12-03 15:38:51

    看孙机老师的书总有种纯粹知识量上的满足感。后两章有些薄弱。

  • 6 扭腰客 2015-06-24 11:07:12

    信息量倒在其次,关键是拨乱反正,赞!

  • 3 螺丝இ 2018-04-03 15:07:22

    摆事实讲道理之余还不忘开启嘲讽模式的孙老爷子太有意思了!

  • 3 沈一贯 2014-12-17 19:23:50

    不值这个价格

  • 5 #Nani?monai 2017-01-02 00:40:11

    一日读完。真是佩服又懂耕田又懂织布还会炼铁烧瓷器的!有些地方仍见不精细(如弩机、印刷),科学技术一章显得紧缩,不过总体上做通识读本是很合格的。

  • 1 希夷子 2017-07-01 13:47:59

    不容易,搞文物研究还得懂机械地质气象等等等等。

  • 3 江海一蓑翁 2015-03-11 00:00:00

    孙机老先生该主题系列讲座的讲稿合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无一物无考证,无一句无出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涌动着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与信心。成为去年众多好书榜的力荐,绝非偶然。

  • 2 弦歌 2016-04-26 11:18:36

    后几章科技部分稍显薄弱,最后一章是硬伤,华东师范大学王从好论文可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