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的原文摘录

  • 几个月前的一个宁静的下午,在梵蒂冈城,沙特朗在穿越广场时和教皇內侍撞了个满怀。教皇內侍显然认出他是个新兵,于是邀请他陪他散散步。他们没有谈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教皇內侍让他有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神父,”沙特朗说,“我可以问一个奇怪的问题吗?” 教皇內侍笑道:“但愿我能给你一个奇怪的答案。” 沙特朗大笑了起来。“我曾经问过认识的每一个牧师,但还是不理解。” “是什么困扰你呢?”教皇內侍走路时步子较小,但节奏较快,不时踢到身前的长袍。他的黑色的绉鞋似乎很合脚,沙特朗想,这反映出了此人的作风……时髦又谦逊,显示了他穿戴的风格。 沙特朗深吸一口气。“我不理解无所不能和乐善好施。” 教皇內侍又笑了。“你要坚持读读《圣经》。” “我在努力领会。” “你是对《圣经》把上帝描绘成无所不能和乐善好施的神而感到困惑吧。” “就是。” “无所不能和乐善好施简言之就是上帝是万能和至善的。” “我明白这个概念。只是……这似乎有些矛盾。” “正是如此!”沙特朗知道教皇內侍明白他的意思了。“人生总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人类的悲剧似乎证明上帝不可能既是万能的,又是至善的。如果他是爱我们的,还有这种力量来改变我们的处境,难道他不该解除我们的痛苦吗?” 教皇內侍皱了皱眉。“他该吗?” 沙特朗感到很不安。他是不是越轨了?这是不是一个不应该问的宗教上的问题?“喔……如果上帝爱我们,他就会保护我们,他应该这样做,可他似乎在无所不能时并不予以同情,而在乐善好施时却又显得无能为力。” “中尉,你有孩子吗?” 沙特朗脸红了。“没有,先生。” “假如你有个八岁的儿子……你会爱他吗?” “当然!” “你会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护他一生免受痛苦折磨吗?” “当然!” ... (查看原文)
    Sylvia Lee 3回复 3赞 2012-06-22 15:38:45
    —— 引自第274页
  • “恐怖活动,”教授讲道,“有个惟一的目的,是什么?” “杀害无辜的人?”一个学生大胆地说。 “不对。死亡只是恐怖活动的一个副产品。” “显示他们的势力?” “错了。不存在软弱的组织。” “引起恐慌?” “对了。很简单,恐怖活动的目的是制造恐怖和畏惧。畏惧能让人丧失对当局的信任。它从内部削弱敌人……引起民众的不安。恐怖活动不是宣泄愤怒,它是一种政治武器。扯下政府绝对可靠论的面纱,你就使政府丧失了民众对它的信任。” (查看原文)
    软软猫 2赞 2013-06-29 21:41:08
    —— 引自第133页
  • 信仰是普遍的。我们理解信仰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随意的。我们有的人向耶稣祈祷,有的人去麦加朝圣,有的人进行亚原子层的粒子研究。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寻求真理,而真理比我们自身更加伟大。 (查看原文)
    栗子 1赞 2015-10-31 12:32:36
    —— 引自章节:31
  • 不管你信不信上帝,你都要相信这样的事实。当我们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我们强大的力量时,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感。宗教信仰……所有的信仰……都告诫我们有些事物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有些事情是我们要承担责任的……由于有了信仰,我们就会对彼此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一种更高的真理负责。宗教的不完美只是因为人的瑕疵。 (查看原文)
    栗子 2赞 2015-11-07 10:55:55
    —— 引自章节:94
  • 兰登和维多利亚沿着洁白的大理石台阶走下来,两边是裸体的男子雕像。每一尊塑像都戴着一片无花果叶,叶子比身体其他部分的颜色稍浅一些。 大阉割。兰登想。 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惨剧之一。一八五七年,教皇庇护九世认为准确无误地表现男性的身体会在罗马教廷内挑起人们的性欲,所以他就用凿子和槌棒把梵蒂冈城内每个男子雕像的生殖器全部砍掉。被他毁坏的艺术品有米开朗基罗的,布拉曼特的,还有贝尔尼尼的,被破坏的地方用石灰做的无花果叶子遮住了。成百上千的雕像都被阉了。兰登还纳闷儿,是不是哪个地方还有一个装满石头阴茎的大篓子呢? (查看原文)
    白雪王子等猎人 1赞 2012-07-20 15:33:54
    —— 引自第98页
  • 光照派的会员们,还有那些科学工作者,请听我说,你们赢了这场战争。历史的车轮已经转了那么久,你们胜了也是在所难免,但是这个胜利此刻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更昭彰。科学城了新的上帝。医药,电子通讯,太空旅行,遗传操纵...我们如今对孩子们说的都是这些奇迹。我们把这些奇迹看作是证明科学能解答我们难题的证据。无沾成胎,或严重的荆棘和过红海,这些古老的故事已不再有任何意义。上帝已经过时,科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认输了。 但是科学的胜利,让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代价。那可是惨重的代价。科学也许本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单调乏味的工作,提供一系列娱乐发明与便利设施,但这让我们的世界不再有奇迹。我们看到的日出现象简化成了波长和频率问题。宇宙的复杂性被切分成一个个数学等式,就连我们人类特有的自尊也被摧毁。科学宣称地球这颗行星以及上面的居民只不过是庞大宇宙系统中的一颗毫无疑义的微粒,只不过是一次宇宙事故的产物。那些技术说是要把我们联合起来,实际上却把我们分隔开来。如今,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电子装置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但我们却感到极其孤单。我们身边充斥着暴力,隔离,分裂与背叛。宗教怀疑变成了一种美德,愤世嫉俗于对证据的寻求到成了开明思想。如今的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着更为强烈的沮丧感和挫败感这难道不让人诧异吗?科学把什么东西视为神圣了吗?科学通过探查未出生的胎儿来寻求答案,它甚至设想重新排列DNA的组合。它把上帝建立的世界分割成越来越小的碎片,就为了寻求一种价值......可结果反倒发现了更多的问题。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古老战争已经结束了。你们赢了。但你们没有给出答案,因而赢得并不公平。你们如此激进地重定社会的方向,我们一度视为指路标的真理现在经变得似乎不再适用,就是这样你们才赢得。宗教无法跟上你们的步伐。科学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迅猛发展。它以自身为能源,如病毒一般。每一项新成就都为更多新的突破提供了契机。从车... (查看原文)
    Paipai 2回复 1赞 2016-07-01 13:21:00
    —— 引自第286页
  • 据他所知,创世大爆炸是现今科学界公认的创世理论。尽管他不甚理解,但是根据大爆炸论,在一次大爆炸中爆发出一个高密集的能量点,能量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了广袤无垠的宇宙。大概就是如此 维多利亚继续说道:“早在一九二七年,罗马天主教会率先提出创世大爆炸论时,这一” “抱歉,”兰登忍不住打断了她,“你认为创世大爆炸论是天主教的思想? 维多利亚没料到他会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是一位名叫乔治斯・勒梅特的天主教神父于一九二七年提出的。” “可是,我记得…”他犹豫了一下,“难道创世大爆炸论不是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首先提出的吗?” 科勒瞪了他一眼,忿忿不平地说:“又是美国科学界的自以为是。哈勃于一九二九年发表这个观点,比勒梅特晚了整整两年。” (查看原文)
    Katherine 1赞 2020-04-28 12:55:26
    —— 引自第61页
  • 六角星( Jewish stars)是犹太人的象征图形,最初出现在十二世纪的犹太文献中。由于十字军东征的关系,在西班牙(被摩尔人统治)的犹太人最初接触到这个符号,并且将它运用到拉比(宗教导师)们提倡的神秘主义中,作为男性和女性能量的象征。后来,犹太人视六角星为“神"(上帝)和自己的女性的面完全结合的神圣标志。在十七世纪,六角星成为犹太人的统一标志。 (查看原文)
    K 1赞 2020-07-28 10:06:46
    —— 引自第28页
  • I saw Suthra's post and it reminded me of this speech. "Medicin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space travel, genetic manipulation ... these are the miracles about which we now tell our children. These are the miracles we herald as proof that science will bring us the answers. The ancient stories of immaculate conceptions, burning bushes, and parting seas are no longer relevant. God has become obsolete. Science has won the battle. We concede." A rustle of confusion and bewilderment swept through the chapel. "But science's victory," the camerlengo added, his voice intensifying, "has cost every one of us. And it has cost us deeply." Silence. "Science may have alleviated the miseries of disease and drudgery and provided an array of gadgetry for our entertainment and convenience, but it has ... (查看原文)
    天空之城 1赞 2021-04-19 12:35:44
    —— 引自第480页
  • 这个科学之神是谁?那个给人以才智却没有给出道德标准告诉人们如何使用才智的神又是谁?给孩子火却又不警告孩子有危险,这是什么样的神?科学的语言没有任何善恶标准。科学教材教我们建立核反应堆,却从不问我们这个主意是好还是坏。 “一直以来,你们都宣称宗教无知。但究竟是谁更无知?是那个无法定义闪电的人,还是那个不尊敬闪电那令人敬畏的神力的人?这个教会正在向你们伸出友爱之手,它向每个人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可我们越是要去接近你们,你们就把我们推得越远。你们说,证明上帝的存在给我看看。我要说,拿着你们的望远镜遥望太空,告诉我那里怎么可能没有上帝!”教皇内侍的眼里此时噙满了泪水,“你们问上帝长什么样儿,我真想知道这个问题怎么来的。答案是完全一样的。你们难道在科学研究中没看到上帝吗?你们怎么可能没看到上帝!你们宣称如果重力和原子量发生哪怕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使我们的地球变成一团没有生命的薄雾,而不是现在这样一颗由大片海洋包围着的天体,可你们难道就没看到上帝发挥的作用吗?人们真的就那么容易相信我们仅仅是在无数张纸牌中抽对了那一张吗?难道我们已经变得如此空虚,情愿去相信子虚乌有的事情而不愿相信一种比我们强大的力量吗? (查看原文)
    Herge 1赞 2023-02-20 14:11:39
    —— 引自第331页
  • ,“地说“你现在是存一个意大利的海洋物理学家说话呢,地的父亲就用 利略 兰登笑起来了。然而《讨论》并不是他们寻找的目标。兰登解释道,《讨论》并不是 加利略在家软禁期间所写的惟一著作。历史学家相信他还写了一本不引人注目的小 册子の叫做图解 是《真理图解》”兰登说 “我从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图解》是伽利略最隐秘的作品一一大概他对 二些科学现象的论述是正确的,但却被禁止公开。就像伽利略以前写的一些手稿 样、图解》也被他的一个朋友偷偷带出罗马在荷兰悄悄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在欧洲科 学地下组织中间广为流传。后来,罗马教廷听到风声,便展开了一场焚书运动。” 维多利亚现在看上去被迷住了。“你认为《图解》里有线索?那个记号,关于光明 之路的信息?”伽利 “伽利略的“记号'这个词就是从《图解》里来的。我敢肯定这一点。”兰登走到储藏 间的第三排,继续査看指示牌。“档案保管员找一本《图解》找了好多年,但由于罗马教 廷的焚书运动,再加上这本册子的耐久性较差,这本书早就没在世上露面了。” 145 “耐久性?” “是持久性。档案保管员按照完整性把资料从一到十排列。《图解》是印在莎草纸 上的,这种纸就像棉纸一样,寿命不超过一百年。” “为什么不用更牢一点的纸?” “是伽利略吩咐的,为了保护他的追随者。这样,任何携带此书的科学家被抓住了 只要把书扔到水里就会融化。这对销毁证据极其有效,对档案保管员来说却太糟糕 了。大家都认为十八世纪之后,世界上只有一本《图解》留了下来 “一本?”维多利亚一时间看上去像着迷了一样,她环视房间,“就在这儿?” “伽利略死后罗马教廷就从荷兰没收了这... (查看原文)
    杨西 2019-11-17 00:16:05
    —— 引自第22页
  • True science discovers God waiting behind every door. (查看原文)
    WYC 2011-03-25 10:05:57
    —— 引自第21页
  • “人们说科学能拯救我们,依我看是科学毁了我们。自伽利略时代起,教会就试图减缓科学无情的进军,虽然有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但一直都是出于善意。即使如此,人类仍难以抵制巨大的诱惑。我提醒你们,看看你们周围的景象吧。科学并未坚守自己的诺言。它所承诺的高效而简单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只有污染与混乱。我们只是一个遭到破坏而发狂的物种......正走向一条毁灭之路。对于科学,我要说出下面的话。教会已经累了,我们一直试图作你们的指路标,现在已经精疲力尽。就在你们盲目追求更袖珍的芯片及更高额利润的时候,我们为呼吁和谐,已经竭尽全力。我们要问的不是为什么你们没有约束自我,而是你们如何才能约束自我?你们的世赚得那么快,哪怕你停留片刻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某些更能干的人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你甩在身后。因此,你们不断前进。你们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教皇云游世界恳请各国领导人限制使用核武器。你们克隆生物,是教会提醒我们考虑这种行为隐藏的道德问题。你们鼓励人们利用电话、视频、电脑进行交流,而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打着研究治病救人的方法之名,谋杀尚未出世的婴儿,又是教会指出了你们的谬论。” (查看原文)
    照乘 1回复 2011-06-15 12:55:17
    —— 引自第288页
  • 维多利亚注视着兰登说:”兰登先生,你信上帝么?“ 这个问题让他吓了一跳。维多利亚的话音里流露出的诚挚比她的询问更让人放松。我信上帝么吗?他一直希望找到一个更轻松的话题打发旅途时间。 费解之人,兰登想,我的朋友就是这么叫我的,虽然兰登研究宗教有好多年,但他还不是教徒。他敬重信仰的力量,教会的慈善,宗教给予众人的力量……然而,对他而言,如果一个人真的打算“信”什么的话,就必须清楚理性的怀疑态度,可这对他那颗做学问的脑子来说,太难了。“我想去信”他听到自己这么说。 维多利亚不下判断,也不质问,他答道:“那么,为什么你不信呢?” 他轻声笑了,“哦,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有信仰,就得有信仰的骤变,发自内心的接受圣迹——相信无沾成胎说和神的介入。然后还有行为的法典。《圣经》,《可兰经》,佛教典籍……这些都包含了相似的要求以及相似的处罚。这些经典都断言,如果我不能安装具体规则行事我就得下地狱。我不能想象一个神能以这样的方式统治世界。” (查看原文)
    白雪王子等猎人 1回复 2011-10-08 21:16:44
    —— 引自第84页
  • “宗教就像语言或者衣服一样。我们在哪个习俗下成长,我们就倾向于哪种习俗。但归根结底我们都在宣扬同一个事物。人生是有意义的。我们队创造我们的力量心怀感激。” “信仰是普遍的。我们理解信仰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随意的。我们有的人向耶稣祈祷,有的人去麦加朝圣,有的人进行亚原子层的粒子研究。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寻求真理,而真理比我们自身更加伟大。” “科学告诉我上帝一定存在,我的大脑告诉我我永远也无法理解上帝,而我的内心告诉我没人打算让我这么做。” “所以你相信上帝确有此‘人’,但我们永远都无法理解他。” “是‘她’,你们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说得对。” “大地母亲。” “盖亚女神。这颗星球是个有机体。我们所有人都是有着不同用途的分子,我们互相连接在一起,为对方效劳,为整体效劳。” 兰登看着她,觉得心潮澎湃,这种感觉他很长时间没有体验过了。她双眸中那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清澈······话音里传出的那种纯洁。他被吸引住了。 (查看原文)
    沼泽神秘人 2赞 2011-11-08 14:07:47
    —— 引自第85页
  • 你是个黑人,她的母亲说,就不要把真实的你藏起来。你试着改变的那天,就是你完蛋的那天。笔直地站着,灿烂地微笑,让他们去纳闷,什么秘密让你这么开怀。 (查看原文)
    西 1赞 2011-12-01 13:30:15
    —— 引自第196页
  • 目前科学几乎已经为人类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提供了答案,只剩下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深奥难解。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来此做甚?生命和宇宙的意义何在?” (查看原文)
    依然 2012-02-20 22:43:35
    —— 引自章节:第8章
  • 回忆!她对自己说,回忆解决问题的办法! 努力回忆是一个佛教高僧的诀窍。维多利亚不再强求自己寻找办法解决这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她让自己仅仅去回想答案。设想以前就知道这个答案,这样可以造成一种心境,觉得答案一定存在……这样可以减轻令人沮丧的绝望心理。维多利亚经常用这个办法来打开科学研究中的困境——解决那希望很多人都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 (查看原文)
    hello song 2013-05-19 11:21:22
    —— 引自第106页
  • 就不要把真实的你藏起来。你试着改变的那天,就是你完蛋的那天。笔直地站着,灿烂地微笑,让他们去纳闷,什么秘密让你这么开怀。 (查看原文)
    hello song 2013-05-19 23:18:45
    —— 引自第196页
  • 没有什么比人类的悲剧更能激起人类的兴趣。 (查看原文)
    黑脸儿翅 2013-05-26 16:28:33
    —— 引自第132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