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马基雅维利五百年前写作的《君主论》虽然自20世纪初便进入中文世界,但直到三十年前才有了潘汉典先生可靠的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其间和其后,也有过一些严肃的中译本(详见参考文献),但都只是在可读性方面差强人意,却谈不上可靠。至于坊间的其他本子,大多是粗制滥造、因袭仿照之作,不值一提。因此,潘汉典先生的中译本迄今为止仍然是唯一可靠的中译本。
毋庸讳言,我们这个译本对潘先生的译本多有借鉴,尤其是在句式表达方面,潘先生的译本无法超越。另一方面,虽然在2011年收入《马基雅维利全集》时,潘先生的译本有所补漏和增益,但受翻译底本和研究文献的限制,在核心概念、精要章句、译名规范、个别表述、文本互证等方面仍有或可商榷之处和改进的空间。我们这个译本希望在上述方面以及注解、附录方面比潘先生的译本更上一层楼。
我们这中译本的翻译底本是目前学术界最权威的曼斯菲尔德英译本(第2版),同时参照了目前最周详的马基雅维利著作的意大利“国家版”,所有文字上的出入均以“国家版”为准(但为了便于阅读,每章的分段与潘先生的译本保持一致,而没有遵照曼斯菲尔德英译本和“国家版”);个别疑难的地方和注释编写也参考了其他意大利文本、英译本和中译本(详见参考文献)。曼斯菲尔德教授放言:“如果有读者觉得我这个译本太糟,那么就让他自己来试试吧;如果觉得我这个译本很好,那么就让他去学习意大利文吧”。我们没有这个底气,但总体上,我们坚持“硬译”的原则,不为通达雅驯而随意变换译法,并力求“研究型翻译”,注解争取做到无一字无来历。但因为学力不逮,加之时间局促,错陋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俾使修订时完善。
值《君主论》成书五百周年之际,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这个中译本(所有插图及说明由译者和刘学浩遴选、编制),谨以纪念这位五百年前从圣卡夏诺农庄走来的“前国务秘书”、“历史学家、喜剧作家、悲剧作家”,同时也纪念2013年这个已经逝去的、我生命中的“马基雅维利之年”。
刘训练
2014年7月底8月初改定
译后记
|
关于这个译本对潘汉典先生译本的借鉴,是事实,无需回避。
至于补漏和增益,非专业人士,可先看注释,注意要对比的是潘译1985年及其后商务重印的本子,而不是收入《全集》的本子;当然,比《全集》的本子也有大量在增补和改进,历史事件和背景,更加明晰;尤其是与其他著作的互证,有很多参照。专业人士,可先看各章标题的细节。附录也是精心挑选的。
因为译者熟悉二手研究文献,所以许多改进来自学界研究成果和英译本,个别改进也来自前辈和同仁。不敢独擅掠美。
关于段落划分,实在各家各异,Lxf老师建议,增加段落编号,所以,已经决定平装本(作为经典与解释之马基雅维利作品全集)时按照“国家版”重新划分段落并编号。
关于“硬译”,术语说明里提到的都坚持了【最得意的是,马基雅维利对鲁昂枢机主教说的那句话,意大利人不懂国家(旧译意大利人不懂政治)】但并没有贯彻到底,Lxf老师批评,mode和ordini这两个,这两个还在考虑中,不成熟:Ordini全书没有坚持译为秩序,而是交替译为秩序和制度,个别可能还有其他译法;Mode主要译为方式,也译为模式、方法、办法、策略、措施、做法等)。估计,mode是无法统一的,毕竟,可读性还是要照顾的。
关于插图本,因为是铜版纸印刷和精装,价格不菲,这个没有办法,成本在那里,而且,我相信物有所值,不是胡乱地找一些图片放上去的;不过,平装本也会在年末或明年初推出,学生读者可以等等。
一直自信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彩插图本,结果版面排定后收到了订购的一个英译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450987/),发现人家已经有了一个插图本,除了马基雅维利标准像之外,共计有50幅插图,对照了一下,重复率在15幅左右(而且包括像锁链图、三博士、好政府的语言、圣罗马诺之战等再熟悉不过的篇目),也算放下心来,毕竟,我们选了200幅,而且有出入的35幅,比我们好的不多(绝不超过5幅吧)。这个英文插图本排版比较整齐,但我估计印制应该没有我们精良。这里预先向书友、读者交代,尽管出版社仍会打着世界上第一个全彩插图本的广告(只印在“妖封”上),但作为制作人,我们是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免得让人觉得我们无知。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