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草莓啵啵蛋挞 2015-12-27 21:08:51

    妇女的信心是非常脆弱的。它很快就会彻底破碎,从而透露出那新生的嫩芽的力量和不懈的努力。接着,在那飘动着的云彩之中,她看到一条淡淡的彩虹一般的光给那小山的一部分染上了鲜明的色彩。在遗忘之中,她微微一惊,伸着头去寻找那飘忽的色彩,结果却看到一道彩虹慢慢自动形成了。在一段地方它发出了非常强烈的光亮,于是怀着惆怅的心情,她极力寻找那彩虹弯处的影子。那色彩不知来自何方,神秘地慢慢越聚越浓,最后终于聚集成一条淡淡的巨大的虹霓。那弓形的彩虹慢慢撑开,直到它变成一个无比巨大的圆拱,变成了光和色和太空的巨大的支架。它的闪亮的两脚踩在矮山上那片新房子的腐烂之中,它的拱顶便是头上的天空。 这彩虹耸立在大地之上。她知道,那背着硬壳各自在这腐烂的世界爬行的下贱的人们都仍然活着。

  • 2 andllous 2018-09-06 22:12:38

    这是目前读过最不痛快的小说(至少前250页是如此),我像一个盲人一样不知道该往哪走,作者不评价,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定位自己读这本小说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还好从厄休拉开始作者终于时不时插几句嘴了。劳伦斯小说的特色应该就在于此,展示极大地多于讲述,对人物内心世界描画很妙,尤其是厄休拉跟斯克里宾斯基沉湎于爱欲之中的那一段。稍微让我有点不爽的是劳伦斯对人物心理刻画得又细致,又诗意,而且还很抽象,我简直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东西。可能是我对宗教还有一些象征的了解还不够。

  • 0 eien99 2015-07-26 09:33:27

    没有什么情色描写,翻翻了,上当了

  • 0 苏筱兀 2018-03-01 00:59:50

    看到厄休拉才体会到这本书的好。

  • 1 月下 2017-04-18 18:03:20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比另外几本小说差。没有底蕴,只有文字,飘在表面上。

  • 0 窈窕妃 2019-01-31 19:54:55

    劳伦斯的(意象)比喻力和川端康成可以一争高下,完全是才气的喷涌

  • 0 皮卡丘的碎碎念 2023-03-27 12:39:39 江苏

    书里的女主以及她的女友们,让我想到德剧《包豪斯时代》里的女主。她们在那个女性的觉醒跟随者资本主义出现的二十世纪初,年轻的她们想要逃离传统家庭、逃离传统婚姻,积极走向社会化,寻找女性的独立、自由和价值,然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又无奈退回到传统家庭里去了的一路历程——挣脱、闪现、退缩。这种女性在二十世纪太多太多了,她们积极向上,但又没有在上面站稳脚跟(而且女性的敏锐让她意识到这个上面的社会对她也是一种禁锢),随之跌落,甚至传统家庭、婚姻的好处也在这种争取中失去掉了。但她们仍有其价值,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所有女孩来说。

  • 0 jinuobili666 2015-03-07 13:58:59

    太长,读了大概半个多月,也是寒假太懒的缘故。一本书记载了三代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代才算是有了主旨。作为家庭,我们只需要单纯真实的生活就好,生活是怎么样的就怎么过,不要狂妄自以为是,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生活,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当初的理想毫无价值。作为夫妻,爱对方,做个本分的人就是理想了。 文章中还穿插了其他的主旨,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于教师描写。当我们在学生和领导两房的压力下不得已惩罚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的心遭受的震动会更大。 还有对于大学生活的总结。一个工厂的延伸,当一个社会只会用金钱来衡量价值的时候,只是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感呢,还有里面对于工业化丑恶的点滴描写,真是一本英国家庭的百科全书啊。

  • 0 tachikoma🐴🌈 2018-02-05 17:41:26

    完全遵从自己生命冲动的引领,性欲的爆发是非理性

  • 0 Chemim 2019-06-10 00:09:52

    受不了这种矫情和敏感

  • 0 路易波拿巴 2020-07-12 10:42:51

    夸张、感性而深刻,完全是才气的喷涌

  • 0 小透明 2017-03-29 22:17:10

    书的最后和儿子与情人有点相似。感觉此书的主旨是三代女人试图摆脱男权和粗俗社会的奋斗史。是选择顺从,还是漠然,或是反抗,是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反抗后又面临更大更深的偏见,这就是这个社会带来的无奈。劳伦斯的小说写景写了好多,是有什么潜在的意向吗?

  • 0 糊涂子弹 2021-08-12 22:41:19

    对比《查》的描写从身体到心灵无一幸免,这时期劳伦斯还很简单直接,果然要写透一个题材离不开作家的持续探索。他继承了传统英国文学对小镇风光的热爱,在自然景物中寄包含了他对人性理想状态的寄寓。蓝色雪地上从玫瑰红天空中升起的黄色月亮,谁不爱了?但大机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联结,把人焊在潮湿的泥泞中。劳伦斯塑造的女性角色往往诚实、天生敏感,也许与女性自身(被塑造)的感悟力和在社会上相对边缘有关,她们跟自我靠得更近。Ursula是自然状态下觉醒的人,同时又是现代的新兴女性。她对精神世界贫瘠的斯克里宾斯基的拒绝,代表了作者赞同的向外打开的精神力量。也印证没有心灵相通的结合了无生趣。在最后她看着脏污天边的一道虹,重新充满希望,不得不使人想起Scarlette常说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 0 心游七海 2018-10-16 23:57:44

    这辞藻~这翻译~

  • 0 一力 2017-10-30 22:17:32

    感受到一股股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 0 J 2015-07-21 23:03:59

    最近读的,集齐劳伦斯四部主要长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