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Another℡ 2019-07-03 18:37:10

    行文充斥的说教累赘,情节和设定太过典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说法——十一届三中全会派小说,考虑写作时间,更让人怀疑小说写作带着政治任务了。再看等清官平反的意识,大多数民众在斗争中的被动甚至愚昧的形象,是极大倒退和落后。最后代表“正确”的颜组长被调走的留白,无异于今日常见的知识分子常挂嘴边的“回到文革”的威胁。反观我们的现实,今天郑百如这样的赌棍可曾减少?可能反讽证明了文革重新思考党政关系、民政关系的尝试的合理性,尽管其尝试在历史上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

  • 1 通叔 2017-03-05 17:25:24

    人言可畏啊!

  • 1 小小 2016-05-12 16:28:28

    人物描写很鲜活,读完以后,对那个时代又多了一分新的认识。

  • 1 风筝 2022-02-11 09:43:27

    和《东方》一样,满纸说教和口号,情节设置幼稚,人物脸谱化严重,考虑到其所处时代,似乎不足为怪,但与其他茅盾文学奖作品相较,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充其量是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宣传工具。

  • 0 书文 2022-11-05 21:22:27 浙江

    对文革厌倦,剧情拖沓,草草读完

  • 0 花溆 2022-12-04 20:28:03 湖南

    那个时代特有的作品,特有的写作风格。

  • 0 风雷震Luo 2023-10-18 21:37:44 宁夏

    目前看过的十几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最差的一部《李自成》,还有就是这部了。同样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芙蓉镇》要好的多,可读性,文学水平,反思讽刺和刻画,都要好许多。这本真是垃圾作品,世纪小说百强榜单里有部《古船》,同样也不咋地,都是所谓的伤痕文学,反思文革的,但都戴着脚镣跳舞,唯有《芙蓉镇》好一些。作者也出国去加拿大了,不知道是不是怕日后清算。

  • 0 蓝海与少年 2020-02-18 14:57:33

    出场人物过多,篇幅小,使得角色显得单薄,无法体现出人物的善恶,以及内心情感的转变。

  • 0 王奋斗 2020-07-05 17:21:40

    把人性的压抑和心灵的扭曲归罪于文革,完全是作家们在书斋中的闭门臆想。是后文革时期,亦步亦趋地紧跟宣传,是没有独立思维没有独立人格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那个时期,文人笔下的人物怪异、扭曲,现实中的百姓却以正常的情感快乐地生活,即使在文革中也一样。

  • 0 开拓万古心胸 2019-04-26 14:24:54

    许茂和他的9⃣️个女儿(重点是老3⃣️、老4⃣️许秀云、老7⃣️许贞、老9⃣️许琴)。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作品,很有时代的烙印

  • 0 白日梦也没关系 2019-04-12 17:35:58

    很主流化,好坏结果分明,建设一定会搞好,四姑娘有个好结局还不错。

  • 0 碧柯 2019-11-07 13:39:16

    意识形态强加于时代,本来写的不算好,所谓讴歌的人性现在看来也过于扭曲,但实话说还是很好读,尤其对农村风貌的描述,写实中带着美。

  • 0 青年阿牛 2016-02-18 16:13:31

    79年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太主旋律。。

  • 0 小恍 2017-06-27 23:49:39

    那个年代那个阶级的人 恼火啊。

  • 0 秋果 2020-04-25 09:55:50

    文以载道,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朴实的作家才更让人喜欢,很喜欢的一本书。

  • 0 巴斯光喵 2021-07-12 00:38:13

    高中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读的,补标。

  • 0 皇伯 2023-07-23 11:15:19 河北

    应该算作是伤痕文学,揭露了文革末期农村的状况。通过了解书写的年代,也觉得有些不是很完美,缺少一些实际的文革内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