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基本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编本的王力《古代汉语》。详略得当,该讲的都讲了,尽管天文历法的部分我还是一头懵。吕叔湘很可爱,“有些人,尤其是文字的训练不够的,看书非念出声音来不可,要是强制他不念,他就会感觉看不下去,这就是脑筋里翻译做得慢的缘故。”
能请吕叔湘、周祖谟、隋树森、王泗原等人写这样一本普及书,可能是绝后了。虽是常识,但如天文历法,彻底弄通还是不易,不过较之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写法要平实得多。
对中学生来说,这个常识比较高阶。相比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新版),图太少,所以像第五章“古典知识”这块,文字概括虽然精炼,但有些读者可能读来兴味索然,禁受不住知识点的密集轰炸。
细读了几篇,梳理了一部分笔记,“这种书就是,你有多少东西就能读出多少东西”,惭愧。钱锺书先生痴读字典,想必如此,令人神往。不同的作者,尽管囿于体例,自然思路兴致框架行笔皆迥异,用不同的速度看过去几遍,也能摸一摸自己以后想怎么写,能写什么。吕叔湘先生作文生动;其它普及读物,往往普及概念,却不普及概念是怎么来的。吕氏下笔道来,质朴可读。张中行的内容提要则显骨感,于议论文尽可能一语中的,于说明文尽可能架构清晰。但偶尔以疑问句直接作为提要,却也不得中行。自己琢磨的可惜处有四,一是全书编排未分轻重,集腋成裘,终究有草稿之感;二是成书较老,部分知识已有过时之嫌,如评论中指出的“同姓不婚,其生不蕃”已被广泛批评;三是诸家大都未署名,不知佳篇出何人手;最后,要是遇上好的出版社,能做成漂亮的童书该多好。
通读了一遍。第二,五,六章对我很有用,重点读了读。学文言还是以多读为主,常识类“知”的资料为辅。以后还可以反复查阅一下。
新入
确是常识,鉴定完毕。
长知识,可见我文言常识太少。
天文历法很详细
本身知道三分之二 入门进阶都好用
第一章是概论;二至四章可视为内篇,主要是语言学、文学的内容;第五章可视为外篇,介绍文化常识,但不如王力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好用;第六章是方法论。编者希望面面俱到,但都比较简略。 第一章刘叶秋“文言典籍概况”一节文风流畅,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评骘诸书优劣,指示读书门径,可算一具体而微的古籍书目兼读书指南。 成于众手,作者都是一时之选,不过质量上良莠不齐,诸篇难易程度亦不一致。第四章《文言的辞章》往往将诗词文赋诸文体混而论之,失之粗疏,内容时有重复,观点亦颇陈旧。周振甫先生七拉八扯,援引甚蕃,实则隔靴搔痒,又支离杂乱,毫无条理,最不便初学。这是对文学作品缺乏感性认知,又不善于归纳总结的缘故。 粗看此书,得出一个结论,不要指望什么“一册在手,常识全有”。想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还得找专门的书来看。
工具书普及本
很有用。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虽然。
太好读,每一章都各有所获
I need more common sense.
文言入门读物,条理清晰。不过还是要靠自己摸索着进入文言大门。方法就是自己用心去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有所发现,之中佐以方法论的东西也可以,但万不可依赖规律。
对于新手村的我,第一章和、第二章1-2节和第六章感觉读起来很有兴趣并且理解了很多原来不懂的问题,第二章其余小节和三四章很难理解,第五章感觉就是从古往今一一列举,夹杂很多引用,看起来毫无兴趣……
作为一个自诩对文言文掌握还可以的人读完本书很是惭愧。这本书虽冠以“文言常识”,但其中很多内容对我来说早就超出常识的范畴而进入工具书备考的内容了。对于想系统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本非常详尽完备的书籍。
看到姐姐在苦肝期末考,想起自己最近看的这本书,里面也有些天象历法知识。确实挺适合中学生补点常识的……
好! 时人对文言多有误解或不明。
> 文言常识
10 有用 大甜甜~~ 2019-04-10 20:16:56
基本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编本的王力《古代汉语》。详略得当,该讲的都讲了,尽管天文历法的部分我还是一头懵。吕叔湘很可爱,“有些人,尤其是文字的训练不够的,看书非念出声音来不可,要是强制他不念,他就会感觉看不下去,这就是脑筋里翻译做得慢的缘故。”
10 有用 齐物秋水 2019-07-31 10:33:14
能请吕叔湘、周祖谟、隋树森、王泗原等人写这样一本普及书,可能是绝后了。虽是常识,但如天文历法,彻底弄通还是不易,不过较之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写法要平实得多。
3 有用 黄金左脚撑小兵 2020-02-11 08:53:08
对中学生来说,这个常识比较高阶。相比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新版),图太少,所以像第五章“古典知识”这块,文字概括虽然精炼,但有些读者可能读来兴味索然,禁受不住知识点的密集轰炸。
8 有用 项平 2020-08-19 02:00:24
细读了几篇,梳理了一部分笔记,“这种书就是,你有多少东西就能读出多少东西”,惭愧。钱锺书先生痴读字典,想必如此,令人神往。不同的作者,尽管囿于体例,自然思路兴致框架行笔皆迥异,用不同的速度看过去几遍,也能摸一摸自己以后想怎么写,能写什么。吕叔湘先生作文生动;其它普及读物,往往普及概念,却不普及概念是怎么来的。吕氏下笔道来,质朴可读。张中行的内容提要则显骨感,于议论文尽可能一语中的,于说明文尽可能架构清晰。但偶尔以疑问句直接作为提要,却也不得中行。自己琢磨的可惜处有四,一是全书编排未分轻重,集腋成裘,终究有草稿之感;二是成书较老,部分知识已有过时之嫌,如评论中指出的“同姓不婚,其生不蕃”已被广泛批评;三是诸家大都未署名,不知佳篇出何人手;最后,要是遇上好的出版社,能做成漂亮的童书该多好。
2 有用 张多萸🍀 2020-04-11 18:12:17
通读了一遍。第二,五,六章对我很有用,重点读了读。学文言还是以多读为主,常识类“知”的资料为辅。以后还可以反复查阅一下。
1 有用 liz 2017-04-29 15:20:02
新入
0 有用 月树 2022-03-24 15:05:45
确是常识,鉴定完毕。
0 有用 蟫尾 2022-02-13 00:29:19
长知识,可见我文言常识太少。
0 有用 MeroMare 2021-12-16 12:16:20
天文历法很详细
0 有用 差不多得了 2021-10-16 09:03:11
本身知道三分之二 入门进阶都好用
0 有用 程雪衣 2022-04-18 22:38:39
第一章是概论;二至四章可视为内篇,主要是语言学、文学的内容;第五章可视为外篇,介绍文化常识,但不如王力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好用;第六章是方法论。编者希望面面俱到,但都比较简略。 第一章刘叶秋“文言典籍概况”一节文风流畅,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评骘诸书优劣,指示读书门径,可算一具体而微的古籍书目兼读书指南。 成于众手,作者都是一时之选,不过质量上良莠不齐,诸篇难易程度亦不一致。第四章《文言的辞章》往往将诗词文赋诸文体混而论之,失之粗疏,内容时有重复,观点亦颇陈旧。周振甫先生七拉八扯,援引甚蕃,实则隔靴搔痒,又支离杂乱,毫无条理,最不便初学。这是对文学作品缺乏感性认知,又不善于归纳总结的缘故。 粗看此书,得出一个结论,不要指望什么“一册在手,常识全有”。想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还得找专门的书来看。
0 有用 wps 2023-12-22 21:17:33 安徽
工具书普及本
0 有用 Mantsuki 2023-04-27 22:26:25 浙江
很有用。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虽然。
0 有用 升月 2025-04-23 20:34:33 上海
太好读,每一章都各有所获
0 有用 鬼脸蟹 2018-10-25 20:47:52
I need more common sense.
1 有用 freedom 2018-05-24 17:11:10
文言入门读物,条理清晰。不过还是要靠自己摸索着进入文言大门。方法就是自己用心去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有所发现,之中佐以方法论的东西也可以,但万不可依赖规律。
0 有用 黒豹雪凰御玉姬 2018-11-14 15:25:00
对于新手村的我,第一章和、第二章1-2节和第六章感觉读起来很有兴趣并且理解了很多原来不懂的问题,第二章其余小节和三四章很难理解,第五章感觉就是从古往今一一列举,夹杂很多引用,看起来毫无兴趣……
0 有用 槑槑 2019-03-16 17:02:23
作为一个自诩对文言文掌握还可以的人读完本书很是惭愧。这本书虽冠以“文言常识”,但其中很多内容对我来说早就超出常识的范畴而进入工具书备考的内容了。对于想系统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本非常详尽完备的书籍。
0 有用 苍耳 2019-12-28 18:34:22
看到姐姐在苦肝期末考,想起自己最近看的这本书,里面也有些天象历法知识。确实挺适合中学生补点常识的……
0 有用 #覅# 2019-07-09 21:10:08
好! 时人对文言多有误解或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