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的笔记(12)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fugu

    P69 在叙事上,凯恩的崛起和颓败把故事分割成两部分,而在主题上,凯恩同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的关系也把故事分割成两部分。……在凯恩初识苏珊和他们后来的婚姻之间,意味深长地塞入了一个野心与政治的公共世界。 P81 汤普森对苏珊不成功的初访具有影片结构上的意义,而非叙事上的意义*。苏珊和撒切尔之间的二元对立预示了影片后来在结构上的二元性。 ……影片的前半部分由男性主导,讲述的是激进而又有恋母情结的凯恩与其替身父...

    2021-04-22 10:19:02   1人喜欢

  • 把噗 (Festina Lente)

    恋物癖是对时间的控制。恋物癖就是把情感固着在某一物品上,人为地抵制知识带来的改变。恋物是时间留下的某个创伤时刻的遗产,它后来被封存在无意识心灵里,而创伤也变形为对某一物品的痴迷。这个物品连接着原初的情景并成了它的替代品。弗洛伊德认为,恋物具有屏蔽记忆的功能。迷恋物大多是光彩夺目、令人赞叹、抓人眼球的,它在记忆那段原初的创伤经历之间插入了一个物品。与此同时,这一物品也标示出它要掩盖的失忆之地。

    2017-11-27 20:55:12   1人喜欢

  • fugu

    P121 对于《公民凯恩》同时期的众多美国人来说,欧洲代表了他们自己或是家中直系亲属个人历史中的“以前”。它代表了远古,古老的发源地,那个“旧世界”。 P119 凯恩一心只顾不断收罗这些物品,却从未尝试着去理解它们。 凯恩在影片结尾的形象如同是对欧洲/美国关系的走向发出的寓言式警告。如我所述,该影片拍摄于欧洲战事最黯淡的时期,当时罗斯福也越发坚信美国介入的必要性。……凯恩形象正是孤立主义后来命运的真实写照。...

    2021-04-22 10:27:24

  • fugu

    P105 凯恩结识了苏珊,后来又自我放逐权力和政治这个男性世界,隐退到充满幻想和恋物癖的女性世界。……伯恩斯坦不仅引出凯恩喜欢收藏欧洲艺术品的癖好,还强调这些雕塑都是女性形象。 [伯恩斯坦:他不是收藏钻石。他是在收藏某个收藏钻石的人。] P107 凯恩对生产性资本和有关金钱、交换的抽象、象征性的概念毫无兴趣。他将资本兑成了现金,买回有形的事实物。 在凯恩的“案例分析”中,凯恩孩童时期同母亲的分离造成了他心灵的...

    2021-04-22 10:24:12

  • fugu

    P83 这场戏(雪地分离)将父亲的形象分裂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外表,而这两面都对这个孩子构成威胁。亲生父亲威胁要对儿子的肉体实施暴力,替身父亲则威胁要将他同母亲分开。 ……凯恩没能从前俄狄浦斯情节时期过渡到后俄狄浦斯情节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一直停留在他同母亲分开的那一刻,并从此对那位替身父亲充满了敌意。 P95 作为一种俄狄浦斯式政治激进主义,凯恩的激进主义揭示了两代人之间非原则冲突,证明了不同类型的资...

    2021-04-22 10:21:51

  • fugu

    P31 《公民凯恩》没有明显表现出支持抑或反对女权主义倾向,更谈不上它在秉持女权主义精神,但这部影片却颠覆了有关女性想象的好莱坞传统模式,而且它的美学成果也和女权主义有相通之处,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 P111 ……在塑造苏珊这个人物时,影片并没有使用窥视癖式的电影风格。她从未被构建成观影者欲望的投射对象。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要展示苏珊的情色特征和演绎才能,观众就必须摆脱凯恩的视角。 P33 ……,而在...

    2021-04-22 10:17:38

  • fugu

    P40 《公民凯恩》反好莱坞精神的进一步体现则是,影片无视常规的身份认定规律,挑战了它内在的道德判断基础,否定了传统身份认定中施暴者和被害人之间明确的道德二元对立关系,将评论家和大众从传统的戏剧价值观中剥离出来。在流行文化的传统中,这种叙事策略是以反英雄和反好莱坞的姿态登台亮相的。 首当其冲的是,威尔斯对凯恩大气磅礴的演绎动摇了观众对人物身份认定的模式。面对凯恩这个人物,观众想要通过对不同目击者的可...

    2021-04-22 10:15:41

  • fugu

    P72 玻璃球一共出现过三次,其中的一次出现在影片最初凯恩过世的那场戏;还有一次出现在影片结尾,苏珊离他而去之时。 P74 这个玻璃球对凯恩有重大意义,它建立起了与凯恩残缺的过去之间的联系。 P74 样式、对称和重复这些表现手法确定了影片的外观,它们不声不响地潜藏在影片本来就很复杂的闪回叙事的下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样式强化了影片对故事走向的绝对控制。 (例:两次与撒切尔签署文件,构图和内容与雪地、母亲...

    2021-04-22 10:13:13

  • fugu

    P32 《公民凯恩》是一部通过破译而给人带来快感和迷惑的影片,这不仅突出体现在影片内容上(一个记者调查凯恩留下的话语),事实上,这部影片的视觉语言和台词都在致力于构建出一个破解谜案的观影者(spectator)。 P34 每一个真正对这部影片中的谜团充满好奇心的人都会想再看一遍,而第二次和随后的观看则肯定会带来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体验。导演的电影理念、摄像机的表达形式和观影者的观看方式三者之间的传统关系被打破,取而...

    2021-04-22 10:11:24

  • fugu

    威廉·赫斯特 (1863-1951)为 赫斯特国际集团 (Hearst Corporation)的创始人。报业大王,新闻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被称为新闻界的“ 希特勒 ”,“ 黄色新闻 大王”。20世纪初掀起黄色新闻浪潮,对后来新闻传媒都产生深远影响。1898年,赫斯特为与《 纽约世界报 》竞争而带动激情主义、责难西班牙并鼓吹美国宣战的舆论风潮,迫使威廉·麦金莱总统在西班牙已与古巴调停的情况下,发动 美西战争 。 赫斯特的一生都与 黄色新闻 结...

    2021-04-22 10:08:07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