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一书是一部关於汪精卫政治生涯的评传。汪精卫是民国政治史上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是国民党高层领导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军委主席,中政会主席,行政院长等,1938年当选为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於蒋介石。抗战期间,汪对日讲和,擅自脱离重庆,发表求和通电。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以通敌者的身份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本书基於充分扎实的史料基础,客观呈现汪精卫从革命到退隐,从联共到反共;从主战到主和,重新考察“革命者”汪精卫与“通敌者”汪精卫的复杂思想与行动,特别关注汪“主和”的思想、政治脉络,及“和平运动”的展开与沦落。既不赞同将汪精卫简单贴以“汉奸”标签,也不认为他的对日媾和与成立汪伪政府,是某些海外学者所认为的“舍身饲虎”的英雄主义行为。本书认为,汪精卫的“主和”,有超越个人权力动机的思想脉络与政治考虑。汪精卫的...
《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一书是一部关於汪精卫政治生涯的评传。汪精卫是民国政治史上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是国民党高层领导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军委主席,中政会主席,行政院长等,1938年当选为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於蒋介石。抗战期间,汪对日讲和,擅自脱离重庆,发表求和通电。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以通敌者的身份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本书基於充分扎实的史料基础,客观呈现汪精卫从革命到退隐,从联共到反共;从主战到主和,重新考察“革命者”汪精卫与“通敌者”汪精卫的复杂思想与行动,特别关注汪“主和”的思想、政治脉络,及“和平运动”的展开与沦落。既不赞同将汪精卫简单贴以“汉奸”标签,也不认为他的对日媾和与成立汪伪政府,是某些海外学者所认为的“舍身饲虎”的英雄主义行为。本书认为,汪精卫的“主和”,有超越个人权力动机的思想脉络与政治考虑。汪精卫的悲剧性,源於一个军事化时代的文人的处境,也源於自身的弱点。
作者简介 · · · · · ·
李志毓,生于1979年7月,北京人,汉族。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1998年9月-2005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硕士;2005年9月-2009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门史博士;2007年3月-8月受香港利希慎基金会资助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2008年9月-11月受中华发展基金会资助在国立台湾大学访问研究;2009年9月-2011年6月,南开大学博士后;2011年6月-2013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2013年2月-5月在美国圣奥拉夫学院访问;2013年7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
目录 · · · · · ·
5 第一章 死生:「烈士」成名
暗殺時代
烈士的心靈
功成身退
31 第二章 進退:教育與政治
教育救國
徘徊掙扎
重返政治
61 第三章 沉浮:聯共,反共
相互借力
政治考量
走向反共
黨紀先生
123 第四章 戰和:面對日本
「烈士」?「漢奸」?
反蔣與反共
妥協折衝
悲觀中堅持
169 第五章 去留:汪蔣分歧
汪、蔣與持久戰
國際局勢
焦土抗戰
被辜負的誠意
205 第六章 成敗:「和運」的淪落
倡言議和
重慶的態度
從河內到上海
理想與現實
悲劇的落幕
277 餘論:軍事化時代的文人
287 參考文獻
295 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瞿秋白在1928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武汉政权时期,共产党内激进派的“土地革命”口号广泛散布,变成了一般工农群众的口号,并随着自发的农民暴动而普及到极广大的农民中,波及到士兵中。不但汪精卫、张发奎在工农群众中失去了信仰,“真正的国民党左派”在工农贫民中的信仰也丧失殆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聯共期間,國民黨所進行的以黨治軍的制度試驗,特別是黨代表制,原本可能成爲解決中國政治軍閥化的有效方案。但因爲黨代表之物和與此相關的軍隊政治工作,多把持在共產黨人手中。國民黨“清黨”之後,也連帶廢除了黨代表制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61 第三章 沉浮:聯共,反共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驚弦"的人也喜欢 · · · · · ·
驚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驚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
半岛铁盒的等待 (自由而死,或死于自由。)
瞿秋白在1928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武汉政权时期,共产党内激进派的“土地革命”口号广泛散布,变成了一般工农群众的口号,并随着自发的农民暴动而普及到极广大的农民中,波及到士兵中。不但汪精卫、张发奎在工农群众中失去了信仰,“真正的国民党左派”在工农贫民中的信仰也丧失殆尽。 瞿秋白说真正的国民党左派指的是青年学生,甚至于共产党的学生也已经失去在群众中的信仰,甚至要枪毙他们。这意味着由中共发动的极左土改已经...2017-10-13 09:32 4人喜欢
瞿秋白在1928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武汉政权时期,共产党内激进派的“土地革命”口号广泛散布,变成了一般工农群众的口号,并随着自发的农民暴动而普及到极广大的农民中,波及到士兵中。不但汪精卫、张发奎在工农群众中失去了信仰,“真正的国民党左派”在工农贫民中的信仰也丧失殆尽。 引自 沉浮:联共,反共 瞿秋白说真正的国民党左派指的是青年学生,甚至于共产党的学生也已经失去在群众中的信仰,甚至要枪毙他们。这意味着由中共发动的极左土改已经不受任何党派人物的控制,成为了一场无法无天的暴乱,即使汪精卫清党,还是治标不治本,如梁启超所说“放火容易救火难”,这场局面虽是中共制造,却自身亦始料未及,有点像开门整风到反右,最后问题是解决了,方式是砸碎一切的代价,其中的牺牲与苦难不言而喻。在任何时候,防范极“左”。
回应 2017-10-13 09:32 -
Binns (自著奇書自始皇,乾坤袖手視詩亡)
-
半岛铁盒的等待 (自由而死,或死于自由。)
在一九一0⃣️年进京谋炸摄政王之前,汪精卫曾留给胡汉民一封血书,上面有八个字“我今为薪,兄当为釜”,那一年汪精卫二十八岁,对于流血牺牲之烈德有着热切的期待,梦想着自己的生命能够像薪一样“炬火熊熊,顷刻而尽”。这种期待,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个体生命存亡的某种美学想象。 那是一种在体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之后,渴望年轻的生命能如流星般划亮夜空燃烧自己,能如樱花般在最璀璨的年华随风飘落的美学想象。它... (1回应)2017-10-11 17:44
在一九一0⃣️年进京谋炸摄政王之前,汪精卫曾留给胡汉民一封血书,上面有八个字“我今为薪,兄当为釜”,那一年汪精卫二十八岁,对于流血牺牲之烈德有着热切的期待,梦想着自己的生命能够像薪一样“炬火熊熊,顷刻而尽”。这种期待,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个体生命存亡的某种美学想象。 那是一种在体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之后,渴望年轻的生命能如流星般划亮夜空燃烧自己,能如樱花般在最璀璨的年华随风飘落的美学想象。它不求成功,不求回报,只求完成一种生命的“姿态”。这种“姿态”的背后,有着对人生至深的苦闷。 引自 死生:“烈士”成名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李志毓比起史学家更像心理学家或文学家。
1回应 2017-10-11 17:44
-
cedar-won (没事。)
就汪刺杀摄政王事分析晚清刺杀风潮与无政府主义 0208读完第一章,读书笔记似不是这么用的,探索,,,时代风潮中的汪,得分很高! 0210读第二章,汪留法学教育,国内情势变化,主要是袁大总统,认识到还得是政治,自视甚高以救国故,重返政坛。 对哦,人家蔡等人新文化运动,岂不是以教育改革更力。 0213了,大年初一至初二,读第三章,讲汪分共,在共眼里,汪不过工具人尔,革命方式分歧,蒋清共,各人反共,汪和平分共下手已...2021-01-01 23:53
就汪刺杀摄政王事分析晚清刺杀风潮与无政府主义 0208读完第一章,读书笔记似不是这么用的,探索,,,时代风潮中的汪,得分很高!
0210读第二章,汪留法学教育,国内情势变化,主要是袁大总统,认识到还得是政治,自视甚高以救国故,重返政坛。
对哦,人家蔡等人新文化运动,岂不是以教育改革更力。 0213了,大年初一至初二,读第三章,讲汪分共,在共眼里,汪不过工具人尔,革命方式分歧,蒋清共,各人反共,汪和平分共下手已晚,重要的是军队没了,一直也没整个军队,导致最终的失败。都是缘分呐
0217,第五章完,前天读第四章,每天打扑克多,挤时间读。
汪的悲观主义,打不过,亡党亡国,打完了共上位,亡党亡国。恐共。
国际上也悲观,对焦土抗战的悲观态度,坚决了和,对日本的诱降一把抓住,
对日本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没有利用,
回应 2021-01-01 23:53 -
论坛 · · · · · ·
请问这本书有人转让吗? | 来自Haibara | 13 回应 | 2021-03-22 |
1 有用 柿子先生 2017-05-17
笔端常带感情,文字流畅优美,反而成为本书的缺点。虽然没有太多的新史料,但是能把问题说清楚,对于民国历史研究的“祛魅”还是有很多的推动。
1 有用 雁渡寒潭 2019-01-01
一个真实的汪兆铭。
4 有用 蛇之使徒 2016-04-08
这本书再次告诉我们,乱世中,文人从政就是个悲剧。同时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汪精卫,而不再只是挂着汉奸标签的汪精卫。
4 有用 深喉 2015-08-05
与以往研究的不同:1、利用了台大民国人物数据库的吴稚晖档案、“国史馆”的戴笠档和汪兆铭史料,在今天这些档案并不难以获得;2、撕去主流标签,寻找汪精卫一以贯之的思想轨迹并将汪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面对汪这个在学术层面也无法正常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应当是最为适合的研究者,她说汪是个文化保守主义的传统秩序留恋者,本质上是个诗意化的人物。就诗意而言,作者自己何尝不是,她有自己的品味 、生活、情趣和人生价值... 与以往研究的不同:1、利用了台大民国人物数据库的吴稚晖档案、“国史馆”的戴笠档和汪兆铭史料,在今天这些档案并不难以获得;2、撕去主流标签,寻找汪精卫一以贯之的思想轨迹并将汪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面对汪这个在学术层面也无法正常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应当是最为适合的研究者,她说汪是个文化保守主义的传统秩序留恋者,本质上是个诗意化的人物。就诗意而言,作者自己何尝不是,她有自己的品味 、生活、情趣和人生价值,是学界少有的较少受科研压力和世俗眼光影响的学人,她对汪的理解一定会细水长流,随阅历的成长更为广阔。喜欢李老师! (展开)
2 有用 purplepaper 2020-05-03
写得中正,但也字字惊心,合上书才意识到“惊弦”两字其实也是“精卫衔微木”。以身为薪釜、将政治化为生命抒情的文人理想令人动容,但也正如篇末所引的梁启超《新民说》,革命本身也戕害了革命者的人格。不知道留法的汪填海熟不熟悉和他同时代、命运也相似的Charles Maurras。
0 有用 袖中 2021-04-01
读了后三章。一手材料治史,梳理也清楚,立场不先行。
0 有用 忧患来薄人 2021-03-02
少年负壮气,中年成意气,晚年终丧气。他最终倒在了荆棘路上,愿其青磷不灭,为后人永照破棘之路。
0 有用 cedar-won 2021-02-18
读了一点点,看啥时候能看完。好家伙0208读第一章完。 0218读完。读得太慢了,本不太了解但能理解的汪精卫,读完似无很大收获。 繁体字里不用区分的地得吗? 日方的资料与研究成果利用不多,后记中的诸位师长不曾指出? 有一点引用格式,标点符号的小错误。 利用一些稀见史料分析了汪在大潮中的浮沉,最后附个年谱更好。
0 有用 就是个大胖子 2021-02-01
“烈士精神在辛亥时代的政治风气下,过快赋予了年轻的汪精卫过高的的荣誉和地位,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对政治的认识,以为敢于牺牲便是政治中的最高道德”
0 有用 deus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