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ristin J. Anderson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nti-Feminism in a Post-Feminist Era
出版年: 2014-9-23
页数: 208
定价: USD 31.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99328178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nti-Feminism in a Post-Feminist Era
出版年: 2014-9-23
页数: 208
定价: USD 31.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99328178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Books (cecilia)
- Feminism (太陽系美少女)
- Feminismus (TFUL)
- 通识教育 (리리)
- 女权主义、泥塑与文学 (亚马乌罗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Modern Misogyny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billburrp 2020-05-03 17:47:54
有关911的反思真的蛮enlightening…就是有很多狡猾的刻板印象存在着啊,有些甚至伪装成对女性的保护😟假装女性拥有特权甚至倒打一耙的人都很坏(偏激发言)
0 有用 渔樵江渚 2020-03-05 22:26:16
作者把美国女性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精英思想的锅扣在后女性主义的头上……但她自己对后女性主义知道多少呢?有种披着骂post-feminism的皮骂自家政治制度的嫌疑。我还是多看看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的作品吧。
0 有用 Azure 2020-10-15 09:58:13
我的缪斯之书!极具启发性,可谓是字字珠玑了。🤩
0 有用 (˶‾᷄ ⁻̫ ‾᷅˵) 2020-06-22 21:27:38
MY FEMINISM BIBLE🤩
0 有用 #RosannLinde# 2020-05-19 22:23:51
之前读的提到女性要利用EC,这本认为这是后女性主义观点,男性并不需要这些就能得到同样的东西。作者觉得后女性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女性局限于拥有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的中产,强调个人生活,也将困境更多归咎于个人而忽略了社会(A woman can be whatever she wants to be)。几个部分让人有些印象的有:媒体上的男女形象,911后社会有回归传统性别角色的... 之前读的提到女性要利用EC,这本认为这是后女性主义观点,男性并不需要这些就能得到同样的东西。作者觉得后女性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女性局限于拥有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的中产,强调个人生活,也将困境更多归咎于个人而忽略了社会(A woman can be whatever she wants to be)。几个部分让人有些印象的有:媒体上的男女形象,911后社会有回归传统性别角色的趋势,女性被倾向认为是温顺的且反抗将被惩罚,或许是男性在女性主义者和蕾丝里处于较不重要的地位让男性觉感到威胁,性别和凶杀案的关系,男孩在学校得到更多关注但学习不如女孩是因男性倾向于将成绩好看作缺乏男性气概的表现。有很多偏见是无意识或包含着积极印象的,比如一些chivalrous behavior。 (展开)
0 有用 Azure 2020-10-15 09:58:13
我的缪斯之书!极具启发性,可谓是字字珠玑了。🤩
0 有用 (˶‾᷄ ⁻̫ ‾᷅˵) 2020-06-22 21:27:38
MY FEMINISM BIBLE🤩
0 有用 #RosannLinde# 2020-05-19 22:23:51
之前读的提到女性要利用EC,这本认为这是后女性主义观点,男性并不需要这些就能得到同样的东西。作者觉得后女性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女性局限于拥有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的中产,强调个人生活,也将困境更多归咎于个人而忽略了社会(A woman can be whatever she wants to be)。几个部分让人有些印象的有:媒体上的男女形象,911后社会有回归传统性别角色的... 之前读的提到女性要利用EC,这本认为这是后女性主义观点,男性并不需要这些就能得到同样的东西。作者觉得后女性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女性局限于拥有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的中产,强调个人生活,也将困境更多归咎于个人而忽略了社会(A woman can be whatever she wants to be)。几个部分让人有些印象的有:媒体上的男女形象,911后社会有回归传统性别角色的趋势,女性被倾向认为是温顺的且反抗将被惩罚,或许是男性在女性主义者和蕾丝里处于较不重要的地位让男性觉感到威胁,性别和凶杀案的关系,男孩在学校得到更多关注但学习不如女孩是因男性倾向于将成绩好看作缺乏男性气概的表现。有很多偏见是无意识或包含着积极印象的,比如一些chivalrous behavior。 (展开)
0 有用 柏林布丁 2020-05-07 22:26:15
我读到现在为止,作者把后女性主义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归结于新自由主义编织的个人主义套子,女性为了证明已经摆脱了老旧的女权主义恩惠,决然跳进这个"个人主义"圈套,接受同一套话语体系下的消费主义,也只把歧视性事件看做偶然个案而不是结构性问题了。
2 有用 billburrp 2020-05-03 17:47:54
有关911的反思真的蛮enlightening…就是有很多狡猾的刻板印象存在着啊,有些甚至伪装成对女性的保护😟假装女性拥有特权甚至倒打一耙的人都很坏(偏激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