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牌 虞美人
如果不是夏目的书,绝对在二十页的时候就因为这华美与精细的行文放弃了。然而越读越心惊,是他少有的鲜明的站出来、以作者的身份拔了刀的书——对人物的判断堂皇地通过叙述者摆出来,时代感,大城市里蜂拥的人群,“蚂蚁麇聚于甜味,人蔟集于新潮”。但是即便是这样鲜明的夏目,亦有一种知道大家乃是各自拘囿于山或浮萍的本性,拘囿于命运按规则行动的小说家的宿命感与不打扰,一种不能居高临下地讽刺亦不能放过的抵抗。此外作为小说有许多地方非常有趣,谜女作为名字出现时和与甲野相对时以母亲相称呼,几乎像一个叙诡。
抛开文笔的刻意和人物性格转变生硬的问题看 虞美人草的可读性非一般地强 人物对白随处可见的讽刺暗喻太好看了 宗近式性格在夏目的小说里如此难得 以至于由此铺开的兄妹情和其妹对于甲野抱有的信仰式的爱都是裹挟在阴湿气息里宝贵的暖色 不同于夏目众多作品中平淡中的悲剧基调 虞美人草有着浓重的美丽 或者说即使极尽描黑绝望之能事此时的夏目仍然怀有深信的希望——悲剧尚能催生道义回归
赞新译本,迷绚。感觉自己是女版甲野。
大家都在说翻译的好,日语翻译什么的我实在是不明白的。觉得这本书比三四郎差远了,平平的来去,没有留下什么,也十分容易出神,不太合我胃口。
前半部分一度读不下去,翻译的有些艰涩别扭,叙述中大量繁复、啰嗦的句子让人简直要对日本的文学心生怀疑。不过后半部分渐入状态,不知道和翻译有没有关系,反正好读许多,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后也可以沉浸故事中去。直到一气读完最后几章,决定三星变四星,夏目漱石还是可以接着读的。书中有许多关于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的词汇,美浓烧之类,因去年做过日本手工艺的专题,因此对这个比较感兴趣,都画了圈圈。日本的近代小说,读来读去都绕不过“死”,除此之外,这本还在讲述“我执”(关于这点我并没有读出太多的感触)。略意外的是,在最后男主竟然迷途知返,也总算是让人心保留余地。有关“我执”,据说鲁迅先生也受夏目漱石的影响,但其实,都是佛教思想的衍生品。
五星中有一星半都要给译者!非常诚恳!
这个封面比旧版的都要美
翻得不是一般的好。
夏目能写宗近一家真是太好了,小野能被漱石写出来真是太好了。正如豆友所说,漱石的书里好像都有这样一个游移不定的可以被称作软弱无力的角色,被过去的阴影所纠缠着。而小野大概是夏目写得最直白不留情面的一个,简直是拿刀劈下去,尽管落ち叶は遥か,人知れず消えてゆくかしら,纵然过去一切也都朦朦胧胧,甚至昏暗如水底下的海藻。似风般不安地俳徊,长着杰纳斯的脸的小野到最后的—将活着的过去安静地嵌在死亡的过去中—必须决断之时竟真的(根本上亦绝不是受宗近的劝导影响)无法斩断那条用尽一切代价逃离的、惨淡且“细得即将断掉的缘分细丝”。这样,再来回想“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解决的事几乎是不存在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使自己和别人都捉摸不透罢了”时,也能有许些侥幸而无用的安慰了吧。
堆砌俳句连缀式的绚烂多彩之作,
语言如此浮华,故事却近无聊。每个人的格局都很小,却想写一出悲剧,无论如何也撑不起来。
已弃。我认为这是一部失败之作,造作乏味。
文字的华丽盛宴!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作品的中期代表作,也是其文学生涯的承启之作。本书为国人首次翻译,野间文艺翻译奖得主陆求实精雕细琢卓越呈现。
书中诸多象征性对比:京都与东京、丝子与藤尾、悲剧与喜剧,个人感觉惩恶劝善的观念性太强了
藤尾就像金箔纸做的装饰、外表炫目,内心不堪一击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作品 感觉到〔真是日本作家独特的细腻与想象啊〕 不是因為情节而迷人 而是因為情节之中或是之外的浸透在行文中的思考 夏目漱石确实做到了
至今读过最炫的日本小说译文之一。但是以小说论和前后三部曲比较,过犹不及。
博览会后藤尾与小野的那番对话的描写实在精彩。
> 虞美人草
28 有用 日暮倚修竹 2016-06-14 09:13:25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牌 虞美人
27 有用 琴酒 2016-09-01 21:40:26
如果不是夏目的书,绝对在二十页的时候就因为这华美与精细的行文放弃了。然而越读越心惊,是他少有的鲜明的站出来、以作者的身份拔了刀的书——对人物的判断堂皇地通过叙述者摆出来,时代感,大城市里蜂拥的人群,“蚂蚁麇聚于甜味,人蔟集于新潮”。但是即便是这样鲜明的夏目,亦有一种知道大家乃是各自拘囿于山或浮萍的本性,拘囿于命运按规则行动的小说家的宿命感与不打扰,一种不能居高临下地讽刺亦不能放过的抵抗。此外作为小说有许多地方非常有趣,谜女作为名字出现时和与甲野相对时以母亲相称呼,几乎像一个叙诡。
19 有用 阿泽 2015-05-18 10:55:01
抛开文笔的刻意和人物性格转变生硬的问题看 虞美人草的可读性非一般地强 人物对白随处可见的讽刺暗喻太好看了 宗近式性格在夏目的小说里如此难得 以至于由此铺开的兄妹情和其妹对于甲野抱有的信仰式的爱都是裹挟在阴湿气息里宝贵的暖色 不同于夏目众多作品中平淡中的悲剧基调 虞美人草有着浓重的美丽 或者说即使极尽描黑绝望之能事此时的夏目仍然怀有深信的希望——悲剧尚能催生道义回归
10 有用 窈窕妃 2015-11-16 11:47:53
赞新译本,迷绚。感觉自己是女版甲野。
4 有用 石独步∆ 2015-08-05 21:30:21
大家都在说翻译的好,日语翻译什么的我实在是不明白的。觉得这本书比三四郎差远了,平平的来去,没有留下什么,也十分容易出神,不太合我胃口。
3 有用 iris 2016-01-23 17:06:15
前半部分一度读不下去,翻译的有些艰涩别扭,叙述中大量繁复、啰嗦的句子让人简直要对日本的文学心生怀疑。不过后半部分渐入状态,不知道和翻译有没有关系,反正好读许多,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后也可以沉浸故事中去。直到一气读完最后几章,决定三星变四星,夏目漱石还是可以接着读的。书中有许多关于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的词汇,美浓烧之类,因去年做过日本手工艺的专题,因此对这个比较感兴趣,都画了圈圈。日本的近代小说,读来读去都绕不过“死”,除此之外,这本还在讲述“我执”(关于这点我并没有读出太多的感触)。略意外的是,在最后男主竟然迷途知返,也总算是让人心保留余地。有关“我执”,据说鲁迅先生也受夏目漱石的影响,但其实,都是佛教思想的衍生品。
4 有用 [已注销] 2016-12-05 15:58:06
五星中有一星半都要给译者!非常诚恳!
4 有用 森森 2015-07-20 19:00:02
这个封面比旧版的都要美
3 有用 芝芝 2015-04-07 13:37:10
翻得不是一般的好。
5 有用 王奕 2018-03-17 11:33:30
夏目能写宗近一家真是太好了,小野能被漱石写出来真是太好了。正如豆友所说,漱石的书里好像都有这样一个游移不定的可以被称作软弱无力的角色,被过去的阴影所纠缠着。而小野大概是夏目写得最直白不留情面的一个,简直是拿刀劈下去,尽管落ち叶は遥か,人知れず消えてゆくかしら,纵然过去一切也都朦朦胧胧,甚至昏暗如水底下的海藻。似风般不安地俳徊,长着杰纳斯的脸的小野到最后的—将活着的过去安静地嵌在死亡的过去中—必须决断之时竟真的(根本上亦绝不是受宗近的劝导影响)无法斩断那条用尽一切代价逃离的、惨淡且“细得即将断掉的缘分细丝”。这样,再来回想“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解决的事几乎是不存在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使自己和别人都捉摸不透罢了”时,也能有许些侥幸而无用的安慰了吧。
4 有用 都柏林人 2014-11-29 17:06:09
堆砌俳句连缀式的绚烂多彩之作,
1 有用 🌵伊安 2016-09-26 02:06:18
语言如此浮华,故事却近无聊。每个人的格局都很小,却想写一出悲剧,无论如何也撑不起来。
0 有用 沙门 2018-03-16 11:17:54
已弃。我认为这是一部失败之作,造作乏味。
1 有用 brightjiang 2015-08-04 08:47:51
文字的华丽盛宴!
1 有用 雅众文化 2014-10-11 14:43:08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作品的中期代表作,也是其文学生涯的承启之作。本书为国人首次翻译,野间文艺翻译奖得主陆求实精雕细琢卓越呈现。
2 有用 一程风月 2019-07-22 17:34:54
书中诸多象征性对比:京都与东京、丝子与藤尾、悲剧与喜剧,个人感觉惩恶劝善的观念性太强了
1 有用 shsjjshsh 2022-01-25 15:17:25
藤尾就像金箔纸做的装饰、外表炫目,内心不堪一击
2 有用 Again 2015-04-17 20:33:10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作品 感觉到〔真是日本作家独特的细腻与想象啊〕 不是因為情节而迷人 而是因為情节之中或是之外的浸透在行文中的思考 夏目漱石确实做到了
1 有用 [已注销] 2015-02-21 22:39:26
至今读过最炫的日本小说译文之一。但是以小说论和前后三部曲比较,过犹不及。
1 有用 morningfish 2016-03-15 10:23:19
博览会后藤尾与小野的那番对话的描写实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