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影随茵动 2014-11-05 14:08:05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翻译的原因,这本书读来非常舒服,也慢慢品出了莫里森的味道,那些内在的联动性,需要回过头来仔细品味。战争伤害、种族歧视都隐匿在那些细枝末节中,由于莫里森不渲染,而阅读者自身缺少延展的话,就很难深入其中。

  • 3 witch 2015-07-21 14:01:18

    游刃有余的叙事节奏

  • 4 Miss Autumn 2016-07-24 16:09:43

    住在一片被流放、被奴役之地,参战的士兵、白人的佣人、街头的妓女、农场里的苦役、挖隧道开矿的工人成了黑人种族在美洲土地上局限又悲苦的生活图景,不论是生命还是存在都尤如草芥,天涯海角哪里都不是能成为那个有实体、完整、安全、温暖又称之为家的地方。所以,莫里森最后提供的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层次上的港湾,一个充满了爱、充满了抚慰、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力量源泉,足以化懦弱为坚强,化绝望为力量,化破碎为完整,而这个港湾就在每个人的心里等待被发现。

  • 3 坚定的锡兵。 2015-01-27 10:51:30

    与该作家其他作品相比,略显平庸。

  • 4 百年孤读 2014-11-11 12:05:50

    找到"我是人"的属性即是回家

  • 0 Y 2020-02-19 12:56:16

    节奏和结构做的太完美了,我永远喜欢莫里森

  • 0 把噗 2015-01-13 21:05:22

    这么简单的故事 不在结构上下狠功夫 不满意

  • 1 J.M.河童 2015-01-11 17:25:08

    还是莫里森,没多少心新意在里面,在太古里的星巴克慢慢读依然只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开始注意她转成起和的技巧,的确有意思。另外,不得不说历史何其相似,对黑人的歧视如迫使搬迁不搬则杀与中国的拆迁致死,等等,惊人相似,虽然前者是种族歧视后者是政府专制,而五六十年过去虽依然有种族歧视但明面上的凶残已被遏制。这或多或少让我对我们的未来有了一点乐观。

  • 1 甘草披萨 2017-05-29 14:56:36

    故事又痛又惨,读来却又美又暖,感觉莫里森的技巧与其说增加了复杂性与挑战性,不如说她实际上简化了同类手法的表现方式,摒弃巨细靡遗的描摹,切片式的一张张图画陈列,拼起一个涉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360度的完整的故事全景,文字重感受和气氛,如阳光照射晨雾散去,看见有的人被埋在他心爱的木兰树下,而有的人重拾信心再不做任何人的奴隶

  • 1 艾吉奥 2015-03-04 16:40:18

    那些遭受磨难的黑人们在他们的家乡还能得到救赎,可现如今返乡的诸多村名却无法得到心灵的呵护,没有信仰的金钱时代,每个人都过得焦虑!

  • 0 love&peace 2019-01-29 00:31:31

    适合改编电影的佳作

  • 0 王小森 2015-01-06 11:58:21

    2015第一书。这本书在单向街的表单里对应的词是“自由”。我曾经觉得家是自由的对立面,因为有家,我才无法奔向更自由的世界。但是现在我懂了,唯有家,才能给予我最大的自由。吾心安处是故乡。

  • 1 Wendy. Q 2015-03-19 19:28:10

    比起蓝眼睛和宠儿,家实属一般。依旧莫里森风格。有色人种的自我救赎与觉醒。颇值得玩味的是黑人兵对朝鲜妹的暴行态度。相对殖民主题,我更容易被莫里森笔下黑人女子所经历的肉体和心灵的伤痛中的成长打动。

  • 0 发条橙 2014-12-31 01:10:24

    但在这个世界上,与这些人在一起,她也不希望自己是被拯救的那个了。无论是否需要在阳光下暴晒,她都想成为能拯救自己的人。

  • 1 太白兔 2015-03-03 22:32:13

    对于莫里森来说实在只能算是一般之作,高潮只有两个:兄承认自己对朝鲜小女孩儿的淫念并杀了她的过去;妹明白黑人&(出身潦草的)女性身份不能够成为自己的标签,自救者天救。以及我发现……相比之下,亚裔的地位比非洲裔美国人更低,只不过一是在异乡的人数没那么多,二是(为代表的)中国人比鬼佬机灵得多,显得没那么破碎罢了。汤婷婷写的时候也说毛子是鬼,但不恐惧不憎恨,是带有些看不起的远距离。

  • 0 PARKER 2016-11-26 19:18:41

    篇幅短,排版舒服,pov,扔在火车上了,软卧车厢。

  • 0 超濕貓咪 2015-08-04 21:29:40

    看的第一本tonimorrison 还是被折服 开始在想美国什么时候是这样子的?后来一想 原来因为是黑人 朝鲜女孩 一个淡色 包裹在阴影里的矛盾

  • 0 日暮倚修竹 2017-03-19 21:41:22

    读来,如曲奇饼干。但写战后心境,托妮不是最好的。20170319。

  • 0 赛林 2015-05-31 20:13:02

    温暖 一把钥匙

  • 0 吴情 2015-10-07 13:59:40

    2019年第2本,为了论文写作又看了一遍。这个“家”是复数的,所谓的真相或事实,在战争、暴力的衬托下显得无力,每个人身上的“家”的痕迹,都不相同。失去的不会再次出现,但生活或许可以重新来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