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吴飞把世俗意义上的过日子称为中国人的生活之道,桂华加入了宗教的视角,对于人如何通过“宗”的世代延续而获得宗教性的超越的需求所论甚详,是内在超越说的一个落实。
通过详析"宗"的概念,建构起一套伦理体系,提出“人-家庭”、“我-宗”的结构,同时通过礼的二重性(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整个结构聚合起来。另外批评了阎云翔,捧了下吴飞。
哲学式的人类学写作。很多观点对传统中国社会中农民家庭而言,是一个常识,却也是第一次被总结为学术知识。作为一种解释,是较为精彩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追踪普通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个人认为,村社后退,家庭向前,在家庭的保守主义和发展功能主义中理解普通人的行为方式,最为重要。期待自己进一步论证。
很有华中乡土派的特色,把“传宗接代”视为农民生活的最终价值。但此种观念不免又强调了传统伦理中的男强女弱的特质。整本书的框架还是比较清晰的,作者的最重要的论述就是礼的社会学与宗教性两方面特征,在本书更强调礼的宗教/价值性层面,也就是农民的生命价值。这里的区分是农民生活的伦理价值与意义追寻的生命价值,前者在“人-家庭”的结构中,后者在“我-宗”的传承序列中。于是,礼就作为两个结构的贯通部分而容于生活、又赋予生命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礼一定要以“仁”为本质才能达到礼的二重性,这也就是说社会学意义的“礼”的概念必然区别于儒家“礼”的内涵,或者说社会学意义上的“礼”包容了儒家礼的行动与仁的道德本质,并包容了两者的价值。整体而言本书更多是理论论述,田野部分较少,这也是作者的理论化追求吧。
提供了一些我不曾注意的视角和思路。作者描述和褒扬的以“宗”(实际上就是家族延续)为核心的伦理,显然不打算容纳那些无法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人,这一点在作者对单身汉草率的诛心之论中非常明显。也因此,作者不打算也无法处理性别问题。
垃圾人的名字多看一眼我都觉得恶心。桂华在华科大的博导是ts事件内非常出名的武大贺雪峰。在我不知道桂华导师是贺雪峰的情况下,有幸拜读了他的博论,只能说这个基本功给了我很大的跨行自信。
解答了我心中对于“宗”的疑惑。宗不仅仅是社会伦理,更是生命伦理,具有宗教意味。不同于西方宗教革命之后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二分,西方人在世俗耕耘之后总能抬头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之星——上帝,中国自清末之后就陷入了“祛魅”的过程,全部的世俗化意味着人们难以在“日复一日”中探寻到生命的意义,在世俗的欲望(吃穿用度)得到满足之后可能会陷入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无聊中。传统社会的农民将生命的意义理解为“过人”,即在“劈柴倒水”“传宗接代”“婚丧嫁娶”,在家庭中感受生命的节奏,而现代社会的人吃穿不缺了,但却缺了立足生命本身的意义根基。社会主义美德会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吗?或者是新儒学呢?抑或是佛教?
> 礼与生命价值
0 有用 lawjude 2016-04-24 14:35:00
吴飞把世俗意义上的过日子称为中国人的生活之道,桂华加入了宗教的视角,对于人如何通过“宗”的世代延续而获得宗教性的超越的需求所论甚详,是内在超越说的一个落实。
0 有用 一只大鱼 2017-07-27 21:36:43
通过详析"宗"的概念,建构起一套伦理体系,提出“人-家庭”、“我-宗”的结构,同时通过礼的二重性(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整个结构聚合起来。另外批评了阎云翔,捧了下吴飞。
1 有用 牧云 2019-06-03 23:49:56
哲学式的人类学写作。很多观点对传统中国社会中农民家庭而言,是一个常识,却也是第一次被总结为学术知识。作为一种解释,是较为精彩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追踪普通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个人认为,村社后退,家庭向前,在家庭的保守主义和发展功能主义中理解普通人的行为方式,最为重要。期待自己进一步论证。
0 有用 书宇阳 2020-01-26 17:37:06
很有华中乡土派的特色,把“传宗接代”视为农民生活的最终价值。但此种观念不免又强调了传统伦理中的男强女弱的特质。整本书的框架还是比较清晰的,作者的最重要的论述就是礼的社会学与宗教性两方面特征,在本书更强调礼的宗教/价值性层面,也就是农民的生命价值。这里的区分是农民生活的伦理价值与意义追寻的生命价值,前者在“人-家庭”的结构中,后者在“我-宗”的传承序列中。于是,礼就作为两个结构的贯通部分而容于生活、又赋予生命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礼一定要以“仁”为本质才能达到礼的二重性,这也就是说社会学意义的“礼”的概念必然区别于儒家“礼”的内涵,或者说社会学意义上的“礼”包容了儒家礼的行动与仁的道德本质,并包容了两者的价值。整体而言本书更多是理论论述,田野部分较少,这也是作者的理论化追求吧。
0 有用 像玉的石头 2019-01-27 16:53:25
提供了一些我不曾注意的视角和思路。作者描述和褒扬的以“宗”(实际上就是家族延续)为核心的伦理,显然不打算容纳那些无法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人,这一点在作者对单身汉草率的诛心之论中非常明显。也因此,作者不打算也无法处理性别问题。
0 有用 田园土猫 2022-12-05 09:34:26 上海
垃圾人的名字多看一眼我都觉得恶心。桂华在华科大的博导是ts事件内非常出名的武大贺雪峰。在我不知道桂华导师是贺雪峰的情况下,有幸拜读了他的博论,只能说这个基本功给了我很大的跨行自信。
0 有用 阳啊阳 2024-08-24 02:24:46 吉林
解答了我心中对于“宗”的疑惑。宗不仅仅是社会伦理,更是生命伦理,具有宗教意味。不同于西方宗教革命之后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二分,西方人在世俗耕耘之后总能抬头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之星——上帝,中国自清末之后就陷入了“祛魅”的过程,全部的世俗化意味着人们难以在“日复一日”中探寻到生命的意义,在世俗的欲望(吃穿用度)得到满足之后可能会陷入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无聊中。传统社会的农民将生命的意义理解为“过人”,即在“劈柴倒水”“传宗接代”“婚丧嫁娶”,在家庭中感受生命的节奏,而现代社会的人吃穿不缺了,但却缺了立足生命本身的意义根基。社会主义美德会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吗?或者是新儒学呢?抑或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