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Machiavelli: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译者: 李永毅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232
装帧: 平装
丛书: 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49244
内容简介 · · · · · ·
★大家写大家的小书,思想家评传的经典
★正本清源,对“邪恶导师”进行历史还原,缕析马氏代表作
★著名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旗帜性人物昆廷•斯金纳著
★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作序推荐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告诫政治领袖们,为了求得善果,必须有为恶的勇气。从此他便成了狡诈与无德的代名词。他果真该承受如此恶名吗?昆廷•斯金纳在本书中力图回答这个问题,主要考察了马基雅维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并以令人钦佩的晓畅文笔将马基雅维里的要旨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昆廷•斯金纳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伯•博蒙特人文科学教授。曾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基督学院研究员。对现代思想史有广泛兴趣,著有作品多部,被译成数种语言,包括两卷本《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1978,于1979年获沃尔夫森学术奖)、《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与修辞》(1996)、《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1998)、《霍布斯:阿姆斯特丹辩论》(2001,合著)、三卷本《政治学的视野》(2002)、《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2008)等。
序言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著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研究》(1992)、《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1999)、《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200...
作者
昆廷•斯金纳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伯•博蒙特人文科学教授。曾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基督学院研究员。对现代思想史有广泛兴趣,著有作品多部,被译成数种语言,包括两卷本《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1978,于1979年获沃尔夫森学术奖)、《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与修辞》(1996)、《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1998)、《霍布斯:阿姆斯特丹辩论》(2001,合著)、三卷本《政治学的视野》(2002)、《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2008)等。
序言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著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研究》(1992)、《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1999)、《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2004)、《政治哲学讲演录》(2008)、《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2012)、《复调儒学——从古典解释到现代性探究》(2013)、《拜谒诸神——西方政治理论与方法寻踪》(2014)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Cicero had declared in De Officiis that 'there are some acts either so repulsive or so wicked that a wise man would not commit them even to save his country'. Machiavelli retorts that 'when it is absolutely a question of the safety of one's country', it becomes the duty of every citizen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must be no consideration of just or unjust, of merciful or cruel, of praiseworthy or disgraceful; instead, setting aside every scruple, one must follow to the utmost any plan that will save her life and keep her liberty.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This, then, is the sign of virtu in rules and citizens alike: each must be prepared 'to advance not his own interests but the general good, not his own posterity but the common fatherland'. This is why Machiavelli speaks of the Roman republic as a repository of 'so much virtu': patriotism was felt to be more powerful than any other consideration,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populace became for 400 years an enemy to the name of king, and a lover of the glory and the common good of its native city.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马基雅维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马基雅维里"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基雅维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马基雅维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A Personal Reflection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Not the first nor the last book by Skinner which I have read, my reading this time was a revisit after my preliminary encounter between 2008 and 2010 when I sought for a model of biographical dissertation. The attempt turned out unsuccessful as I was very g... (展开)
《牛津通识读本:马基雅维里》读书有感

马基雅维里思想的人文主义背景
> 更多书评 24篇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但马基雅维里涉及的李维文本远远超过了书名的限制,而且他在讨论时,常自由联想,不成体系,偶尔甚至显得很破碎。有时他仅仅把李维的记述当作一个连接点,借机广泛探讨治国理论的某个重要话题;有时他只引用李维书中的一位人物或者一个故事,然后总结出一条道理。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迷宫没有主线可循。 《论罗马史》的第一个普遍结论便是,“只有受人民控制”,城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走向强盛(316页)。这并没...2020-08-10 21:06
但马基雅维里涉及的李维文本远远超过了书名的限制,而且他在讨论时,常自由联想,不成体系,偶尔甚至显得很破碎。有时他仅仅把李维的记述当作一个连接点,借机广泛探讨治国理论的某个重要话题;有时他只引用李维书中的一位人物或者一个故事,然后总结出一条道理。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迷宫没有主线可循。 引自 3自由论者 《论罗马史》的第一个普遍结论便是,“只有受人民控制”,城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走向强盛(316页)。这并没有让马基雅维里丧失对君主国的兴趣,他有时(虽然并非始终)愿意相信,君主制政体下仍有可能保持民众的权力(例如427页)。但在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他显然还是更倾向于前者。他在中卷开篇强有力地阐述了理由。“城邦强盛”靠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公共福祉”,而“无疑只有在共和国中,公共福祉才受重视”。君主制下“情形相反”,因为“对他有利的通常对城邦不利,让城邦获益的却让他受损”。这样,君主统治的城邦很少能“进步”,而“世界上任何享受自由的城邦与行省”却总是“有巨大的收获”(329、332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一个城邦若想有荣耀的前景,关键在于“开始就是自由的,不受制于任何人”(193、195页)。如果从悲惨的奴役状态开始,城邦“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发明让它们保持自由”、为它们赢得美名的“法律”(296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任何寄望于“一人德性”的政体都有一个必然的弱点,那就是“其人一死,德性遂灭,后世子孙极少能企及先祖的高度”(226页)。因此,为了拯救君主国或共和国,与其“拥有一位在世时能明智统治的领袖”,不如“拥有一位善于设计制度的领袖”,以确保国家未来的命运能够转而依靠“民众的德性”(226、240页)。治国术最深的秘密就是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引自 3自由论者 和杰出人物的作用一样,宗教制度也能促成城邦的强盛。宗教可以用来激励普通民众,在必要时也可恫吓他们,让他们关心共同体的利益胜于一切其他利益。马基雅维里主要以飞鸟占卜(auspices) 为例说明罗马人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绪。开战之前,古罗马将领总不忘宣布,兆象为吉。这样,军队就会怀着必胜的信念参战,信心又会激发他们的英勇德性,结果他们几乎每战必胜(233页)。然而,马基雅维里更佩服的是(这也符合他的一贯风格)古罗马人如何用宗教来恫吓人民,让他们因为恐惧而表现出平素绝不可能有的惊人德性。他在第十一章举了一个最有戏剧性的例子。“罗马人在坎奈 败给汉尼拔后,许多公民聚集商议,认为祖国已无希望,只能离开意大利。”西庇阿得知消息,“拔出利剑”拦住他们,迫使他们庄严发誓,决不放弃阵地。这样做的效果是胁迫他们践行德性:虽然“对国家和法律的爱”不足以让他们留在意大利,他们却因为害怕亵渎誓言而不敢离开(224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秩序良好的共和国保持国富民贫的状态”(272页)。马基雅维里没有明确指出实现这种效果的制度,却滔滔不绝地列举了该政策预期的好处。如果法律“让公民贫穷”,即使他们“缺乏道德和智慧”,也能剥夺他们“用财富腐蚀自己和别人”的能力(469页)。如果此时国库又充盈,政府就能比富人更慷慨地“笼络民心”,因为它给服务城邦者的奖赏总是比公民效劳私人获得的报酬更丰厚(300页)。马基雅维里于是总结道:“一个自由共同体能造出的最有用之物就是公民的贫穷。”(486页)讨论的最后,他以夸饰的修辞语句宣布,如果说“他人的著述往往不能让人发现这个话题的光芒”,自己却能够“用一篇长文论证贫穷比财富更能结出善果”(488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如果一位势力很大的公民企图用财富收买民众,城邦该采取什么策略:要比他还慷慨,重赏为公共福祉服务的行为。然而,科西莫的对手们却决定把他逐出佛罗伦萨,他的追随者因此怨恨满怀,最终“把他召回,拥立他做城邦的君主——若没有对手的公开抵制,他永远也无法登上这样的高位”(266、300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回应 2020-08-10 21:06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是被爱比被怕好呢,还是相反?”(59页)。经典的答案同样可以在西塞罗的《论义务》中找到。“恐惧只是持久权力的一个劣等保障”,而“爱却足以永保它的安全”(II.7.23)。马基雅维里再次表明了针锋相对的立场。他反击说,“被怕比被爱远为保险”。原因在于,许多为君主赢得爱戴的品质也容易为他招来鄙视。如果你的臣民没有“畏刑之心”,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欺骗你,为自己牟利。相反,如果你让他们害怕,他们就不敢贸然触犯...2020-08-10 21:02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马基雅维里向韦托里透露,自己最期望的效果是用这本书引起“我们的美第奇官长们”的注意(《书信集》305页)。他以这种方式自荐——正如《君主论》的献词部分所说——是急于以忠实臣民的身份向美第奇家族“表明心迹”(3页)。在这方面的焦虑情绪甚至损害了他在论述时一贯保持的客观标准。在《君主论》第二十章,他激动地宣称,新统治者会发现,“在他们统治初期曾猜忌过的那些人反而比他们最初重用的人更可靠,更有用”(74页...2020-08-10 20:59
马基雅维里向韦托里透露,自己最期望的效果是用这本书引起“我们的美第奇官长们”的注意(《书信集》305页)。他以这种方式自荐——正如《君主论》的献词部分所说——是急于以忠实臣民的身份向美第奇家族“表明心迹”(3页)。在这方面的焦虑情绪甚至损害了他在论述时一贯保持的客观标准。在《君主论》第二十章,他激动地宣称,新统治者会发现,“在他们统治初期曾猜忌过的那些人反而比他们最初重用的人更可靠,更有用”(74页)。这一观点在后来的《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中被他自己断然否定(236页)。显而易见,此处马基雅维里的分析掺杂了某种申辩的味道,他甚至一再声明,“我必须提醒所有的统治者”,“安于前政权统治”的人永远比其他人“更有用”(74—75页)。 引自 2君主智囊 上述论点标志着马基雅维里的逐级分类已经结束,他开始专心讨论自己最关心的一类君主国。读到这里我们也已清楚,尽管他竭力维持假象,仿佛所有分类完全不带感情色彩,其实却有一个狡猾的设计,刻意突出某一类君主国,而他这么做,是有地域原因和个人原因的。他声称,亟需专家建议的情形是统治者借助时运和外国军队上台。《君主论》的当代读者都不会忘记,马基雅维里抛出这一论点的时候,美第奇家族刚刚恢复了他们在佛罗伦萨的统治,他们依靠的正是出乎意料的好运和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势不可挡的军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基雅维里的见解没有任何普遍意义,无须重视。但这本书给人的印象的确是,他希望当时的读者集中关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佛罗伦萨,这个时间就是《君主论》成书的时间。 引自 2君主智囊 回应 2020-08-10 20:59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但马基雅维里涉及的李维文本远远超过了书名的限制,而且他在讨论时,常自由联想,不成体系,偶尔甚至显得很破碎。有时他仅仅把李维的记述当作一个连接点,借机广泛探讨治国理论的某个重要话题;有时他只引用李维书中的一位人物或者一个故事,然后总结出一条道理。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迷宫没有主线可循。 《论罗马史》的第一个普遍结论便是,“只有受人民控制”,城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走向强盛(316页)。这并没...2020-08-10 21:06
但马基雅维里涉及的李维文本远远超过了书名的限制,而且他在讨论时,常自由联想,不成体系,偶尔甚至显得很破碎。有时他仅仅把李维的记述当作一个连接点,借机广泛探讨治国理论的某个重要话题;有时他只引用李维书中的一位人物或者一个故事,然后总结出一条道理。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迷宫没有主线可循。 引自 3自由论者 《论罗马史》的第一个普遍结论便是,“只有受人民控制”,城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走向强盛(316页)。这并没有让马基雅维里丧失对君主国的兴趣,他有时(虽然并非始终)愿意相信,君主制政体下仍有可能保持民众的权力(例如427页)。但在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他显然还是更倾向于前者。他在中卷开篇强有力地阐述了理由。“城邦强盛”靠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公共福祉”,而“无疑只有在共和国中,公共福祉才受重视”。君主制下“情形相反”,因为“对他有利的通常对城邦不利,让城邦获益的却让他受损”。这样,君主统治的城邦很少能“进步”,而“世界上任何享受自由的城邦与行省”却总是“有巨大的收获”(329、332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一个城邦若想有荣耀的前景,关键在于“开始就是自由的,不受制于任何人”(193、195页)。如果从悲惨的奴役状态开始,城邦“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发明让它们保持自由”、为它们赢得美名的“法律”(296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任何寄望于“一人德性”的政体都有一个必然的弱点,那就是“其人一死,德性遂灭,后世子孙极少能企及先祖的高度”(226页)。因此,为了拯救君主国或共和国,与其“拥有一位在世时能明智统治的领袖”,不如“拥有一位善于设计制度的领袖”,以确保国家未来的命运能够转而依靠“民众的德性”(226、240页)。治国术最深的秘密就是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引自 3自由论者 和杰出人物的作用一样,宗教制度也能促成城邦的强盛。宗教可以用来激励普通民众,在必要时也可恫吓他们,让他们关心共同体的利益胜于一切其他利益。马基雅维里主要以飞鸟占卜(auspices) 为例说明罗马人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绪。开战之前,古罗马将领总不忘宣布,兆象为吉。这样,军队就会怀着必胜的信念参战,信心又会激发他们的英勇德性,结果他们几乎每战必胜(233页)。然而,马基雅维里更佩服的是(这也符合他的一贯风格)古罗马人如何用宗教来恫吓人民,让他们因为恐惧而表现出平素绝不可能有的惊人德性。他在第十一章举了一个最有戏剧性的例子。“罗马人在坎奈 败给汉尼拔后,许多公民聚集商议,认为祖国已无希望,只能离开意大利。”西庇阿得知消息,“拔出利剑”拦住他们,迫使他们庄严发誓,决不放弃阵地。这样做的效果是胁迫他们践行德性:虽然“对国家和法律的爱”不足以让他们留在意大利,他们却因为害怕亵渎誓言而不敢离开(224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秩序良好的共和国保持国富民贫的状态”(272页)。马基雅维里没有明确指出实现这种效果的制度,却滔滔不绝地列举了该政策预期的好处。如果法律“让公民贫穷”,即使他们“缺乏道德和智慧”,也能剥夺他们“用财富腐蚀自己和别人”的能力(469页)。如果此时国库又充盈,政府就能比富人更慷慨地“笼络民心”,因为它给服务城邦者的奖赏总是比公民效劳私人获得的报酬更丰厚(300页)。马基雅维里于是总结道:“一个自由共同体能造出的最有用之物就是公民的贫穷。”(486页)讨论的最后,他以夸饰的修辞语句宣布,如果说“他人的著述往往不能让人发现这个话题的光芒”,自己却能够“用一篇长文论证贫穷比财富更能结出善果”(488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如果一位势力很大的公民企图用财富收买民众,城邦该采取什么策略:要比他还慷慨,重赏为公共福祉服务的行为。然而,科西莫的对手们却决定把他逐出佛罗伦萨,他的追随者因此怨恨满怀,最终“把他召回,拥立他做城邦的君主——若没有对手的公开抵制,他永远也无法登上这样的高位”(266、300页)。 引自 3自由论者 回应 2020-08-10 21:06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是被爱比被怕好呢,还是相反?”(59页)。经典的答案同样可以在西塞罗的《论义务》中找到。“恐惧只是持久权力的一个劣等保障”,而“爱却足以永保它的安全”(II.7.23)。马基雅维里再次表明了针锋相对的立场。他反击说,“被怕比被爱远为保险”。原因在于,许多为君主赢得爱戴的品质也容易为他招来鄙视。如果你的臣民没有“畏刑之心”,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欺骗你,为自己牟利。相反,如果你让他们害怕,他们就不敢贸然触犯...2020-08-10 21:02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马基雅维里向韦托里透露,自己最期望的效果是用这本书引起“我们的美第奇官长们”的注意(《书信集》305页)。他以这种方式自荐——正如《君主论》的献词部分所说——是急于以忠实臣民的身份向美第奇家族“表明心迹”(3页)。在这方面的焦虑情绪甚至损害了他在论述时一贯保持的客观标准。在《君主论》第二十章,他激动地宣称,新统治者会发现,“在他们统治初期曾猜忌过的那些人反而比他们最初重用的人更可靠,更有用”(74页...2020-08-10 20:59
马基雅维里向韦托里透露,自己最期望的效果是用这本书引起“我们的美第奇官长们”的注意(《书信集》305页)。他以这种方式自荐——正如《君主论》的献词部分所说——是急于以忠实臣民的身份向美第奇家族“表明心迹”(3页)。在这方面的焦虑情绪甚至损害了他在论述时一贯保持的客观标准。在《君主论》第二十章,他激动地宣称,新统治者会发现,“在他们统治初期曾猜忌过的那些人反而比他们最初重用的人更可靠,更有用”(74页)。这一观点在后来的《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中被他自己断然否定(236页)。显而易见,此处马基雅维里的分析掺杂了某种申辩的味道,他甚至一再声明,“我必须提醒所有的统治者”,“安于前政权统治”的人永远比其他人“更有用”(74—75页)。 引自 2君主智囊 上述论点标志着马基雅维里的逐级分类已经结束,他开始专心讨论自己最关心的一类君主国。读到这里我们也已清楚,尽管他竭力维持假象,仿佛所有分类完全不带感情色彩,其实却有一个狡猾的设计,刻意突出某一类君主国,而他这么做,是有地域原因和个人原因的。他声称,亟需专家建议的情形是统治者借助时运和外国军队上台。《君主论》的当代读者都不会忘记,马基雅维里抛出这一论点的时候,美第奇家族刚刚恢复了他们在佛罗伦萨的统治,他们依靠的正是出乎意料的好运和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势不可挡的军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基雅维里的见解没有任何普遍意义,无须重视。但这本书给人的印象的确是,他希望当时的读者集中关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佛罗伦萨,这个时间就是《君主论》成书的时间。 引自 2君主智囊 回应 2020-08-10 20:5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4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8.8分 86人读过
-
工人出版社 (1985)8.2分 89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8.3分 52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马基雅维里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Deetz 2015-03-13
你看,大家吐槽的都是中文版的推荐序言……
1 有用 上古天 2015-10-22
很一般,不推荐。不如直接看马的论著。
1 有用 元非 2015-05-23
对承诺、自由、纷争、征服的讨论,好像可以纳入#渣男学#阅读材料
1 有用 _Esperanza__ 2015-07-19
读马基雅维利对我来说永远是史学研究:庞杂而实际,(出于各种原因)深层逻辑晦暗不明。只读君主论而不读李维史论外加一本其他的评述是难以想象的;然而我没有那么大的热情继续读下去。斯金纳从保守的角度讲是不应该受到什么指责的:他首先复原出一个人文主义语境,随后将马基雅维利放归回其下,(通过三个主要作品)分析他是如何继承罗马古典-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仿效文风、拒斥部分基督教观念等),又是在哪里如何颠覆了它。... 读马基雅维利对我来说永远是史学研究:庞杂而实际,(出于各种原因)深层逻辑晦暗不明。只读君主论而不读李维史论外加一本其他的评述是难以想象的;然而我没有那么大的热情继续读下去。斯金纳从保守的角度讲是不应该受到什么指责的:他首先复原出一个人文主义语境,随后将马基雅维利放归回其下,(通过三个主要作品)分析他是如何继承罗马古典-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仿效文风、拒斥部分基督教观念等),又是在哪里如何颠覆了它。时常出现的与西塞罗、塞涅卡等人的细节比照就是一个例证。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对马基雅维利纷繁的谏言作出一个具统摄性的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也并非必要。 (展开)
6 有用 小p 2015-01-24
对马基雅维利几部作品的梳理非常清晰明了,但是没有整理总结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更没有提在思想史的层面,马基雅维利的意义和影响在哪里。还是有点让人失望的。
0 有用 chon 2021-02-13
很小的一本作品,简单地梳理了Machiavelli的生平和思想,对其作品的讨论集中在君主论,论李维;尤其对Machiavelli 重新理解/再诠释君主的德性的思路记载下来,唯一不足是这书篇幅太小,仅适合概括性的了解。
0 有用 黄克思 2021-02-12
实用。
0 有用 clever_galileo 2021-02-11
与其"拥有一位在世时能明智统治的领袖",不如"拥有一位善于设计制度的领袖",以确保国家未来的命运能够转而依靠"民众的德性"
0 有用 tyer 2021-02-01
之前看过盐野七生写的马基雅维利的传记,这一本虽然短,但干货更多,主要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内涵,值得一读。
0 有用 Neo 2021-01-30
为下个月读君主论打基础,读下来感觉简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朋克,挺颠覆的,厉害的不是他的言说有好,而在于一边逆反传统,一边成为后人研究同一问题绕不过的坎,无疑是伟大的思考者。本书的作者功力也很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