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匆匆翻过,兴趣点有四处:1、书中所提村董情况,已有不少研究,是理解近代中国乡村的重要个案;2、威海女性的强势,庄的观察在于性格的倔(或并不完全),而另一处璧山县兴隆场的女性强势则在于个人经济上的优势;3、庄认为“学习西方的热潮还没有影响到威海卫这一小潭死水”,似乎可视为西潮冲击的有一个案例;4、百年前西方人的观察。 读完才发现译者是茅大师的学生......
P142"鬼媒";P164“开路鬼”(Road-clearing Spirit);P171“华兹华斯”
英国人庄士敦关于英国租借地威海卫的观察记录。所有观察集中在威海卫传统的乡土社会特点、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与作为统治国的英国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展开。由于缺乏足够的学术积淀,很多观察显得蜻蜓点水,其分析也显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隔膜。本书更适合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研究素材,而非学术论著。
观察细腻,较浓郁的社会学民俗学色彩,闪烁其间的情感亦足动人。扉页的句子,想象不出哪一位国人会这样抒发。
翻译不太好
庄士敦在宣统年间写作此书,是面向英国读者对威海卫治理与风俗的一般介绍,并非今日的学术研究,不过略可窥见彼时当地的一些样貌。以及,似乎从一开始,威海卫对于英国人与中国人就都缺乏香港的那种超然的魅力。
百年前与百年后的威海,相似之处可能全倚仗遐想。对大英帝国知识分子来说,殖民地履历与异域风情式的见闻写作是稀松平常的。但庄士敦真正愿意以老派绅士的矜持和善意去了解这个落后的国度,从边陲到中心,细腻的笔触在今天仍能使人感受到其中的subtle feeling,很尊敬他
虽然不是学术研究,但是庄士敦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观察19世纪末的一个中国小城威海卫,让我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关心的是哪些事情,具体细节的历史场景描述也更能带我们走进历史的现场。目前只想到当做史料来使用。或许跟《大门口的陌生人》配合着看可以对比19世纪中叶和19世纪末,南方和北方不同城市面对外国人时的反映。
严重文题不符,我想看狮和虎,结果完全没有,只是一个外国人的天津卫民俗见闻。
在威海去过庄士敦纪念馆,对于庄士敦有过了解。庄士敦的这本书可以用来了解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可是这只是庄士敦眼里的中国,或者是中国人在庄士敦这个老外面前表现出来的情况,但是实际运行是这样的吗?这还是需要在中国基层长期居住,深入观察才能了解
我现在还是会觉得这里是一潭死水。地缘位置重要性啊!!!
照片太少了
关注到很多细节,但没有了解精髓。
对威海卫的渔民来说,来自南方的中国海盗有时比倭寇更凶残。被英国殖民时,它是上海、香港和北京欧洲人的度假地;新时代,物流也被烟台和青岛截断,真是一点商业的甜头没尝到,边缘,尴尬。
100年前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P7毁灭佛道不会使民众损失太大,但废止儒教而不对中国社会肌体和政治肌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是不可能的。儒教奔溃将牵涉中国家庭体系和祭祖仪式的部分或全部毁坏。 文中有大量诉讼资料。
城隍崇拜来源于人祭城墙,尽管中国人不会承认这一点。 他对中国传统宗教是持有同情的态度的。 还有,全篇把De Groot的名字译错,应为“高延”。
比想象中好啊~某些章节需要反复读。
本地历史
1910年前后的威海卫,中国叙述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衔接还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 狮龙共舞
7 有用 抄史料的人 2014-11-24 21:45:07
匆匆翻过,兴趣点有四处:1、书中所提村董情况,已有不少研究,是理解近代中国乡村的重要个案;2、威海女性的强势,庄的观察在于性格的倔(或并不完全),而另一处璧山县兴隆场的女性强势则在于个人经济上的优势;3、庄认为“学习西方的热潮还没有影响到威海卫这一小潭死水”,似乎可视为西潮冲击的有一个案例;4、百年前西方人的观察。 读完才发现译者是茅大师的学生......
4 有用 南池子 2015-09-29 11:27:58
P142"鬼媒";P164“开路鬼”(Road-clearing Spirit);P171“华兹华斯”
1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5-09-07 23:34:11
英国人庄士敦关于英国租借地威海卫的观察记录。所有观察集中在威海卫传统的乡土社会特点、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与作为统治国的英国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展开。由于缺乏足够的学术积淀,很多观察显得蜻蜓点水,其分析也显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隔膜。本书更适合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研究素材,而非学术论著。
1 有用 海达 2019-03-11 19:41:34
观察细腻,较浓郁的社会学民俗学色彩,闪烁其间的情感亦足动人。扉页的句子,想象不出哪一位国人会这样抒发。
1 有用 、(*•̀ᴗ•́*)و̑̑ 2022-03-02 12:28:04
翻译不太好
0 有用 朱颐钊 2022-03-16 11:51:27
庄士敦在宣统年间写作此书,是面向英国读者对威海卫治理与风俗的一般介绍,并非今日的学术研究,不过略可窥见彼时当地的一些样貌。以及,似乎从一开始,威海卫对于英国人与中国人就都缺乏香港的那种超然的魅力。
0 有用 朝闻道 2021-10-30 03:50:11
百年前与百年后的威海,相似之处可能全倚仗遐想。对大英帝国知识分子来说,殖民地履历与异域风情式的见闻写作是稀松平常的。但庄士敦真正愿意以老派绅士的矜持和善意去了解这个落后的国度,从边陲到中心,细腻的笔触在今天仍能使人感受到其中的subtle feeling,很尊敬他
0 有用 南人北相 2022-01-11 21:26:54
虽然不是学术研究,但是庄士敦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观察19世纪末的一个中国小城威海卫,让我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关心的是哪些事情,具体细节的历史场景描述也更能带我们走进历史的现场。目前只想到当做史料来使用。或许跟《大门口的陌生人》配合着看可以对比19世纪中叶和19世纪末,南方和北方不同城市面对外国人时的反映。
0 有用 六朝悬鹑 2022-04-09 09:57:25
严重文题不符,我想看狮和虎,结果完全没有,只是一个外国人的天津卫民俗见闻。
0 有用 彦良233 2024-01-24 16:26:12 山东
在威海去过庄士敦纪念馆,对于庄士敦有过了解。庄士敦的这本书可以用来了解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可是这只是庄士敦眼里的中国,或者是中国人在庄士敦这个老外面前表现出来的情况,但是实际运行是这样的吗?这还是需要在中国基层长期居住,深入观察才能了解
0 有用 Heather 2024-08-29 21:17:49 山东
我现在还是会觉得这里是一潭死水。地缘位置重要性啊!!!
0 有用 风のように 2023-04-17 12:31:20 浙江
照片太少了
0 有用 摩旅走天涯 2023-03-09 11:10:40 海南
关注到很多细节,但没有了解精髓。
0 有用 以游🦊 2025-04-15 22:59:51 北京
对威海卫的渔民来说,来自南方的中国海盗有时比倭寇更凶残。被英国殖民时,它是上海、香港和北京欧洲人的度假地;新时代,物流也被烟台和青岛截断,真是一点商业的甜头没尝到,边缘,尴尬。
0 有用 淇奥 2014-11-15 13:38:21
100年前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0 有用 江水的耳朵 2017-04-01 19:10:59
P7毁灭佛道不会使民众损失太大,但废止儒教而不对中国社会肌体和政治肌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是不可能的。儒教奔溃将牵涉中国家庭体系和祭祖仪式的部分或全部毁坏。 文中有大量诉讼资料。
0 有用 安安无名氏 2018-03-16 12:14:33
城隍崇拜来源于人祭城墙,尽管中国人不会承认这一点。 他对中国传统宗教是持有同情的态度的。 还有,全篇把De Groot的名字译错,应为“高延”。
0 有用 ☑ 2017-06-13 17:34:59
比想象中好啊~某些章节需要反复读。
0 有用 云飞风起e 2021-05-16 14:45:00
本地历史
0 有用 子不语 2019-10-21 10:38:14
1910年前后的威海卫,中国叙述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衔接还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