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论家用电器》(2015年2月出版)是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文化理论的随笔集。本文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作者以法国思想随笔的文章风格,运用娴熟的理论工具,层层解剖,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使读者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
作者简介 · · · · · ·
汪民安,湖北武汉人,1969年生。文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主编《话语行动译丛》、《先锋译丛》、《思想译丛》,以及辑刊《生产》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洗衣机的语法不取决于对象本身,或者说,它不是将自身和对象融汇在一起的语法,而完全遵循自己既定的配置语法。它无视衣服的差异性。所有的衣服都是平等之物,它们没有贵贱,身份,内外和性别之分,所有的衣服一旦被抛进洗衣机中,它们就被迅速地搅拌在一起,裹成一团,而不能获得任何的特权地位。衣服的主人身份,它附着于人体之上的体面,尊严,装饰,以及它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价值都被洗衣机无情地揉碎了一这是服装的暗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冰箱是食物供应地和灶台之间的—个中介。但是它不是单纯的过渡性的中介。事实上,冰箱对食物的形态有重要的改变。食物一旦经过了冰箱,或许就不是原初意义上的食物了。这点对肉食来说更为明显。冰箱首先改变了食物的形态。肉食总是以尸体的形式进入到冰箱中。但是,冰箱似乎掩饰了这一点。一头被杀死的猪或者牛,它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当它被杀死的瞬间,总有一种令人惊骇之感。它被杀死后的肉,它的柔软,它的血迹,它的无力感,它的碎片,时时昭示着它的生命迹象―只要肉还是以肉的形态现身总是令人感到难以忍受。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肉,它们被细分,它们从它们的整体中解放出来而获得细碎的片段,它们被置放在冰箱中冷冻起来后,好像它们的前身不是一个生命一样,它们好像早就和一头完整的猪或者牛无关了,冰箱改变了它们的存在形态,它使得这些肉像石头一样硬朗,它们像是一个无机物,像是一个自然物,像是一个从未呼吸或者心跳的物样,冰箱掩盖了它曾经的死亡,人们从冰箱中拿出来一块肉需要把它融化,让它重新恢复到肉的柔软状态,但是,人们很少想到它的前世今生。仿佛这块肉的基本形态是石头,仿佛它的最初的发源地是冰箱,仿佛是冰箱创造了这块肉。人们不会对这块曾经是尸体的肉产生惊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论家用电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论家用电器"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家用电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论家用电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身体、空间、与现代型

处处闪现着对家电之存在结构的现象学的文化洞见
> 更多书评 10篇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冰箱是食物供应地和灶台之间的—个中介。但是它不是单纯的过渡性的中介。事实上,冰箱对食物的形态有重要的改变。食物一旦经过了冰箱,或许就不是原初意义上的食物了。这点对肉食来说更为明显。冰箱首先改变了食物的形态。肉食总是以尸体的形式进入到冰箱中。但是,冰箱似乎掩饰了这一点。一头被杀死的猪或者牛,它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当它被杀死的瞬间,总有一种令人惊骇之感。它被杀死后的肉,它的柔软,它的血迹,它的无力感... (1回应)2015-10-03 09:17 2人喜欢
冰箱是食物供应地和灶台之间的—个中介。但是它不是单纯的过渡性的中介。事实上,冰箱对食物的形态有重要的改变。食物一旦经过了冰箱,或许就不是原初意义上的食物了。这点对肉食来说更为明显。冰箱首先改变了食物的形态。肉食总是以尸体的形式进入到冰箱中。但是,冰箱似乎掩饰了这一点。一头被杀死的猪或者牛,它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当它被杀死的瞬间,总有一种令人惊骇之感。它被杀死后的肉,它的柔软,它的血迹,它的无力感,它的碎片,时时昭示着它的生命迹象―只要肉还是以肉的形态现身总是令人感到难以忍受。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肉,它们被细分,它们从它们的整体中解放出来而获得细碎的片段,它们被置放在冰箱中冷冻起来后,好像它们的前身不是一个生命一样,它们好像早就和一头完整的猪或者牛无关了,冰箱改变了它们的存在形态,它使得这些肉像石头一样硬朗,它们像是一个无机物,像是一个自然物,像是一个从未呼吸或者心跳的物样,冰箱掩盖了它曾经的死亡,人们从冰箱中拿出来一块肉需要把它融化,让它重新恢复到肉的柔软状态,但是,人们很少想到它的前世今生。仿佛这块肉的基本形态是石头,仿佛它的最初的发源地是冰箱,仿佛是冰箱创造了这块肉。人们不会对这块曾经是尸体的肉产生惊恐。 引自第36页 1回应 2015-10-03 09:17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洗衣机的语法不取决于对象本身,或者说,它不是将自身和对象融汇在一起的语法,而完全遵循自己既定的配置语法。它无视衣服的差异性。所有的衣服都是平等之物,它们没有贵贱,身份,内外和性别之分,所有的衣服一旦被抛进洗衣机中,它们就被迅速地搅拌在一起,裹成一团,而不能获得任何的特权地位。衣服的主人身份,它附着于人体之上的体面,尊严,装饰,以及它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价值都被洗衣机无情地揉碎了一这是服装的暗面。2015-10-03 09:15 2人喜欢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 手有时候满含欲望,有时候深怀恐惧;有时候无限兴奋,有时候疲惫不堪。手有时候是对生命的肯定,有时候表现了生命的倦怠。只是在手不再有欲望的时候,手充满着厌倦的时候,手不过是被动反应的时候,机器才会想方设法地在这些手的非意愿性领域取而代之。人们会说,机器一方面是极其标准化的,它具有手所无论如何达不到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机器又是极端呆板的,它缺乏手:所具有的最低限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机器有无...2015-10-03 09:15 1人喜欢
, 手有时候满含欲望,有时候深怀恐惧;有时候无限兴奋,有时候疲惫不堪。手有时候是对生命的肯定,有时候表现了生命的倦怠。只是在手不再有欲望的时候,手充满着厌倦的时候,手不过是被动反应的时候,机器才会想方设法地在这些手的非意愿性领域取而代之。人们会说,机器一方面是极其标准化的,它具有手所无论如何达不到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机器又是极端呆板的,它缺乏手:所具有的最低限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机器有无限的耐力,它是手的体力所永远难以企及的,另一方面,机器又是中性化的,它缺乏手的微妙感受性—这是机器和手的一种经典区分。洗衣机是这种经典区分的一个范例。 引自第19页 回应 2015-10-03 09:15
-
芭洛瑪 (消失,在浓稠或寡淡的生活里)
衣服这一物件本身之所以是女性化的,或者说,之所以被历史设想为女性化的,是因为他是装饰性的,是被摩挲,被触碰和被观看的对象,是缠绵和轻柔之物,是恋物课题——衣服本身是柔顺的。衣服本身的柔顺性和妇女的柔顺性不是相契合吗?衣服的温顺气质,似乎在召唤妇女。。。 。。。衣服同身体互相装置。。。以至于衣服尤其是内衣都被看成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的一个想象性皮肤,它似乎沾染了身体的气息因而具有隐私的味道。2018-04-16 21:53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洗衣机的语法不取决于对象本身,或者说,它不是将自身和对象融汇在一起的语法,而完全遵循自己既定的配置语法。它无视衣服的差异性。所有的衣服都是平等之物,它们没有贵贱,身份,内外和性别之分,所有的衣服一旦被抛进洗衣机中,它们就被迅速地搅拌在一起,裹成一团,而不能获得任何的特权地位。衣服的主人身份,它附着于人体之上的体面,尊严,装饰,以及它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价值都被洗衣机无情地揉碎了一这是服装的暗面。2015-10-03 09:15 2人喜欢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 手有时候满含欲望,有时候深怀恐惧;有时候无限兴奋,有时候疲惫不堪。手有时候是对生命的肯定,有时候表现了生命的倦怠。只是在手不再有欲望的时候,手充满着厌倦的时候,手不过是被动反应的时候,机器才会想方设法地在这些手的非意愿性领域取而代之。人们会说,机器一方面是极其标准化的,它具有手所无论如何达不到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机器又是极端呆板的,它缺乏手:所具有的最低限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机器有无...2015-10-03 09:15 1人喜欢
, 手有时候满含欲望,有时候深怀恐惧;有时候无限兴奋,有时候疲惫不堪。手有时候是对生命的肯定,有时候表现了生命的倦怠。只是在手不再有欲望的时候,手充满着厌倦的时候,手不过是被动反应的时候,机器才会想方设法地在这些手的非意愿性领域取而代之。人们会说,机器一方面是极其标准化的,它具有手所无论如何达不到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机器又是极端呆板的,它缺乏手:所具有的最低限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机器有无限的耐力,它是手的体力所永远难以企及的,另一方面,机器又是中性化的,它缺乏手的微妙感受性—这是机器和手的一种经典区分。洗衣机是这种经典区分的一个范例。 引自第19页 回应 2015-10-03 09:15
-
草木深生 (无忌)
京洛读书会 河大出版社(李建立老师) 汪民安 艺术评论家,福柯的界线 生产辑刊 伍迪艾伦谈话录 特别允许说错话,说话不负责任的场合 洗衣机 洗衣机作为一种家庭隐喻 循环更新 邻里联系管道 家庭成立的符号 改变了生活方式:空间布局,结构配置;复杂叙事,自动机器;解放妇女,打破对立(购买衣服和洗衣服的对立) 缺点:情感清洗(衣服是谁的),中性清理(洗衣服的揉搓是机械的运动;手的非意愿性领域) 解放与束缚的悖论 机...2020-04-16 05:17
京洛读书会 河大出版社(李建立老师)
汪民安 艺术评论家,福柯的界线 生产辑刊
伍迪艾伦谈话录 特别允许说错话,说话不负责任的场合
洗衣机
洗衣机作为一种家庭隐喻
循环更新 邻里联系管道
家庭成立的符号 改变了生活方式:空间布局,结构配置;复杂叙事,自动机器;解放妇女,打破对立(购买衣服和洗衣服的对立)
缺点:情感清洗(衣服是谁的),中性清理(洗衣服的揉搓是机械的运动;手的非意愿性领域)
解放与束缚的悖论 机器的出现使人们进入机器的频率和速度,建立新的,更快的秩序。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评选模范丈夫,在家里洗衣服,做做样子
洗衣服的行为被先天地归为女性的职责。性别的想象。
中性化。世界越来越中性化和趋同,越来越少差异。世界的中性化。
女性。机器。
冰箱
肉食是以尸体的方式进入了冰箱。好像肉的碎片的前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冰箱掩盖了这一点。让人更易于接受。
收音机
收音机低调又灵活 与电视相比 家庭位置 与人的位置(临时性的流动关系)
耳朵 听收音机 收音机唤醒耳朵的主动性
耳朵它本身是一个狡猾的表演道具;耳朵的悲剧在于无法自我关闭,耳朵总能听见很多不愿意听见的东西。
收音机全部的使命就是为耳朵寻找一个恰当的声音。听众既是这个声音的倾听者也是这个声音的控制者。
声音是这个空间的幽灵,使所有的一切都更加沉默。收音机发出声音的那一刻,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声音首先是为机器而存在的。声音的首要目标是机器。
新的发声器官,声音无限的传播能力。(传递信息,传播范围,语言的规范化)
对方言的打击。
收音机构成特殊的连接。收音机的必要部分:传播者,听众
收音机衍生的新空间。在电视和电脑无法涉足的地方产生新的组装。
收音机的倾听者,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沉默者。
收音机的美学就是它的政治学。国家政治 转变为 日常生活政治
电视
电器的分类:处置事物(电冰箱,洗衣机)处置人(电视,手机,收音机)
焦点,家庭的生活重心。旧式家庭,家庭内部的文化,新式家庭,家庭的外部性和社会性。沙发与电视的相互凝视。
餐桌文化,电视文化
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
空间领袖,家庭文化领袖。改变生活模式,引起争端
电影更具有仪式感。观影制度是对观众的一种规训。
它是一种活着的死的形式。
观看电视是一种公开的偷窥。
电视是我们走向世界的阻隔者。拟态环境。
电视的戏剧化。新闻呈现对象?创造对象?
获得娱乐。
外物的介入—改变家庭的空间—影响家庭文化—影响社会文化
媒介即讯息(电器)麦克卢汉 火车改变了运输,也改变了更多的东西。
传播。置疑常识。
我们也在改变电视的内容。家庭空间和公共空间,观看环境和观看者。
手机
人机合一。手机已经变成了人身上的一个器官。大大增强了人的语言和听觉。
手机依附于手。人体被手机闯入。混合。
人离开了手机。残缺感。
手机社会。人抽象成号码在网络中得以表达。
有手机的人和没有手机的人。人们参与社会与否。保持独立。终将被吞没。
手机的另一面。人被手机所控制。心理依赖。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抉择。突然打乱。靠手机工作的人。牢狱。
私密空间。私密潜能的公开化。
手机的反抒情性。高效的手机人。孤岛。表演与被赞的死循环。抽象的社交网络。
生活,到底如何生活?
外部的信息。戒烟和戒手机。重要的事情?为了和手机共存的借口与掩饰。
电脑
深刻有时并不等于接近事实本身。
进化机器。工作与娱乐为一体。各种单一机器的核心功能。
有限配置,无限功能。
电脑使界限模糊甚至消失。
电脑加快效率,娱乐影响效率。电脑是一个逃避手段。(新管理难题)
电脑对于日常生活的强力入侵。生活内在地包含着电脑。
机器与身体。配件。语句。组成有价值的机器。
机器的编码秩序。手的操作方式是既定的,但是电脑上的手是有无限可能的。
极客。智力极限的游戏机器。
无可避免的失误。信息内容使人分裂。电子监狱。
类比物之间的可比性?火车与地铁。机器与身体。空间和人际。(空间环境对人的影响)
反向驯化。社会学。狂傲。人能否戒掉?控制?
电灯
电灯作为照明工具不为人所注意。
点灯的形式主义要素备受关注。
灯罩是电灯与人的防护性中介。
灯罩管控光的柔和度和方向。
灯罩的自主性造就电灯机器。
灯具的符号价值。装饰性。
灯光是照亮空间的语言。
灯光切割空间。相对切割。帘幕。分割。
造就氛围,表达情感。
灯光使人们表达自己的语言。
光对于思考是一种束缚。晚上不是在睡觉就是在思考。
电灯是对黑暗和光明前所未有的干扰。
电灯的稳定性,机械化,标准化。
攫取光的光芒,却平息火的疯狂。
不会托付人生的寄予。匮乏悲剧性。月亮黯然失色。
灯的新的意象。有灯的地方就有人。
蜡烛的燃烧与熄灭,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过程。
读书是需要训练的。读书会。自己思想和想法的确认。
家用电器的时代性。
知识的运用。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割裂。运用到生活中去。
读书时方法论的寻找。写作方法的指引。
法国哲学。处理事务的方式。
火的精神分析 加斯通·巴什拉 福柯 布朗肖
论读书会 参与程度
回应 2020-04-16 05:17 -
芭洛瑪 (消失,在浓稠或寡淡的生活里)
或许,机器并非减少了劳动,而是加剧了劳动。今天的人们围绕着机器的生产、消费和运转而殚精竭虑。机器取代了人的工作,但是,它也需要无数人的侍奉。机器从来不是如同幽灵般地横空出世或者悄然消失。每一台机器的诞生、现实化和死亡将无数人卷入其中。每一个机器滋生了一个巨大而漫长的生产链条。一个妇女再也无需用双手洗衣服了,但是,这双手在由此而腾挪出来的时间里或许就是在为一个洗衣机的配件儿在流水线上忙碌地收缩。...2018-04-16 23:21
或许,机器并非减少了劳动,而是加剧了劳动。今天的人们围绕着机器的生产、消费和运转而殚精竭虑。机器取代了人的工作,但是,它也需要无数人的侍奉。机器从来不是如同幽灵般地横空出世或者悄然消失。每一台机器的诞生、现实化和死亡将无数人卷入其中。每一个机器滋生了一个巨大而漫长的生产链条。一个妇女再也无需用双手洗衣服了,但是,这双手在由此而腾挪出来的时间里或许就是在为一个洗衣机的配件儿在流水线上忙碌地收缩。机器一旦来到了世间,它就获得了自主的速度,而迫使人们在它后面拼命地追逐。机器创造出来,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在解放人们的双手,而是在操控人们的双手——手除了保持它最基本的自主行动之外,它还添加了一项额外的任务,它要遵循机器的行动和频率。汽车使得脚的步伐停滞了,但却是在让手高度紧张地运转。机器并不是让人们减少劳动时间,而是让人们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
回应 2018-04-16 23:21 -
芭洛瑪 (消失,在浓稠或寡淡的生活里)
衣服这一物件本身之所以是女性化的,或者说,之所以被历史设想为女性化的,是因为他是装饰性的,是被摩挲,被触碰和被观看的对象,是缠绵和轻柔之物,是恋物课题——衣服本身是柔顺的。衣服本身的柔顺性和妇女的柔顺性不是相契合吗?衣服的温顺气质,似乎在召唤妇女。。。 。。。衣服同身体互相装置。。。以至于衣服尤其是内衣都被看成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的一个想象性皮肤,它似乎沾染了身体的气息因而具有隐私的味道。2018-04-16 21:53
论坛 · · · · · ·
是不是《新知》杂志刊登过两篇文章的那个? | 来自wjpo | 1 回应 | 2015-01-13 |
0 有用 时雨 2016-04-02
好有趣的一本书,作者脑洞略大,哈哈哈……
5 有用 Chambord 2015-05-22
前两篇《洗衣机》《冰箱》令人眼睛一亮,后几篇就普普通通了
0 有用 狮子青铜 2018-04-19
毫无疑问人可以从任何地方出发行走,但并非所有历程具有同等价值。
2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19-09-04
如今,人们身上总是携带着两样金属物:一把钥匙 ,一个手机。钥匙打开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人们回到了自己的隐秘之地;而手机则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但是,我们发现,有时候,你的手机里面储藏了大量的人名,但是,你却不知道该给谁拨去一个电话。这是今天的吊诡:一方面,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迅速地跟他讲话;另一方面,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 ,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 如今,人们身上总是携带着两样金属物:一把钥匙 ,一个手机。钥匙打开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人们回到了自己的隐秘之地;而手机则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但是,我们发现,有时候,你的手机里面储藏了大量的人名,但是,你却不知道该给谁拨去一个电话。这是今天的吊诡:一方面,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迅速地跟他讲话;另一方面,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 ,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 ,你会有点沮丧地发现,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钓雪按:然而手机是貌似公共空间的私人空间啊,我是汪民安,我为Black Mirror S5E2代言。 (展开)
0 有用 drunkdoggy 2016-05-18
好玩
0 有用 怪悟 2021-02-06
在一定程度的了解现象学、思辨实在论的基础上看到这本“小书”感到很开心,非常有趣的对日常物的解释。能理解一些读者的不理解,然而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基于深厚的艺术人文社科知识上的“任性”视角,也任性的给五星。
0 有用 蓝色板栗 2021-01-26
3.5.易读,非典型、传统性质的学术写作。空间、空间生产、空间关系。以住宅经验,家用电器的使用经验来记录、书写时代和社会。篇章水平有高有低,《电灯》一篇较弱,最精彩的是附录部分《现代家庭的空间生产》。
0 有用 指引盗寇入太行 2021-01-23
一本十分有趣的哲学小书,对不起眼家用电器的独到评判让人眼前一亮,是时刻翻开都有趣味的,家庭作为人类的最后政治场所,被家庭空间及其之中的电器所改造,家庭成员关系的反复再生产无疑都有这种改造的痕迹,可以说人类在物化和抗拒物化这一方向上且战且退,看似造物主,却又被所造之物驯化
0 有用 Shiokoohii 2021-01-11
有趣的小书 哲学风味很足 社会历史风味也有 媒介风味也够 情境性很强 家庭是真工厂 从可见到不可见 再让不可见到可见 最喜欢洗衣机和收音机两章
0 有用 女孩子 2020-12-30
很有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