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是行动》的原文摘录

  • 我们都知道这种美好的感觉、这种爱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正在谈论爱本身,而并非对爱的解释,并非口头上的表达。“爱”这个词并非爱,尽管头脑将它划分为世俗的爱和高尚神圣的爱,但这毫无意义。这种美好的感觉无法言传,也无法经由头脑来识别——这种事我们都知道。爱真是件最了不起的事,其中不存在“另外的”感觉,不存在观察者,只有这感觉。这并非是我感觉到爱,然后抓住你的手把它表达出来,或者采取这个或者那个行动。它就是爱。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感受,如果你曾经体验过它,如果你已然了解了它、表达过它、滋养过它,如果你全身心地感受过它,那么你就会看到,一个人是能够怀抱这份感受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然后你就能以最杰出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因为这种感受就是行动的核心,尽管它是在时间领域里的。然而,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活力和热情的感受,我们就会把爱简化成只说“我爱你”,只在时间的领域里运作,并只是试图吸引对方的眼球而已。p11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如果一个人不重视智力,那么他就会重视情感和情绪。但是,大多数人因为对情感和情绪感到难为情,于是他们就崇尚智力。p43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而因为观念具有时间性,所以行动就具有了受时间约束的属性,也就是说,行动引入了时间。 我们的行动从来都不是即刻和自发的,从来都和“现在如何”无关,而是和“应该如何”,以及观念联系在一起。如此观念和行动之间就会存在冲突。p44 ……如果一个人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漫不经心时,就会制造观念。当你全然活跃时,需要全部注意力——这就是行动——其中就不存在观念,你就是在行动。p45 如果先有观念,那么行动就只是去符合这个观念,因此,这就不再是行动,而只是依据某种观念去模仿和强制而已。……行动就成了观念的奴仆,很显然,仅仅树立各种观念对行动很不利。观念会引发更进一步的观念,而当引发更进一步的观念时,就会存在对抗,随着观念化的这种智力过程,社会也会变得很不稳定。p46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你持有非暴力的理想被带大,你在全世界到处宣扬非暴力。非暴力是种理想。而事实就是你很暴力,你的姿态、你和上司或者下属讲话时的方式都很暴力。p51 你为什么不能看着这暴力?你为什么要持有非暴力的理想呢?事实是你很暴力,理想是非事实的。你因此在内心制造了一个矛盾,阻碍你去看暴力这个事实。当你看着事实时,你就能处理它,你就会承认自己很暴力,并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说:“我很暴力,,我不要成为一个伪君子。”或者你会说你很暴力,并且很享受,又或者你会不持任何理想地看着它。只有当不持有任何理想、观点和评判时——这样,你才能看一个事物或者事实,又或者“现在如何”。然后事实就会带来很强烈的即刻的行动。只有当你对事实持有观念时,你才会拖延行动。p52 ……当你觉察模式为何被赋予如此非凡的意义时,你就能看到为何如此了。因为,它往往会拖延行动:我很暴力,但我持有非暴力这种极棒的观念,非暴力是种理想,我会追随这种理想而不去行动,因为我仍然想变得非暴力。因此这是对暴力这个事实的逃避。如果我不持有非暴力的理想,我就能够着手处理事实了。p54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p58我们之所以信奉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投身会通向某种清明,通向某种便利的行动。而如果我们没有信奉,我们就会感到迷茫,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有所信奉。……每个人都深陷其中,而无所信奉则需要去觉察何为信奉。……但是,要清楚地看到它很难,因为头脑会说:“我必须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我不能坐等,我该怎么做?”无疑,一颗混乱、困惑不安的头脑首先必须意识到它是不安的,并了解到出于这种不安的任何活动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不安。无所信奉意味着彻底地独立,而这需要对恐惧有很透彻的了解。…… ……我们对于源自于混乱的行动都相当熟悉,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获得安全和清明。如果我们能看到这点,而不去信奉任何思想、哲学或者理想的模式,那么,何为行动?p60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我审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佛教,用逻辑推理,并决定这么或那么思考,这种思想立足于记忆、局限、快乐以及自己的喜恶之上,任何源自于这种思想的行动,都无可避免地会在自己内在和这个外在世界制造矛盾、悲伤和痛苦,你我无一幸免。p67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知识和信仰本质上都具有隔离人的特质。信仰从没使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是一直在将人们彼此之间隔离开来,当行动基于信仰或者基于观念,又或者基于理想之上时,这样的行动无可避免地、必定是孤立和四分五裂的。……——当观念与另一种观念狭路相逢时,不可避免地必定会产生压制和对抗。p70 (查看原文)
    El Niño 1赞 2016-02-02 13:38:00
    —— 引自第72页
  • 那么,如果不存在观念,会发生什么?你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个间隙,你就是你真实的样子。你说:“我很丑, 我必须变美,我该怎么做?”—这是基于观念的行动。当你说“我不仁慈,我必须变得很仁慈”,你就引入了观念,而它是与行动脱节的。因此,从来没有立足于你真实样子的行动,而总是基于你将来会成为的样子的理想来行动。愚蠢的人总说他会变聪明。他长久伏案工作, 为将成为的样子而努力,他从不停下来,也从不说:“我很蠢。”他的行动都是立足于观念之上的,而这根本不是行动。 行动意味着做和前行。当你持有观念时,相关的行动就仅仅是在进行构思、进行着思想过程。如果没有观念, 会怎么样?你就是你真实的样子一你不仁慈、不宽容、很冷酷、很愚蠢、也很轻率。你能否与之共处?如果你能, 那么看看会发生什么。当我认识到自己不仁慈、很愚蠢,当我觉察到这些时,会怎么样?难道不就有了仁慈,难道不就有了智慧吗?当我彻底认识到自己不仁慈,不是言语上,并非假装,当我认出我不仁慈、毫无爱心,就在这看到“现在如何”里,爱不就出现了吗?我难道不就立即变仁慈了吗?如果我看到干净的必要性,就会很简单,我就会去清洁。但是,如果这只是一种观念,也就是说,我应该很干净,那么会怎么样?我就会拖延清洁, 或者只是表面上清洁一下。 立足于观念之上的行动非常肤浅,根本不是真正的行动,只是在构思,也就是在进行着思想过程。 (查看原文)
    陈和光 1赞 2022-06-28 16:25:58
    —— 引自章节:叁 / 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
  • 让我以不同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就行动这个角度来讲,爱是不可度量的,不是吗?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你们和我一起面对面地在讨论, 我们对此也都很感兴趣,并且想发现真相。我们都知道这种美好的感觉、这种爱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正在谈论爱本身,而并非对爱的解释,并非口头上的表达。“爱”这个词并非爱,尽管头脑将它划分成世俗的爱和高尚神圣的爱,但这毫无意义。这种美好的感觉无法言传,也无法经由头脑来识别这种事我们都知道。爱真是件最了不起的事,其中不存在“另外的”感觉,不存在观察者,只有这感觉。这并非是我感觉到爱,然后抓住你的手把它表达出来,或者采取这个或者那个行动。它就是爱。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感受,如果你曾经体验过它, 如果你已然了解了它、表达过它、滋养过它,如果你全身心地感受过它,那么你就会看到,一个人是能够怀抱这份感受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然后你就能以最杰出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因为这种感受就是行动的核心,尽管它是在时间领域里的。然而,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活力和热情的感受,我们就会把爱简化成只说“我爱你”,只在时间的领域里运作,并只是试图吸引对方的眼球而已。 因此,你看到了问题。爱是无法度量的东西,无法经由头脑拼凑,也无法培养。爱不是多愁善感,和情感主义无关,无论怎样也都和善行一农村改革等等这些无关。当你有那种感受时,那么,生活里的一切都很重要、很有意义,你因此就会做有益的事。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它的美、它的深度和活力,那么,我们就会试图把爱简化成一种头脑可以占有的、受人推崇的东西。而同样的一套应用到了行动中去,这正是我们现在尝试弄清楚的。 (查看原文)
    陈和光 2022-06-28 14:39:13
    —— 引自章节:壹 / 生活即是行动
  • 克里希那穆提:当你吃东西时,就吃。当你散步时就散步,不要说“我应该做点别的事”。当你看书时,就全身心地看,无论这是本侦探小说、还是本杂志、圣经或者你喜欢的书。全然地关注就是种完整的行动,因此不存在“我必须做点别的事”。只有当我们漫不经心时,我们才会有这种想法:〝我的天,我必须做点更有益的事。”如果我们在吃饭,就全身心地吃,那么这就是行动。重点不是我们在做什么,而是我们是否能对此投以全身心的关注。我所指的“关注”,不是指我们在学校或者做生意时,要专心学习的意思。而是去觉知——用我们的整个身体、神经,我们的双眼、双耳,我们的头脑、心——全然地关注。如果我们这么做,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巨大的挑战。生活时时刻刻都需要这种关注,然而,我们已然被训练得心不在焉,以至于我们总是试图从关注逃离到心不在焉。我们问:“我要如何觉知?我很懒散。〞那么就懒散好了,但要全然地关注懒散,全然地关注心不在焉。那么,当你知道你全然地关注着心不在焉时,这就是在关注。 心不在焉是种能量的损耗。而我们经由教育、经由这个世界的社会架构以及心理架构被塑造成了心不在焉的人。人们替我们想好了一切一—他们教我们怎么做,该信什么,教我们如何体验,如何使用新药一—而我们就像只小绵羊一样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一切都是心不在焉的。而当有自我觉知,当对这整个结构、对自我的本质作很深入的探究时,关注就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关注之中存有大美。 (查看原文)
    陈和光 2022-07-01 20:02:12
    —— 引自章节:伍/ 倾听、寂静和清明头脑
  • 在这几次的讨论之中,如果一个人确实倾听了,那么他就肯定会有这个问题一—为何会有这种困境,这种混乱?如果你很深入地探究,就会发现是因为人都很怠惰。混乱是由于人的怠惰、冷漠,或者由惰性而引起, 因为他只是接受。这是最方便的生活方式——接受以及顺应他所身处的环境、现状和文化。这种接受孕育了很糟糕的怠惰。了解这点很重要一作为人类的我们都很怠惰。我们以为通过信仰,通过声称“我相信这个或者那个”,就可以解决生活的难题。这种信仰实质上立足于恐惧之上,因此根本无法解决有关恐惧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根深蒂固的怠惰。 请观察一下你们自己。你们陷于“思考——行动”的模式,并维系着这种模式,因为这是最容易的方式你无需思考,你曾经也许会稍微思考一下,但是现在不必, 你现在就是如此,随外在事件而沉浮,或者任由你那个渺小的社团推动着前行。这给予了你极大的满足,你自认为做着很了不起的善事,你不敢对此质疑,因为这会令你很不安。你不敢质疑你的宗教信仰,不敢质疑你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结构、国家主义和战争,你接受这些。请观察一下你们自己。你们是如此地怠惰。而混乱正是由这种怠惰而引起,因为你已然停止了质疑,停止了质问——你只是接受。 (查看原文)
    陈和光 2022-07-01 21:26:24
    —— 引自章节:玖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