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上) 短评

热门
  • 40 小p 2015-03-13 01:13:20

    书的深度稍显不足。最亮的一点是这本书居然附了一百多页的文献综述,译者认认真真译,出版社认认真真印。

  • 13 江海一蓑翁 2015-03-26 17:40:50

    从与古典时代希腊罗马哲人的思想渊源关系,和对基督教思想的对抗、批判这两大角度,畅谈启蒙时代思想家们的伟大成就和不俗贡献。我们往往只看到这本书的文笔生动和叙述流畅,但从书后所附的文献综述来看,这些生动的叙述是建立在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征引和考证基础之上的,因此这本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上可谓获得了双丰收。

  • 19 油炸托克思 2015-03-30 19:56:00

    对于只看前三百多页的普通读者来说,此书应该只有三星的评分,但对于专题研究的学术读者,最后一百多页的文献综述定会提供巨大的帮助,对于后者,这本书值得四星。

  • 7 Pinutile 2016-03-15 17:54:44

    暂弃,不是对启蒙运动过程的明晰综述,不够熟悉思想史的话只能看到不明所以的insights

  • 1 Adiósardour 2015-05-19 17:06:25

    启蒙哲人们与基督教的拮抗,盖伊评价道:“启蒙哲人的反叛是用异教反抗其基督教的遗产,但是他们的反叛也是一种从古典思想和基督教教条下解放出来的现代异教”,本书的关键词是“反叛”,但同时这是“继承之后的反叛 ”,正因为基督教学者的铺垫,才使得启蒙哲人们能够发现新路,他们之间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基督教学者对宗教的研究是严肃的,虽然在启蒙哲人眼中是可笑的,他们用理性驳斥这些研究,但开明基督教学者也会转向自由思想,同时启蒙哲人也并非完全不信教。所以这一启蒙图景是相当复杂的。正如书中所说“当启蒙哲人指责经院哲学是字谜游戏时,不过是表明,曾经对于经院哲学极端重要的东西,此时对于启蒙运动来说已经丧失了意义。此时改变了的仅仅是务实的内涵,而务实的主张并没有改变”。

  • 4 萧轶1989 2016-03-13 00:23:10

    是因为作者很有名且书很厚实所以很多人打五星么?

  • 1 老戴 2018-12-29 15:59:10

    作者读了很多书,翻译也真心不容易,其实读下来也就一百页左右的事,但是作者因为深入了整个启蒙时代,写了大量的大量的各种故事。

  • 1 高海军 2024-01-24 14:14:49 北京

    上帝是沉默的,所以人是自己的主人:人应该生活在一个除魅的世界里,对一切都持批判态度,凭借自己的力量,开辟自己的道路。

  • 1 FischerZen 2017-04-01 18:16:33

    神话思维和批判(理性、科学)思维类型图景下的启蒙哲人家族前史;往复流变,至认识论革命冲击宗教(偶像崇拜、唯一神高级神话、教义神学、理性自然神);文献综述,业界良心,翻译赞

  • 1 看不见的城市 2019-02-05 16:10:41

    #2月打卡#佳作。盖伊从繁冗的历史材料与丰富的文学哲学著作中去粗取精,一砖一瓦扎扎实实地还原、重构了光芒四射的启蒙时代。从副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本卷重在对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源流极其在各国(以英、法、德为主)的发展与变化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论述,对启蒙哲人们的思想也做了十分公正有趣的评价。启蒙运动是为了建设的破坏,启蒙哲人不是革新者而是布道者。

  • 1 怒眠 2016-10-17 07:04:43

    《启蒙时代》分上下两册,作者以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启蒙哲人为分析核心,用辩证法的三段论概况了启蒙运动全貌,分别是:对古代的追慕(正)—与基督教的矛盾(反)—现代性的追求(合),本册是对正题与反题的描述。作者通过剖析启蒙哲人对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自觉或不自觉的“扬”与“弃”,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18世纪精英分子思想动态的画卷。本书资料丰富,尤其是正文后的文献综述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应有的态度;翻译很不错,显得典雅而自然。另外“译者序”指出了启蒙的后续评价(法国大革命、极权主义及现代化)带给我些许思考。不足之处网友评论及“译者序”里已基本提及,如“更像读书笔记”、“叙述太平太浅”、“把启蒙视为整体”、“局限于经典文献”等。

  • 0 姬流 2015-10-28 18:45:28

    断断续续看了好久终于看完了。我发现自己现在更喜欢留意别人如何表达一个观念

  • 1 十四卷 2016-03-08 10:38:38

    一气呵成 最后简直良心

  • 1 小类 2015-09-10 09:18:22

    看完以后全忘了....呵呵......

  • 1 gabriel.weng1 2015-04-20 15:58:28

    更像是一本关乎启蒙哲人的学术八卦史,充满了喷与被喷的情节。不过有点好奇的是,作者Peter Gay是不是第一个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引入思想史研究的学者?

  • 1 不居 2018-05-25 00:22:37

    架构非常庞大,试图描绘出启蒙时代的社会全景图,但笔力还是略显不足,最终写成了资料汇编的既视感。重新回想书中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这些批判宗教的启蒙先哲,其实自身都有着很深的宗教背景。他们能够以一种高度反思、理性的态度,重新解剖自己原本深信不疑的东西,其勇气真是令人敬佩。

  • 1 パンパンパンダ 2018-07-03 09:52:53

    文字流畅,不乏文采,展现了启蒙运动内部的复杂与丰富

  • 0 成利华措·童童 2020-06-16 22:20:37

    就当读过了。脑壳疼,根本不是这个格式。

  • 0 蓍簪 2020-10-10 21:52:53

    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存在着一股古典思想的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虽然以“理性”为口号,但与古典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不同,除了借用这一类型的概念对自然、社会政治以及宗教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之外,18世纪也借用了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思想来确立人的理性的限度,最典型的莫过于休谟的怀疑论。尽管作者并没有将休谟、卢梭等人视为启蒙哲人中的异端,但我认为这一思想运动的结果却是某种独断风格的思想体系占据了上风以至于18世纪晚期开始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来对抗启蒙运动中主流的普遍论调。而启蒙哲人也确立起了某种“立法的科学”,其风格跟他们所批判的基督教精神很相似,只是用科学替换了信仰而已,而这一点正是贡斯当所敏锐察觉到的。进入19世纪后,像圣西门或孔德这样的科学家建立的hierarchy可能直接来源于基督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