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netic Revolutionaries 短评

热门
  • 4 头就这么疼星人 2015-03-20 11:23:12

    写得拖沓了一点,不过能够理解,控制论作为一种已经近乎于消亡的“科学”,确实需要大量篇幅介绍其由来和内涵。阿连德政府想要的真是个计划经济乌托邦,一切都可以数量化,通过反馈进行调整。现在感觉无疑很晶体管朋克和愚蠢,但在当时的科学和社会语境下,还真是并非没有合理之处的想法。另外一点收获是帮我看明白了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很多科幻小说的时代性科学背景,甚至后来的脑机接口以及威廉吉布森的作品都能看到控制论的影子。

  • 4 透明 2016-11-19 17:02:20

    尝试用政治与技术的合力建设一个更公正的社会,这样的努力会打开很多新的可能性:技术的、知识的、政治的、等等。Cybersyn是重要的技术和历史遗产,即使它的宏大愿景从未实现。

  • 3 耆夜 2015-10-25 04:12:54

    太无聊了,读得昏昏欲睡。控制论本身是个宏大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外行看来简直是灾难。MIT培养的学者真是自带nerd气质。另外,居然!没有!福柯!作者写到很多地方的时候,在我看来福柯已经呼之欲出--毕竟too young。

  • 1 Prunus d 2019-04-08 15:17:57

    一段神奇的历史……控制论在一个想要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进行了一番超现实的实践,最后虽然是不了了之,但是对于理解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启发的。虽然文笔比较朴实但是有意思的点还是很多。

  • 1 维Cc 2022-10-17 20:33:26 新加坡

    尽管冷战叙述把智利的控制论社会主义实践描述成极权国家的项目,但作者突破这种意识形态桎梏,认真梳理社会主义的政治与技术实践。也请冷战学者请多给与东方某国社会主义时期同样的“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 0 艾莉克斯 2023-03-15 10:02:46 安徽

    庆祝一下终于读完,果然还是最后的总结看起来比较快。。了解到一些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实践,不过这本书确实不算特别好读。。

  • 1 想成为咸鱼的鳖 2019-03-27 01:52:40

    读到脑壳疼。一个英国人设计致力于智利社会主义还试图强调工人参与的科技系统,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也很直观地感受到是如何把政治价值观嵌入科技设计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段魔幻的未来主义式设计中控室,女性居然作为技术拥有者被排除在外。最后,媒体真的不能瞎报道orz,虽然走向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但是很好奇如果cybersyn真的能改造出民主的社会主义系统是什么样的

  • 1 猪头叶君 2017-12-30 12:07:08

    在阿连德政府的最后几年里,激进的技术和政治理念是如何交织在一起试图在冷战期间非此即彼的路线之外寻找更多可能性但却遭遇失败。

  • 0 C 2018-06-03 09:21:57

    Sociotechnical engineering这个概念值得深挖。第一章关于“民主控制”的讨论以及第四章关于bake politics into technology的讨论有意思。不过关于科技和政治两者关系的讨论浮于表面,理论深度不够,导致把一个cybernetic的题目写的像政治史思想史机构史。

  • 0 Shawrobin 2020-07-20 10:09:18

    The analysis is interesting but disjointed. was hoping for more analytic innovation from such a rich history.

  • 0 潺潺椆 2021-07-05 14:32:56

    有趣的控制论历史。但为什么这段历史要选择Beer为核心来书写,项目中的工程师们对智利社会主义的理解到底是什么,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是什么,仅仅是经理人参与数据数据反馈,工人拨一拨度量表报告幸福指数吗?如果可以深挖或许会更有意思。

  • 0 Stadtein 2021-07-07 07:56:30

    协同控制工程试图把意识形态融入工程设计,再通过工程设计融入社会/政治;但,工程设计并不单和某个意识形态绑定,而要通过工程设计将控制论和特定意识形态扩大到全社会也多少显得天真。智利夹在冷战两大阵营中间,既助产了这一工程也毁灭了它。然而,智利绝非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译本中文序言里所说的“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从进口技术到引进人才到外交辞令,智利主观上并不想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切割。比尔想要把协同控制工程扩大到全社会,而弗洛雷斯想用社会/政治来使其生存,而埃斯佩霍则尽力在夹缝中以科学为其争取合法性。倘若再有多那么一点时间,可能它会有大不同?但即使是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它已经显示出了被建制“同化”的现象。最后,比尔想要一个用控制论思维管理的社会/组织,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不过在意识形态上却和他设想的南辕北辙。

  • 0 R.Peng 2021-07-23 17:34:08

    2021.7.23中文版读完(2020.6听说此书并下载了资源

  • 0 Soo Yung 2021-09-17 11:07:48

    4.5 全书重温了1970年运用科技手段建设Cybersyn系统来传输生产数据、市场调控、试图实践Allende政府下的智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真是伟大的尝试!英国人Beer在Flores以及智利CORFO团队的助力下,引入国际的理念进行咨询,鼓励创业精神,借住IBM大机和编程手段,建立仿神经科学的五层决策系统,构造了通讯网络、统计软件、经济模拟器和控制室。然而后期面对智利工人运动,国际对社会工程的负面评价,项目内部的两级分歧,军政府的干预,这个宏大愿景不得不提前终结。但这段智利科技和政治历史片段,依旧代表着1政府试图使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进行社会改革;2技术人员将政治理念引入科技系统设计的努力;3由此面对的一系列社会结构性阻碍;4技术和政治不再二元对立反而相互影响推动历史发展。SY

  • 0 茄丝儿君 2024-11-15 07:36:13 美国

    写的真好,给我一种用民族志的方式做历史的感觉,necessarily detailed and complex

  • 0 eGKt4BXa 2019-06-16 02:42:23

    “当一个控制论者,要比当一个持枪匪徒更多的勇气吗?”

  • 0 红色主义飞碟 2025-02-18 11:15:33 美国

    她写得好舒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