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编辑 短评

热门
  • 285 梦魇马戏团 2016-03-31 17:41:16

    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你们三个就作吧

  • 181 红河谷的莲儿 2016-04-17 12:47:48

    读完原著再来读中译本,只为重温这部文士英雄的传奇。译作十分谨慎,几乎逐字逐句直译,时有佳句令人拍案叫绝。遗憾的是有几处瑕疵:珀金斯是有独立见解的民主党人而非共和党人;珀金斯给病危的沃尔夫写信,特意嘱咐沃尔夫的哥哥“如果你觉得会影响他康复,请扔掉这封信”,这个重要段落漏译了。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某处“不愿”实际上是“不忍”。译本虽好,总归没有原著那么有魔力。

  • 173 Eciah 2015-07-15 12:21:11

    全书铺陈了那么多细节,可讲到铂金斯的死,只用了两页。猛敲一下琴键,结束。

  • 68 smile 2015-08-11 19:09:56

    笼统的叙述是没有用的——让人做具体的事情,让动作说话。 你让人们说话的时候,就有了场景。你必须插进解释性的段落,但要尽量写得短。对话也是动作。 你往往解释得太多。解释是必需的,但你的倾向是不相信自己的叙述和对话。 你只需要全面加强现有的材料——我想,你在修改中自然会这么做。这主要是一个压缩的问题,的确不全是加强的问题。 你只有到结尾的时候才能了解一本书,所以其余部分必须修改得与结尾相一致。

  • 44 甘草披萨 2016-10-24 23:32:00

    初衷只为文坛八卦,不料几度泪眼汤汤,迷惘一代和战乱里的近半世纪时间河流,37年的编辑生涯,与伟大的作家们同进退的“共同的家长”,心甘情愿的匿名者身后人,9月里沃尔夫的抬棺人,转瞬12月的白发人,永远在饱受酷刑折磨的敏感脆弱的为文字而生的心灵,遇到他能无条件欣赏你的才华回应你的情感需求,彼此生前最后的文字都是写给对方,灵魂羁绊如上天安排相生相成催育彼此最辉煌的才华,详尽书信与照片插图如定格的回眸,掩卷又哭一场

  • 26 DaVinci's bug 2015-10-26 13:28:16

    拿掉珀金斯简像的护封,封皮蓝色为底印着几行被涂抹掉的笔记,好看极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以及托马斯伍尔夫,这三位标杆性的美国作家都从属于一位编辑,而这位编辑就是Max Perkings。“沿着珀金斯的目光,我们窥视了天才们最放松也最任性的时光,发现他们有时候比自己笔下的人物更脆弱。”——我一直有个论调:只有天才才能发现天才。所以可以发现这三位天才的人注定也要是位天才,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天才的编辑——看似简单直白,但准确的无法更改!

  • 20 麦茬 2017-04-09 09:44:21

    你们这些嗷嗷待哺的文学巨匠们,可让奶妈编辑珀金斯省点儿心吧!

  • 21 远子 2018-07-03 21:45:54

    看这书的时候,情不自禁站在了编辑这一边。舍伍德·安德森怪珀金斯偏心,从来不好好宣传他;菲茨杰拉德一天到晚就知道要预付金;海明威在珀金斯的办公室遇到给他写差评的评论家,没聊两句就大打出手;托马斯·沃尔夫要和珀金斯在马路上“决斗”,他的情妇更是拿枪指着珀金斯。真是没一个省心的作者……然而,这才是我想做的编辑啊!

  • 17 bird 2018-02-16 22:57:10

    文学都是一群病人写的书,甚至写出来只能在病友间传播。一时畅销,换得浮名,便已足够安抚那提笔记忆编织所损耗生活的经年长日。天才凡夫一样得面对精神衰竭之苦,人的自大惰性疯狂和无穷的才情,不经梳理都将杂芜平庸。不可复现的美国文学时代,极难寻求的铂金斯责任精神。再无哪个如沃尔夫幸运的男孩,在屈熬磨难的文学献祭中相遇父亲。睹人见片段窥读作者的水准可塑,不立作书信寄达为人宽容同情君子心肠。文学衰败的问题出在“无赖”少了,天才编辑不见是没有一件事、内在的灵魂启发该如何触及“天才”。他挡着海明威投向司各特的恶意,隐在沃尔夫身后也去接受他想站立的渴望。莫说职业苦,入情最难得。

  • 19 soso 2016-02-18 09:49:13

    陆陆续续在地铁里读完了,又一部叫人掩卷长思的作品。写法跟《维特根斯坦传》类似,严谨,以史实为重,鲜有议论,一旦议论,振聋发聩,如P452“天堂毁了”4个字,结束第三部。当然,令人唏嘘的,不仅是珀金斯,还有那个时代的一个个文学巨匠的陨落,因此,这本书,不仅是珀金斯的传记,也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画卷。有一天,珀金斯的夫人路易丝问他:你干嘛要在这个稿子上花那么多时间,他回答:因为我是个该死的傻瓜。这句话,快把人眼泪看下来了——对作品的负责和各中甘苦,只有职业编辑知道。珀金斯评价作品从来不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当有作者告诉他,别的出版社首先强调的是利润的时候,珀金斯说: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人不爱书?正是这些细节,这个耳背的、寡言的、视工作如生活的编辑令人景仰。后面两节看得人心痛,迟暮,谁都逃不了

  • 16 猪头妖怪 2016-06-22 01:12:19

    一言蔽之,菲茨杰拉德不但是个酒鬼,搁现在还一定是个卡奴。海明威又自恋又嘴贱,老爱欺负人。而甚得吾心的故事则是:有人向麦克斯·珀金斯抱怨某家出版社总是强调利润,他于是评论道:“哦,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人不爱书。”

  • 20 渡边 2017-03-27 13:42:55

    本月打卡。是珀金斯的个人传记,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出版史和文学史。侧重明显,以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托马斯·沃尔夫为绝对核心,其余作者均为浮光掠影。在名人八卦与时代剪影的映衬下,描摹出珀金斯的精准肖像与人格。任何行业都应有自己的职业偶像,珀金斯从编辑的幕后走出来,为后世从业者树立了“标准”和“专注”两面大旗,他的成就固然有赖于时代,但谁又能说,那个时代的荣光不得力于他的卓著贡献。

  • 12 [已注销] 2017-12-24 08:04:58

    (又时隔两年,已经在做外国文学编辑啦!)时隔两年重读。心中已经知晓未来去路。感觉更加不同。一直对出版行业充满感激与热爱。希望明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可以说,真的要开始文学编辑之路了。

  • 10 黑貓十一 2015-08-05 21:55:09

    相当好读,的确精彩。围绕着珀金斯的作者们展开真是再合适不过,当然因为是珀金斯的传记于是自然有些人人都爱珀金斯的味道在里面。八卦都好看,语言也有趣,期待电影。

  • 6 bololo 2016-06-17 14:10:52

    为了做功课速读了一遍,好看的,要不速读地读一遍。翻译也很好的。

  • 6 有棠 2016-01-08 09:45:23

    刚开始看到了P291页的错误让我有点不爽,因为个人很喜欢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而 tender is the night是出自济慈的《夜莺颂》,而非叶芝;后来Thomas和Fitzgerald的看得让我落泪。Max的确是天才的编辑,于个人,于那些有才华的人来说,都是。

  • 5 萝卜™ 2016-08-05 01:16:24

    又是一位天才的一生 “唉,失落的,被风凭吊的,魂兮归来!” 二十年前,<人间天堂>成为畅销书,我们住在西港。十年前,巴黎举行最后一次盛大的美国节,但我们离开欢快的游行队伍,你去了瑞士。五年前,我第一次得重病,去了阿什维尔。我们人生的底牌亮得太早了。

  • 5 流萤常寂光 2016-03-18 15:47:07

    其实读完很久了,虽说是珀金斯的传记但从侧面得到的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沃尔夫的(八卦)部分也毫不逊色。向如珀金斯致敬,他的工作是伟大的工作,他的职业生涯也是伟大的一生。

  • 5 Z17 2016-01-02 22:32:53

    在这个时间节点读完这本让我动容的传记,很特别。 帕金斯的才华,事业上热情和精力,对待朋友的态度和行动,无一不让人感动和钦佩。就这三点,已经觉得这是位榜样式的人物。 这本46万字传记并不累赘,反倒是觉得节奏紧凑而且容易让人入戏,人物的所有情绪:发现佳作或潜力作家的欣喜,沉浸在书稿中与作者争论的忘我,与朋友决裂的悲伤,不被理解的沮丧。。。。。。仿佛自己就是藏在主人公背后的影子,一同在经历那几十年。 另外,电影版《天才》(Genius)拍摄中,很是期待唉。

  • 4 句芒 2017-06-04 21:31:07

    书是好书。就一个问题,铂金斯是不是深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