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01年,洪子诚教授在北大开设“近年诗歌选读”讨论课,分析讨论张枣、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翟永明、吕德安、孙文波、萧开愚、西川、韩东、柏桦、张曙光、于坚、陈东东等的诗,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对于把握中国90年代诗歌重要诗人的创作,了解这个时期诗歌艺术探索趋向,以及思考诗歌解读的理念、方法,本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2002年初版,这次再版,做了一些压缩、修订。
作者简介 · · · · · ·
洪子诚,1939年生,广东揭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刘登翰合著)、《问题与方法》《学习对诗说话》等。主编“新诗研究丛书”“汉园新诗批评文丛”等丛书,与程光炜共同主编《朦胧诗新编》《第三代诗新编》《中国新诗大典》。
目录 · · · · · ·
5......初版序 洪子诚
13......主讲人和讨论参加者简介
1......[第一次课]聆听边缘
——读张枣的《边缘》
主讲人:臧棣
· · · · · · (更多)
5......初版序 洪子诚
13......主讲人和讨论参加者简介
1......[第一次课]聆听边缘
——读张枣的《边缘》
主讲人:臧棣
24......[第二次课]还需要多久,一场大雪才能从写作中升起
——读王家新的《伦敦随笔》
主讲人:赵賈
49......[第三次课]诗歌让“不存在的天使”显现
——读臧棣的《菠菜》
主讲人:胡续冬
59......[第四次课]失陷的想象
——解读欧阳江河的《时装店》
主讲人:姜涛
76......[第五次课]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
——读翟永明的《潜水艇的悲伤》
主讲人:周瓒、曹疏影
98......[第六次课]笨拙之诗
——读吕德安的《解冻》
主讲人:胡少卿
113......[第七次课]精神的叙事
——读孙文波的《祖国之书,或其他》
主讲人:陈均
139......[第八次课]历史的反讽,或减法所不能删除的
——萧开愚的《为一帧遗照而作》 《安静,安静》解读
主讲人:刘复生、冷霜
175......[第九次课]领悟中的突围与飞翔,或被句群囚禁的巨兽之舞
——读西川的《致敬》
主讲人:郑闯琦、姜涛
205......[第十次课]“诗意”瓦解之后
——读韩东的《甲乙》
主讲人:张夏放
223......[第十一次课]在记忆与表象之间
——读柏桦的《琼斯敦》
主讲人:钱文亮
246......[第十二次课]尤利西斯的当代重写
——读张曙光的《尤利西斯》
主讲人:王璞
273......[第十三次课]一次穿越语言的陌生旅行
——读于坚的《啤酒瓶盖》
主讲人:张雅秋
292......[第十四次课]打开禁地的方式
——读陈东东的《解禁书》
主讲人:程凯
323......[第十五次课]九十年代诗歌关键词(讨论)
主讲人:胡续冬、钱文亮、姜涛、刘复生
· · · · · · (收起)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试读 · · · · · ·
一 2001年9月到12月,我在学校为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研究生组织了“近年诗歌选读”的课程。本书收集的,就是这次课的内容。中国现代诗的细读(或“导读”)这种性质的课,自80年代以来,北大中文系已有多位先生开设过。记得80年代中期,谢冕先生就开过“朦胧诗导读”,我还参加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此前后,孙玉石先生也有“中国现代诗导读”的课。孙先生的这一课程持续多年,选读的诗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新诗真的是那么丑陋,那么不堪入目吗?仔细想想,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位学生的描写,对于新诗的“信任”也还不愿意动摇。这点信任其实无关高深的理论,只由个人的见闻和经验来支持。即使是90年代的诗,它被有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它们中有许多曾给我安慰,让我感动,帮助我体验、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表达了在另外的文学样式中并不见得就很多的精神深度。而且我还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于诗,在诗中找到快乐。他们为了探索精神的提升和词语的表现力而孜孜不倦。这一切,就为新诗存在的价值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然而有力的证明。说真的,在当今这个信仰分裂、以时尚为消费目标的时代,这就足够;我们还能再要求些什么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解诗和“细读”活动,其基本点是借助具体的文本的解析,试图探索现代诗有异于传统诗歌的艺术构成,也试图重建诗歌文本和读者联系的新的途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不会比一个孩子跑得更远

讨论是一种接近真理的方式
> 更多书评 15篇
-
王不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2014-12-23 20:17 1人喜欢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代诗歌对诗歌写作的性质所做的调整。现代诗歌,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现代诗歌,它们写作的目的不是要最终在诗歌中呈示某种明确的思想、主题、观念、意义,也就是说,现代诗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读者进行感情或思想上的启蒙,甚至更糟糕的,以某种身份优势(如古典诗人的典型身份:预言家,先知,导师,先行者,真理的使者)对读者进行说教。这不是说,现代诗歌刻意回避对意义或真理的探索,而是说,现代诗歌意识到了这种探索在现代世界所遭遇的复杂情形。由于有这种自我意识,现代诗歌在探索意义或真理的时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而是如保罗·克利所说的,现代诗歌想把诗歌的思维过程也放进一首诗最终的审美形态。古典诗歌,特别是在西方,它的最大的艺术心愿是达到一种情感的结晶,至于过程是怎样的?读者不必操心。而在现代社会里,这样的阅读契约,(当然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契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彻底的颠覆。没有一个诗人敢声言他的写作是建立在比读者更优越的基础之上的。即便有个别诗人宣称自己是天才,也不会有读者认真看待这种自白中的身份优势;至少,在现代的阅读契约中,读者有绝对的主动权拒绝作者的优势地位。……理由呢?当然和我们所处的怀疑的时代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在现代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读者对作者在此类问题上的怀疑,并不是由于读者比作者想得更深远(写作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就是作者永远要比读者先进入体验),而是由于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作者。这一点,在诗歌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每个诗歌的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诗人;或者,他干脆就是一个诗人。 这样的阅读契约,对诗歌写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诗人为了保持想象力的敏锐和犀利,不得不大胆创新。而正是这种对创新和特异的追求,使得诗人和读者经常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之中。有时,这种竞争关系甚至相当激烈,演化成一种复杂的敌意,以至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会称诗歌的读者是“你,虚伪的读者”。(2-3页)
回应 2014-12-23 20:17 -
新诗真的是那么丑陋,那么不堪入目吗?仔细想想,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位学生的描写,对于新诗的“信任”也还不愿意动摇。这点信任其实无关高深的理论,只由个人的见闻和经验来支持。即使是90年代的诗,它被有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它们中有许多曾给我安慰,让我感动,帮助我体验、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表达了在另外的文学样式中并不见得就很多的精神深度。而且我还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于诗,在诗中找到...
2014-11-20 14:41 1人喜欢
新诗真的是那么丑陋,那么不堪入目吗?仔细想想,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位学生的描写,对于新诗的“信任”也还不愿意动摇。这点信任其实无关高深的理论,只由个人的见闻和经验来支持。即使是90年代的诗,它被有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它们中有许多曾给我安慰,让我感动,帮助我体验、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表达了在另外的文学样式中并不见得就很多的精神深度。而且我还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于诗,在诗中找到快乐。他们为了探索精神的提升和词语的表现力而孜孜不倦。这一切,就为新诗存在的价值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然而有力的证明。说真的,在当今这个信仰分裂、以时尚为消费目标的时代,这就足够;我们还能再要求些什么呢? 引自第12页 回应 2014-11-20 14:41 -
泊南(●—●) (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尤利西斯》 这是个譬喻问题。当一只破旧的木船 拼贴起风景和全部意义,椋鸟大批大批地 从寒冷的桅杆上空掠过,浪涛的声音 像抽水马桶哗哗地响着,使一整个上午 萎缩成一张白纸。有时,它像一个词 从遥远的海岸线显现,并逐渐接近我们 使黄昏的面影模糊而陌生 你无法揣度它们,有时它们被时间榨干 或融入整部历史。而我们的全部问题在于 我们能否重新翻回那一页 或从一片枯萎的玫瑰花瓣,重新 聚拢香气,追回美好的时日 我想像...2014-12-30 23:25
《尤利西斯》 这是个譬喻问题。当一只破旧的木船 拼贴起风景和全部意义,椋鸟大批大批地 从寒冷的桅杆上空掠过,浪涛的声音 像抽水马桶哗哗地响着,使一整个上午 萎缩成一张白纸。有时,它像一个词 从遥远的海岸线显现,并逐渐接近我们 使黄昏的面影模糊而陌生 你无法揣度它们,有时它们被时间榨干 或融入整部历史。而我们的全部问题在于 我们能否重新翻回那一页 或从一片枯萎的玫瑰花瓣,重新 聚拢香气,追回美好的时日 我想像着老年的荷马,或詹姆士.乔伊斯 在词语的岛屿和激流间穿行寻找着巨人的城堡 是否听到塞壬的歌声?午夜我们走过 黑暗而肮脏的街道,从树叶和软体动物的 空隙,一支流行歌曲,燃亮 我们黯淡的生活,像生日蛋糕的蜡烛 我们的恐惧来自我们自己,最终我们将从情 人回到妻子 冰冷而贞洁,那带有道德气味的历史 引自 尤利西斯的当代重写---读张曙光的《尤利西斯》 回应 2014-12-30 23:25
-
王不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2014-12-23 20:17 1人喜欢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代诗歌对诗歌写作的性质所做的调整。现代诗歌,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现代诗歌,它们写作的目的不是要最终在诗歌中呈示某种明确的思想、主题、观念、意义,也就是说,现代诗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读者进行感情或思想上的启蒙,甚至更糟糕的,以某种身份优势(如古典诗人的典型身份:预言家,先知,导师,先行者,真理的使者)对读者进行说教。这不是说,现代诗歌刻意回避对意义或真理的探索,而是说,现代诗歌意识到了这种探索在现代世界所遭遇的复杂情形。由于有这种自我意识,现代诗歌在探索意义或真理的时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而是如保罗·克利所说的,现代诗歌想把诗歌的思维过程也放进一首诗最终的审美形态。古典诗歌,特别是在西方,它的最大的艺术心愿是达到一种情感的结晶,至于过程是怎样的?读者不必操心。而在现代社会里,这样的阅读契约,(当然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契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彻底的颠覆。没有一个诗人敢声言他的写作是建立在比读者更优越的基础之上的。即便有个别诗人宣称自己是天才,也不会有读者认真看待这种自白中的身份优势;至少,在现代的阅读契约中,读者有绝对的主动权拒绝作者的优势地位。……理由呢?当然和我们所处的怀疑的时代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在现代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读者对作者在此类问题上的怀疑,并不是由于读者比作者想得更深远(写作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就是作者永远要比读者先进入体验),而是由于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作者。这一点,在诗歌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每个诗歌的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诗人;或者,他干脆就是一个诗人。 这样的阅读契约,对诗歌写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诗人为了保持想象力的敏锐和犀利,不得不大胆创新。而正是这种对创新和特异的追求,使得诗人和读者经常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之中。有时,这种竞争关系甚至相当激烈,演化成一种复杂的敌意,以至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会称诗歌的读者是“你,虚伪的读者”。(2-3页)
回应 2014-12-23 20:17 -
新诗真的是那么丑陋,那么不堪入目吗?仔细想想,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位学生的描写,对于新诗的“信任”也还不愿意动摇。这点信任其实无关高深的理论,只由个人的见闻和经验来支持。即使是90年代的诗,它被有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它们中有许多曾给我安慰,让我感动,帮助我体验、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表达了在另外的文学样式中并不见得就很多的精神深度。而且我还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于诗,在诗中找到...
2014-11-20 14:41 1人喜欢
新诗真的是那么丑陋,那么不堪入目吗?仔细想想,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位学生的描写,对于新诗的“信任”也还不愿意动摇。这点信任其实无关高深的理论,只由个人的见闻和经验来支持。即使是90年代的诗,它被有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它们中有许多曾给我安慰,让我感动,帮助我体验、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表达了在另外的文学样式中并不见得就很多的精神深度。而且我还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于诗,在诗中找到快乐。他们为了探索精神的提升和词语的表现力而孜孜不倦。这一切,就为新诗存在的价值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然而有力的证明。说真的,在当今这个信仰分裂、以时尚为消费目标的时代,这就足够;我们还能再要求些什么呢? 引自第12页 回应 2014-11-20 14:41 -
9点上班时 我准备好咖啡和笔墨 再探头看看远处打来 第几个风球 有用或无用时 我的潜水艇都在值班 铅灰的身体 躲在风平的浅水塘 开头我想这样写: 如今战争已不太来到 如今诅咒?也换了方式 当我监听 能听见 碎银子哗哗流动的声音 鲜红的海鲜 仍使我倾心 艰难世事中 它愈发通红 我们吃它 掌握信息的手在穿梭 当我开始写 我看见 可爱的鱼 包围了造船厂 国有企业的烂账 以及 邻国经济的萧瑟 还有 小姐们趋时的妆容 这些不稳...
2014-11-20 16:37
9点上班时 我准备好咖啡和笔墨 再探头看看远处打来 第几个风球 有用或无用时 我的潜水艇都在值班 铅灰的身体 躲在风平的浅水塘 开头我想这样写: 如今战争已不太来到 如今诅咒?也换了方式 当我监听 能听见 碎银子哗哗流动的声音 鲜红的海鲜 仍使我倾心 艰难世事中 它愈发通红 我们吃它 掌握信息的手在穿梭 当我开始写 我看见 可爱的鱼 包围了造船厂 国有企业的烂账 以及 邻国经济的萧瑟 还有 小姐们趋时的妆容 这些不稳定的收据 包围了 我的浅水塘 于是我这样写道: 还是看看 我的潜水艇 最新在何处下水 在谁的血管里泊靠 追星族,酷族,迪厅里的重金属 分析了写作的潜望镜 酒精,营养,高热量 好像介词,代词,感叹词 锁住我的皮肤成分 潜水艇 它要一直潜到海底 紧急 但又无用地下潜 再没有一个口令可以支使它 从前我写过 现在还这样写: 都如此不适宜了 你还在造你的潜水艇 它是战争的纪念碑 它是战争的坟墓 它将长眠海底 但它又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 适宜幽闭的心境 正如你所看到的 现在 我已造好潜水艇 可是 水在哪儿 水在世界上拍打 现在 我必须造水 为每一件事物的悲伤 制造它不可多得的完美 引自 潜水艇的悲伤 回应 2014-11-20 16:37
-
泊南(●—●) (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尤利西斯》 这是个譬喻问题。当一只破旧的木船 拼贴起风景和全部意义,椋鸟大批大批地 从寒冷的桅杆上空掠过,浪涛的声音 像抽水马桶哗哗地响着,使一整个上午 萎缩成一张白纸。有时,它像一个词 从遥远的海岸线显现,并逐渐接近我们 使黄昏的面影模糊而陌生 你无法揣度它们,有时它们被时间榨干 或融入整部历史。而我们的全部问题在于 我们能否重新翻回那一页 或从一片枯萎的玫瑰花瓣,重新 聚拢香气,追回美好的时日 我想像...2014-12-30 23:25
《尤利西斯》 这是个譬喻问题。当一只破旧的木船 拼贴起风景和全部意义,椋鸟大批大批地 从寒冷的桅杆上空掠过,浪涛的声音 像抽水马桶哗哗地响着,使一整个上午 萎缩成一张白纸。有时,它像一个词 从遥远的海岸线显现,并逐渐接近我们 使黄昏的面影模糊而陌生 你无法揣度它们,有时它们被时间榨干 或融入整部历史。而我们的全部问题在于 我们能否重新翻回那一页 或从一片枯萎的玫瑰花瓣,重新 聚拢香气,追回美好的时日 我想像着老年的荷马,或詹姆士.乔伊斯 在词语的岛屿和激流间穿行寻找着巨人的城堡 是否听到塞壬的歌声?午夜我们走过 黑暗而肮脏的街道,从树叶和软体动物的 空隙,一支流行歌曲,燃亮 我们黯淡的生活,像生日蛋糕的蜡烛 我们的恐惧来自我们自己,最终我们将从情 人回到妻子 冰冷而贞洁,那带有道德气味的历史 引自 尤利西斯的当代重写---读张曙光的《尤利西斯》 回应 2014-12-30 23:25 -
王不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2014-12-23 20:17 1人喜欢
臧棣: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现代绘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现代绘画在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把绘画的过程也带进了画面,这样,绘画最终的审美效果也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差不多同时期,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也说过,人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经常会感到的困惑是,不知道是该关注创作本身呢,还是该关注创作的审美效果。…… 现代诗歌所以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难懂,感到晦涩难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考虑到现代诗歌对诗歌写作的性质所做的调整。现代诗歌,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现代诗歌,它们写作的目的不是要最终在诗歌中呈示某种明确的思想、主题、观念、意义,也就是说,现代诗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读者进行感情或思想上的启蒙,甚至更糟糕的,以某种身份优势(如古典诗人的典型身份:预言家,先知,导师,先行者,真理的使者)对读者进行说教。这不是说,现代诗歌刻意回避对意义或真理的探索,而是说,现代诗歌意识到了这种探索在现代世界所遭遇的复杂情形。由于有这种自我意识,现代诗歌在探索意义或真理的时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而是如保罗·克利所说的,现代诗歌想把诗歌的思维过程也放进一首诗最终的审美形态。古典诗歌,特别是在西方,它的最大的艺术心愿是达到一种情感的结晶,至于过程是怎样的?读者不必操心。而在现代社会里,这样的阅读契约,(当然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契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彻底的颠覆。没有一个诗人敢声言他的写作是建立在比读者更优越的基础之上的。即便有个别诗人宣称自己是天才,也不会有读者认真看待这种自白中的身份优势;至少,在现代的阅读契约中,读者有绝对的主动权拒绝作者的优势地位。……理由呢?当然和我们所处的怀疑的时代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在现代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读者对作者在此类问题上的怀疑,并不是由于读者比作者想得更深远(写作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就是作者永远要比读者先进入体验),而是由于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作者。这一点,在诗歌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每个诗歌的读者,都是一个潜在的诗人;或者,他干脆就是一个诗人。 这样的阅读契约,对诗歌写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诗人为了保持想象力的敏锐和犀利,不得不大胆创新。而正是这种对创新和特异的追求,使得诗人和读者经常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之中。有时,这种竞争关系甚至相当激烈,演化成一种复杂的敌意,以至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会称诗歌的读者是“你,虚伪的读者”。(2-3页)
回应 2014-12-23 20:17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毕业后的读书清单 (杜扬Seatory)
- 八月之光+豆瓣书店 |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萤火虫小花)
- 学人文丛—洪子诚 (白露@思勉)
- 阅读小说、阅读诗歌——文本细读批评方法 (fanneyfl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8-10-13
选了好些我不会想读第二遍的诗,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细读,历史感和理论感很重…不够洁净。像韩东那么日常的诗人也硬选了首《甲乙》,我还是去读伊格尔顿吧((
0 有用 雪深蓝 2016-02-09
很适合对新诗感兴趣却不得要领的同学,整本书照着新批评的细读路子来,分析细致精到。
1 有用 陆沉 2015-05-06
有些过于琐碎,这让我意识到新诗研究是个感性派加技术流的工作,其他领域大概也是如此,而我现在要做侦探,哎。。
3 有用 我全都要 2014-12-10
为什么起了个这么中小学教辅的名字
5 有用 花景 2015-06-06
有争论,有辨析,解读很细致,非常好;“经验读者”和“普通读者”就是不一样,余生好好读诗,争取变成“经验读者”
0 有用 龙孟 2021-01-08
内部意义上的细读和讨论……有一部录音丢失比较可惜。
0 有用 空心云 2021-01-06
不错。但有一种感觉,怎么说呢,形式性大于灵性,一些诗的素质,可能大家不好谈论,也可能大家羞于谈论;研究主潮和社会主潮就那样
0 有用 冬青木 2020-12-30
读了一二三四五、十、十三,留《潜水艇的悲伤》
0 有用 愈思长林 2020-12-28
越读这本书,对新诗越空无
0 有用 秋可洛夫斯基 2020-12-13
前后断断续续的读了四,五年的一本书,非常的艰辛,痛并快乐着。不过多年以后我仍然愿意重新看这些关于生存和死亡的诗歌,九十年代的诗歌部分发展的挺好的,也很喜欢北大课堂的讨论氛围,有时让我足以感觉中国只有两个文学院:一个是北大文学院,一个是其他文学院。“一个理想的解读者应该是对诗歌有比较高的专业敏感、专业训练,甚至对语言学、心理学都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对诗歌历史、当下的诗歌序列相当了解。”(钱文亮... 前后断断续续的读了四,五年的一本书,非常的艰辛,痛并快乐着。不过多年以后我仍然愿意重新看这些关于生存和死亡的诗歌,九十年代的诗歌部分发展的挺好的,也很喜欢北大课堂的讨论氛围,有时让我足以感觉中国只有两个文学院:一个是北大文学院,一个是其他文学院。“一个理想的解读者应该是对诗歌有比较高的专业敏感、专业训练,甚至对语言学、心理学都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对诗歌历史、当下的诗歌序列相当了解。”(钱文亮)其实这些也都是对本书或者想要入文学的门的理想读者的要求。过去读书读不懂都会怪自己,现在读不懂的人喜欢怪书,也挺好笑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