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作者简介 · · · · · ·
邓康延,生长于西安,后到深圳,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曾出版《常常感动》、《老照片 新观察》、《一杯江河》等著作。50岁相遇民国老课本,出版《老课本,新阅读》一书,并主编《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去年出版《先生》一书,重现民国大先生们的绝代风采。近期又拍摄有《选择》、《民间》等纪录片。
目录 · · · · · ·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 · · · · · (更多)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02 呵护童年_40
03 课堂风暴_52
04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_6
05 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_80
06 学在民间_105
07 断裂的天梯_115
08 乡村职业教育_127
09 大学大学_133
10 在路上_146
下辑 醒言
杨东平: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 _163
孙云晓: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_185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余世存:真诚的丧失是最可怕的_231
周孝正:校长首先得是教育家,不能是政客_238
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熊丙奇: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_261
附录一 课堂实录:鸦片战争的影响 魏勇_272
附录二 课堂实录:如何给《南方周末》评论版投稿 郭初阳_286
附录三 如何跟孩子谈战争 蔡朝阳_303
附录四 沙粒的态度 张良_309
后记一 想象一个孩子的未来 况冶_313
后记二 让改变悄悄发生 梁罗兴_3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去,又不愿意做农民,就成了游民,这是更大的危险。 有的就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因为他受的教育使他绝不能回到农村去种地,于是,一部分人就有可能进入黑社会群体。所以,今天这种教育的后果就使学生们一部分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部分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而更多书的人就是在混日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6页 -
盗火者:中国现在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吗? 张鸣:没有,而且离一流越来越远,我们这儿只有副部级大学中国大学连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这最基本的三个指标都没有,怎么世界一流?师生连基本的学术讨论的自由都没有,怎么世界一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盗火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盗火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 更多书评 34篇
-
邓若虚 (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
以前的教材,以前的大学 由于我一直关注和研究自废除科举制度以来的中国语文教材,因此对以 1949 年作为分水岭的百年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情形、出版状况、理念差异等诸方面的变迁,并不陌生。1949 年前,教材的编写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大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世界书局、北新书局等争相延请诸如蔡元培、张元济、陆费逵、舒新城、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傅葆琛、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2018-09-13 00:56:43 7人喜欢
以前的教材,以前的大学
由于我一直关注和研究自废除科举制度以来的中国语文教材,因此对以 1949 年作为分水岭的百年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情形、出版状况、理念差异等诸方面的变迁,并不陌生。1949 年前,教材的编写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大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世界书局、北新书局等争相延请诸如蔡元培、张元济、陆费逵、舒新城、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傅葆琛、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赵景深、姜亮夫、蒋伯潜、蒋维乔、庄因等名家编纂教材,其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由于大学是自行招考,故不需要全国统一教材,因此,教材的编辑出版充满活力,老师甚至学生成为教材是否畅销的终极裁判。
话剧《蒋公的面子》导演吕效平认为,跟今天的大学相比,民国时期大学的政治化还没那么严重。“国共战争打成那样,在民国科学院选举的时候,仍然把一些著名的左派人士,像马寅初、郭沫若,都选为科学院院士,你要问蒋介石,他们能当院士吗?蒋介石一定说,他们不可以当院士。但是,他操控不了,他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今天的情况是,权力占满了一切资源。中科院院士张泽提出一个例证:“我过去在北京市市属的一所高校里,有一个副处长的位置,涉及一些资源的采购和分配。我奇怪地看到,这么一个位置,竞有三个博导去申请。这就是典型的行政化的结果,你把教授们遥上这条路了,对学问、对是非根本不在乎,只管利害。
教育即解放
崔其升说:“世界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有过注解——教育即解放。我特别欣赏这句话。教育就是要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老师首先解放了,才有学生的后续发展。”
哪些玩具不是好玩具?
孙云晓:有些玩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比如芭比娃娃就不是好玩具。我写过《拯救男孩,拯救女孩》这本书,里面谈到女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她的自信心会下降,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好感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芭比娃娃给她提供了女性的标准形象,你看芭比娃娃什么特点呢?特别性感,腿特别长,乳房特别突出。实际上,人腿不可能这么长的,于是,女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她希望这样,而自己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玩具实际上对女孩是一种误导。
孩子应该读什么?
陈丹青:我主张给稍小一点儿的孩子看最易懂的东西,外国的(安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都挺好。如果要读比较艰深的、复杂的、有哲理的,等孩子到高中和大学时可以让他自己去选择。
推动教育改革,以及谋取利益
钱理群:想真正推动教育改革的大有人在,个别官员也有理想主义但整体而言,就是谋取利益。为什么越是重点学校,教育改革搞得越厉害,说白了就是在暗地里收钱,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绝大部分教师,也能分得一杯羹,包括补课之类的。像马小平这样的教师要面对多种压力,可谓寸步难行。第一要面对行政部门的压力,第二要面对同行老师的压力。因为你是异端嘛,他们本来可以安心赚钱,被你这么一弄,很尬就非常讨厌你。真正想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这波人,正处在一种被重重的境况之中。
盗火者: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办重点学校?
杨东平:因为义务教育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办的,是一种保障型教育,就像政府要设立低保、社保、医保,都是一种保障措施。它的动机不在于选拔优秀,而在于保障每个人能够享受起码的基础教育。它必须符合三个基本价值:第一是免费,因为你要收费的话,很多穷人就上不起学了;第二是免试,不是说你聪明才能上学,每个人都必须上;第三是就近入学,避免因为学校太远,小孩上不了学。所以,义务教育是一个保障型的教育。
盗火者:对于快要上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面临很多选择,选择多了就会眼花缭乱,您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现在大家拼命往名牌学校挤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名牌中学,因为名牌中学往往竞争更激烈,学习负担更重。所以我的孩子在小学、中学都没有上过重点,是他自己不愿意到重点中学去受罪。此外,对那些擅长动手的孩子,可能更适合选择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学校。现在中国出现的问题是,职高很不景气,这是很不正常的,国家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有更多的投入。有一年我听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讲课,他说深圳有一年经测算需要20万职业技术工人,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超过 20 万,但很多人企业用不上,因为他们没受过职业教育。实际上,中国的发展,一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而且一定要让这些专业技术工人有体面的收入,否则中国的产品质量永远上不去。你看美国、德国、日本,它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多。
盗火者:您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钱理群:我的标准有三条。第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成长,自己也快乐。这和追求名利不一样,追名逐利就必然要跟着体制走。第二,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有独立思想也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三条很简单,他必须是爱读书的人。所谓中学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学生去读书写作,这就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全部。而马小平几乎完美地做到了这三点,他是真正的语文教师。但是,这样的教师必然有问题,他不追求名利,又有独立思想,他就必然不那么听话,必然不太容易被体制所接受,本来这三点是一个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在现在的体制下很难做到。
盗火者:民国人和今天人的精神气质,有什么显著不同?
陈丹青:中国人现在的毛病民国时都有,而且一塌糊涂。我并不认为民国人就比今天人的道德水准高,但放到教育领域来看,民国的校长教投和学生,为什么我们今天还会怀念?因为他们很单纯,政治还没景了他们,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不受政府和党派影响。蔡元培是国民党的元老,但他可以拒绝北洋政府的很多措施,北洋政府拿他没有办法,还要重用他。说得夸张一点,整个民国时期教育圈的人,无论师生、官员都是自由的、认真的,他要做什么事,真的会去做。今天有哪个校长敢完全不理会政府怎么想,就径直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哪个学生站起来对校长说“你是错的,你应该下台”?民国时经常发生驱逐校长驱逐教授的事情,虽然有点过激,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但不管怎样,那时候的学生是有主见的、有行动力的,而且是有影响力的。五四就是一个例子,“一·二九”也是一个例子,共产党就是从这些学生里走出来的。
盗火者:教育体制改革应该从哪里做起?
余世存:最终还是要靠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上有良知的人一起来做现在这种教育腐败,不仅是制度性的腐败,也是全社会性的。如果真的想打破这个铁板的话,就是谁意识到这一点,谁就从自身做起,互相抱成团来做,像郭初阳、魏勇他们的尝试,我觉得就蛮好的。社会学上有个三分之一定律。任何一件事,如果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在从事反对它的实践,那么这个规律就会被打破。但现在做这件事的远远没有三分之,我们需要更多人来斩断腐败的链条,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
盗火者:您觉得教育体制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哪里?
张鸣:教育改革,喊了很多年,已经怨声载道,不光是民众不满意,连官员都不太满意。为什么改不好、改不了,主要原因就是它会触动一个利益格局。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化、官僚化的体系它对于这些利益集团来说是最好的。比如说,可以垄断教材,包括教材辅导书等,背后都存在巨大的利益。
走红的《公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虽然哈佛公开课《公正》在互联网上有数以千万的点击,但桑德尔教授大概没料到自己今年的中国之行会遭遇如乐坛巨星演唱会般的豪华阵仗。近年来走红的西方大学公开课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不仅仅是国外名师的教学风采,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自己课堂的沉闷与无趣。
回应 2018-09-13 00:56:43 -
有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去,又不愿意做农民,就成了游民,这是更大的危险。 有的就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因为他受的教育使他绝不能回到农村去种地,于是,一部分人就有可能进入黑社会群体。所以,今天这种教育的后果就使学生们一部分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部分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而更多书的人就是在混日子。
2015-01-29 20:49:09 3人喜欢
-
-
Mr.二月 (二月读书会主理人,资深韭菜一名)
语文课本中的“事实”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符合历史真相的故事的确太多: 比如华盛顿其实没砍过他家门口的樱桃树,他住的地方根本就无法种植樱桃树。贝多芬没在一个美丽的月夜为盲人女孩弹过月光曲,“月光”这个名字也是后人取的,实际上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用来追求自己学生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考试只考了1分的故事,这个倒是真的,根据爱因斯坦档案馆的资料,当年他读书时,算数和代数的确只考了一分,但按照当时的瑞士分数系...2020-07-31 22:22:39
语文课本中的“事实”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符合历史真相的故事的确太多:
比如华盛顿其实没砍过他家门口的樱桃树,他住的地方根本就无法种植樱桃树。贝多芬没在一个美丽的月夜为盲人女孩弹过月光曲,“月光”这个名字也是后人取的,实际上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用来追求自己学生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考试只考了1分的故事,这个倒是真的,根据爱因斯坦档案馆的资料,当年他读书时,算数和代数的确只考了一分,但按照当时的瑞士分数系统:1分是满分,4分是及格,6分是最差。所以不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只考了1分,却没阻挡他成为天才”,而是“因为爱因斯坦是个天才,所以他考了1分。” 拿破仑一直被英国人叫“小个子科西嘉人”,不少人以为他才一米五,但其实他身高5英尺7英寸,大约为1.70米,根据历史学家估计,18世纪法国人平均身高才1.67米左右,拿破仑实在谈不上矮。
回应 2020-07-31 22:22:39 -
“乐于且善于表达”,别说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对中国的成年人来说也是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鼓励人当哑巴,是保持沉默的文化,这会让很多人的权利受损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救助。从我们的成语及习俗里,可以看出那种否定与抑制表达的一贯情形。对年轻人,我们常说“童言无忌”,这说明对言论自由的忌讳已是成人社会从古至今心照不宣的规训;对成年人,我们常说“言多必失”,仿佛稍微敢说...
2018-05-24 20:20:22
“乐于且善于表达”,别说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对中国的成年人来说也是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鼓励人当哑巴,是保持沉默的文化,这会让很多人的权利受损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救助。从我们的成语及习俗里,可以看出那种否定与抑制表达的一贯情形。对年轻人,我们常说“童言无忌”,这说明对言论自由的忌讳已是成人社会从古至今心照不宣的规训;对成年人,我们常说“言多必失”,仿佛稍微敢说几句话的成年人都开了一家祸事工厂。至于那些不成熟的意见,你也不敢表达出来,否则,“满壶水全不响,半壶水响叮当”的批评便会接踵而至。至此,你开始学会了“沉默是金”。恭喜你,终于成为这个对自由言说进行围追堵截的社会所教导出来的合格顺民了。
回应 2018-05-24 20:20:22
-
盗火者:您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那段发言在网上传播很广,您真的觉得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彻底堕落了吗? 钱理群:这是我的一种文学概括。我认为,大批量的制造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你辛苦培养的思想尖子,经过大学的深加工之后,会迎合体制、利用体制,而且很有效果。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我们现在不可思议的公务员热。你会发现,公务员中受到重用的常是这种人。比较粗拙的利己主义者,是会被淘汰的,...
2021-01-18 20:01:53
盗火者:您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那段发言在网上传播很广,您真的觉得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彻底堕落了吗? 钱理群:这是我的一种文学概括。我认为,大批量的制造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你辛苦培养的思想尖子,经过大学的深加工之后,会迎合体制、利用体制,而且很有效果。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我们现在不可思议的公务员热。你会发现,公务员中受到重用的常是这种人。比较粗拙的利己主义者,是会被淘汰的,任何体制都不会用这种人,因为比较笨,且手段恶劣。但是那种办事效率高又能领会领导意图的人,如果掌握权力是很危险的,比贪污腐败更可怕。但如果你反过来替这些学生想的话,又是可以理解的。马小平说,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是一种缺失意义的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想、一种信仰。当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时候他唯一的驱动力就是利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种教育从不给学生提供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习惯要做这样的人。我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比如说,北大的团委,是不希望我公开演讲的。他也不是禁止我演讲,却总找各种理由不让我讲。党委反倒不管,那你团委是什么目的呢?他也不是不知道我演讲的意义,更知道学生欢迎我演讲。但有一点,万一我演讲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他的仕途。他甚至知道我不太可能会出问题,但是他考虑到他的利益,权衡利弊后,仍然不让我讲。 引自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回应 2021-01-18 20:01:53 -
我一说走,上海大学的党委书记、副校长就觉得面上很挂不住,不愿意放,谈了几次谈不下来,我还是要走。最后他们没办法了,使出了杀手锏,找到钱伟长,上海大学的校长,说我们劝不下来了,只能让老爷子劝你。这样我就跟钱伟长谈过一次,那年他八十多岁,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都是肺腑之言。第一,他说你要吸取我1957年的教训,不要搞得自己20年无法正常工作。我们都知道钱伟长1957年划为右派,代价是20年无法...
2021-01-17 22:21:25
我一说走,上海大学的党委书记、副校长就觉得面上很挂不住,不愿意放,谈了几次谈不下来,我还是要走。最后他们没办法了,使出了杀手锏,找到钱伟长,上海大学的校长,说我们劝不下来了,只能让老爷子劝你。这样我就跟钱伟长谈过一次,那年他八十多岁,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都是肺腑之言。第一,他说你要吸取我1957年的教训,不要搞得自己20年无法正常工作。我们都知道钱伟长1957年划为右派,代价是20年无法正常工作。第二,只要我在这个学校,有风浪我还能保护你,你到其他学校去,他们现在说得花好桃好,一旦有事,他们能保护你吗?我在,我就能保护你,他们不敢。第三,我这个办大学的理念,有多少人能理解?教育部长理解吗?复旦大学的校长理解吗?他们见过真正的大学吗?你算是理解我的,知道我办这个大学的苦心,连你都要走,这个大学交给谁办? 引自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真的要哭了
回应 2021-01-17 22:21:25 -
盗火者:对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跨越式发展,您怎么看? 周孝正: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为解决当时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决定扩大招生,扩招无非就是推迟就业嘛。本来你高中毕业想工作,先让你上大学吧,大学四年后你再念个研究生吧,现在研究生都一百多万了,无非就是为了推迟就业高峰。就业高峰哪儿来的,当然是人口政策造成的。刚解放的时候你说人多是好事,生五个孩子的母亲叫英雄母亲,上主席台给你戴大红花,现在又...
2021-01-17 21:34:37
盗火者:对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跨越式发展,您怎么看? 周孝正: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为解决当时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决定扩大招生,扩招无非就是推迟就业嘛。本来你高中毕业想工作,先让你上大学吧,大学四年后你再念个研究生吧,现在研究生都一百多万了,无非就是为了推迟就业高峰。就业高峰哪儿来的,当然是人口政策造成的。刚解放的时候你说人多是好事,生五个孩子的母亲叫英雄母亲,上主席台给你戴大红花,现在又说人多是坏事。人口政策大起大落,就业也变得大起大落。老教育部长蒋南翔说宁缺毋滥,后来他退了,就给改了。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人没活干,很多活没人干。 引自 周孝正:校长首先得是教育家,不能是政客_238 回应 2021-01-17 21:34:37 -
论坛 · · · · · ·
这本书看样子已经被灭了 | 来自六姐的戏乐书 | 15 回应 | 2022-02-05 16:32:23 |
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和电子书资源 | 来自Nothing Else | 7 回应 | 2022-01-07 01:59:08 |
原书中这个视频哪里能看到? | 来自梨园一草 | 4 回应 | 2020-06-25 00:54:35 |
书评 | 来自少帅麦克斯、🍉🍉 | 2019-10-24 13:05:27 | |
南京先锋书店还有七八本 | 来自肉球君 | 1 回应 | 2019-09-20 11:48:32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遗书之憾 (奥兹的铁皮人)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盗火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斋生 2021-03-02 15:42:50
在末尾之前几度被他们的言辞和行动感动的想大哭一场,由于我看的是Pdf版所以还打算看完之后把它打印出来,结果在最后的最后突然发现他们说的都是空的、一样的、且绝无力改变的。 这本书之所以被禁不是因为它的言论会对社会产生多大冲击,而是因为不想让大众知道曾经灿烂过,他们做过什么以及即使现在也还有人战斗着。
3 有用 amandakwok 2015-05-13 14:14:20
如果不能离开,那就努力做一根划破黑暗的火柴
43 有用 邪恶小雨酱 2014-12-19 11:49:44
一说起天朝教育的问题,心中就不由地泛起阵阵苦涩。当年渴望思想、渴求知识的我,只因考试成绩差,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上进不爱学习的人,老师叹气、同学遗憾、家长责备……这本探讨中国教育的小书让我颇有感触,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教育早已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这样一本小书当然无法撼动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但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希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看到了一群在荒谬的现实中“带着镣... 一说起天朝教育的问题,心中就不由地泛起阵阵苦涩。当年渴望思想、渴求知识的我,只因考试成绩差,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上进不爱学习的人,老师叹气、同学遗憾、家长责备……这本探讨中国教育的小书让我颇有感触,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教育早已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这样一本小书当然无法撼动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但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希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看到了一群在荒谬的现实中“带着镣铐跳舞”开拓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展开)
1 有用 未下 2016-04-29 21:23:59
被当禁书,教育这么多年一直被骂,小树苗已经可以革命了。
61 有用 大眼狗 2015-02-16 11:38:57
教改和政改两位难兄难弟,相互反馈尖叫喧哗足以消解任何淡薄的改革期望。
0 有用 一颗大豆 2022-07-09 17:55:47
书还不让卖……所以就是听不得不同的声音。不见好转,只有越来越糟。这么糟糕的环境,恶性循环更严重
0 有用 huzama 2022-07-03 11:29:46
有些实话,也有些赘述,郭初阳有趣
1 有用 子月初六 2022-06-14 22:25:37
说到底,国家把教育看的功利了一些,一部分老师和专家又看的太理想化了
0 有用 TM 2022-06-13 19:02:16
适合快速看一眼下篇的访谈
0 有用 冬 2022-06-03 18:13:35
好一些的老师就不直接给你答案之类的死记了,而是给你看似公正自由的环境,但每次都会引导你抵达那个早已有了的答案。 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