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3000美金可以用来做什么?在北京五环外购买不足一平米的面积?入手一款限量版拉杆旅行箱?或者,完成一次长达6000英里的壮丽行走,踏遍美利坚20个城市、200余座著名建筑,在朝阳里大笑,最高点呐喊,暴雨里彷徨,重逢时雀跃,星空下冥想……沿着大地的褶皱独自前行。
85后青年建筑设计师,带你走遍美国,穿越繁华街道,阅读经典建筑,感受时代在北美大陆上留下的伟大印记。
当旅行变成一种生活状态,当日记成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更当建筑成为联系这两者的纽带时,这本《环美建筑日记》就有了它特殊的意义。景观中徜徉,建筑中行走,为读者,更为建筑师呈现了一段美国建筑的真实体验。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
对于建筑学子,旅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史伦的可赞之处,不仅在于54天横穿美国的经历,更在于之后两年的“反刍”。看建筑不能用镜头,要用心。
——张路峰,中国科学院...
(展开全部)
——张路峰,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2年元月是我第三次造访路易斯•康的萨尔科生物研究所,每每来此都被这近60年的建筑与地景所感动。此次造访结识了正在中庭广场写生的史伦,看其投入的神态应也是一位对康作品极为崇仰的建筑学子。2014年8月,史伦带着他两年来孜孜不倦整理出的美国的建筑旅行的资讯与心得,来到台北与我分享。年轻建筑学子不但敢于逐梦,也勇于实践,其对建筑的热情,令我感动。期待史伦的这本日记能对莘莘学子有所启发,鼓舞建筑学子们勇于逐梦。
——林志崧,台湾《建筑师》杂志 主编
史伦,生于1986年。建筑学硕士,供职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痴迷于行走、发现与记录。在美求学期间,用很少的花费进行了长达54天的环美建筑之旅,踏遍20个城市、200余座著名建筑,并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诸多友人。
“城市是个实在奇妙的混合物,以我们卑微的专业对待这个混合物时,只有理论知识和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哥们真是太谦虚了,你所说远远不够的那些方法论和视角,足以让大部分写作者一生都摸不到边界。未来的写作属于有门槛的这批观察者,:-P,更猛烈些吧!
……
最吸引我的还是 urban studies 领域的内容:城市如何以建筑为工具/介质/手段、从而帮助居民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于趣味。建筑与生活有缘,建筑师也因此与旅行有了难解之缘,精彩的旅行成就生活、兴趣、职业的一体,幸哉!
这种日记当资料汇编看可以,实际并没什么干货。穷游多了,人心容易有错觉,逃了当下,把远方的芝麻小事当成好上天的机缘。所以看完我明白了,他妈的赶紧赚钱啊!!!
总体来说是一本写给自己看的书。如果作为游记,对读者来说没什么新意,如果作为建筑随笔,内容又过于单薄。
对于建筑学专业以外的读者很不友好,比如说“吹拔”是不是可以画个图或者用脚注解释一下?好多专业术语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而且游记的部分也有很多拗口的地方…
一直想去圣迭戈看萨尔科的生物研究所,上次因为不知道错过了,现在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去了。
从建筑专业书籍角度看,平铺直叙的资料太多,深入分析梳理的不够,细节处缺少配图解说,看文字描述累。从旅行的角度来讲,有亮点的感触有若干,整体启发性不够。从文字来看,读到过于直白的地方真觉得不足以成书。不过,作为简版指南,或游后回顾,大体合格。
几年前去美国做了一次穿越东西的旅行,所以对此书感兴趣。可是买来就闲置了,直到这个周末两天看完了。说实话,用文字把一栋建筑理性的描述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本专业的人,常常在阅读描述建筑的文字的时候都觉得不知所云,不知道非专业的人的阅读体验会怎样了。不过好在作者的文字功底还不错,虽然不能完全读懂,还是能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那些建筑。更让人共鸣的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温暖、感动、孤独、恐... 几年前去美国做了一次穿越东西的旅行,所以对此书感兴趣。可是买来就闲置了,直到这个周末两天看完了。说实话,用文字把一栋建筑理性的描述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本专业的人,常常在阅读描述建筑的文字的时候都觉得不知所云,不知道非专业的人的阅读体验会怎样了。不过好在作者的文字功底还不错,虽然不能完全读懂,还是能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那些建筑。更让人共鸣的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温暖、感动、孤独、恐惧、兴奋各种情绪并存,佩服作者的勇气。 (展开)
> 更多短评 54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2篇
> 28人在读
> 179人读过
> 366人想读
订阅关于环美建筑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杜修琪 2015-01-02 23:33:12
“城市是个实在奇妙的混合物,以我们卑微的专业对待这个混合物时,只有理论知识和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哥们真是太谦虚了,你所说远远不够的那些方法论和视角,足以让大部分写作者一生都摸不到边界。未来的写作属于有门槛的这批观察者,:-P,更猛烈些吧!
0 有用 何足 2015-11-08 10:50:58
……
0 有用 Raindog 2015-07-08 12:00:40
最吸引我的还是 urban studies 领域的内容:城市如何以建筑为工具/介质/手段、从而帮助居民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0 有用 子攸 2015-06-08 01:07:19
生活于趣味。建筑与生活有缘,建筑师也因此与旅行有了难解之缘,精彩的旅行成就生活、兴趣、职业的一体,幸哉!
5 有用 韵子 2016-05-14 00:23:47
这种日记当资料汇编看可以,实际并没什么干货。穷游多了,人心容易有错觉,逃了当下,把远方的芝麻小事当成好上天的机缘。所以看完我明白了,他妈的赶紧赚钱啊!!!
0 有用 鯵 2023-12-10 22:11:17 湖北
总体来说是一本写给自己看的书。如果作为游记,对读者来说没什么新意,如果作为建筑随笔,内容又过于单薄。
0 有用 A Coffeeholic. 2023-07-07 15:16:24 甘肃
对于建筑学专业以外的读者很不友好,比如说“吹拔”是不是可以画个图或者用脚注解释一下?好多专业术语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而且游记的部分也有很多拗口的地方…
0 有用 美味关系 2021-09-10 14:54:46
一直想去圣迭戈看萨尔科的生物研究所,上次因为不知道错过了,现在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去了。
0 有用 安得其所 2021-09-10 14:41:24
从建筑专业书籍角度看,平铺直叙的资料太多,深入分析梳理的不够,细节处缺少配图解说,看文字描述累。从旅行的角度来讲,有亮点的感触有若干,整体启发性不够。从文字来看,读到过于直白的地方真觉得不足以成书。不过,作为简版指南,或游后回顾,大体合格。
0 有用 鲜儿 2021-06-07 22:21:39
几年前去美国做了一次穿越东西的旅行,所以对此书感兴趣。可是买来就闲置了,直到这个周末两天看完了。说实话,用文字把一栋建筑理性的描述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本专业的人,常常在阅读描述建筑的文字的时候都觉得不知所云,不知道非专业的人的阅读体验会怎样了。不过好在作者的文字功底还不错,虽然不能完全读懂,还是能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那些建筑。更让人共鸣的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温暖、感动、孤独、恐... 几年前去美国做了一次穿越东西的旅行,所以对此书感兴趣。可是买来就闲置了,直到这个周末两天看完了。说实话,用文字把一栋建筑理性的描述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本专业的人,常常在阅读描述建筑的文字的时候都觉得不知所云,不知道非专业的人的阅读体验会怎样了。不过好在作者的文字功底还不错,虽然不能完全读懂,还是能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那些建筑。更让人共鸣的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温暖、感动、孤独、恐惧、兴奋各种情绪并存,佩服作者的勇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