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译者: 周佩琼
出版年: 2015-9
页数: 248
定价: 49
装帧: 精装
丛书: 远行译丛
ISBN: 9787532154296
内容简介 · · · · · ·
一位法国记者隐居原始森林的人生思考
在西伯利亚森林里,神秘的贝加尔湖畔,只有熊在小木屋的四周出没,本书作者在那里寻找心灵的自由与宁静,陪伴他的只有书籍、伏特加与雪茄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获奖作品
当代版《瓦尔登湖》
美国《国家地理》最佳秋季读物
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好书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 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作者简介 · · · · · ·
西尔万•泰松(1972- ),地缘政治专业出身,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的会长。19岁那年,泰松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友亚历山大•普森一起骑单车环游世界,写成《骑行地球》。自1997年以来,泰松以步行、骑单车或骑马的方式游历中亚,并与普森合著《迈步云天》。2010年,他在贝加尔湖畔居住六个月,其间所写的日记集结成《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举售出二十四万册,被译成十种语言,获得散文类美第奇文学奖。泰松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此外,他写作的短篇小说曾获得龚古尔奖。
目录 · · · · · ·
三月 时光
四月 湖泊
五月 野兽
六月 泪水
七月 平和
丛书信息
喜欢读"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在贝加尔湖畔独居的180天【游记攻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0年2月开始,37岁的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带着食量和几十本书,来到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独居,住了六个月。在大雪封锁中,与世隔绝的作者只能见到少量本地渔民猎人和少量到访的朋友和游客。 在与俄罗斯人大口喝酒、大块抓肉中逃离一切商业链,读书,... (展开)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法国旅行家西尔万·泰松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有一种使我重新回归阅读的幸福感。 他列了一张长长的书单,带了很多书去陪伴他的隐居生活,文章中随手就运用了不同书籍之中的语录,可见作者阅读量的广泛。 这些天只要有时间,我就急不可耐的去读这本书,到后面甚至有点狼吞... (展开)> 更多书评 32篇
-
Firenzelatte (Mater memento mori)
人很难与过去决裂,避世和旅行只是旅行中的落脚点,而不是归属。 “小木屋不是收复失地的根据地,而是一个落脚点。 它是遁世的避风港,不是酝酿革命的平民街区。 它是一扇出口的门,而非出发点。 它是船上休息室。船长在那里喝下沉船前的最后一口朗姆酒。 它是野兽包扎伤口时的坑洞,而非磨尖利爪时所在的巢穴”2015-12-07 23:09 1人喜欢
-
Yan (人啊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牵绊)
20160709 『十五个品种的番茄酱。正是由于这类事情,我才想离开这个世界。』躁狂期选择困难症患者不能理解更多 20160709 『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猫推开。起床需要惊人的力量,在改变人生之际尤其如此。人在伸手即可触及渴望之物时,却会产生转身逃离的愿望。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掉头退却了,我怕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人』 抓住幸福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明晚的比赛安迪加油! 20160709 『人们对丑陋趋之若鹜正是全球化的主要现象,要想说...2016-07-15 22:14
20160709 『十五个品种的番茄酱。正是由于这类事情,我才想离开这个世界。』躁狂期选择困难症患者不能理解更多 20160709 『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猫推开。起床需要惊人的力量,在改变人生之际尤其如此。人在伸手即可触及渴望之物时,却会产生转身逃离的愿望。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掉头退却了,我怕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人』 抓住幸福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明晚的比赛安迪加油! 20160709 『人们对丑陋趋之若鹜正是全球化的主要现象,要想说服自己,只需去一个中国城市走走,观察一下法国邮政的装修新规或是游客的衣着。恶劣的品味已成为人性的共通点。』 20160709 『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20160709 『绝不能像那些水手一样,把维护船只变成自身的目的,他们的锚已永久固定,在码头逐日腐朽,每天只是在整顿自己已经熄灭的生命。』当一名扬帆的水手,拉起锚,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160709 『我们摆脱了进行任何努力的必要性,同时也使自身失去了活力。』 20160711 『住在小木屋时,松懈的精神威胁着人们。有多少孤单的西伯利亚人在摆脱了社会的一切强制性之后,深知再也不会有别人看到自己的形象,最终的下场却是萎靡地躺在堆满烟蒂的床上搔挠自己的疥疮?鲁滨逊很明白这一危险,因而决定,为了防止自己堕落,每天晚上必须盛装打扮,坐在桌前用餐,就在接待宾客一样。』 20160711 『我丝毫不害怕烦闷,这世上有比它更令人痛苦的伤痛:因无法与爱人分享所经历的美好时刻而产生的悲伤。』想起阿甘向简妮描述自己所见美景时,简妮遗憾的对阿甘说,可惜我不在,没能亲眼看到。阿甘对简妮说,不,你一直都和我在一起。还有更动人的情话么! 20160711 『卢梭在“漫步之五”中感受了寂寞的考验。他说,孤独者必须强制自己执行道德的本分,不可允许自身做出残忍的行为。如果他行为不端,那么隐居的体验将对他施加双重惩罚:一方面,他必须承受被他自身的恶意所玷污的气氛,另一方面,他必须吞下自身行为未能无愧于人类的失败苦果。“世俗的人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许,孤独者则必须获得自己的赞许,否则生命将变得无法承受。因此,他自身必须富有道德。”卢梭的孤独催生了善意,后者又产生反作用,使他对卑劣人类的记忆逐步消散。它是香膏,抚平了因对同类不屑而产生的伤口:“我宁愿逃避他们也不愿怨恨他们。”他在“漫步之六”中这样描写人。』 20160712 狭隘又傲慢的法国人 20160715 『在出现的一束光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震颤:这是脑动脉硬化的症状,还是智慧?幸福变得简简单单:就是等待一些我们明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时间出色地安排了这突然出现的一切。城市的定律截然相反:人们苛求的是,出人意料的新鲜感必须一刻不停地处于饱满盛放的状态,新鲜事物的烟火永无止境地充斥时间,用转瞬即逝的花火照亮他们的夜晚。小木屋的生活节奏更类似于节拍器,而非烟火的闪光。』 20160715 『仅仅几秒钟,暴风雨已从山峦直扑下来,狂风狠狠地吹开冰原。十分钟内,河流开凌,摧毁了冬季为支配世界而付出的全部努力。』想看狂风吹开冰原!!! 20160715 『痛苦感受着时间流逝的人无法忍受深居简出的生活,他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平和下来。走马灯似的空间转移给予他们时间放缓的幻觉,生活犹如患上圣维特斯舞蹈症,焦躁不安。』停顿一秒都觉得焦虑的人生……A型性格的苦你们不懂T^T 20160715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两次沐浴在同一片湖水中。“悟”绝不可能反复。显圣是一次性的现象。玛德莲蛋糕也不能回炉。贝加尔湖的湖岸对我来说已经太过熟悉,无法再使我流出一滴泪。』 20160715 『我读了西塞罗的几封信。隐士既然无法得知当日的新闻,就得知晓古罗马的大事。《一千零一夜》的棕榈树影和华丽美景中插了一不和谐的声音“你对我表现得如此慷慨,必然有其原因。”我更青睐《吉尔》中对无动机行为的敬意,关于隐者族群的这一句话“目的越少,生命就越有意义。”』 20160715 『今天,我丢弃了书籍。尼采在《瞧!这个人》中的警告令我震惊。下面的情况是我亲眼所见天分很高、思想自由的人早在三十岁时已'因为读书而精疲力竭',变得火柴那样,需要摩擦才能产生火花——“思想”。阅读必定会使人摆脱在思考的森林中跋涉寻找林间空地的思虑。一卷一卷地读下去,我们会满足于承认已成熟的直觉所形成的思想表达。阅读缩减为发现自身已在飘扬的思想表达,或是局限于将几百名作者的着作里的相通之处编织起来。 尼采将这些疲倦的头脑形容为“不参阅”些什么就无法思考。只有柠檬汁才有力量唤醒牡蛎。』
回应 2016-07-15 22:14 -
二胖儿 (土肥圆闲二)
我本以为这书会像是之前看过的《看不见的森林》一样是本自然观察笔记,结果一翻蛮不是那么回事。作者是个法国记者,可能间歇性厌倦尘世的灯红酒绿,找了个贝加尔湖畔的一所荒原小木屋独居六个月想思考下人生净化下心灵。 听到这是不是觉得有种文青去西藏的不详之感?恭喜你猜对了!这完全是本东拉西扯的流水账,所谓的心得全都是零碎:今天见着个人就感悟到什么什么,明天遇着个事儿就思考到什么什么,后天看着棵树看着只鸟又能...2017-07-29 22:50
我本以为这书会像是之前看过的《看不见的森林》一样是本自然观察笔记,结果一翻蛮不是那么回事。作者是个法国记者,可能间歇性厌倦尘世的灯红酒绿,找了个贝加尔湖畔的一所荒原小木屋独居六个月想思考下人生净化下心灵。 听到这是不是觉得有种文青去西藏的不详之感?恭喜你猜对了!这完全是本东拉西扯的流水账,所谓的心得全都是零碎:今天见着个人就感悟到什么什么,明天遇着个事儿就思考到什么什么,后天看着棵树看着只鸟又能不着边际的唠叨半天,完全没有个思想体系。读者也被带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胡思乱想,三篇两篇还好,从头到尾都这样可就太让人心生厌烦了。 不过这书的译文相当有功底,流畅优美,一股子安静平和的味道,也算是扳回一城,也就剩这些了。如果不是闲得实在没事做,还是不建议看吧。
回应 2017-07-29 22:50 -
亨氏品牌旗下销售约十五种番茄酱,伊尔库茨克的超市里一应俱全,让我不知如何选择。我已经用意大利面和塔巴斯科辣椒酱装满了六辆购物车。蓝色卡车正等着我。司机米沙没有熄火,因为外面的气温是零下三十二摄氏度。明天,我们将离开伊尔库茨克,花三天时间抵达湖泊西岸的小屋。今天必须完成购物。我选择了亨氏系列的“超辣酱”,共十八瓶,每个月三瓶。 十五个品种的番茄酱。正是由于这类事情,我才想离开这个世界。
2017-05-02 14:50
-
我正站在一个长达七年的梦的入口。二〇〇三年,我第一次在贝加尔湖畔暂住。在湖岸漫步时,我发现了一些规则分布的小屋,居住其中的隐者异常快乐。清寂一人隐匿在森林荫庇下的想法慢慢爬上了我的身躯。七年后,我来到了这里。 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猫推开。起床需要惊人的力量,在改变人生之际尤其如此。人在伸手即可触及渴望之物时,却会产生转身逃离的愿望。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掉头退却了,我怕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人。
2017-05-02 14:52
-
程晨celloman (I Live The Life I Love)
林中生活是种逃避吗?“逃避”是那些陷入习惯泥坑的人对生命冲动的叫法。或者是一种游戏?那是当然!否则,该怎样称呼带上一箱书和一双雪鞋,自愿在森林湖畔过上一段隐居生活的行为呢?是寻觅吗?这个词太广。实验?从科学层面上说,是的。小木屋是一座实验室,一个加速我对自由、静寂和孤独的向往的实验台,自创一种慢生活的试验田2020-12-26 19:15
-
明明 (牛肉火锅)
作者渴望孤独,在木屋里“拥有”了孤独以后,又对孤独有很多体悟。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孤独能够存在的必要性和条件。 “孤独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作者在夜晚的篝火烘热的岩石壳里流连,看火花泯灭在星空,不愿返回帐篷。 “我在睡袋里听着木头噼啪作响。孤独是无价之宝。为了使幸福达到完美,我还缺少一个对象,以便向他解释这一切。” 他人的存在对我们营建孤独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是确认世界的真实,还是捆绑...2020-11-02 13:44
作者渴望孤独,在木屋里“拥有”了孤独以后,又对孤独有很多体悟。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孤独能够存在的必要性和条件。
“孤独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引自 二月 森林 作者在夜晚的篝火烘热的岩石壳里流连,看火花泯灭在星空,不愿返回帐篷。
“我在睡袋里听着木头噼啪作响。孤独是无价之宝。为了使幸福达到完美,我还缺少一个对象,以便向他解释这一切。” 引自 四月 湖泊 他人的存在对我们营建孤独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是确认世界的真实,还是捆绑我们不致松懈的力量?作者还引用了卢梭:
“世俗的人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许,孤独者则必须获得自己的赞许,否则生命将变得无法承受。因此,他自身必须富有道德。” 引自 三月 时光 书中的孤独是对照产生的,虽然确实珍贵异常,但我估计作者可能只能在脑内浅尝辄止,而无法在生活中品味太多。
回应 2020-11-02 13:44 -
远行译丛: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西尔万·泰松 14个笔记 ◆ 二月 森林 >> 我着迷于机场,因为那里的一切都劝诱着我们出走、离开。我幻想着在航站楼里度过余生。我的旅行总是以逃离开始,以对时间的追逐而结束。 >> 安定下来,永远在感官的各个极端中摇摆。 >> 在记忆的一道褶皱里 >> 贪婪地阅读了杰克·伦敦、格雷·奥尔、奥尔多·利奥波德、费尼莫尔·库柏的几乎全部作品以及美国自然文学流派的大量著作,...
2020-04-07 10:38
远行译丛: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西尔万·泰松
14个笔记
◆ 二月 森林
>> 我着迷于机场,因为那里的一切都劝诱着我们出走、离开。我幻想着在航站楼里度过余生。我的旅行总是以逃离开始,以对时间的追逐而结束。
>> 安定下来,永远在感官的各个极端中摇摆。
>> 在记忆的一道褶皱里
>> 贪婪地阅读了杰克·伦敦、格雷·奥尔、奥尔多·利奥波德、费尼莫尔·库柏的几乎全部作品以及美国自然文学流派的大量著作,却从未在其中的某一页上感受到我面对湖畔景色时的情绪的十分之一。但我仍将继续读书和写作。
◆ 三月 时光
>> 我想扎根下来,在身为风之后,成为大地。
>> 沉迷于图像的世界剥夺了自己品味生活神秘气息的权利。任何摄影镜头都无法截取风景在我们的心灵所触发的模糊回忆。一张脸庞向我们散发的负离子或不可触知的劝诱,什么相机能捕捉这一切?
>> 今晚,我坐在雪松穹隆下的木凳上,注视着湖面。首先,比一切都重要的,是眼前的美景。其次,一切都能解决,生命可以从头开始。
>> 我把一无所获产生的忧伤浸润在二百五十毫升伏特加中,任凭酒精在血管中翻腾。为我干杯吧,中国诗人!
>> 沃尔特·惠特曼说:“我与这一体制毫无瓜葛,甚至连反对都谈不上。”
◆ 五月 野兽
>> 幸福变得简简单单:就是等待一些我们明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时间出色地安排了这突然出现的一切。城市的定律截然相反:人们苛求的是,出人意料的新鲜感必须一刻不停地处于饱满盛放的状态,新鲜事物的烟火永无止境地充斥时间,用转瞬即逝的花火照亮他们的夜晚。
◆ 六月 泪水
>> 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约翰·巴勒斯则在《看待事物的艺术》中说:“我们向世界说话的语气便是它对我们使用的语气。付出最好的,获得最好的。”我们是唯一应该对自己萧索的生命负责的人。世界因我们的乏味而灰暗。生活看似苍白无味?改变生活,来到小木屋。如果森林深处的世界仍死气沉沉,周围的一切令你无法容忍,那么判决如下:你忍受不了你自己!那就接受处罚吧
>> 我们都是流浪的灵魂,使尽一切方法企图重温生命中的那些浓烈时刻。
>> 俄罗斯教会我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做了努力之后,就别再想着搞什么修修补补
◆ 七月 平和
>> 我对雪松说话,向红点鲑鱼乞求原谅,想念我的家人。我曾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了他人的存在,自由不再有任何界限。我凝视过山峦的诗篇,在湖水变成玫瑰色时饮茶。我扼杀了对未来的欲望。我呼吸过森林的气息,追随过月亮的弯弓。我仰慕过古老的树木,驯养过山雀,捉住一切对美不够恭敬的浮华之感。我的目光曾投向湖岸的另一边。我经历过数周静寂的积雪。我喜欢在暴风雨爆发怒火时,待在温暖的小屋里。我迎接过太阳和野鸭的回归。我曾扯下熏鱼肉,感受鲑鱼子的油脂唤醒我的喉咙。一个女子与我永别,但有蝴蝶在我身上停驻。我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直到收到一条信息,接着经历了最悲伤的时光。我用呜咽浇灌了土地。我问自己,能否不通过血脉,而是经由抛洒的泪水取得俄罗斯国籍。
回应 2020-04-07 10:38
论坛 · · · · · ·
加纳婚宴上的面包 | 来自思考的芦苇 | 2020-11-07 | |
还没看过书,有个记录片主体很像。 | 来自小松鼠打酱油 | 1 回应 | 2019-09-07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Folio (201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0分 242人读过
-
每满100-50
-
木馬文化 (2020)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Gallimard (201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Alicia 2015-10-16
没想象中那么好看
2 有用 提提布鲁 2017-07-22
西伯利亚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功利性”道具。作者近乎自以为“孤绝”地在森林里呆了六个月,可是在他的书中,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卓有成效的自然观察的记录。就全书内容而言,并不是非得在“西伯利亚”那样环境中才能写得出,不免有噱头或装逼之嫌。全篇行文流畅,但毫无价值。现代梭罗?别搞笑了!
32 有用 解剖之眼 2016-01-09
不知道是作者文笔太好还是译者译文太美
2 有用 叶酱 2017-10-09
隐居类旅行书籍第一名,字字箴言
2 有用 彭萦 2015-11-30
via david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0 有用 狷介有乌青 2021-03-06
【2021.47】翻译得真是好啊,一个法国男人隐居西伯利亚森林的独居日记。今晚可以做一个有关森林的梦了,阅读、冥想、钓鱼、做饭,享受孤独……最后跟狗子分别让我觉得比作者失恋还让人难以接受
0 有用 无藏身之地 2021-02-27
真的蛮喜欢二月、三月这两篇,后面的就很平淡无聊了。
0 有用 wangjiaojiao 2021-02-07
在一定时间内防止自己堕落的药剂,此刻发出离别的气味,今天就要再见了,记住每天都要梳头!
0 有用 山海故人 2021-01-23
对于毫无哲学基础的人来说,啃得很难过,但好歹啃完了,深刻意识到自自己头脑的浅薄,我还不够充实
0 有用 lxxye_ 2021-01-16
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