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27 Sarcophagus 2015-04-27 00:10:06

    原书五个明显错误改了三个。行距加大版面缩小,再添上近60页作者两篇论文,多撑出100页,价钱将近翻番。两篇论文,一篇结合两个新例复述旧书,讲座感十足。另一篇集中谈作者成书经过、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中的发现,理论意义并不大。后悔刷版。书本身当然是好的。

  • 6 D 2018-04-14 19:28:10

    可能是读过的专业书中最有趣的一本。

  • 16 Julia 2017-01-03 10:25:56

    也许马丁•盖尔是gay?

  • 4 又及 2018-06-07 19:59:38

    第一章有条不紊,引人进入作者描绘的世界。叙事能力,整合与分析材料的能力,都很强。引人入胜。史观上,赞同可能性。方法论上,为旁证倾倒,很喜欢,但其他方面,感觉比较一般,格局不够大。已做笔记。

  • 4 今天的栗子到啦 2019-04-13 22:05:47

    要是能讲一下新马丁与妻子策划的是哪些回忆就好了。 又想了一下,觉得也不完全是“真相和假象如此相似”的问题,因为阿诺并不是替换,而是补缺,当真正的马丁出现时,一切混淆和争执就都消散了,大家都一眼就知道,就算失去一条腿也记不起很多事,但这个就是他,他来了就不可能再有另一个马丁。在他回来之前,重要的可能还是一直面临着一种缺失吧,而任何填补都会有抚慰的作用。

  • 2 Lee 2016-06-12 10:14:49

    微观史学的研究。我对它的方法论大开眼界。档案研究可以做到这样,也是很有趣的。至于内容就是讲了一个故事,重点在于怎么从档案还原出这个故事。

  • 1 法妹儿 2019-05-10 23:02:29

    阳痿可以吃五子衍宗丸的,这样就不用通过盗窃而离家出走最后上战场瘸了腿。交浅不可言深,这样就不会被人把老婆骗走。出门在外多和家人写信联系,这样老婆不会以为你死了就为所欲为。最后,天眼工程应该可以为我们鉴定真伪。结论:资本主义文化与法律的荒谬,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古代(有药)和现在(有监控)都不会!

  • 1 小城鱼太郎 2016-06-26 16:58:23

    用高中作文的套话来说,总觉得“上升”不够……也许是我的偏见吧

  • 2 刘未 2018-08-08 17:19:08

    “马丁•盖尔案”充满传奇色彩。一个冒名者,如何骗过众多乡邻和亲友而在数年内不被识破?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奇幻色彩。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社会身份提出更多可供检验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身份”是由别人的评价来界定的。我之为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天然具有合法性。不论是“逃离”还是“回归”,一个可靠的关系网的总和才能确证“身份”的有效。而这其中,每个人都怀有利益和情感的私心,这些变节的认知必然给了冒名者可乘之机,由此,才有了此案所演绎的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最后又被戏剧化否定的传奇审判。

  • 1 王困困们 2015-05-15 16:17:17

    当关于人物侧面的史料不足时

  • 1 小细 2015-07-31 23:38:15

    历史和真实究竟是什么呢?虽然费尽心思搜集资料梳理出较为清晰的史实脉络,然而始终只是一窥事件的外部,未可知的细节和人心或会改变真相的面貌呢。ps,蒙田还是很对胃口啊。

  • 1 saber 2016-11-09 22:25:15

    如果微观史学的最终关怀不是回归到大历史,那么我实在难以理解微观史学的史学价值所在。

  • 1 旧时代抄碑人 2018-04-22 22:18:54

    总感觉哪儿不对。 不过还是提醒我们如何审视中国的方志书写。

  • 1 ourmfzh 2016-07-19 09:50:08

    只有微言没有大义,不过第二版增补两篇论文,能稍微解读出一些大义来。或许解读大义就是后现代反对的。本书推荐。

  • 0 ZWT 2015-05-22 21:00:27

    一则小轶事

  • 0 GEB-耶-EGB 2015-04-28 12:24:58

    站在书店角落读完了新增的两篇文章…加价很坑,加厚占空间更坑,比起第一版并没什么新见解。

  • 0 溼骨林蛞蝓 2018-05-06 19:10:20

    微观史杰作。作者通过对16世纪一个骗子冒充马丁·盖尔事件的叙事,还原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一个16世纪法国农村的宗教信仰、家庭伦理、信息传递、地方管理和法律运行,同时通过对该事件的诸多叙事者的探讨回应历史叙事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大量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得本书在叙事上更具虚实相间的张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