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短评

热门
  • 53 沐浴经年 2016-03-09 22:07:56

    有老师曾不止一次推荐他和李泽厚。在这以前读了金观涛和葛兆光,当然还稍稍涉猎了韦政通。金观涛“超稳定”的逻辑自洽,李泽厚的精美的语言表达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汪晖在气魄上不输二位,“礼仪中国的观念与帝国”一章尤为出彩。

  • 28 了凡 2016-05-07 22:26:30

    读了一部分翻了一部分,之前通过老罗接触了一些皮毛,读进去之后振聋发聩。不要学汪晖对文本的理解,要学汪晖对宏大叙事思想的建构,即使有漏洞,但足够有力。有那么一会儿,让我想起了梁启超。

  • 20 江海一蓑翁 2020-04-25 19:47:23

    四年之后的这次重读,主要收获有三:一是小处着手,大处放眼的研究意识。每一段章节,都是围绕相关文献的文本细读展开,而所有论述,都围绕现代中国思想的演化变迁这一宏大问题意识展开,大小有机结合。二是层次分明、点面结合的清晰问题意识。在上述大的问题线索统筹下,每一小节的论述,几乎都由几个彼此相关的核心问题展开,所有论述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问题牵引。三是以思想史的本体论述,始终牵引和关照政治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变迁。所有论述,都以君子不器的态度,自由纵横延伸,从不自我设限。以上三点,都非常值得相关学人和读者参考学习。

  • 18 乾元 2019-11-24 11:10:11

    从观念史与历史语境学切入的转型研究。抛开史实混沌与论据紊乱,四部分里科学话语共同体、帝国与国家最佳,理与物次之,公理与反公理最差。其一说明科学之概念为近代思想变革之霸权语境,汪氏意指中西敌我渗透处境,若自亚里士多德至于孟德斯鸠等西哲关于波斯、奥斯曼东方颛制主义的华夏投射;其二以今文学经典重说、西北舆地学及海洋殖民知识为材料,说明儒学普遍主义将帝国转为国家有坚实的传统根基;其三论述形而上之天道主义中心转为唯物主义(气),本有历史渊源;其四阐明了集体化思想过渡到原子化个人主义,而这种个人主义乃一种自然状态的无私之公。简言之,所谓我华夏自有制度,评论之,自云人人当有公仆本色

  • 21 启罗米突 2015-01-08 02:39:08

    我真的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 2 远树 2017-12-18 21:18:49

    尽目前所能通读了一遍。思想分析与历史分析的交织碰撞,回答的是“现代”与“中国”怎样融汇新知、锻造自我的过程

  • 3 aspirin 2022-10-20 14:42:25 四川

    把读汪晖作为这几个月学哲学的收尾,一读刹不住车,大差不差把他的东西读完了。汪晖除了有的地方无法深入哲学论证,其他方面都相当之好。要开始写作了。

  • 2 sillageSolivaga 2023-07-29 13:29:41 云南

    厚重的巨著,了解韦伯和福柯的思想体系,略懂一点中国思想史、对现代性和民族国家兴起有一定阅读的话,读起来不那么费劲。辅以关于此书的书评结集《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能加深对很多内容的理解。在我们的历史中“帝国”形态的影响用西方的很多理论视角不一定适用。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转变,很多西方理论甚至京都学派的尝试也不适合我们的复杂性。“时势”、“天理世界观”“公理世界观” ,晚清以严复、梁启超、章太炎为代表切入三种不同面向的思考领域,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到民国阶段讲的少了一点儿。 从内部出发解释自身,本就是特别困难又特别考验功底的。至少,作者做了尝试。五星好评

  • 1 赵水水 2021-12-14 12:20:09

    读了导论,今天在课上讲了,天诶太难读了。天理公理那块很有趣,视角也很内在,既回应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又批评京都学派东洋的近世。 思考太宏大,而我太渺小,我真的读不太懂。

  • 1 Marganis 2024-07-12 16:59:41 上海

    都给你缝完了😅

  • 1 皓月 2019-12-19 21:02:56

    思想史的写作,汪晖并没有从古至今的描述一个中国思想史。而是以宏大的与细致的史料叙述了现代中国思想的来源与可能的发展。封建与郡县,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现代中国思想的建构与来源,脉络清晰,宏大叙事,是有思考的著作。

  • 1 深秋枫叶红 2018-08-02 00:06:46

    刷新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书,无论是深邃的思想还是晦涩的语言,没读完,还会再读。

  • 2 nosurrender 2018-07-15 13:05:09

    重点读下卷科学话语共同体的部分,总体上启发很大。里面车轱辘话约占25%

  • 1 Lee 2016-05-05 10:26:35

    汪晖这一套四卷本可谓是宏大叙事,在现代性视角下囊括诸多问题,我在一个月内、课业紧逼的情况下读完上卷两本(下卷两本有空再读把)。做个评价吧,他站在帝国—国家叙事结构探索“中国”含义,陈述这个词的在历史想象中的复杂性。而另一面又在对这种叙事结构的批判,尤其在清代-近代以来,这种二元结构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复杂局面。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在导言,它梳理了国内外很多现代性、中国研究,具有十分大的价值。另,本书文笔上可能因时代、长期写作、后期编稿等原因,会有些微病句,或不通顺的语句。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还是挺高的。

  • 0 不是读书天呀 2022-02-13 00:55:47

    选读了一部分。对我来说是难读的书,论述逻辑里枝节蔓延,以及政治学等领域的专有概念都有其复杂的背景。关于之后的去向,还需要再思考。

  • 0 Xing 2021-12-01 00:18:49

    读了……萎了……对一套书中的一册想出来四篇书评的待遇怕是绝无仅有了…… 好是很好…绝世无双的驾驭思想史的能力……但是鉴于绞尽脑汁想出来四种”批评”的我,为了维持我脑子的面子还是评一个四星吧……

  • 2 翻折 2021-10-29 22:22:54

    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大受震撼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