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经历18世纪的康乾盛世后,数十年间清王朝就跌入了忧患丛生的衰世之中。在西力东侵和西潮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外来的器物与制度长驱直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力度改变着中国的世道人心。然而就在中国社会身不由己一变再变之时,背负着厚重传统的晚清士人,仍祈望循着历史的旧径为家国找寻出路。新旧事物的纠结缠绕中,泊来品不断转化为中国的内在之物,却难以被中国社会完全消化,之前的陌生也就变成了后来的夹生。急剧的新陈代谢,促使中国旧的社会结构由脱榫走向解体,但旧邦新造的道路却依旧曲折而漫长。本书是作者近年读史留下的一些思想痕迹,汇聚了作者对晚清中国新的思考、理解和解释。
衰世与西法的创作者
· · · · · ·
-
杨国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国强,1982年2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1985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陈旭麓先生治中国近代史。1989年初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研究。曾担任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兼近代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现代思想文化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特约研究员,东华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2003年起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目录 · · · · · ·
自序…………………………………………………………………………………………(1)
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1)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25)
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51)
捐纳、保举与晚晴吏治的失范………………………………………………………(76)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与赈济……………………………………………(101)
· · · · · · (更多)
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1)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25)
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51)
捐纳、保举与晚晴吏治的失范………………………………………………………(76)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与赈济……………………………………………(101)
· · · · · · (更多)
自序…………………………………………………………………………………………(1)
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1)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25)
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51)
捐纳、保举与晚晴吏治的失范………………………………………………………(76)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与赈济……………………………………………(101)
借法自强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人……………………………………………………(129)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近代中国之间的改造和造和被改造…………………………(150)
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185)
19世纪后期的中国兵工业的起始与困境……………………………………………(225)
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258)
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308)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337)
历史中的儒学……………………………………………………………………………(365)
科举制度的思考…………………………………………………………………………(396)
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政治——《东方早报》访谈……………………(440)
· · · · · · (收起)
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1)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25)
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51)
捐纳、保举与晚晴吏治的失范………………………………………………………(76)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与赈济……………………………………………(101)
借法自强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人……………………………………………………(129)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近代中国之间的改造和造和被改造…………………………(150)
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185)
19世纪后期的中国兵工业的起始与困境……………………………………………(225)
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258)
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308)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337)
历史中的儒学……………………………………………………………………………(365)
科举制度的思考…………………………………………………………………………(396)
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政治——《东方早报》访谈……………………(440)
· · · · · · (收起)
喜欢读"衰世与西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8.4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8.6
-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7.4
-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8.5
- 权势转移 9.0
- 从甲午到戊戌 9.2
- 戊戌变法的另面 8.6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8.8
- 中华帝国晚期的权力与政治 7.5
- 变中前行 8.8
衰世与西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衰世与西法》增订版与初版目录对比
增订版 :广西师大出版社,2020 初版 :中华书局,2014 以下为增订版目录,加粗者为上下编及分章标题,没有正文内容。加下划线者为初版有的。 供参考。这样就比较清楚增加了哪些内容了。 自序 上编 从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间的冲击与回应 智勇俱困之秋 “庚申之变”:创钜痛...
(展开)
读书笔记2063: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与社会脱榫
属于大杂烩文集,文章之间并无太大关联,评分虚高,买的时候过九分,现在又回落到8.9,洋洋晒晒六十万字,如是历史启蒙,则遣句用词老旧,不甚可亲,如是学术,则内容空洞,同义反复,依据的还是官方史观,无甚新意。翻的时候无比怀念刚刚读完的方慧荣与胡宝国两位学人的文章,...
(展开)
晚清士人的“冲击”与“回应”
葛兆光先生曾言,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空间很大,一是未经开发的文献还相当多,采撷本身即乐趣,若有所发现更让人自豪;二是近代思想、社会与学术演变的头绪复杂,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在这里交汇,越是复杂的历史,解释的空间就越大;三是这段历史牵连古今,历史的回忆和想象、...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8.5分 27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skeeter)
- 同光遺事 (炎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衰世与西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武林越人 2016-03-25 12:55:51
杨氏在史学家中算是文笔颇佳的
1 有用 Knight 2015-03-29 23:11:49
终于一篇篇读完,读到最后几篇文章,越发觉得酣畅淋漓。可是等到我想写写读书札记的时候,又无从下手。我想这本书的书评也是不好写的吧,即使要去评论,切入点也不好想。。。
1 有用 尘世的费昂纳 2019-05-10 16:26:08
旧瓶装新酒,可谓醇厚。乍一看用得材料还是那建国以来编的资料丛刊,分析史料的办法也无非是老路,可边叙边议,笔下粲然生花,这60年里传统中国社会和中央集权解体的过程便在每篇30来页光景的论文便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当下学界重理论重实证的同时,往往把史叙这件事抛得一干二净,殊不知也该是写作和理论构成重要的一部分;发刊的字数限制,论文里强分的层层章节,都很大程度影响阅读感观。吾辈处处讲那些什么“建构”“积累... 旧瓶装新酒,可谓醇厚。乍一看用得材料还是那建国以来编的资料丛刊,分析史料的办法也无非是老路,可边叙边议,笔下粲然生花,这60年里传统中国社会和中央集权解体的过程便在每篇30来页光景的论文便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当下学界重理论重实证的同时,往往把史叙这件事抛得一干二净,殊不知也该是写作和理论构成重要的一部分;发刊的字数限制,论文里强分的层层章节,都很大程度影响阅读感观。吾辈处处讲那些什么“建构”“积累”的时候,也不妨学学前辈学者怎么讲好一个故事 (展开)
0 有用 沐浴经年 2015-12-03 17:23:46
书后《东方早报》访谈语言平易朴实,为什么不能一以贯之呢?作者师出名门,学力深厚,然文风晦涩,令人遗憾。
0 有用 Larene 2018-11-05 21:41:11
读了跟研究有关的几章,感觉串起了原本凌乱的线索,很受启发。
0 有用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24-06-20 20:03:56 北京
还真是余秋雨风格札记,之后看看新版有什么不一样吧。
0 有用 E.K 2023-01-05 09:54:53 上海
看别人一次成功,远不如看人挣扎尝试各种方法,最后仍旧失败。 旧社会的中上层,在面对西方冲击的时候,是尝试过各种方法,也短暂的取得过成功的,无奈差距太大,而且是系统的差距。 稳定的大系统总是在避免小的随机性,可没有小随机性,也把整体的进步源泉扼杀了,降低了社会的活力。 中国社会进步是基于经验,而非单纯主观设计,千年未有变局,让这个缺少变革活力的社会难以应对了 从军事冲击,到精神的冲击,到经济冲击,再... 看别人一次成功,远不如看人挣扎尝试各种方法,最后仍旧失败。 旧社会的中上层,在面对西方冲击的时候,是尝试过各种方法,也短暂的取得过成功的,无奈差距太大,而且是系统的差距。 稳定的大系统总是在避免小的随机性,可没有小随机性,也把整体的进步源泉扼杀了,降低了社会的活力。 中国社会进步是基于经验,而非单纯主观设计,千年未有变局,让这个缺少变革活力的社会难以应对了 从军事冲击,到精神的冲击,到经济冲击,再到社会层面要求改革,和完成改革,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进步史。 (展开)
0 有用 Heaven 2021-08-14 16:41:45
仍不脱“义利之辨”的解释框架,相较之下个人感觉《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徘徊》质量更为上乘
0 有用 lcy 2021-03-13 18:27:09
笔力深厚,所论举重若轻
0 有用 大东 2021-02-10 11:06:49
感觉杨老的著作算历史散文集,文风我很喜欢,但总是感觉说不透。就好比大和号战列舰,即使大舰巨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确实是世界上外观非常漂亮的战舰。只不过现在宙斯盾舰功能也越来越多,打击精度与杀伤力越来越大,但终究还是缺少了本来的那种美感。